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伴璧S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会场上一时寂静无言,直到许夫人又差人将香炉撤去,那画卷上的诗句才逐渐消失、继而恢复如初时,席上众人才开始低语。有人称,这画中所绘应是传说中青城山上的仙人,只是这诗句内容似乎尚未提完。又有人问许夫人这画作中变幻的秘密,而这许夫人也称此乃玄机不可多言。

    “普通画作要想达到图案变化的效果,就要在上面施用不同涂料,再以火烤、光照、熏香等让上面的一层层颜料消失,不过这种画作成本高,又大多是不可反复观赏。”沈小公子面向柳可西说着自己的想法,而后者手中抚着怀中幼虎柔软的皮毛,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幅画,“此画若非另外用了奇异的纸张或墨料,恐怕便是真的有仙人相助了。”

    “世上哪有什么仙人,”柳可西这才回过头找李良,却发现对方已被柳慈贤叫回前桌去,只好对那沈小公子说,“只是你想,究竟是何人费尽心力做出这样的画,又留下半截的诗,似乎是为了特意记载下什么却又不想被世人发现,可不是古怪?再说刚才那画中的人所着衣饰,也不知是何朝何代的百姓,可那幅画却不似十分古老,所以,这幅画的作者也是个神秘的人。”

    “听可西你这么说,倒是叫人茅塞顿开。或许,这画与什么仙丹、宝藏相关。要是能找到剩下的诗就好了。”

    柳可西叹气道:“就算真有这秘宝也由不得我们去寻——你看今天在座这么多人,可都是瞧见了,如此一来岂不都要为那画中的玄秘趋之若鹜?真不知这许夫人是端着什么心思,”她又莫名其妙地加了一句,“有其母必有其孙!”

    不过很快柳可西又将注意力集中在身后紧挨一桌的一个人身上,又是上下打量起对方,那人倒是也注意到了她,笑问道:“姑娘,在下脸上是否有不干净的东西?”

    柳可西瞥了他一眼,一撩辫子,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在看你?!”

    沈小公子轻声道:“可西,过会儿要有戏班表演!”

    “柳姑娘真会说笑。”那人又笑道。

    “你——”

    “可西——”李良此刻及时回到柳可西席位这里,再次成功转移她的好奇与气恼。

    “小良子,刚才二哥叫你过去做什么?”

    李良转身对面前那白袍男子行礼,对柳可西说道:“少爷他刚才在这里见到故人,让我来替他传个话:这位是任千秋任居士,是二少爷的同门师兄!”

    柳可西听后十足地震惊,立即换上庄重的神情重新审视起任千秋来。李良听她开口道:“原来是二哥的师兄——刚才我见你气度不凡就想着追问究竟是哪里出来的这么一个人,却是让你见笑了。小女子柳可西,柳慈贤便是家兄。我,可以称你任师兄吗?”

    “自然是可以。姑娘便是柳四小姐吧——早就听说子梁有个美丽率真的妹妹,今日总算有幸相见。”

    李良又告诉任千秋:“少爷差我转告与任居士:今日另外有约不能陪师兄叙旧,望师兄可明日未时正点再来柳府相聚。”

    李良心中不解,这任千秋自从上次与柳慈贤在街上偶遇已过了一个月,竟然还是没有跟他正式会过面,可见这二少爷对他有多么的不待见。

    “他可有说今日是因为何事——”任千秋刚询问半句,就见最前排处,柳慈贤陪同许莺正要起身离席。柳可西也朝那边瞧去,见那许莺小鸟依人般,对她那未婚夫百般讨好,而后者也算是欣然接受。

    “许莺这丫头——”柳可西咬牙切齿。

    “少爷说他要陪表小姐逛园子,表小姐是他未婚妻,所以。。。。。。”

    任千秋听后不语,只是李良发觉他面色紧绷了些。

    “可西,听说今天请的是徽州戏班,都是名角。李良,你也别站着,快坐过来一起听戏!”李良听从沈小公子的邀请便也入席,只是感到周围气氛随着他主人的离开变得怪怪的,最终还是将视线收回台上。

    这徽州腔李良虽是不太能听明白,但看戏中剧情大致也猜出这徽戏是演得目连救母的故事。台上那主角目连游历地狱,又是走索钻圈,又是窜火舞剑,倒是将那些百戏里的名堂都搬上台面上,显露出十足的好身手。之后是《擒纵孟获》与《昭君出塞》,沈小公子在旁边偶尔解说、评价一两句,最后还提点众人,称那饰演昭君跟之前的目连可是同一个人。

    天色渐晚,襄宜公主在西园设酒宴招待来宾。柳慈贤同许莺游园却仍然未归,李良无事可做,而一旁的柳可西同任千秋倒是闲聊得起兴。那些花下重金购买珍迹的人借着酒兴纷纷拿出自己得手之作,其中一人是扬州的一个盐商,别称“金格子,”也将自己花了六千八百两竞下的那幅礼酒的《秋壑飞泉图》展现于众人。周围好些人既有羡慕也有恭维,只听一人道:“赵领主,这画真是妙哉呀,山石耸立、飞瀑直下,气势之浩大可是汇集礼酒之毕生功力!你看这海棠开的如此夺目——”

    家住胜家带的单老爷接到:“不是秋景图吗——哪里来的海棠花?”

    又有人指出:“之前那小桥可是在北边,这如何又变了位置?”

    “金格子”听后酒醒七分,再近看那画作,发现果真与两个时辰见到的大相径庭,便连忙打开另一卷在会场买到的礼酒之作,发现竟也是伪作,连那墨迹都未完全干透。

    周围的买主也察觉不对,立即重新审视他们买到手的东西,经人鉴定,竟全部是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