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绿与蓝 > 一、明月如镜

一、明月如镜

    月光如流水,从空中泄向大地。远山在沉睡,俯伏着的轮廓静默、柔和,一动不动。眀亮的月光下,城镇的街灯是狭隘的眼睛,只照亮自己眼前的一片,而且,它永远沉醉于自己眼前的一片。

    田野里的庄稼,大部分已经收获。被割掉头颅的向日葵,像士兵一样排列着,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们的思绪已经飘飞到了青年时代:那时多么年轻,肢体多么柔软,脸盘那么漂亮,情感那么真挚,每天不知疲倦地绕着太阳舞蹈,表述自己坚定不移的爱情。被掰掉棒子的玉米杆依然站立着,像失掉孩子的憔悴母亲,衣衫发出飒飒的声响,听起来像失掉爱子的母亲的悲歌,又像不服输的战士的呐喊。生命的开始无法设计,但结束时却可以保持自己喜欢的形象。

    冬小麦已经钻出了地面,像春天刚发芽的小草,在秋天的田野里,就像一大片失望中包裹着的一小片一小片的希望。白天下过一场小雨,田野里的泥土湿漉漉的,月亮像刚出浴似的光彩照人,清冷的空气中飘荡着野菊花特有的香气。

    史文清突然觉得今晚的月亮就像一个成熟的冷艳女人,世界上的一切在她的眼里明镜似的。她明白自己在想什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秋天的生命成熟了,秋天的生命冷静而有理性。

    在这个清冷的月夜,他突然想到了“月下老人”。“月下老人”在中国神话中,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在民间称为“月老”。相传唐朝时期,一个名叫韦固的人,在宋城巧遇“月老”,“月老”为韦固牵红线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秦之女喜结良缘。传说,“月老”有一个口袋,里面装满了红线,为有缘的人牵线搭桥。

    文清一边走一边想,能够巧遇“月老”指点迷津,一定是特别有造化的人。月老既然对姻缘之事胸有成竹,那么,他一定清楚有缘人的过去与将来,洞悉当事人的情感世界,明白他们的人生发展与需求。那条红线,也许就是男女彼此倾慕、相互爱恋的情感线,能融会贯通人们所说的“情结”。

    当然,传说中的美好姻缘,也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就像牛郎织女,“月老”是多么看好他们的姻缘,可是织女的外祖母——王母娘娘,看不起牛郎低微的身份,就开发银河把他们分隔两岸。虽然善解人意的喜鹊每年七月七搭天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无奈良宵苦短,诉不尽绵绵情意。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这样,现实是那样残酷无情,他们只有化成蝴蝶,成就无法割舍的爱情。

    也许传说就像月夜里朦胧的辉光,它的美妙和感伤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文清记得新婚燕尔的那些日子,看着天上的月亮,嫦娥奔月的故事是那么美妙。那时的记忆中,嫦娥奔月不是因为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才飞向月宫,而是为了追求爱情。嫦娥向往那个美丽的地方,就像飞蛾扑向光明。那里远离尘世喧嚷烦扰,是比古之文人雅士向往的世外桃源更美的仙境。最重要的是,那里有深深爱着她的一个叫吴刚的男人。在那里不用追求奢华,不用因为攀比把黑眼球急成红眼球,不用挖空心思满足自己的私欲,不用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让生灵涂炭,不用为了一时的虚荣伤害自己的爱人……吴刚伐桂也不是接受什么天庭惩罚,而是为了砍柴烧火做饭,他们没有奴仆或者佣人,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打理。他和自己的妻子嫦娥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为了增添生活情趣,他们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白兔。这只乖巧的玉兔不想每天吃闲饭,学会了帮他们捣药。一切是那么朴实而美好。

    当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故,文清在寂静的月夜仰望月亮,月宫里的故事又有了新的变化。故事里,嫦娥吃下仙药,是为了不让蓬蒙窃取去干坏事,而吃了仙药身体变轻飞到月宫,也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嫦娥对吴刚在月宫外不停砍伐桂树视而不见。没有月老的那根“红线”,嫦娥一点也想不起吴刚什么时候爱过她。她宁愿在清冷的月宫里起舞弄清影,宁愿在无边的寂寞中陪着玉兔捣药,也不去月宫外看望砍伐桂树的吴刚。吴刚呢,他宁愿不停地砍伐永远也砍不倒的桂树,宁愿不停地磨斧子,宁愿自己和自己赌气,也不愿走进月宫陪伴这个美人儿。他们似乎都明白,爱来自心灵,应该自然流露,而不是像挤牛奶、挤牙膏一样,一方屈从于另一方的威力。

    走出那些时而美妙时而感伤的神话,文清在想,那根“红线”在人类的生活中到底意蕴着什么?它比爱情有理性,它比亲情更亲密无间,它比友情浪漫而稳定,它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同时又蕴涵着温馨的人文关怀……但是,那些美妙的红线,就像尖端科学的“超导情纤”,只装在“月老“肩上吝啬的口袋里,很少有人享此殊荣。

    这条乡间的水泥路,文清不知走过多少遍,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走得从容,思想也从来没有这样清晰、明朗。好多年了,他不管是骑着摩托或者坐着车,路边的自然景物在眼前一晃而过,记忆里只有模糊的影像。他在麒麟镇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从来没有从容地欣赏过自己生活的环境,这固然与他急匆匆的性格有关,细细想想,他从来没有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成关乎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仿佛每一个生命都像肉眼看到的日月星辰一样独立运行,没有相互的关联。

    朦胧月光下的麒麟山,远看就像一只蹲伏着的怪兽。他对麒麟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传奇色彩,陌生的是世上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个四不像的怪兽,似乎只是意念的产物。看着远方模糊的山峦轮廓,他突然想起了埃及的“斯芬克斯”,想到了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谜语。

    在这个清冷的月夜,文清突然悟出,斯芬克斯之谜,也许不仅预示人的生命个体成长的历程,还预示着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不就是具有情感和理性吗?人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发展,是不是也分四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三条腿走路三个时期?

    早晨用四条腿走路,是人的婴幼期,不仅四肢爬行,而且在情感方面类似于蒙昧的动物。那时候,他们懂得亲情和友情吗?饥饿的时候大哭,奶饱饭足的时候,不是睡觉,就是像小猫小狗一样调皮,无论是从行为上或是在思想、理性方面,同四条腿的动物区别不大。

    中午用两条腿走路,表明一个人经过家庭的培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熏陶,在情感和理性上已经趋于成熟。不仅身体直立行走,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情感,比低级动物有智慧更有理性,成为一个直立行走的人。

    晚上用三条腿走路,那第三条腿表面上是一根棍子,实质上是一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那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精神支柱。它能支撑衰老,它能战胜孤独和疾病……它是智慧的结晶,它是一个人的灵魂。

    想到此,史文清突然觉得麒麟山两边的沟壑,仿佛是斯芬克斯张开的大嘴。这张嘴在很久以前已经吞噬了无数个猜不出这个谜语的人,今后还要继续吞下那些在这个世界中迷失的人。史文清仿佛听到斯芬克斯理直气壮地解释说,不是我不懂得怜悯,而是我要超度他们脱离生命的苦海,你们看我臃肿的肚子,已经积存了多少这样的尸骨,人类的进化发展我功不可没!我不是魔鬼,我是拯救人类的神!

    望着月光笼罩下的远山,重新解读这个古希腊神话故事,文清的身上出了一身冷汗,仿佛斯芬克斯真要把他吞下去似的。转念一想,自己在这个山沟里浑浑噩噩生活了四十多年,就像是在斯芬克斯的肚子里。他猜想,一定是在到了该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而还不明白的时候,就被斯芬克斯囫囵吞下去了。斯芬克斯对这个迂腐的生物,嚼也懒得嚼,就扔在了那个沉闷的沟壑里。在这个荒凉的沟壑里,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男人和女人,既不了解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更不认识这个世界,只是眼睛里都有一股舍我其谁的牛逼劲,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为个人的一点点私欲而存在的,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以及万物都应该围绕着自己服务。

    今晚的月亮仿佛照亮了这个沟壑,照亮了他的前半生,照亮了他心里的阴暗角落。他觉得自己应该像远古的猿人一样爬起来直立行走,然后拥有自己的思想,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度过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