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羊八忌 > 第30章、求见

第30章、求见

    有一天,乡公务员老同学向我转述了乡长的话,我很不甘心。我特地跑了一趟县政府,想找县委书记面谈,汇报一下我的困境。我想,县委书记听了我的举步维艰的讲述,一定会再次出面给我撑腰,帮我贷款把养猪专业户办起来。

    一天上午11点钟,我骑自行车赶到县委大院声称找县委书记,一位穿中山装的秘书模样的中年男干部问我找书记做什么,我说反映搞专业户的情况。干部告诉我说,书记到省里开会去了,你过两天再来。

    我一个高考落榜回乡的青年农民,在农村已经混了五六年,一事无成,不仅父亲和姐们哥们不信任我,自己也有些自卑。离家出走阴错阳差学了半月养猪技术,找大姐帮忙贷款希望落空,我搞养猪专业户的意志,有些冷了。

    第一次给县委书记写信,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这封信寄了出去,却惹出了一系列充满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故事,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乡政府开会把我作为一个空有雄心壮志、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脚踏实地的例子在会上作为笑谈举例,我受了刺激,头脑发热,亲自找到了县政府,要求县委书记接见。一旦靠近县政府大院,我不由自主地胆怯起来,害怕去见这位县里素不相识最大的官。

    既然到了县委大院,我不甘心怕见官而临阵脱逃,无功而返。我鼓起勇气,强打精神,硬着头皮,闯进了县委大院。听说县委书记外出省里开会未归,我如释重负般的回了家。我觉得,即使县委书记知道了我的情况,也不一定能够帮我贷款,让我白手起家,办起一个养猪厂。

    我放弃了继续求见县委书记,等于向阻挠实力投了降。如果这次求见见到了县委书记,也许我的人生又是另一番光景。也许县委书记去省里开会,是一个谎子,借故把我打发了事。管它呢,历史从来不按假如来书写。

    我创业毫无头绪,如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的情形,做父亲的心里也很不安。他想,让我收心脚踏实地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给儿子娶个媳妇结婚成家过日子。

    我从县城回家,不再提养猪专业户的事情,一心当农民干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读书写作。

    有一天,父亲对我说,如果你谈朋友找对象结婚,家里全力支持你。需要一千两千,一万两万,我们都会想方设法筹备,绝对不会耽误你的婚姻大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家里人不支持我干专业户事业,我决定找对象先结婚成家,然后立业。父亲这次的劝告,和我想到了一块。

    周围适合我的农村女青年越来越少。高中女同学,一个个先后嫁了人。没有结婚的少许女同学,也如我一样,不甘心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她们希望攀上高枝,嫁到城里。我走访了几位在各村办小学里当民办教师的女同学,都想转正成为公办老师。通过多次聚会交谈,我觉得这几位女同学没有一位能够与我在农村吃苦耐劳,共同创业,便放弃了与她们的联络。我这种文不文武不武的男青年,她们只把我作为同病相怜的好朋友,不可能与我结为夫妻。

    有一天,我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省人民广播电台有个“空中红娘”节目,专门为未婚男女青年搭鹊桥征婚,心里一动,身先士卒,在村里率先利用电台征婚。

    有文化的农村青年,接受新生事物快。我干事雷厉风行,说办就办,很快与空中红娘写信取得了联系。

    1984年元月26日,省广播电台空中红娘节目播出了我的一则征婚启事。

    石头县有位养猪专业户,男,24岁,未婚,高中文化,爱好文学;欲求一位身体健康,作风正派,具有高中学历,年龄适当的女青年为友。哪位女同志愿意,请与空中红娘节目组联系,信封上写明转羊八忌同志收。

    这则征婚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收到了来自省内外数十封农村女青年寄来的应征信。在1980年代初期,征婚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征婚文字,往往以爱好文学成为一种时髦用语。

    我给空中红娘写信说,我想搞养猪专业户,要求寻觅一位具有高中文化的农村姑娘,作为从事养猪事业的帮手。

    电台很快给我寄来了“未婚青年征婚登记表”,我认真地填了表,按有关规定到村里开了证明,盖了章,将登记表连同20元征婚费一同寄给了空中红娘。负责征婚栏目的编辑同志按照我的意愿,替我草拟了一份征婚文稿,在事先没有通知我的情况下给安排播出了。

    我在农村搞文学创作,没有做出任何成绩,后来又搞养殖专业户,也遭失败,在村里却成了名人。村里有一定文化的人,对我十分友好钦佩。村长的夫人,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常找我借小说看。我与村长夫人很熟。通过省人民广播电台征婚,要村委会出具未婚证明盖上公盖,我走夫人外交路线,与村长夫人打了一声招呼,村长很爽快地给我盖上了村里的大红印章。

    可能是省电台空中红娘节目组的负责同志误把我当成了养猪专业户的缘故,省内外各地农村女青年寄来的应征信如雪花一样飞到了我的手中。

    我多次相过亲,但还没有真正正儿八经地谈过一场恋爱。曾经对村里的荷香爱得轰轰烈烈,却是一场单相思,孤掌难鸣,直到人家嫁了人才断了对她的念想。单恋结束,使我在情感方面走向成熟,深知爱情不是一厢情愿,而是一种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情感,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随缘。

    通过收音机征婚,一下子收到许多农村姑娘写的应征信件,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所受的情感教育,是从一些名人婚恋故事、爱情小说、戏剧电影中获得的。三角恋爱不道德,婚前发生关系是越轨行为。陈世美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没有好下场。马克思教导恋爱中的女儿燕妮,对待爱情,应该采取谦恭的态度,彼此要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过早过分地表现亲昵。这些书面的自我教育,培养了我对待恋爱的传统态度。

    我将一大摞应征信匆匆看了一遍,其中有一封应征信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弦。

    京山宋河镇某村一位叫罗桂英的应征者在信中写道:从收音机里听到你的征婚广告,我的女伴们都感到好笑。你这么年轻,又是养猪专业户,还上广告,她们都朝坏处猜测你的为人。难到周围就没有一位姑娘爱你吗?

    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今年23岁,高中毕业回乡务农至今,还未谈朋友。我自己谈的朋友,家里都反对;亲友介绍的父母喜欢的,我又没有好感。

    我曾经想搞养鸡专业户,向村里申请贷款,可是村里正在搞换届选举,该下的没有下,该上的没有上,都不理睬。我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可是我一个姑娘家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在一同学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回了家。

    我现在家里做鞭炮,家里也喂了几头猪,很想见上你一面,最好在腊月间。我非常想知道你的身世及你的一切情况。并且我想向你学习学习养猪的技术,希望你能够来我作客。你到村子后,就问做鞭炮的是哪家,然后找一个叫罗桂英的人就可以找到我。

    罗桂英的信在半月前寄出,通过省电台空中红娘节目组辗转到我手上,已是1983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过几天就要过大年。

    罗桂英的生活经历与我极为相似,她的应征信深深地感动了我。罗桂英向村里申请贷款,遇到村里搞换届选举,该下的没下,该上的没上,因而没有贷到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我虽然能贷到款,但由于家里反对,被迫同意与父母分家,结果只贷到100元,无济于事,没能搞成养鸡专业户。后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彼此在农村的奋斗经历,惊人的相似,如出一辙。罗桂英高中文化,与我有着共同的事业心和人生追求,这不正是我所要寻觅的知音吗?

    我决定践约马上启程奔赴京山。至于其它应征信件,回来后再一一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