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桂花的故事 > 第二章

第二章

    回到家,桂花的烦心事又来了,李铁给她寄来了一封厚厚的信。这里面都说的是啥?桂花一脑袋的疑惑。赌气,走入了自己的闺房。“咣”的一声插上门,坐在炕边看起了信。

    信封上流利的正楷字十分标准。左上角画着一颗鲜红的心型,就是文盲也能看出这是一颗爱的标志。右下角粗看是一幅水波,细一看在水波中是一个唇印。不用看内容就已经告诉桂花,李铁在说:桂花,你在我心中!真想亲你,吻你!我爱你!

    有些时候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别看信封上李铁在暗示他爱着桂花,但打开信,别看信很长,整封信还真没写“爱”的事。这是一封十分纯粹的学习情况汇报,不过夹在信中的一张照片还是让桂花很是感动。

    那是一张李铁在图书馆学习的照片。照片的主体是坐在桌子前学习的李铁,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国字脸,眉宇间团团的正气,上嘴唇长着黑黑的短胡子。桌子左边是一摞子还没打开的书,中间是一份正在写着的手稿,题目清澈可见:《关于家乡农业产业化一些问题的探讨》。从一个侧面告诉看信人,别看我身在省城,我的心系家乡,关心着家乡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为家乡农业产业化进行着更深层的探索。让桂花好激动。不忘家乡的人是懂得爱的人,是值得爱的人。

    桂花慢慢展开信,细细地读了起来。

    李铁详细的介绍了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特别讲了自己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家乡农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家乡的优势是土地,家乡也因土地多、管理粗放、没有主打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而贫困。家乡的种植方式是广种薄收。家乡流传的顺口溜:“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萁,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是广种薄收的典型表现形式。不但单产低,还增大生产成本、劳动强度,因大量的荒山、荒坡被乱开泛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越是不打粮,越乱开泛开,如此下去,进一步加速水土流失,到头来大自然被人为的破坏,受苦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对李铁的这些言论桂花是听也没听过。她从小就知道父辈们是靠开荒种地养活她们一家,从来也没有想到过开荒种地与大自然还有什么关系。越读越觉得这上大学就是与不上学不一样。

    下边的消息更让桂花激动。桂花:我的导师经多年的研究,最近试验成功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激素。这种东西可以让有用的植物生长,也可以限制有害的植物生长。让植物按照人类的意愿生长,如果将来能大批量的生产,人们就会不用再从事繁重的除草等农事了。近日我将回家一趟,试一下这种东西在烤烟上的效果怎么样。我想在我们几家的地里做个试验,如果成功,就再也不用大热的天掰烟叉子啦!现在先给你吹个风。这可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失败,损失我还包不了。也是一件冒险的事。你最好与你家大叔、大婶打个招呼,请求他们支持。我已给我父母写过信,我想他们会支持的。

    李铁的信中没说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的关注。不少的人都说上大学的人“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李铁一直把家乡挂心上,使桂花更加对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桂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李铁要在她们家烟地上做试验的事与父母讲了。母亲是一百个支持。“李铁那孩子办事准成,不会拿我们的烟胡闹。让他做吧!就是不成功,就算是我们帮他掏点学费,还能穷死怎么的?”但父亲是不太情愿。在女儿面前又不好说。只是说了句“到时候再说吧”!

    第二天桂花将李铁近日要回来并要在烟地里做试验的事与王钢讲了。王钢是一百个不同意。“怎么?无偿的拿我们的烟地做试验,哪有这样的事。这一亩地的烟少说也得卖800元,一但做砸了,10来亩地的损失得多大。我宁愿打烟杈子累死,也不能让他把我气死。”桂花一听王钢的态度这样坚决,知道山里人种点烟也实在是不容易,再者说这是李铁的事,自己也不好与王钢再争辩,也就知趣的不再继续说这事啦。不过从这开始桂花认识到了王钢可能是个守旧的人。

    芒种刚过,天一天比一天热。这些日子三天两头一场雨。还一直是黑天下雨白天晴,光照足,地里的庄稼像气儿吹的似的长,正是烤烟生长最茂盛的日子,李铁回来了。

    李铁刚到家,没与父母说会儿话就跑桂花家来了。远远看着熟悉的农家小院、房门打开着,李铁加快了脚步。

    桂花刚从地里回来,洗过脸,穿着胸衣出来倒洗脸水。与李铁闯了个满杯。两个人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还是李铁反映的快,陪着一脸的笑,说着“大叔大婶在忙什么?来看看他们”。匆忙的钻进桂花父母的房间。桂花也借机放下脸盆跑回到自己的小闺房。

    先进西屋的李铁别看20多岁,每天在学校是美女如云,但这样近距离与只穿胸衣的大姑娘直面相视,还是第一次。且桂花白皙的皮肤、高耸的双峰、极具女性特征的身材、个性的体香,李铁虽只是瞬间瞄了一眼,便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心情激动,这小伙子看到大姑娘,也心猿意马了。心跳加快,血涌心头,体内一股原始的欲望在涌动。下体不知自主的膨胀起来;东屋的桂花更是心跳加快,血往上涌,脸色通红。气喘吁吁。刚用凉水洗过的脸上又出了一层新汗,鼻尖上的汗滴都要流下来了。这样的感觉、心情还从来没有过。桂花心想:我得安定,可就是怎么也安定不下来。心跳自己都能听得清。

    大约过了15分钟,桂花的心平静了一点。这才回过神了,李铁来一定有事,我这不出去是怎么回事?让他怎么想。这才咬了咬牙,擦了把汗,穿了件自己认为最时髦乳白色套裙,半高跟皮拖鞋,从自己的小屋走了出来。嘴上说着:“李铁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这边的李伯也回过来了神,心想我这是怎么了!忙答到:“中午回来的。想过来看看大叔大婶,怎么他们还没回来?每天他们什么时候回来”?“要说他们也该回来了,山上剩下的活儿不多了,我想他们马上就能到家了”!“要不我先回去,一会再过来”。“你看你,刚来,还没说上几句话,就张罗着走。你这是啥人”?李铁一听桂花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心想就是装也得装一会,不然她会怎么想。其实这时候的李铁不该长的东西还长着呢!在炕边上坐着更方便。还真不敢动,动,会不好意思。

    还是李铁先安定下来。清了下嗓子同桂花说起话来。“桂花,我这次回来的重点就是想试一下,我老师的植物生长调解剂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你同大叔商量了没有,是否同意”?“我已同我父母商量了,他们都很支持,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听你的安排”。“这我就放心了。原来我想还得我做工作,没想到他们这样开明。这得好好谢谢你。为我先做好了第一步工作。”“看你说的,还求我们啥了?做好了我们也轻快,你也是为我们好。我们信着你了,你不会害我们”。李铁没把话说得那样死,回了一句:“怎么说这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我妈说了,就是一旦失败,我们为你的事业掏点学费又能怎么的,我们是多年的老邻居,从小的同学,谁跟谁哟”!说的时候桂花情不自尽眉飞色舞起来。当回过神来,觉得自己又有一些失态。急忙低下了头。

    李铁感到该说的话都说了,还想到王钢等乡亲们家再看看,就站起身来要走,桂花要留,一想李铁有事,也就停了下来。“一会大叔大婶他们回来你告诉一声,咱们下午3点地里见”。“好吧”!起身送李铁到门口。

    李铁来到王钢家,他们一家人都在。正要吃午饭,要留李铁吃,说什么也没吃,“我家已经做好了!今天来一是看望一下二位老人,再就是带回来一项科研项目,想用你们家的烟地试一下我老师的植物生长调解剂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来看我们很高兴,谢谢啦!但那个事桂花已同王钢说了,我们也告诉桂花了,我们那点烟地可是我们家的来钱指项,我们指望着烟地下来钱,给王铁说媳妇。我们可经不起折腾。我看就算了!”王钢父亲到是实在,一点也没隐满自己的观点。李铁一听老人的态度很坚决,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再看看王钢只是忙着张罗着吃饭,一点支持的意思也没有,再说也是画蛇添足,就知趣的说了声“大叔说的也在理,这也没什么,试验地可不差你们家那几亩地。我也不耽误你们吃饭,我也着忙回家吃饭,下午还有事。”说着李铁走出了王家。“晚上有空来我家,咱们小哥们几个好好扯扯!”王钢说。“好吧!晚上见!”李铁说。

    李铁回到家里,母亲已做好了午饭,都是爱吃的。妈妈知道儿子的口味。一阵风卷残云,小肚子吃的溜鼓。吃饭的时候再一次与父母讲在烟地试验老师的植物生长调解剂的事,父母是静静地听着。他们知道儿子是干事业的人,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能冒这个险的。“孩子,你就干吧!我们支持你。”父亲语重心长的说。

    饭后的李铁又一次拿出老师的教材,又一次细细的看了一遍,在认为有十足把握之后,这才开始做起了准备工作。

    下午3点,李铁一家来到了他们家的烟地,开始了烤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其实实验很简单:就是将已稀释好的溶液用毛笔均匀地涂在烤烟腋窝的生长点上。涂抹后的植株不会再萌芽,也就不会在再三番五次掰烟叉子。由于不生烟杈子,营养全部集中到了烤烟的生长点上,这样烟的产量高,品质好。多卖钱!

    早就在注意着李铁行踪的桂花看他们一家都上了山,喊起了父母。“走,咱们也上山学学怎么给烟用药不长杈子。”父母在桂花的催促下,3口人也来到了李铁家的烟地。那么好学的事谁一看都会。“好吧!咱们就干脆组成个临时互助组,先干你们家的,再干我家的。”桂花的父亲讲。“好!人多力量大。就这么着。”李铁的父亲脸都要笑天花了!

    两家6口人在谈笑风生中为烤烟应用着新技术,不远处的王钢边掰着烟叉子边想:不用你们现在高兴,要是出了事,哭都找不着调。涂点药就能治住烟叉了,纯饱饭撑的。白日做梦。

    夏日的万物万紫千红,夏日的生活丰富多彩。夏日的火热让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不论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一样。桂花她们村子这一年的夏天更多彩。

    李铁从学校带回来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桂花她们3家用了,可给这个夏天添了不少的色彩。

    头几天,还真让这3家着急了。那药物对植物的影响真不小。在涂抹的过程中,一但碰到叶上,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个黄点,烤烟那东西叶片越大越厚越完整才能烤出等级高的烟。低等与高等之间的价格差距很大。烟叶一出黄点可让这几户上火了。这边的王钢可乐了,说起了风凉话:“我说不行你们偏不信,这回烟叶都黄了好受了!烤烟出叉子是本能,抹点药就能管事,纯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肋巴放屁——没那股风。这烟叉子掰掰就没事的活,何必兴师动众。事实是最好的试金石。是吧?”王钢这一白唬还真让几位心里很不好受。这事李铁也着急了,急忙给导师打电话。导师一听笑了,没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措施,也用不了多少钱:用千分之二的葡萄糖液喷雾,立即见效。李铁急忙买来了葡萄糖,一试,立竿见影。

    喷过葡萄糖后,用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与不用的可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在同一个地块,用过的一个烟叉子再也不出了,营养集中到了生长着的叶片上,眼看着叶片是越来越大、越厚,黑绿色,1米2的大垄进不去人了。那边没用的地,烟叉子越来越多,真掰不过来了,部分地块烟尖都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远远一看是山花烂漫。但这可是“绣花枕头——好看不实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要围绕着传宗接代这一过程,烟开花是繁殖后代,烟会自动将营养的绝大部分都供给开花结果,而人们种植烤烟要的是烟叶。开花的烤烟,烟叶是长不好的。叶片又小又薄,根本烤不出高等级。价格低,在烤烟生长过程是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掰掉烟杈子。掰烟杈子是烤烟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累是不累,但得耗时间。桂花十分注重王钢家的烟地生长情况,看王家烟地不少株都开了花,她不在乎天气炎热,主动到王钢家的烟地里帮忙,她感觉不应该让王钢知道,自己偷偷地干,还是让王钢一家人看见了,王钢看到桂花在帮忙,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一家3口人这样拼命的干,还是没有桂花家抺点药的效果好,看来不信科学真不行,不过山村人就是有这股犟劲,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还是不回头,王刚还是认为李铁在同自己过不去。

    秋天来了,王钢家的烟地距桂花家的不远,两家的地土质差不多,投的肥一样,都是烟叶公司统一购买的,花一样的钱,就应长一样的烟。但就差李铁的一次试验,现在这两家的烟长势真不一样。桂花家的比王钢家的高许多,烟叶也大许多,一棵开花的也没有,而王钢家的是又黄又小,花可开的很鲜艳。王家3口人还真没少出力。那真是起早贪晚,但就是没管住烟杈子,这让王钢一家上老火了!3口人之间相互埋怨起来了:“王钢怨父亲守旧,接受不了新事物。”父亲说:“你小子也不比我开明到哪儿!要是你那时候硬一点,我们还能听不听你的。你看谁家年轻人不主事?我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你盼着李铁试验失败,你想让桂花高看你一眼,没想到人家试成功,送客人、上厕所、抱柴火一举三得。胡萝卜雕小人——里外红。你是“吃饭吃出个死苍蝇——恶心、呕吐、打喷涕,啥滋味都有。要用三国的话说是:陪了夫人又搭兵。你没夫人,弄不好把女同学送给了人家”。王钢母亲听这爷俩是越说越不像话。忙接过话头:“你们爷俩这是干啥?自己家的事,谁都心知肚明,这时说伤感情的话干啥?这不都是想好没落好吗?”俩人一听也是这么回事,都静静的干起了手中的活。

    秋风来了,刮来了秋天沉甸甸的收获。靠山屯着秋天别有一番风情,农田里火红的高粱,如玉米的玉米,金黄色的谷子,果园里挂满枝头的苹果,梨,葡萄,让人看着都流口水,靠山屯的人们都盼着这个季节的到来。特别是栽植烤烟的农户,烤熟的烟叶金黄金黄的,堆在院子里,远远望去闪着金光。到处都是难得的山村美景。

    到了卖烟的时候,桂花家的亩产553斤,上等烟占42%,中等占49%,几乎没有下等烟。中上等烟每市斤平均收购价7.4元,烟叶公司抡着收;下等烟收购价不到3元,那个公司都不爱收。这谁都知道,收好烟,制出的都是名烟,一盒比次烟的一条还值钱,生产一盒当然要比生产一条少投入人力物力。在这市场经济情况下,谁还干那“大伯哥背弟媳妇过河——费力不讨好”的事。桂花家10亩烟卖了4万多块,可真是一个大丰收。王钢家比桂花家少卖1万多元。但比桂花家出的人工可多老鼻子了!收入差了一大截子,王钢心里是“乌龟钻炕坑——憋气又窝火”。那边桂花还常对邻居们讲:“种地不信科学,不懂科学真不行。我家的烟丰收要是没有李铁的帮忙,那是肯定不行的。”这表明李铁在桂花心里的位置高于王钢。王钢听后心里这气就更大了!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复李钢一下。怎奈这机会就是不来。农民兄弟与大学生这还真结下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