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借道汉堡 > 第二十六章 借道汉堡

第二十六章 借道汉堡

    一走进汉堡

    七月九日,晚七点。

    大巴下了渡轮开上公路。导游告诉我们,距离今天落脚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还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北欧四国游本来是没有德国和比利时的,但旅行社为了节约开支,回程要从比利时乘坐包机,中国的十一个旅游团一起回国。所以,只能借道德国汉堡,再去比利时了。

    高速公路两旁绿树葱茏。透过树丛映入眼帘的也是广阔无垠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瑞典丹麦不同的是,这里种植的不再是绿草,而是燕麦,豆类和菜籽。菜籽已近成熟,呈现出一片片金黄。田野上,一块块墨绿,一块块嫩绿,一块块金黄装扮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图。

    天渐渐暗了下来,这里和瑞典、丹麦比,夜要来的早些。

    为了节省时间,导游说晚餐吃盒饭,在路上就给餐馆打了电话预订。每人一份,拿回房间吃。可是,我们在那个写着“蜀国风味”的餐馆门口,等了二十多分钟,盒饭才送上车。大伙儿说,就是下车吃,时间也够了。

    快九点了才入住汉堡的雷奥纳多酒店。我们住三楼。进了房间,没有设置密码的wifi却无法连接。只好去问住在一楼的导游,敲了半天门也没敲开。住二楼的余哥和夫人也下来找导游,不知是房卡弄错了还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房卡怎么都打不开房门。于是,我上楼帮他鼓捣了一阵,还是打不开。我们便一起去零层的大厅里等。

    这里的楼层安排的很怪,竟然有零层。零就是无,就是没有,这里却有!

    刚到大厅,我就看见一个络腮胡子的外国小伙子正坐在沙发上用手机上网。我拿着手机走过去,指着手机上网络连接的页面比划了半天,外国小伙儿明白了,帮我连上了网。余哥说让我上楼他继续等导游。我就回了房间。隔壁的胖姐又送来一个盒饭,说丁兰不吃。也是啊,丁兰是伊斯兰,她怎么可以和我们吃一样的饭呢!按理,安排团餐时每顿饭都该考虑到少数民族团友的就餐问题,但导游总是忽略。所以,我们经常看见丁兰吃家里带来的咸菜和泡面。

    每份盒饭的菜都一样,素炒包菜和鸡腿。包菜虽然不多,但碧绿碧绿的挺好看,鸡腿有四个,也挺大,看着很是丰盛。可是吃到嘴里却实在难以下咽。菜如同水煮不说,连一点盐味都没有。鸡腿就更别说了,嫩倒是嫩,寡淡的恐怕也是刚从水里捞出来就装盒了!还什么蜀国风味呢,日弄洋鬼子也就罢了,连同胞也日弄,“龟儿子”的真给川人丢脸啥!

    亏的我们自己带的有咸菜和辣酱,才勉强吃了几口。剩下的,卷吧卷吧连塑料袋子一起包好塞垃圾桶里了。浪费,也没办法!

    二夜宿汉堡

    躺在汉堡雷奥纳多酒店的软床上,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了汉堡包。记住汉堡这是城市,就源于汉堡包。

    很多年前,我知道了汉堡包是西方五大快餐的一种,并且知道它其实就是牛肉饼,把牛肉剁成肉沫再和上面烙成的饼。

    古代鞑靼人有吃生牛肉的习惯,随着鞑靼人西迁,传入德国,并逐渐改吃生肉为吃熟肉。后来,德国汉堡地区的人把剁碎的牛肉掺在面粉里,摊成饼煎熟吃,就叫“汉堡肉饼”。再后来,汉堡人移民到美国,也把这个烹制技艺带到了美国。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改进,不断花样翻新,逐渐成了现在的模样—把小面包一剖为二再夹上肉、菜,被称为“汉堡包”了。

    记住了汉堡包也记住了汉堡。

    后来,我又知道了它和我国上海是友好城市。知道了它的全称是汉堡汉萨自由市,是德国仅次于柏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十六个州之一。

    从众多资料中我知道了,它不但现在是欧洲最繁华的城市,早在一千二百年前,它就被“北方使徒”主教选为主教座堂所在地。可惜,它的命运多舛。不久,维京海盗大举六百艘舰船摧毁了它;拿破仑时代又被法国吞并;历史上几次毁于大火,特别是二战时的“汉堡大轰炸”,几乎把它夷为平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又被大水淹没了五分之一。现在我们看到的汉堡,一八四二年以前的建筑物几乎一无所有,甚至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也很少。

    但是,汉堡的发展很快。现在的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还是德国的新闻传媒与工业制造业中心。

    如今的汉堡还是德国北部的金融中心,也是德国最大的保险业城市,每天都有二十二万员工从周边城市到这儿来工作。世界上最古老的消防、防火保险诞生在这里;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国立彩票中心设在这里;德国五百多年前的第一次证券交易,也是在这里进行的……

    汉堡还是名副其实的“办公之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海事法院落户在这里;德国各大银行以及全球二百多家大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身影都能在这里找到。

    此外,它还享有更多更多的殊荣。

    因为它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黄金水道易北河穿城而过,它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

    因为它拥有欧洲最多的桥梁,所以,被誉为“世界桥城”;

    因为它绿荫蔽日、景色如画,是欧洲“绿色城市之最”,所以被称为“绿城”;

    因为不论是游览花卉植物园,还是漫步街头,它处处都弥漫着花园的气息,所以有“花园城市”之美誉;

    因为很多歌剧在这里演出成功,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帕瓦罗蒂等举世闻名的歌剧演员也都曾在这里演出,它又被称为德国的“音乐剧首都”;

    因为德国影响最大的周刊《明镜》、德国最大的报纸《图片报》、德国最大的电视台等都在这里,它又有德国“媒体首都”之美誉;

    它是城际特快高速火车的故乡。每天,一列列高速火车从这里的七座远程火车站风驰电掣般奔向远方;

    它是世界大港,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世界各地的远洋轮来德国,都会在汉堡港停泊;

    它还是除了美国西雅图外,世界上第二大飞机制造区,世人皆知的“空中客车”就产自这里……

    它还是德国北部的一个国际大都会,这里不仅万国商船云集,而且是除美国纽约外拥有外国领事馆以及总领事馆最多的城市……

    三走出汉堡

    七月十日。早上八点。

    在汉堡的雷奥纳多酒店睡了一夜,起来在一楼吃了早餐,我们又坐上大巴,奔向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今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艳阳高照,蓝天如洗。

    昨夜下过雨,空气新鲜的沁人肺腑。道路两旁依然美景如画。高高的树林给道路遮起两道绿色屏障,树后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片片即将收割的燕麦翻滚着金色的麦浪;二尺多高的玉米摇曳着满身的绿叶舒展身姿;矮个的蚕豆低调地匍匐在金黄墨绿之间默默地期待花蕾;间或还可以看见一小片叫不出名的植物绽放着白色的小花;紧挨防护网的草丛中,鲁冰花探出紫色的身子向过往的车辆鞠躬辞行……

    大巴开出没多久,就驶上一条不限速的高速公路。这条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右面车道是营运和大货车道;中间是时速不超过一百三十公里的车道;而左面—即咱们国内的超车道,则是时速超过一百三十公里后可以不限速度、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的车道了。但是,超过一百三十时速造成交通事故的车辆,保险公司是不承担任何保险责任的。

    高速路旁有铁丝网防护,有的路段还有高高的铁板做成的围墙,为居住在道路不远处的人们遮音挡尘。路上车辆很多,都规规矩矩的行驶在各自的车道上,超车道上一辆辆宝马奔驰箭一般疾驶而过。也许就要因为守规矩吧,我们这些天几乎天天在路上,竟没有看见过一次道路交通事故!在国内,如果跑一天见不到事故,那可真就奇了怪了!

    九点多,天又阴沉下来,一团团淡墨似的云堆时而集聚时而飘散。偶尔,阴云中间会透出巴掌大一块儿蓝天。

    因为今天又是六百多公里的车程,为了节省时间,给大家一点儿在奥特莱斯购物的功夫,导游决定午餐不去饭店去吃,而给每人退六欧元餐费,由自己解决。

    十时,天又晴朗了。大巴已经行驶了两个小时,必须小憩十五分钟,这是大巴车上的“黑匣子”规定的。这里是个临时休息区,不少从荷兰瑞典等地开车到德国比利时游览休假的人,都在这里小停歇息一下。

    停车场里有很多大货车和“自驾”的私家车,一对七十岁的荷兰夫妇开着自家的房车也停在这里。当我告诉穿鲜红衬衣的老人,我们来自中国北京的时候,原本正打算开车离去的他又下车来一个劲地用英语和我说起话来。我是英语盲。我只听懂了“查尼那古德”、“北京古德”。看来老人对中国十分友好。老人走到后面,打开房车车门,一边比划一边邀我们参观,还热情地和我们拍照留念。没有人陪同,老两口从遥远的荷兰一路自驾奔波到这里,还要去比利时。在国内,七十岁的老两口这样开车远行是难以想象的!但愿,我们七十岁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活的这么有滋有味!

    我和老人拍了张合影。尽管他听不懂我的话,我还是大声祝福他们,愿他们幸福、长寿!

    大巴驶出休息区后又行驶了两个小时,车上的黑匣子提示司机又要休息了。这里规定,大巴和大货车司机连续开车四个小时,必须休息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可以一次也可以分两次休息。分两次休息的,第一次可以是十五分钟,第二次则必须歇够三十分钟。不然,就属违章,车上安装的黑匣子就会自动记录下来。还规定,每天开车后必须休息十一个小时后才能继续开车。司机每天的行驶过程,黑匣子都有详细的记录。黑匣子和交管部门联网,遇到警察检查,警察便会把黑匣子的芯片拿出来,从上次检查后的所有记录查起,如有违章,轻者罚款,重则吊销司机及所属公司执照。

    或许有人会问,到该休息的时间没有休息区怎么办?这点勿须操心,这里的高速路每隔十或二十公里都建有一个休息区。休息区里有足够的停车位,方便大小车辆都能安全停车。休息区还有一个干净的厕所,几排干净的条凳,保证司机可以舒舒服服地歇息。当然,停车场的边上还搁置有垃圾桶哦!到这休息的每个人都不会随手抛垃圾,所以,我们经过的每个休息区都干干净净的。

    三十分钟后,大巴继续行驶,出德国进入荷兰。也是借道,不停车。

    下午两点零五分,进入比利时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