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开天情话 > 第十八集

第十八集

    十八集

    1, 片头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上回说到李林甫,为了达到陷害太子的目的打算前来说服忠王去跟太子借七宝雕弓。这奸贼是怎么想的?他这叫一箭双雕之计,就想借这件事把忠王和太子给办了。因为他得罪过忠王啊,对不对?如果留着忠王,他知道早晚是个祸害,所以就想来个一勺烩。怎么一勺烩?——那是,您想想,将来要想让天下人都相信是太子派遣刺客谋害寿王,这七宝雕弓就是个物证,到时一调查,这弓是怎么来的?太子肯定得说了:是忠王从我这儿借的,那忠王能逃得了吗?这就是李林甫的如意算盘。

    有人该问了,李林甫曾经那么迫害过忠王,忠王还不得对他加着十二分的小心呀?那是自然。不过李林甫对此早已打定的主意,他准知道,只要他一说,李亨没个不上钩的。什么主意?您请接着看。对了,顺便提一句,忠王李亨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王妃,叫韦孺人——您也许还记得前几回咱们提到过,唐明皇本来觉得这个韦孺人不错,想把她嫁给寿王的,结果寿王看上了杨玉环,由武惠妃作主,愣把杨玉环从忠王手里抢走了;为了安慰一下李亨,武惠妃就把这个韦孺人嫁给李做了王妃。还是那句话,一日夫妻百日恩,这几年下来,两口子的感情还挺好。(退出。画面满屏。)

    2,白天。忠王府。室内。李亨与韦孺人下象棋。张良娣在一旁观战。

    李亨:将。将。将。

    韦孺人:唉,又输了。(转向张良娣:)咱们苦心想出的招术怎么就总也不灵呢?(李亨笑。)

    张良娣:娘娘有一手应错了。依我看,就不该吃他的马。

    李亨:她不吃马,我还有别的走法嘛。行棋在于变化,哪有什么一定的招术?你们不行。要论下象棋,谁也不行。

    韦孺人:殿下别太得意了,我哥哥就杀败过你。

    李亨:韦坚?他更不行了。上次偶尔输他一盘,也是寡人心不在焉所致。(起身来在窗下看花。)这个世界上啊,除了一个人,我还没遇见过对手呢……

    韦孺人:谁?

    张良娣:娘娘别听他胡说,他的棋还是我教的。

    李亨:那都是过去的老黄历啦。算了,不提了。(来到琴旁,坐下弹琴。抚出悲怆之音。韦孺人倚在他旁边坐下。)

    韦孺人:殿下为什么总弹这支曲子?

    李亨:好听呗。怎么,你觉得不好听?

    韦孺人:好听是好听,只是总那么悲悲切切的。

    李亨:是吗?那是不弹了。(耿五进。)

    耿五:启禀千岁爷,中书令李林甫求见。

    李亨:……李林甫?他来干什么?

    韦孺人:殿下,李林甫乃是当朝宰相,怠慢不得。

    李亨:那是,我哪儿敢惹他呀?!

    张良娣:此人找上门来,必有不可告人之事,殿下还须不露声色,听他说些什么。

    李亨:有请!(将琴推到一边,正襟危坐。一会儿,李林甫进。)

    李林甫:在下李林甫拜见忠王殿下。

    李亨:不敢!宰相大人请坐。(李林甫笑着坐下。韦、张二人左右一边一个端茶倒水。)

    韦孺人:大人请用茶。

    李林甫:多谢王妃娘娘。(环顾四周。)哎呀,殿下这里好冷清呀,怎么连个端茶倒水的宫女都没有?

    李亨:寡人乃蒙赦之身,不敢奢侈,唯愿多吃些清苦,以思悔过。

    李林甫:殿下以生活节俭而闻名朝野,下官一向对此也深感敬佩。不过,依下官之见,尽管殿下苦心积虑,却未必就能保得住名节。

    李亨:你什么意思?

    李林甫:请二位王妃暂且回避,我有话要告诫忠王。

    李亨:你们退下。(二女起身离开。)大人请讲。

    李林甫:太子对惠妃娘娘怀恨在心,图谋不轨已久,殿下不会不知道吧?

    李亨:大人开什么玩笑?

    李林甫:殿下,我可是说正经的。

    李亨:……这和寡人有什么关系?自从上次在洛阳入狱,寡人早已成了惊弓之鸟,生怕言行有失,因此终日闭居府中,以妻妾为友,以诗酒为乐,窗外之事不闻久矣,太子的事情寡人如何知道?

    李林甫:就算殿下两耳不闻窗外事,可窗外之人却未必不惦记着殿下呀。我今天就对你实说了吧,现在人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不少人都以为,和太子结党的,除了鄂、光二王之外,第三个应该被怀疑的可就是忠王你呀!(李亨猛站起。)

    李亨:李林甫!你!……你把话说清楚!

    李林甫:殿下别急嘛,坐,坐下说。下官这次来绝无恶意,我只想告诉你,太子等人造谣中伤惠妃娘娘,皇上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一旦发生什么变故,被牵连的人大约不在少数,你在洛阳时已被怀疑与太子有瓜葛,这次岂能逃脱干系?所以,殿下应该赶紧想办法自救才行。

    李亨:自救?你叫我怎么自救?上次我去蜀州,分明是为了杨玉环,而你却硬逼着我承认那莫须有的罪名,让我有口难辩,这次若有人真想把我牵连进去,我纵有天大的冤枉,又能跟谁说去?

    李林甫:殿下真是个聪明人。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殿下既不想再遭厄运,何不翻然易辙,弃暗投明呢?

    李亨:弃暗投明?

    李林甫:是啊!我且问你,你知道是谁看着你不顺眼吗?

    李亨:……哼,恨寡人不死者,除了你还有谁?

    李林甫:错了!我与殿下并无恩怨,凭什么要恨殿下?上次的事,实在是我受了惠妃娘娘之托,才不得不对你苦苦相逼呀。要不是你识大体,顾大局,将杨玉环拱手让给寿王,还不知会弄成什么样的结果。这回也一样,当此山雨欲来之际,你若不赶紧向惠妃娘娘表示点儿什么,恐怕就真的在劫难逃了。

    李亨:你到底想说什么?干脆直说吧。

    李林甫:也好,那我就直说。太子那里有一张七宝雕弓,是太宗皇帝的遣物,寿王千岁十分喜爱,屡次想借,太子都不肯给。这回寿王千岁不知怎么,竟跟他的王妃娘娘提起了这张宝弓,王妃娘娘可是很感兴趣呀!

    李亨:那又怎样?

    李林甫:问题就来啦——寿王妃非要看看这张弓不可,寿王又不好意思去跟太子借,无奈之下,就托我想办法。可你也知道,太子对我素怀介蒂之心,我去借,他不是不合适吗?所以,我想来想去就想起了殿下,你和太子两下里无猜,借得此宝易如反掌耳。

    李亨:原来是为这个。你绕那么大弯儿干嘛?

    李林甫:哎,我可不是危言耸听啊——如今有识之士无不亲近寿王,殿下也应为自己留条退身步,是不是?如果殿下能将此物借来送给惠妃娘娘,请她转交寿王,她能不高兴吗?最重要的是,她会从此相信殿下不再忌恨她了,则殿下可高枕无忧矣。

    李亨:……好吧,寡人可以去试试

    李林甫:这就对了!善哉!我此来大功告成,一则不负寿王之托,二则也算是帮殿下出一条万全之策,以作为曾经对不起殿下的补偿吧,啊,我也就心安理得了。好啦,下官公务缠身,就不耽误殿下的时间了,告辞,告辞。(李亨起身。)

    李亨:宰相大人慢走。

    李林甫:留步,留步。唉,忙呀!忙呀!(出门。张良娣和韦孺人自幕后出。)

    李亨:这个无耻之徒!

    张良娣:李林甫诡计多端,殿下千万不可轻信。

    李亨:我知道,我知道……(踱步。)

    韦孺人:可他说的明白,若殿下不肯帮忙,惠妃娘娘势必会猜疑殿下。

    李亨:这个恶妇!我算把她看透了!

    张良娣:既然惠妃猜忌殿下,殿下才应该加倍小心。

    韦孺人:可咱们不理她的茬儿,她会怎肯善罢甘休呢?

    张良娣:王爷干脆就称病在家,跟谁都不相来往,看她有何话说?

    李亨:你们不要争了。我倒不是非要去巴结惠妃不可,那不是……那不是玉环想看看那张弓吗?

    张良娣:殿下……

    李亨:你别说了,别说,别说……我还是那句话,玉环想要的东西,我说什么也得满足她。

    张良娣:可万一这其中有诈怎么办?

    李亨:有什么诈?不就是一张弓吗?他能怎么样啊?(众人相视。)、

    说书人上。

    说书人:瞧见没有,这位忠王李亨到现在心里仍然装着杨玉环,为了杨玉环,他真是什么都愿意去做。说他涉世不深?我看未必。从年龄上讲,他也不是那种乳臭未干的黄口孺子了。噢,经过上回那场无妄之灾,还不吃一堑长一智呀?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爱情这东西太要人命,不有那么句话吗——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正因为忠王内心深处爱杨玉环爱得发疯,才又要引来一场杀身——大祸!(退出。)

    3,白天。太子府。室内。李亨进见太子夫妇。

    李亨:拜见太子哥哥。阿嫂一向可好?

    李瑛:三郎,老也没见你来了,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亨:说来惭愧,小弟想跟哥哥借样东西。

    李瑛:什么东西?说。来,坐下说。

    李亨:好,好。(坐。宫女上茶。)

    太子妃:三郎请用茶。

    李亨:是。多谢阿嫂。……只怪小弟多嘴——那天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外出打猎,千不该万不该,小弟一时酒醉对他们夸下海口,说可以跟哥哥借来太宗皇帝的七宝雕弓射雁,并打赌说,如果借不来宝弓,情愿赔银千两,你看……

    李瑛:原来是这样。

    太子妃:不知三弟会的都是些什么朋友?

    李亨:啊……无非是王维、贺之章等人。

    李瑛:都是文人雅士。人以群分嘛。我真羡慕你——远离是非之地,整日与诗酒美女为伴,还能有几个朋友在一起随便聊聊天儿,我恐怕是没那个日子了。

    李亨:哥哥何出此言?

    李瑛冷笑:兄弟你应该知道的。听说在洛阳时,李林甫曾经逼迫过你如何如何云云——今天你跟我说句实话,有没有这回事?

    李亨:这个……唉,往事不堪回首呀!

    李瑛:还是的!你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便是哥哥我不堪细想的今天。我知道你为人谨慎,从不搬弄是非,这很好。关于那件往事,哥哥谢谢你了!

    李亨:不不不,小弟只是明哲保身而已,并没替哥哥做过什么……不过哥哥,如今张九龄已经让他们给挤走了,朝中险象环生,你可不能不防着点儿。

    李瑛:我知道,知道,你看,我现在下朝回来就闭门家中一坐,不交友,不会客,为的什么?就怕误己害人!

    李亨:哥哥英明!(李瑛摘下墙上宝弓。)

    李瑛:拿去玩儿吧,三日后还我。

    李亨:是。

    李瑛:说实在的,每当我看着这件国宝,心里就万分惭愧。想当年太宗皇帝带着它东征西杀,射马擒贼,它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到如今落在我这无能的子孙手里,只能挂在墙上接些灰尘,还有什么用呢?你能让它活动活动身子,也免得朽坏了它。(交给李亨。)

    李亨:多谢太子哥哥!

    李瑛:这也就是你,若换个旁人,我是断不会借给他的。以后你没事也尽量少来,免得受嫌疑。

    李亨:小弟知道了。那,小弟这就告辞。(起身。)

    李瑛:不送了。

    太子妃:兄弟走好。

    李亨:嗳。哥嫂保重!(看一眼太子夫妇,表情复杂。退出。)

    4,白天。长安街道。李亨骑马离开太子府,走了一程,放马缓行,端祥手中宝弓,心中赞叹,不由得自言自语。

    李亨:好弓!好弓!……唉,太子哥哥说的不错,当年你在太宗皇帝手中是何等的威风啊!可现在呢?(奋力拉弦,张弓如满月,举目四顾。)我要是能得天下,这头一箭先射死哪一个?……(正在心中寻找目标,忽听身后有人鼓掌,忙回头,发现李林甫不知何时竟骑马尾随而至。)

    李林甫:壮哉忠王!只可惜殿下生不逢时,就算太子不在了,恐怕也轮不到你呢。

    李亨:李林甫?……你这是何意?

    李林甫:没什么,开个玩笑。殿下轻而易举借到宝物,可喜可贺。

    李亨:你是不是一直跟着寡人来着?

    李林甫:哪里。是惠妃娘娘叮嘱我一定要亲手拿到此弓,以防遗失,所以在下听说你去了太子府,便早早已在此等候。

    李亨:弓我是借来了,我可是答应太子三日奉还的。

    李林甫:没问题,三日足矣。(接过弓。)真乃稀世之宝也!(试着拉一拉弓弦,没拉动。又用足力气,只开三分。)好家伙,真够硬的!啊?可见殿下有多大的臂力。

    李亨:我不是年轻嘛。再说了,即使寡人有拔山撼岳之力,也敌不过你宰相手中的一支小小刀笔呀,是不是?

    李林甫大笑:知道就好!

    李亨:那是,别人不知道你,我还能不知道?说实在的,我真是佩服到家了!要不,我也不能舍这么大的面儿去跟太子哥哥借这张宝弓。

    李林甫:善有善报,善有善报。得,在下在这里替惠妃娘娘、寿王千岁,还有美丽聪明的寿王妃谢过殿下。啊——(别有用心一笑。)告辞。

    李亨:大人慢走。(目送李林甫远去。心中不免忐忑,打马离开。)

    5,晚上。皇宫。一密室内。灯影绰绰。武惠妃和杨洄密谋。

    杨洄:母妃,李林甫已经把七宝雕弓交给儿臣了。

    武惠妃:你们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杨洄:儿臣与李大人定下计谋,五月初五在太白山……(耳语。)

    武惠妃:此计甚好。不过,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杨洄:那是,那是。(外面远处喊:“万岁爷驾到!”)

    武惠妃:皇上回来了,你走吧。

    杨洄:是。儿臣告退。

    6,白天。寿王府。室外。杨玉环和张云容比赛荡秋千。李瑁在下面观看。众宫女欢呼。

    众宫女:“王妃娘娘加把劲儿!”“王妃娘娘用力呀!”“哇……她们简直快要飞起来了!”

    李瑁:小心……小心……玉环当心!(杨洄来到旁边。)

    杨洄:阿嫂体轻如燕,身手不凡呀!

    李瑁:……噢,是杨郎。你看她——

    杨洄:这才是阿嫂的性格。哥哥为何不去和她比试比试?

    李瑁:你饶了我吧。我看着她荡来荡去都眼晕。上回她带我上去一起荡,几乎把我的五脏六腑都要荡掉的似的。(杨洄大笑。杨玉环低头看见。)

    杨玉环:杨郎!来呀!

    杨洄:小弟愿意奉陪!

    杨玉环:容儿,你下去换他上来。

    张云容:好的。(晃晃停住。飞身跳下。)驸马爷请。

    杨洄:来也!来也!看我的!(跃上秋千用力荡起。)阿嫂等我!

    众人:“驸马爷荡起来了!”“驸马爷加把劲儿!”

    杨玉环:来吧!

    杨洄:我会比阿嫂飞得更高的!

    杨玉环:休要说嘴,那就试试看!(二人叫上的劲儿,一边大喊着对话。)嗳,玲儿妹妹怎么没来?

    杨洄:她上南湖划般去了。我来找阿哥阿嫂,是要和你们商量件事。

    杨玉环:什么事?

    杨洄:五月初五太白山灵台寺的庙会阿嫂可知道?

    杨玉环:不知道呀——那儿好玩儿吗?

    杨洄:绝对热闹!每年方圆百里的艺人们都要去那里登台献艺呢。

    杨玉环:真的?

    杨洄:此事尽人皆知。怎么,寿王哥哥没跟你说过?

    杨玉环:没有啊。

    杨洄:阿嫂去不去?

    杨玉环:当然!那么好玩儿的地方,傻瓜才不不去呢!

    李瑁:嘿,你们在说什么?

    杨玉环:啊?

    李瑁:我问你们在说什么?

    杨玉环:不告诉你!谁叫你不敢上来的!(大笑。众人一片欢笑。)

    说书人上。

    说书人:就这么着,一场充满刀光剑影的阴谋在暗中无声无息地进行着。杨玉环和寿王李瑁还完全蒙在鼓里,这对天真无邪的小夫妻除了在风花雪月快乐之外,对近在眼前的皇权之争毫无兴趣,虽然也挺讨厌这个一天到晚就知道在母妃跟前搬弄是非的杨附马,但也万没有想到这家伙会挖个那么大的陷阱,让他们稀里糊涂伙同着一起去陷害别人。

    话说这一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寿王府的人马一大早就出了长安城,热热闹闹地赶奔太白山,去看那一年一度的灵台寺庙会。这一路上,真是欢声笑语。

    6,白天。太白山。山路上马铃声声。杨玉环和张云容骑马在前面跑,将杨洄和李瑁等人落在后头。

    杨玉环:嗳——你们快来呀!

    李瑁:玉环!你慢些走!

    杨玉环:他说什么?

    张云容:没听清……哇!娘娘你看,那边有那么多的山花!

    杨玉环:走,过去看看!(加鞭而去。)

    李瑁:玉环别跑!等等我!

    杨洄:哥哥不必管她。阿嫂今天太高兴了。还是我的主意好吧?你们呀,也该出来换换空气啦。尤其是哥哥你,总闷在小小的王府里,只怕把男儿的雄心壮志都朽死了。

    李瑁:什么雄心壮志?(压低声:)这是咱们兄弟二人私下里说的:对我而言,人生在世,有美人相伴足矣。(二人笑。)

    杨洄:这怎么行?没有江山,哪里来的美人?那陈朝后主陈叔宝宠爱一个张丽华,也算是心满意足了,可后来呢?江山一旦丢失,心上人也随之成了隋炀帝的囊中之物。

    李瑁:你说的那不是陈后主吗?我又不做国君,自然也没人会抢我的什么。你没看见小小老百姓们都是怎么活的,他们门户虽小,却踏实自在,白天虽然难免操劳之苦,晚上关起门起却可以搂妻抱子,其乐融融,谁又会去管他们的闲事?

    杨洄:那是因为他们太微不足道了,下贱得如同蝼蚁嘛。兄长不然,兄长乃国之大藩,皇上眼中独一无二的爱子,岂能羡慕那些碎芝麻烂谷子?小民百姓的日子看似好过,那一个苦字你也受不了呀——贫者要为油盐酱醋发愁,富者要为钱粮赋税费心,家中娇妻美女足不出户则罢,一但被官府相中,只不定哪天就被送进宫里做了皇家的女人,失妻之羞、丢女之痛也只能忍气吞声往肚里咽了。如此说来,难道不是当皇帝最好吗?江山在手,美人是不招自来呀!

    李瑁:胡说!即使我真做了皇帝,也不会夺人家的妻女。

    杨洄:呦呦呦,兄长莫夸海口,(指身后,小声:)我的这位如花似玉的嫂子,不就是哥哥你从人家忠王手里抢过来的吗?

    李瑁:你……你懂个屁!(打马离开。杨洄忙追上。)

    杨洄:哎……小弟不过开个玩笑而已,兄长何必当真呢?

    李瑁:告诉你!以后不许拿玉环的事跟我开玩笑!

    杨洄:……是,是,小弟知错了。小弟给哥哥赔不是,行了吧?其实小弟的意思是想让阿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李瑁:我不听!不听!(打马再走。刚冲出一段路,突然从树林中跳出一伙持刀蒙面贼。)

    杨洄:哥哥当心!……

    群贼:"站住!""别走了!""李瑁拿命来!"(一拥而上,挥刀张牙舞爪。李瑁大惊,急忙拨马往回就跑。杨洄顿时来了精神。)

    李瑁:啊?……不好!有刺客!

    杨洄:莫慌!莫慌!我来也!呔!尔等哪里来的贼寇?莫伤我主!(拔剑,下马与群贼斗。)群贼:“弟兄们!上!”“杀死寿王!""别让寿王跑了!"(与杨洄比划。)

    阿娇:来人哪!王公公快来救驾!(远远跟着王英见状大惊。)

    王英:啊?有人刺王杀驾!快!跟我来!(冲众卫士冲来。那边,杨玉环和张云容正立马坡前赏花。)

    张云容:娘娘你看,这漫山遍野的山花,多好看!(杨玉环越看越爱,下马采花。)

    杨玉环:容儿,你过来。(张云容下马。)

    张云容:娘娘急着采花做甚?这漫山遍野的花只怕采也采不过来呢。

    杨玉环:你过来嘛!(摘下朵花给张云容插在鬓角。笑:)嗯,我看这一朵最适合你了。

    张云容:好看吗?

    杨玉环:回去自己照镜子呗。

    张云容:那就多谢娘娘了!(乐得舞一圈。忽然站住,指一朵花:)哇!快看那朵!我去摘来给娘娘戴上!(刚要跑去,忽听阿娇呼救,回头看,奇怪。)

    张云容:……娘娘,那边怎么了?不好!有刺客!

    杨玉环:啊?真的?

    张云容:你听呀——(二人侧耳倾听,脸色骤变。)

    杨玉环:快!快去救驾!(打马往回奔。这边,杨洄与群贼假打,见王英带人喊杀上来,忙使眼色。)

    杨洄:休伤我主!尔等再不放下武器更待何时?(贼头儿会意。)

    贼头儿:弟兄们,风紧——扯呼!(一声呼哨,群贼逃入密林。)

    杨洄:呔!尔往哪里逃?(冲王英挥手:)快!别让他们跑了!

    王英:是!跟我来!(带众卫士冲入密林。杨洄跟进。这边,李瑁惊魂未定。杨玉环赶到。)

    杨玉环:殿下,刺客在哪儿?

    李瑁:他们……他们……

    阿娇:他们钻进树林跑了。

    杨玉环:不能放走他们!快追!(打马入林。)

    李瑁:玉环!……快,快去护驾!(带阿娇和张云容跟上。)

    7,密林中。王英和杨洄率众追赶一阵。

    杨洄:反了!反了!快给我追!(卫士甲跑来。)

    卫士甲:报驸马爷!贼人统统不见了!

    杨洄:笨蛋!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把这片林子围住,一棵树一棵树地搜!

    众卫士:是!

    王英:快点儿!你们去那儿,你们去那儿。(正分兵派将,杨玉环和李瑁赶到。)

    杨玉环:抓住贼人没有?

    王英:回娘娘的话,刺客不知去向。

    杨玉环:奇怪呀?他们会跑到哪儿去呢?

    杨洄:阿嫂别急,我让他们再仔细找找。(卫士乙拿着七宝雕弓跑来。)

    卫士乙:报!驸马爷!……启禀王爷!小的找到一张贼人失落的弓!

    杨洄:拿来我看!(接过。众人围上。)

    杨玉环:哇!好漂亮的弓!

    张云容:可不是!……我的天,上面还镶着宝石!

    李瑁:我看看。(拿过来仔细观看,不觉一楞:)哎……怪了……不会吧……

    杨玉环:怎么,殿下认得它?

    李瑁: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太宗皇帝的七宝雕弓呀?……此宝是由父皇亲手送给太子哥哥的,怎么会落入贼人之手?

    杨洄:我的傻哥哥!这你还不明白?定是太子派刺客来谋害于你,否则,这弓将做何解释?

    众人:啊?(面面相觑。)

    8,晚上。长安皇宫。室内。武惠妃陪李隆基坐着,杨洄和李瑁站在一旁。李隆基看着放在桌上的七宝雕弓,两眼冒火。

    李隆基拍案:这个不仁不义的东西!今天朕总算把他看透了!

    李瑁:父皇,这弓或许是贼人从太子哥哥手中偷去的,也未可知呢。

    李隆基:此乃镇国之宝,他本应放在东宫好好保存,怎能轻易被人偷走?

    杨洄:父皇圣明。太子即使没有主使贼人行刺寿王哥哥,仅就丢失国宝一事,也罪责难逃。(高力士进)

    高力士:万岁爷,皇子们都来了。

    李隆基:让他们进来。(众皇子进。)

    众皇子:儿臣拜见父皇。

    李隆基:哼,你们从此也不必拜我,不妨就直接去拜他好了!(指李瑛。众皇子大惊。)

    李瑛:父皇……

    李隆基:你休要再叫我父皇!我不是你的父亲!你也不配做我的儿子!(李瑛跪。)

    李瑛:父皇!儿臣不知犯下何等大罪,竟惹得您老人家如此震怒呀?

    李隆基:你不是怕寿王抢了你的太子之位吗?你不是想做皇帝吗?好,朕今天就让位给你!(起身离座。)你过来!你过来坐呀!(一脚踢翻李瑛。)你这无耻的孽障!

    李瑛:父皇!儿臣真的不知所犯何罪……还望父皇指出,也好让儿臣死得明白!(李隆基早已泪流满面。)

    李隆基:你!……你……(抓起桌上的弓。)你看看这是什么?(李瑛摸不着头脑。李亨一见,吓得面如土色。)

    杨洄:太子哥哥,是不是你派了刺客,让他们用这张弓去射杀寿王的?

    李隆基:住口!这里没你说话的份儿!(杨洄赶紧低头。李隆基逼视李瑛:)瑛儿,你说说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亨浑身栗抖,眼睛迅速在李隆基、武惠妃、杨洄和李瑁的脸上掠来掠去。)

    李瑛:父皇,这张弓是三郎从儿臣那里借走的,说是要和朋友们去打猎,以后的事儿臣一概不知!(李隆基猛转脸,逼视李亨。)

    李隆基:亨儿,此话当真?(李亨跪倒。)

    李亨浑身颤抖面色如土:……回父皇的话,儿臣不知此事!

    李瑛:什么?三郎,你明明从我这里借走了此物,怎么可以矢口否认?

    李亨:太子哥哥,此事确实与我无关呀!

    李瑛:你!……好,那我问你,是谁在初二那天上午去了我家?

    李亨:小弟不知。

    李隆基:等等!你说是上午几时?

    李瑛:回父皇的话,大约巳时过半。

    李隆基:好,那么亨儿,初二巳时你在哪里?何人做证?你要如实讲来。(李亨抖如筛糠,仍紧咬牙关。)你说!

    李亨:父皇!……儿臣……儿臣在寿王府观舞,十八郎便是证人!(武惠妃和李瑁、杨洄大惊。)

    李隆基:瑁儿,可有此事?

    李瑁:没……没有啊……

    李亨:十八郎!你可不能害我呀!我和你无冤无仇,我一向拿母妃当自己的亲生母亲,我怎么会干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李瑛:三郎!你就认了吧!我是看你诚实可信才把弓借给了你,你如此否认,将置要置我于何地?

    李琚:三郎!你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自己不敢承认?

    李琰:对!父皇!这事就是三郎干的!您休要信他满嘴胡言!

    李隆基:住口!你们这两个孽子,你们的帐朕还没跟你们算呢!瑁儿,朕再问你,初二巳时,三郎是否在你府中?(李瑁擦汗。)

    武惠妃:瑁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快跟你父皇讲清楚。

    李瑁:……我……好象没有……我记不清了。

    李亨:不!十八郎!你一定记得!一定记得的!

    李瑛:三郎!你跟他做什么暗示!我也看出来了,定是你们事先串通了算计我,是他把你卖了,你还求他!你活该!活该!

    武惠妃:大胆李瑛!竟敢在你父皇面前如此放肆!你当你是什么人?啊?我一再对你容让有加,你却心怀鬼胎,变着法儿想治死我们母子!你是何居心?

    李瑛:武惠妃!你算个什么东西?你这武家的余孽!乱我大唐的就是你们家的人!现在你又想把你儿子捧上皇位,你就是想步则天武后的后尘!

    李隆基:混帐!(上前煽耳光。)我叫你胡说!我叫你胡说!

    李瑛:父皇!儿臣冤枉!儿臣冤枉啊……(大哭。高力士急忙上前。)

    高力士:万岁爷息怒!万岁爷息怒!事已至此,奴才以为应将可疑人等一并交由刑部严加审查,何必非要由万岁爷您亲自过问?

    李隆基:朕是气糊涂了。……唉,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呀!(摆手大恸。)

    高力士:把太子和忠王押入刑部大牢候审。(几名太监上,拽起李瑛和李亨。)

    李隆基:等等,鄂王和光王一向和太子狼狈为奸,将他二人也带走。

    李琚、李琰:"父皇!""父皇!此事与儿臣无干呀!"(被拖走。众皇子面面相觑。)

    李隆基:没你们的事了,你们都回去吧。(众皇子应声"是",退出。)

    武惠妃:陛下,此事关系重大,应该让宰相亲自主审。

    李隆甫:你说的对。力士,你去把李林甫给朕叫来。(高力士答应,退出。)

    9,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这就是忠王李亨的聪明之处。说实在的,唐明皇把弓一亮出来,他当时就全明白了,心说:完了!又中李林甫的圈套了!这个后悔呀,就甭提了。按理说,他要是实在点儿,就该把事情的经过如实对父皇说,就说李林甫怎么怎么跟他商量的,他怎么怎么跟太子借的弓,又怎么怎么由李林甫把弓交给了武惠妃,这么一来,事实不就全清楚了?可他心眼一转:不行!武惠妃和李林甫能承认吗?明摆着,父皇是内宠武惠妃,外信李林甫,肯定得向着他们说话。他们不承认,自己可就又添了一条诬陷之罪,父皇一生气,还不得把我活剐了呀?所以,在李隆基盘问太子李瑛的时候,忠王李亨的脑子就转开了,是怎么想怎么是个死,心里一急,眼光正好落在寿王李瑁身上——这十八郎可是个老实人,心地是再善良不过的,平时哥儿俩的感情挺不错,而且自己还把心爱的女人杨玉环双手奉送给了他,现在自己大难临头,寿王不会见死不救吧?而且,只要寿王肯做证,武惠妃也就没话可说了,她当然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卷到这个案子里去,那不等于打自己的耳光吗?所以,这也是急中生智,当李隆基问他"初二巳时你在哪儿?"的时候,他顺嘴就说了这么一句:"我在寿王府。"

    没想到寿王李瑁是真老实,一听这话,楞没反应过来,所以当时就给否了。(退出。画面满屏。)

    10,晚上。寿王府。室内。李瑁面色阴沉进屋,杨玉环迎上。

    杨玉环:殿下回来了。(上前帮着脱袍。)怎么样?太子他承认了吗?(李瑁不答,往床上一坐,先叹口气。)殿下怎么啦?太子不肯承认?(李瑁摇头。)那就是你们吵了嘴?(李瑁摇头。)那是为什么?父皇冲你们发脾气来着?

    张云容:殿下定是累坏了,奴婢给您打盆热水洗洗脚吧。(李瑁倒在床上眼望天花板发楞。)

    杨玉环:殿下,你哪儿不舒服吗?(伸手摸摸额头。李瑁再叹一声,翻过身,脸冲着墙,忽然抽泣。)

    杨玉环:你哭什么呀?(李瑁哭着翻身坐起。)

    李瑁:真没想到,连三郎哥哥也这么心狠!他竟然想杀我!

    杨玉环:忠王?忠王他怎么啦?

    李瑁:是他从太子哪里借的弓!定是他和太子串通一气来谋害我的!

    杨玉环:谁说那弓是他跟太子借的?

    李瑁:是太子哥哥亲口说的。

    杨玉环:啊?太子怎么说?

    李瑁:他说初二那天上午,三郎哥哥去他府上向他借了这张弓来,说是要去打猎用的。

    杨玉环:忠王承认了?

    李瑁:哼,他做贼心虚嘛,如何还敢承认?他还编瞎话骗父皇,说太子指证他借去的那个时辰他正在这里和我在一起,可你我都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过?!

    杨玉环:……你是怎么说的?

    李瑁:我当然得如实说呗!我告诉父皇他没来过。

    杨玉环:天哪!……你这样回答,不等于把他害了吗?

    李瑁:你只说我害他,怎么就不说他害我?!

    杨玉环:可他为什么要害你?

    李瑁:这你自己知道!

    杨玉环:我?……(语塞,委屈,眼圈红。)

    李瑁见状,赶紧起来拉她的手:姐姐你别生气,啊,我说的全是气话……我知道你不好受,可我心里比你还难过呢。唉,毕竟三郎哥哥平时里待我是再好不过的……

    杨玉环:那你就更不该害他!你已经得到了我,你就不该再要他性命!(转身抹泪。)

    李瑁:……我没有要他性命,是他想害我的!

    杨玉环猛转回身:他绝不会害你!不可能!……定是他遭人陷害,所以才求助于你的!……他现在在哪儿?

    李瑁:已经被关进刑部大牢了……(杨玉环往外就走。)你要上哪儿去?

    杨玉环:我去见他!我得问个明白!

    李瑁:不行,你不能去!(上前拦住。)好姐姐你别去,你去找他会引来麻烦的,父皇正在盛怒之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

    杨玉环:我不怕!我相信忠王不会做出这等恶事!所以我一定要问清楚,然后去见父皇!(往外走,王英上前阻拦。)

    王英:娘娘留步!您是问不清楚的——这案子跟太子和鄂王、光王牵扯在一起,连皇上都弄不明白,您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弄得水落石出?您一去,只能把水给搅浑了。奴才该死!

    李瑁:王英说的对,姐姐你万万去不得呀……

    杨玉环:那你为什么不替他说话?啊?你只要说一句话,他就什么事都没了!

    李瑁:你是让我欺骗父皇?

    杨玉环:我让你救他!你不救,我就自己去救!

    李瑁:姐姐,你何必要这样呢?难道你还爱三郎哥哥吗?难道我对你不好吗?(一句话,说得杨玉环身子一软,停在门口。)

    杨玉环:不,殿下对我是再好不过的了。我现在只爱殿下一人,永远只爱你一个。(回身看着李瑁:)可我就是不相信忠王是那样的恶人,会做出那样的恶事来!打死我也不信!他一定是冤枉的……一定是太子他们干的事,想要逃避罪责而嫁祸于他!

    李瑁不住点头:……那好吧,姐姐既然这么想,我就再去见父皇,替三郎哥哥开脱罪责就是了。

    杨玉环:我跟你一起去!(拉住李瑁手。)

    11,晚上。长安皇宫。室内。李隆基和武惠妃听完寿王夫妇的陈述,互相看看。外面传来更梆声。

    李隆基:这么说,真的是你记错了?

    李瑁:儿臣那天确实喝醉了酒,醒来后就什么都记不得了。这次要不是玉环姐姐告诉我,几乎冤枉了三郎哥哥。(武惠妃看着小两口,心里明白。)

    武惠妃:唉,你也真是粗心。那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寿王府的?

    杨玉环:回母妃的话,忠王是晚饭前走的。我和容儿、阿娇一起送他出的门,她二人都可以做证。(李隆基细看杨玉环,眼露怜爱之色。)父皇,此事确实和忠王无关,还望父皇开恩,放了忠王吧。

    李瑁:是啊,让三郎哥哥在狱中受苦,孩儿实在于心不安!

    李隆基:如此看来,倒是冤枉了亨儿。力士,你带朕的口喻去刑部大牢,让他们放忠王回家吧。(高力士答应。退出。)

    杨玉环、李瑁:多谢父皇!(武惠妃暗自叹气。李隆基总忍不住偷看杨玉环。)

    李隆基:起来吧,别老跪着。今天太晚了,不行,你们夫妻二人就在西殿住下,等明天和我们一起用过早膳再回去?

    杨玉环:不必了。不打扰父皇母妃了。

    李瑁:还请父皇母妃早早安歇,孩儿告退。(二人起身手拉手往外走。李隆基情不自禁跟到门口。)

    李隆基:路上当心。有时间你们多过来坐坐,啊。朕朝事繁忙,你们没事了陪母亲聊聊天,也省得她一个人寂寞,啊。

    李瑁、杨玉环:是。(李隆基目送他们走远仍有些恋恋不舍之意。武惠妃就觉得有些别扭,过来替李隆基煽扇。)

    武惠妃:瞧他们小两口,恩恩爱爱的,多像一对分不开的鸳鸯。

    李隆基:这个瑁儿,好福气,好福气呀……

    武惠妃: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太子?

    李隆基:李瑛这个孽障!谋害瑁儿,栽脏兄弟,是可忍,孰不可忍!

    12,晚上。刑部大牢。室内。李林甫带人穿走廊而过,途经一间间刑室。李瑛、李琰、李琚扒栏杆往外看。

    李琚:李林甫!此事跟寡人没关系!

    李琰:放我出去!我要见父皇!听见没有?放我出去!(李林甫不理,直奔刑室。)

    13,晚上。刑部大牢。刑室内。李亨被吊在木桩上。李林甫进。

    李林甫:忠王殿下,咱们又在这儿见面了。

    李亨:李林甫,你,你为什么害我?

    李林甫一笑:因为你这个人最危险呀。

    李亨:我?我是照你说的去做的!

    李林甫:不错。可我是照惠妃娘娘意思去做的。惠妃娘娘不喜欢你,我有什么法子?

    李亨: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啊?

    李林甫: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你和寿王有夺妻之恨嘛。她岂能容得了你?

    李亨:我把什么都给她了!我没有做对不起她的事!

    李林甫:过去或许没做过,可谁又能保证你将来不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惠妃娘娘在你心里种的是什么,你应该比谁都清楚。

    李亨:你胡说!李林甫!寡人知道,最坏的就是你!寡人与你无冤无仇,你却一味栽脏陷害寡人!寡人要是大难不死,定要找你算帐!你就不怕寡人杀了你吗?

    李林甫:不可能了,(从炉中取出一根烧红的烙铁。)你不可能大难不死了,所以你更不可能有机会报复。七宝雕弓是你从太子那儿借的,说说吧,你是怎么跟太子还有鄂、光二王合谋的?

    李亨:我没有跟他们合谋!你血口喷人!我什么也没做!没有!没有!没有!

    李林甫:不可能吧?要不,让这位老兄来问问你?(拿烙铁贴近李亨。)

    李亨:不,不,不!你不能这样对待我!我问心无愧……我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眼看烙铁就要贴到皮肉上,忽听外面喊:"圣旨到!"李林甫赶紧住手,只见高力士进来。)

    高力士:李大人,万岁爷有旨,命你立即将忠王殿下无罪释放。

    李林甫:什……什么?(高力士一努嘴,两名太监上前将李亨解下来。)

    高力士:恭喜殿下重获自由。

    李亨:多谢高公公!(哭着下跪。高力士赶紧扶起。)

    高力士:使不得,使不得。殿下,穿好衣裳,快些回家去吧。

    李林甫: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力士:不瞒大人,是寿王千岁和王妃娘娘亲自去万岁爷跟前翻了供,说初二那天巳时忠王殿下确实在寿王府喝酒来着。你瞧,这案子是不是不用再问了?(李亨忽然狂笑不止。)

    李林甫:你!……你笑什么?

    李亨:宰相大人,刚才我说了不少胡话,还请大人千万别往心里去,啊。从今往后寡人在家中立您的牌位,天天给您老人家烧高香了!告辞!(离开。)

    李林甫:哎……高公公,此人放不得呀。

    高力士:李大人,这话你得去跟皇上说,在下只知奉旨行事,不知别的。在下告辞。(带人离开。李林甫发了会儿楞,狠狠将烙铁扔在地上。)

    14,白天。长安皇宫。室内。李林甫入见李隆基和武惠妃。

    李林甫:陛下,这是李瑛、李琰和李琚的口供,他们三人众口一辞,都称与本案无关,并且都咬定七宝雕弓是忠王借走的。(递上案卷。李隆基翻翻,扔在一旁。)

    李隆基:岂有此理!

    李林甫:陛下,是不是还得问一下忠王?

    李隆基:不必了,这分明就是栽脏陷害。

    李林甫:可是忠王那边也不能不做个调查吧?

    武惠妃:瑁儿和玉环都出面做了证,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李林甫:是。那么陛下的意思是——

    李隆基:就审他们三个,一定要查明实情!

    李林甫:是。

    15,晚上。刑部大牢传出拷问毒打和惨叫声。

    16,白天。寿王府。室外。杨玉环和李瑁在池边观鱼,各想心事。

    李瑁:……刚才宫里来人说,三郎哥哥已经给放了。

    杨玉环:放了就放了吧。

    李瑁:姐姐不高兴?

    杨玉环:殿下不高兴,我还能高兴得起来?

    李瑁:不,我真的想通了。三郎哥哥肯定是冤枉的,他不会做那种事……可我也有想不通的地方,我怎么想怎么觉得太子哥哥似乎也不是那样的坏人。

    杨玉环:你说,母妃是不是打心眼儿里特别想让你做太子?

    李瑁摇头:我不知道。

    杨玉环:过去只在书中读到过皇帝家的人常常要为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今天的事真让人害怕呀。

    李瑁:不,母妃不是那样的人!不是!

    杨玉环:那你干嘛还觉得太子冤枉?母妃好,太子肯定就坏,这个道理多简单。

    李瑁:……对,对!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王英上。)

    王英:王爷,奴才去刑部打听过了,李瑛三人对所犯罪行哄认不讳,已经签字画押了。

    杨玉环: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