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贞观暗甲 > 第一章 岐远隘

第一章 岐远隘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争储斗争中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三日后(7月5日),高祖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发布诏书令太子监国。同年九月,高祖传位于太子世民,是为唐太宗,自己则内禅为太上皇。

    大唐北境的草原上,继承兄位的突厥可汗颉利依靠其卓越的军事才华,逐步统一草原各部,并同朔方军阀梁师都、建成余党罗艺等地方割据势力结为盟友,意图使汉人政权长久陷入分裂状态,自己则好从中渔利。

    太宗即位后,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出兵清剿割据泾阳拒不归降的建成余党罗艺,自知孤军难敌的罗艺遂向北方盟友求援。颉利可汗令拔野古部与同罗部八万铁骑围攻乌海,牵制唐军北境程知节、徐世勣和屈突通部主力,以此来声援孤军奋战的罗艺。

    九月二十八日夜,陇山深处泾河石谷间,火把通亮。

    “二队轮换警戒,五队回营休整!”

    “是,将军!”

    “一伙进驻城楼,二伙外围警戒,三伙防区巡逻!”

    “得令!”

    来自下层军官的一声声号令,打破了山谷原有的寂静,这是岐远隘口守备部队的例行轮换警戒。

    坐落在陇山深处的这座军事要塞,向东扼守着大唐国都长安所在地关中平原,可以说是朝廷应对西北兵事的最后一道屏障了。虽说如今天下初定,地处陇秦腹地的这一要隘暂无兵事之忧,然灵州总管李道宗清楚地认识到,此处为京都门户,万不得有失,因而早在武德八年三月便调令名将李靖爱徒,左武卫虎贲旅右营将军何坤,率本部1200余众,移防岐远隘口。这支队伍中有超过半数人马早年便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参与了攻陷长安以及虎牢关一役等诸多关键的作战行动,是大唐平定天下的功勋部队。这些军卒对朝廷绝对忠诚,且久经战阵,战术素养极高,因而能被李道宗看中,驻防这一要害所在。方其时,隘口虽无战事,官兵们仍保持高度战备状态,日常训练与警戒没有丝毫懈怠,时刻准备参与作战。

    “啊!”

    “哎呦!”

    “啊!”

    随着一声声惨叫,城楼上执勤的军卒个个应声倒下,漫天的箭矢犹如滂沱大雨般,瞬间倾泻在这座不大的城楼上。

    “有敌情!快,大刘小李,击鼓鸣号!”

    “啊!”刚刚下达了指令,这名什长便中箭倒地,与世长辞了。“是!”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和军号声,睡梦中的军卒迅速而有序地取出兵器,列队等候将军发令。

    城楼上,二队长陈大亮将负责巡逻的三伙与镇守城楼的一伙合兵一处,统一指挥。看着山腰、山顶和沟底方向都有敌方箭矢飞来,陈大亮明白,自己麾下负责外围警戒的二伙以及几个据点已然不复存在了。能够在众军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拔除据点并将六十多名久经战阵的劲卒杀害,对方的战力显然有些恐怖;而从箭矢的密度来看,敌军人数应该在千人以上。陈大亮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会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这里。按理说,在这四面皆无战事的深山里,唯一可能出现的军事力量那就只有山匪了。可这些江湖上的散兵游勇又怎么胆敢主动进攻朝廷重兵把守的军事要隘?更何况,在这陇山里面要是存在这么一股强悍的山匪,常年在此驻防的他们也不该丝毫没有察觉得到啊!

    然而,战况紧急,由不得陈大亮多想,必须即刻投入指挥应敌。

    “盾牌手,弓弩手!交替站位!”

    “弩车手全部就位!目标外围据点,把火把给我弹出去!”“是,队长!”

    一瞬间,四百米开外山谷两侧山腰上火光漫天,火势沿山风蔓延到谷底。由于弩车威力惊人,即便是像火把这样既笨重又无流线结构的东西,也能打出四五百步之遥。这样,原本藏在暗处的敌人随着火光显现了出来,而之前处在火把照耀下的唐军,却突然间消失在了茫茫的夜空中。

    “放箭!快,放箭!”随着陈大亮一声令下,城楼上数十支箭矢齐发,火光中若隐若现的敌人有不少应声倒下。

    “大亮,对方什么人?多少兵力?”长官何坤冲上城楼大声问道。

    “将军,至少千人,来历不明!”

    “什么!”何坤显得万分惊讶,定了定神道,“一队和四队协同你队把守城楼,听从王副将号令,我带剩下的人摸上去把外围据点给夺回来。看现在这情形,不仅窝在这儿被动挨打,还有可能被敌人从山体两侧迂回到身后,到那时,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我们了!”话说着,正要带人往山里摸去,只听得远处大地上传来一阵轰隆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是马蹄声!”久经沙场的何坤肯定道。两分钟后,透过远处的火光,黑压压的一队骑兵映入眼帘。

    “是突厥人!”一名曾在雁门代郡一带驻防过的老什长用难以置信的口吻大喊道。这里离颉利控制的地盘超过六百里之遥,突厥骑兵若想杀到此地,需通过李道宗麾下灵州军主力驻防的陇西一带,怎会毫无征兆犹如天降般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何坤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弩车手准备!三千步,两千步,—千五百步,放箭!”随着王副将一声令下,一梭梭弩箭飞向狂扑而来的草原铁骑。然而,凭借着优良的机动性以及娴熟的马上功夫,这支突厥精骑巧妙地避开了密集的弩箭,以极小的伤亡不断向城楼靠近。

    话说右营将军何坤亲自带了两队人马朝山里摸去,意图重新夺回外围的几个据点,以此来增加本部的防御纵深。然而,刚走出去一刻多钟,林中便乱箭飞来,短短不到五分钟时间,何坤带去的人便倒下了一大半。紧接着是短兵相接,林隙间、树梢上,不知有多少黑衣人蜂拥而出,他们手持弯刀,武功身法极为灵活。何坤自知事情不妙,便带人背靠背呈蝴蝶阵型,且战且走,向城楼方向靠拢。黑衣人缠斗了一会儿,也不再追赶。

    何坤带着残余的十几名部众向城楼方向退去,然而,即将抵达时他们发现,城楼已然易主,楼墙上到处都是同袍的尸首,而营地也已驻满了突厥的军卒,足足有五六千人之众。战斗结束得如此迅速,令他万万没有想到。惊讶之余,何坤认为当下最紧要的,是要摸清敌情,将消息即刻送达朝廷。由于已在此地经营一年有余,对这里的地形也算是了如指掌了。何坤带着残余人马悄悄退入了东南方向一个隐秘的山坳之中,这里既能侦查到城楼方向的动态,又不易被敌军察觉得到。

    凌晨四更天左右,东南山坳的密林中,何坤带着他的人在溪流旁休整。忽然,“嗖”的一声,一个黑影从林间闪过。何坤向部下使了使眼色,十几号人遂四散开来,不一会儿工夫,那黑影便被团团围住,众人点着火把向那望去。这一看可不要紧,把众人惊了个够呛,那人居然是大家以为早已战死在城楼的二队队长,陈大亮!

    经过短暂的交流,众人方才明白。原来,早在敌人发起总攻前,王副将便令陈大亮带一什人从山阴小道逃离了战场,为的就是能将这一紧急军情及时上报给朝廷。已然脱离险境,陈大亮认为,有一件事必须要弄清楚,那就是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于是便撒出四五个人到周围去找有没有什么视野较好又相对安全的地方,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在山坳入口处暗中警戒。刚刚何坤带人进入山坳,便已被陈大亮等人侦知,然月黑风高,敌我难辨,对方又来了不少人,贸然下手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于是轻功功底还算不错的陈大亮便独自一人跟了上来,想要探个明白,不想还是被更为老到的何坤发现了。

    “将军,没想到还能活着见到您啊!”陈大亮似乎有些哽咽。“你小子,不能盼点好啊!”何坤显得有些不悦。“您方带人进山不久,密集的箭矢夹杂着巨大的山石,从山坡上瞬间倾泻到了我们城楼。”

    “对方还有掷石机这样的重家伙?”

    “应该是的,将军。当时火力的密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至少是万人以上的齐射,我们断定山里必然屯驻着突厥的主力,因而也就贸然忖度将军是有去无回了。”陈大亮定了定神,接着说道,“由于山坡上火力压制太过猛烈,我们的将士都不敢露头,对方的骑兵很快便杀入我们近前。而正如将军您所料,对方的另一队人马也迂回到了我们身后。前后夹击之下,我们预感到防线即将崩溃,王副将便急令末将带人回去报信。”

    “我是在山上亲眼看到王副将和众同袍倒在突厥人的弯刀之下的。”说到这儿,陈大亮难掩胸中的激愤。

    “好了兄弟,今日之仇,我等只有他日再报。如今这情势,我大唐恐怕是真要遭遇一场大的劫难了!我们马上打探清楚,速速报之朝廷。”

    “是,将军!”陈大亮的回答虽说低沉,却是万分的坚定。

    经一众人等详加打探,才明白,方才与他们交战的,只是突厥人的先头部队,先锋大旗上赫然写着“铁勒”二字。“是契苾何力的队伍!”何坤道。而紧随其后的主力,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细细算下来,居然有二十万之众!再向中军大帐中望去,颉利和突利二位可汗的帅旗迎风招展。“这已是突厥的倾国之力了啊!”何坤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遂带着幸存的这二十几号人,昼夜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城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