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红拳宗师鹞子高三》上部 > 第十回 高三孤身求学梅花书院 藏书阁讲述关中四君子

第十回 高三孤身求学梅花书院 藏书阁讲述关中四君子

    上回写到高虎恍惚中看见五姨太出现在自己眼前,两人轻吻起来。她有些躲闪,但慢慢得也回应起来。高虎仿佛又回到她们初次偷情时的情形。高虎扒下她的衣服将她压在身下,灶坑中的火苗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燃爆声,和二人急促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高虎觉得脑袋胀的厉害,昏昏沉沉口渴难耐"水……"高虎说了个水字,怀里的女人从他怀里滑出穿好衣服,过了一会从屋外进来。用唇对着高虎嘴边,一股清凉流入喉咙,竟然是用口化了雪水喂他,高虎想睁开眼睛但是感觉眼皮好沉重,但还是睁开了眼睛,朦胧中五姨太就在自己身边。忙伸手抓住她的手问道:“我是在梦里吗?”

    高虎抚摸着五姨太的手说道:“但愿这个梦永远都不要醒!”

    五姨太关切地说道:“你生病了,烧得厉害竟说胡话!”

    她给他盖上棉衣,又在旁边移了两堆小火堆。在外面用手帕包了雪敷在额头上给他降温,高虎迷迷糊糊抓着她的手睡着了。

    却说高家堡上一派繁忙,八个‘兄弟会’勇士护送泰和酒楼大厨到了庄上,支起炉灶便依那乞丐的吩咐做起了酒菜。高世荣将仙记酒坊的十二年陈酿,银碗,绸缎,棉鞋等物件一一摆在桌上。那乞丐哈哈一声大笑说道:“待我给少公子看好病后再吃!”说罢径直来到高三房间,高三躺在床上,母亲兰氏在炕边守着儿子。乞丐到跟前看高三脸色憔悴,嘴唇青紫。略一沉吟说道:“嫂夫人请先让一让,老叫化给少公子把把脉。”

    兰氏起身让开,那乞丐移身坐在炕前。伸手把脉,过了片刻乞丐把完脉后从木匣中取出银针,艾草,又开了一副药方。命人前去抓药煎熬,然后在高三大椎穴,风府,风池,曲池,百会等穴位扎了针,再用艾柱熏灸。

    又用银针刺破手指关节,放出黄水黑血。再用艾草点燃在穴位上熏灸,待药煎好后给高三服下。这才说道:“饭菜好了没有,老叫化要大吃一顿。哈哈哈!”

    母亲兰氏上前问道:“先生,小儿病情咋样?”

    乞丐笑道:“无有大碍,待饭菜吃完少公子就会苏醒,七日便可痊愈。”

    众人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一连七天乞丐用不同的医术给高三治疗,七天过后,高三又恢复了往日的英气,康复如初了。老乞丐也未留下姓名,竟然不辞而别了。

    高世荣看高三病已痊愈,便商议要高三断文识字,最好找个好先生又不能离陵前太近。以免高三整天惹事生非,一打听方圆几十里富平薛镇有一书院叫梅花书院,名气甚大。山长姓李名岳,字西山。为人博学多才,乃明末清初关中一代文宗李天生后人,门下弟子无数。高世荣和妻子兰氏一商量,便想让高三去梅花书院李先生门下求学。

    时至快到寒冬腊月,书院早已停学。高世荣让高三先去趟书院先见见先生,看书院先生是否愿意收他。

    高三独自一人来到梅花书院,只见书院掩映在一片苍松槐柳之中。正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好一派清雅幽静之所。高三到了书院门前,但见院门牌匾上书写四个金漆大字。“梅花书院”落款是李天生书。高三大字不识几个,只觉得好看却也不识一个。便径直进了院门,穿过院门就见一厢房屋顶冒着炊烟,想必先生就在这间房中。高三本对学文无甚大爱好,只是闯下大祸不敢再惹事生非,只好从了父母之命前来求学。

    高三到了屋前就听里面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又听一人说道:“西山先生方才吟的这首《终南望余雪》正合当下之时节。在下阅《唐诗纪事》说当年祖合生在长安城应试时而作,按规定应为六韵十二句。但祖合生只写四句就交卷,考官问其为何?祖合生只说两个字‘意尽’。堪称意境心境让人续想无限啊!”

    “哈哈哈!”屋中传出一声朗笑说道:“‘意尽’二字妙啊!身居庙堂之人焉知‘意尽’之深意。”高三听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

    高三在门外躬身说道:“三原高三前来拜学!”说完跪在门外就听屋里略显苍老的声音说道:“为何求学啊?”

    高三答道:“平日里老是让父母不得安心,总是给二老添麻烦。父母便命我前来拜学先生,循化礼教,断文识字。”

    屋里人说道:“你倒实在没说假话,你且将院子里的积雪清扫干净,再来拜师。”说完二人又吟诗作赋起来,高三也听不太懂。肚中饥饿心里又气,要是换了平日里早就约一帮伙伴寻事玩耍去了。可是眼下已经答应父母,怎能反悔,只好放下背囊。拿了扫帚来到院子里,忽闻得一股暗香扑鼻而来,就见院中墙角几株老枯枝腊梅含苞待放,花蕾如火。梅香浮动,沁人心脾。

    高三打扫完院中积雪,又想书院外的积雪也没人打扫。不如一起扫了,高三将书院外的积雪也打扫干净一时兴起,在院中挥舞扫帚耍了一路拳脚。这才立在屋外说道:“先生!雪已清扫干净,请先生示下。”

    屋里老先生说道:“你不但把院中的雪扫了,还将书院外的雪也打扫干净了。不错!哈哈哈!不过你刚才耍了趟拳脚,扫帚不小心把我的腊梅花打落了不少啊!我罚你再给屋外的四个大水缸挑满水。出了书院村口一棵大柳树下有一口古井。”说完二人又做起诗来,高三心里来气,又有些疑惑。生气大老远前来拜师求学,到现在也没见着李先生,疑惑刚才老先生未有现身出屋半步,怎知我耍拳脚把他的腊梅花打落。想必李先生定有过人之处,不妨挑完水后再看究竟。想到此处,便不情愿地挑了水桶到村口老井打水。到日暮时分才将四口大缸挑满,高三也累得够呛。双肩压得酸痛无比,腰腿困乏。来到屋前说道:“先生水缸都挑满了,先生还有什么吩咐?”

    高三说话时心想,再要是刁难我的话。这学便不上了,也好落个自在。定要在缸中撒泡尿,再扯下几根老先生的白胡子,才解气,想到这里不由得偷偷乐了起来。

    就听屋里先生说道:“你可以进来了!”

    高三推门而入,就见中堂上挂一副画像。画中人仙风松骨,儒雅不凡。案桌上檀香缭绕,左手火炕上坐着两人。一人鹤发童颜,身着青色长袍。一人约莫四十来岁,精神饱满。炕桌上摆着一壶酒,一壶茶。一盘点心,一碟花生米。高三心想,画像上的人莫非是父亲提起的一代文宗李天生大师,若是的话当先拜李天生大师。想这炕上的老头心里有气,便径直走到画像前,跪拜在地。连磕三个响头,这才起身来到炕前说道:“三原高三前来拜学,请问那位是李先生?”

    炕上那位老者上下打量一番高三,手捋白須说道:“老朽便是!”

    高三自拜了明法道人和铁佛僧后,深得二人教诲。自知这尊师礼教之道,心中虽然无甚兴趣,却也跪拜在地说道:“高三受父母之命前来拜学,请先生收下学生。”

    炕上老翁哈哈大笑一声说道:“快快请起!小小年纪一人独自前来求学,竟然懂得不少礼数,嗯——不错——老朽就收下你了!”

    高三叩首谢道:“弟子拜过先生。”

    西山先生让高三起身,介绍一旁坐的这位中年先生乃是耀州名士,文武双绝。姓郭名贤,字文山。二人甚是喜爱高三。便唤下人备了晚饭,三人一席畅谈,自不多表。

    次日,李西山和郭文山二人唤高三到书院藏书阁中,就见藏书阁中陈列着各种藏书典籍。正中堂悬挂着孔圣人的画像,左右各悬挂两副画像。左手一位高三在书房见过,正是一代文宗李天生大师,其余三位却不认识。高三随李郭二位先生焚香叩拜之后,李岳李西山老先生为高三讲解道:“中间这副画像上画的是文圣孔子尊师。乃我辈儒生先尊,当年周游列国,开创私人讲学风气。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弟子三千,教化万民。创立儒学,后世称之为文圣,万世景仰啊!”高三以前在私塾得墙上也曾见过孔圣人得画像,并不好奇。

    李岳李西山指着左手第一副画继续说道:“这副画像是先祖李因笃,字天生。与顾亭林齐名于世,康熙皇帝称先祖李天生与昆山顾亭林,太原傅青主,粤东屈大均为大清四布衣。名播海内,世称自有名士以来。以布衣耸动四方,未有如公之盛也!”

    高三不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又听郭贤郭文山说道:“当年李天生先生一生奔走,结交四方。当时正值大明灭亡,满清入华。先生十三岁便立志反清复明!”高三心想这位天生先生和我一般大时就有如此报負,心中更加崇敬。又听郭文山先生说道:“先生一生著作无数,致力于关学振兴。一生不为清廷所用,康熙皇帝几番下诏入京为官。均婉拒不仕,康熙授职翰林院检讨,受命篡修晚史。先生以母老无人尽孝为由,前后上书三十七次。康熙看了书文深为所动,遂准先生辞官离京。离京之时京城十里长亭外,数百文人高士为其送行。龚鼎孽为其题写“西京文章领袖”的匾牌赠行。被一代名士王渔洋誉‘卓然自挺于頽俗之表,不受清廷笼络的君子。’先生离去已百余年,然我辈每每提起无不为先生的君子风范钦佩俯首啊!”

    又听李西山先生说道:“先祖一生最为让人称颂的是与昆山顾亭林的深情厚义,犹如高山流水。二人常泛舟江湖之上,抚琴高歌。又一同研究古汉文发音,顾亭林书成《音学五书》。叹曰‘深知吾书,海内惟李天生一人也。知音者,惟天生耳!’”

    西山先生又指着第二副画像说道:“这位先生乃我关中名师之一,姓李名颙,字中孚。号二曲,周至人氏。自幼家境贫寒,便借书苦读。自学成才,门徒甚众。清廷诏其入京为官,辞诏拒仕,发誓不为清廷所用。一身兰竹之气,不为富贵威武所屈。江苏常州知府骆仲麟邀先生在孔庙大成殿讲学,学生达到四千人之多。康熙皇帝西巡陕西,闻二曲盛名传旨召见,先生以年老多病辞诏,只将其所著《二曲集》和《四书反身录》进献康熙皇上。可见先生的傲骨气节,无不令三秦文士崇拜景仰”

    郭文山移至右侧画像前介绍道:“这位先生姓李名柏,字雪木。号太白山人,明朝灭亡之后归隐家乡,终身不入仕为官。康熙皇帝曾多次差人重金礼聘。均遭李雪木拒绝,后来雪木先生便隐居太白山中。康熙闻讯后勃然大怒,严令陕西巡抚封锁太白山区,清兵将太白山围的水泄不通。连打柴的樵夫,垂钓的渔夫也无法进山营生。有一天一个搜山的士兵在树林中捡到几片斛树叶片。上面用鲜血写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诗文,大意是说要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绝不引狼入室。辱骂卖国求荣的汉奸吴三桂及贪官污吏腐败的檄文。

    知县呈知府,知府呈道台,道台呈藩台,藩台上呈巡抚,巡抚上呈总督。总督读过诗文之后,不禁心花路放。一腔积愁顿然冰消,立即下令将斛叶诗文呈皇上御览。

    陕甘总督本是进士及第探花郎,极爱诗文。飞送京城前,私下亲笔将雪木先生的斛叶诗文只字不漏的抄录下来。不是偷偷观赏,后来李雪木的斛叶诗文便在高官中流传开。此后太白山中接二连三发现雪木先生写的斛叶诗文,有的署名太白山人,有的署名笔洞生。这样日复一日天天有专人快骑送往京城。

    总督大人也天天亲自私抄,拜读欣赏。那康熙皇帝也是极爱诗文之人,当读到雪木先生所写同情人民疾苦,映射朝政腐败的诗文时,怒不可遏。降旨陕西巡抚速将欺君罔上,无视君臣纲常逆士李雪木缉拿京城知罪。当读到称赞大好河山,太白风景如画的诗文时,不禁连连叫好,忙又下诏严令陕甘总督好好保护这位希世奇才。朝令夕改,令地方官员左右为难。却让雪木先生在太白山一带生活隐居了下来。

    数年之后,康熙皇帝到太白山访请李雪木。听说先生已经过世,御口亲封雪木先生为太白山神,并在《斛叶集》的扉页上御书《太白山神斛叶集》精装成册。作为珍藏秘本,只供皇室阅读参详。

    高三听得入神,不由对画上几位先师景仰万分。这几人虽是文士,却如此高风亮节。性格刚毅,宁折不弯,着实让人钦佩不已!

    郭文山先生拱手作揖介绍最后一位画中人:“这位先师乃是三原人氏,姓孙名枝慰,号豹人。”

    三原孙豹人先生以诗文名满天下。康熙八年夏五月,潜江县城衙门前正街。知县王又旦为孙豹人先生建起一座面向故乡关中方向的新楼。王知县工诗善书,嗜友若渴。为新楼题匾‘焦获寓楼’。自孙豹人先生入住‘焦获寓楼’后,虽时令江南烟雨时节。亦不能阻止慕名的江南名士前来拜访。

    当时前来拜访孙豹人先生的名士之多不计其数。素有异县往来谁最密,朱家出去到刘家。在城南明末崇祯年间的贡生郭铗的住所,漫园梅花亭。虽非梅开季节,先生却热情洋溢的留下了二十一联长诗《梅花亭子歌》。

    康熙十八年清廷举行博学鸿词考试,先生拒绝出仕。屡辞不亢,勉强进京。不得已进考场,但又不终幅而出。”

    高三有些疑惑地问道:“先生请问不终幅而出是什么意思啊?”

    郭文山先生呵呵一笑答道:“问得好啊!就是试卷没有答完便交卷而出。先生一生不仕,然名播海内。名震关中,故我书院中奉此四人为尊。研习先生名作,学习先生风骨”

    高三听得似懂非懂,但感觉四人各个君子铁骨。时而畅谈文海,时而遁隐山林。时而奔走江湖,高三被四人高尚的品格深深折服。

    二位先生又给高三将了些古史,地理风土。一连七日,也不给高三断文识字。只讲些名人贤士,名族英雄的事迹。高三慢慢对学习竟然有了兴趣,第七日晨起,李郭二位先生便让高三回家过年,到开春二月初二前来书院报学。高三收拾好行囊,又将书院打扫一番。将水缸挑满,给二位先生备下足够的柴火。这才起身前往三原,二位先生望着高三背影,暗暗点头,二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