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德山老龙 > 第二回、张氏开山 李姓发家

第二回、张氏开山 李姓发家

    叛军查明土家人都躲进“婴儿侧”,随即将“婴儿侧”团团包围。见这里四面绝壁,高入云间,箭矢没有丝毫作用,组织敢死队几次从石梯路强攻,被土家人滚下几块石头打退了。

    安禄山心想:山洞里肯定缺水少粮,我们不攻打,长期围着,看看土家人能坚持多久。

    族长精心安排:夜里两人一组,配一位神箭手看守,两小时轮换一次,坚守洞口。山顶上四人一组,带足箭矢,日夜交替巡逻,返回时顺便带干柴、野菜、蘑菇等。

    火七大三乡是辰州最偏远的山区,呈“品”字形布局,历来不分你啊我的,关系相当亲密,人称“难兄难弟”。

    漆夹溪建址比合常早几百年,原名叫“漆夹溪”(现在的七家溪村范围)。这里的始祖是张仲景一个玄孙,得罪权贵,携妻逃亡到此,发现沿两岸山中很多漆树,故名。当时,方圆几十里只有零星几户人家。这条溪河很宽,发源于武陵山脉的宝子界,蜿蜒曲折流经百里外直通沅水,河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种鱼类,味鲜肉美;特别是小杂鱼,后来名扬四海。

    相传,在很久以前鬼谷先生游历人间。初秋时节,来到湘西十万大山中,被这里的奇山异水迷住了,自叹这里就是人间仙境,天上瑶池,就乐不思蜀,流连忘返了。他看见这里的人民大多数都很贫穷,生活困难,人烟稀少。

    鬼谷先生游到大山深处,被眼前的奇景吸引住了,住足观看了很久。大山怪石林立,飞瀑从山腰中倾泻,大树到处可见。那飞瀑如练的山下有一户人家,竹篱茅舍,冷火清烟,他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了。

    快到中午了,太阳也当顶了,晒得人心烦口渴,他借故讨水喝来到这篱笆小院。只见一个五十好几的老头正低头在院中打草鞋。老头见有人来就丢下手中的活招呼客人,老妇在舍内织布也停了下了,忙着泡茶搬凳。宾主开始漫谈起来。原来这老头姓张,五十八了,老伴姓田,也五十三了;共有五个儿子,老大三十二了,老五也十八岁了。五人都去山中打猎了。七口之家就靠卖草鞋、打猎、卖柴换一些零钱。田地不多,收成不好,生活困难,加上居住偏远,五个儿子都没讨老婆。

    鬼谷先生突然说道:“你们一家七口挤在三间破茅舍里不是个事儿,如果儿子们都娶了媳妇儿,你们家就有十多口人了,那时候就没办法住了,也该想办法了。”

    张老汉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唉,没办法呀,只有到时候再说了,谁叫我家里穷呢?”

    鬼谷先生有些急了,说道:“不要等了,尽快地修一栋三柱六骑五缝(间)的新木房子吧。”

    张老汉更是苦笑不得了,说道:“家里穷得叮当响,不敢有这个念头哦。这荒山野岭的,找木匠、找人帮忙也不容易呀。”

    鬼谷先生很有把握,说道:“穷是暂时的,不要怕,俗语说‘不扯巴茅不上坎’,山上松树多的是;至于人手吗,你一家凑起来有七口,加上我就八个了,请几位木匠就有十多个了,到立屋的那天再找八个人帮一下忙就成了。”

    张老汉见来人这么热心,没有理由推辞,就同意秋后伐木,入冬天立屋。鬼谷先生笑了,说:“你一家子抓紧时间把料木砍齐了,就再多请几个木匠赶紧整料滚柱,四个月后就是冬月十八,是个黄道吉日,就选那天的凌晨三点立屋,到时候我就带八个人来帮忙。”

    说罢鬼谷先生就告辞了。傍晚,老汉的五个儿子都陆续的回来了,一家人商量了大半夜,最后决定说干就干。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冬月十七了。傍晚,鬼谷先生姗姗而来,到这里就忙着查看木匠做的怎么样了,有没有疏漏。只见掌墨头正在指挥四个得意弟子忙着排扇,一切都很顺利。张老汉不见鬼谷先生带人来心里有些暗急。当夜无话,十八又是一天的忙碌。晚饭前所有的排扇都排好了,就只要准备一下细节,人手足够就万无一失了。鬼谷先生这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忙对张老汉说:“您修这么大的新屋,中堂一定要安上梁木,梁木是新屋之主,可保家发人兴。”

    早不说,晚不说,之前没有备料,张老汉急了,不知如何是好。鬼谷先生成竹在胸。大家吃过晚饭,天还有一个时辰才黑,要求张老汉的大儿子带人到山中去找梁木,嘱咐道:“你们找到用红绸子捆住,做好记号,回来告诉等我再安排。”

    夜刚定庚,就派掌墨头带一帮人准备砍伐梁木。叫张老汉去某某地方一座石拱桥上去等人,很有把握地说道:“凌晨两点有八位身穿黄衣的人要从木桥上经过,其中一个是女人,面前抱渔鼓的老头是你的家门,务必请他们来帮忙。”

    各自领命出发了。

    张老汉的儿子找到一颗很大的杉树,做好记号,回来告诉鬼谷先生。鬼谷先生叫大家准备很多火把,带着一干人去伐梁木。这就是后来变成偷梁木的习俗,尽管森林法很严,偷梁木从不罚款。

    张老汉心里急,上半夜就坐在桥头等。刚刚凌晨两点,张老汉眼前一亮,紧锁的眉头突然松弛下来,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果真来了七位身穿黄衣的大汉,其中一位老人果真抱着一个渔鼓,还有一位很漂亮的女人,刚好八个人。张老汉上前走到木桥中间,向来人说明来意,恳请八位务必前去帮忙。

    这八人正是游历人间的八仙,知是鬼谷子泄露了天机,也就不好推辞,只好答应去做个顺水人情。张老汉领着八仙回来了,家里的梁木也做好了,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凌晨三点刚到,掌墨头祭了张良鲁班,就要起扇了。左手提着一只大公鸡,右手拿一把锋利的尖刀,杀鸡退杀气。大声念道:“佛曰:日吉是梁,天地开张。恭贺主东修造华堂。翻开《千年通俗》,《万年历日》,择起天开黄道,良辰吉日。择年择月,择日择时,择于(什么时候起房子就说什么时候)。(如,正月初八之日),寅时竖柱,迎请张良弟子来下墨,荣华富贵万代双。”

    然后割一下雄鸡大红冠子,挤出一些鲜血,淋在地上,粘在中柱上;再然后把雄鸡放在中柱上站立,就完成了退杀气,说:“主东赐我一只鸡。头又高来尾又低,身穿五色六貌衣,别人拿起无用处,鲁班(弟子)拿起退杀气。退得天杀归天(去),地杀归地(藏)。年杀月杀,日杀时杀,斧头杀,木马杀,刨子杀,奔锄杀。七十二种凶神恶煞,鸡血落地,见煞退齐。佛曰:升长起来(啊)!”

    大喊一声:“起啊!”众人也就齐喊:“起啊!”一下就把排扇竖过人高,雄鸡顺着排扇竖起,不停地往事走,排扇竖起了,雄鸡就站在中柱顶端。没几下就竖完了一扇,不等天亮六扇五缝就全立好了。鬼谷先生这时心血又来潮了,对八仙说:“天色还早,还是贺一下梁。”

    八仙无奈只好照办,八仙一头四人,忙抬来大梁,齐声说道:“一进门来喜洋洋,观得东君好屋场。前面修起金银库,后面修起谷米仓。金银库里财宝满,谷米仓里堆平方(这里的方,指的是房子里的横梁)。急急忙忙进中堂,转过身来到梯子旁。”

    走到中堂两扇的中柱下面,一人一头慢慢爬上梯子。大声贺道:“一步云梯一状元,一举成名天下传。一品当朝位在相,一朝幸福乐尧天;二步云梯二榜眼,二朵金花插帽檐。二酉藏书来庆贺,二老堂前福寿连;三步云梯三杆花,三元及第乐无涯。三呼万岁终选拔,三杯御酒赐君家。;四步云梯似钦临,四海人圆富贵春。四季发财来到此,四书题内似钦题;五步云梯五世昌,五子登科喜洋洋。五凤亭台终选拔,五凤亭台似春齐;六步云梯鹿同春,六步奇才现孔明。六亲六邻来庆贺,六月开仓救万民;七步七星来团聚,七路英杰位列台。七星高照来到此,七经磨难自成材;八步云梯八马生,八抬八彩入公平。八位神仙来庆贺,八斗文章见帝君;九步云梯九重天,九观九所出神仙。九事同君张公利,九州万国把名扬;十步云梯十传美,十年为官在朝里。十年身到凤凰池,十分才学盖第一。”

    如果还没有到达预定位置,高念(上一步一步登天。上二步两全其美。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季平安。上五步五子登科。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贺寿。上九步九九归一。上十步十全十美。上十一步百年好合。上十二步千秋万代。上十三步万寿无疆)。梁木抬到中柱顶端木匠接过,装进梁口,扇上扇下贺梁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主人爬到中柱顶端向下面贺梁、立屋的众人抛梁粑粑,贺梁之声久久不能平息。

    这时八仙也嫉妒了,向鬼谷先生埋怨:“一切好处都让凡人占尽了,我们这些做神仙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鬼谷先生对八仙说道:“不必嫉妒嘛,他们很快就要发家了,家发人兴了,他们的房子就容不下那么多的人,那时候他们就又要拆旧屋修新屋,以后就慢慢不如从前了。”

    说罢众人不见了。这时候张老汉等人方才知道他们这九人是神仙。后来不久,张老汉一家果真快速的爆发起来了,只好又修新屋。从此以后,湘西就有修新屋贺樑的习俗。

    历经几代人的开拓发展,以漆夹溪为中心,前来定居的人超过万人,共有十个少数民族,白族人多势众。漆夹溪(村名)依山傍水,有二十几个姓氏。

    据说:李成怀是外地人,讨米要饭到此,共五代都是靠讨米行乞为生,五代单传、五代人做叫花子时间也算很长了。虽然他们世代讨米,却从来不做缺德的事。讨到了就吃,讨不到就找些野菜充饥甚至硬挺着饿,从不偷窃行骗,村里人都不讨厌他们,时常这家或那家人给他们一些吃的。他们离开本土本乡,见这里人民和气善良,不愿离开,就住在离村子一两里远,半山上一座破烂不堪的山神庙里。风扫地月点灯,夏不遮雨冬不挡风,山猫野狗时常光顾,只有东墙一角还可以勉强背风挡雨。

    李成怀二十六岁时,父母都先后去世了,父母留下唯一的遗产就是一条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裤子,这条裤子啊不知道穿了几代人。补巴上面补了三四层,屁股后面都有了一寸厚了,称称有九斤半重。

    李成怀个头高大,相貌出众,只要稍微打扮就是很帅气的小伙子。口才好,能巧言令色,头脑灵活有心机,有城府,只要有人稍加提携就能干一番大事。造化弄人,偏偏沦为乞丐。

    李成怀二十八岁时,那年的冬天来的好早。穷人害怕过冬天,这年冬天偏偏经常下大雪。他在东墙角堆了好大一堆干稻草,穿着别人给的旧衣服和自己九斤半重的裤子,白天在破庙里烤火,晚上就钻进草窝里睡觉。

    刚到三九天,北风号,雪花飘。三天三夜雪花就像乱飞的鹅毛,密密麻麻的在大风中飞旋狂舞。地上积雪过尺,屋檐上挂着一排酒杯粗、尺多长的冰条。刀子般的风,带着清脆的哨音,“呜啊、呜啊”地吹。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大概半夜过了。李成怀憋足了一泡尿不得不去撒。在庙里对神灵小便是大不敬,再冷也要拉到外面去。他从墙洞里慢慢摸出去,天空漆黑漆黑的,地上有厚厚的积雪已经超过两尺深,能隐约看清路。风像刀子一样呼啸着扎他全身,刮着脸和耳朵剧痛难忍。小便完了,正要转身摸回去,隐约听到有人喊“李成怀”。他感动很奇怪,痴呆了一会儿,心想:荒山野岭,冰天雪地,又是大半夜里,怎么会有人叫自己呢?这一定是幻觉,天气冷,还是快点回去。刚转过身来,又听到有人在喊:“李成怀,李成怀。”

    李成怀着实一惊,这不是幻觉,确实有人在喊自己。这茫茫的雪夜里又会是谁呢?难道有人落难在雪夜里?要我去救他。他没有多想,就走进雪地里想找找看。雪真厚啊,都快淹没了膝盖。他正在盲目的寻找,就在不远的前面,又在叫“李成怀,李成怀”。

    他顺声音找过去,没有几步,就来到一条不到三尺宽,两尺深的小水沟边,沟里的水都结了冰,乱石上也堆着厚厚的雪,一块较大的石头旁边,卷缩着一只金色鸭子,在雪地里发着淡淡金光。李成怀想:这不知道是谁家丢失的鸭子。他仔细看了看周围,没有看到人影,难道是这只鸭子在叫自己救救它。他想:先不管是谁家的鸭子,把它先抱到庙里去,别让它冻死在外面。就弯下腰轻轻的抱起这只可怜的鸭子,跌跌撞撞地回到庙里。刚到草窝边,鸭子就飞了,黑灯瞎火地看不见,感觉鸭子飞到神龛上去,就没有动了。李成怀想:在庙里总比外面暖和多了。不管它,自己就钻进草窝里睡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了,李成怀肚子饿得绞痛难忍,就从草窝里钻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鸭子有没有冻死。看到鸭子好好地蹲在供桌上,自己就捧着一只破碗到山下去乞讨,到傍晚才回到破庙。自己虽然没有吃饱,还是带了一点米喂鸭子,其实鸭子什么都不吃。

    太阳出来了,冰雪慢慢的融化了,李成怀一连三天都没有讨到一口米饭吃,就讨来一些红薯、土豆、白菜、萝卜什么的。自己回到庙里生火支锅做着吃。供桌上的鸭子不吃也不拉,倒是精神抖擞。

    半月之后。早上,李成怀刚从草窝里钻出来,看到供桌上鸭子旁边有一团闪闪发光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鸭子下了一个金蛋。李成怀喜出望外,乐的直跳。原来,这只鸭子是天上派来的神鸭,帮助李成怀发家致富,显赫一方来的。半月来,先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仁慈之心,看着他那么饥饿难忍,也没有动杀鸭子吃的心思,就决定帮他了,夜里下了第一个金蛋。

    一年又完了,大年三十到了。李成怀心想:自己五代人讨米,现在有了上天赏赐的神鸭,想必自己苦尽甘来,也该出人头地了。自己一直住在这破庙里,承蒙神灵庇佑。三十夜要买只全猪头敬奉神灵,酬谢圣恩。下午就到集镇上李屠夫家买猪头。李成怀对李屠小心地道说:“我现在没有钱,等年过了,我就把猪头钱送来。”

    李屠夫心想:现在都到下午了,很多人都吃过了年饭,也许没有人再来买猪头了,赊账总比卖不出去好,就答应了。

    李成怀回到庙里,烧起大火,烧好热水,将猪头清洗干净,劈成两半,放到大锅里烧起大火煮着。天快黑了,猪头也煮熟了。他正从大锅里捞起猪头,放进破瓦盆里。李屠夫风急火燎的走进破庙,对李成怀说:“村里李四来买猪头,今天是一年最后一天,我还是换个现钱好。”

    李成怀心里不是滋味,人穷志短,多说好话吧,李成怀说:“我们不是说好了,过几天我就给你肉钱,现在猪头都煮熟了。”

    李屠夫很不客气地说:“煮熟了也没有办法,你有现钱就卖给你,你没有现钱就卖给李四。”

    说完,就抢过猪头要走,李成怀急了,忙从草窝里摸出一颗金鸭蛋,说:“好好好,我用一个金蛋买下这只猪头。”

    李屠夫停了停,接过金蛋看了看,好像是真的。心想:一个五代都讨米的人,会揣着金蛋要饭?这肯定是假的。说道:“金蛋我就不要了,有铜板就成。”

    狗眼看人低,硬将猪头提走。李成怀叹道:“人家有年我无年,煮熟的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我朝也年来暮也年。”

    年过去了,春天来了,春雨绵绵的日子也来了。李成怀心想:现在有不少金蛋,首先要把破庙整修好才对得起神灵。把破庙买下来再整修,这里就属于自己的家。他到村里和几个头人说了几大堆好话,邀请到村头草坪里,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说:“我要把这座破庙买下来。”

    村里几个能做主的人,个个都笑的直不起腰来。好久,几个人才凑到一堆,嘀嘀咕咕说了一会,其中一个对李成怀说道:“你家五代人讨米要饭,你穿地裤子都有九斤半重,那来的钱买村庙呢?”

    李成怀随即从裤子口袋里,摸出一个布袋,从布袋里取出两颗金光灿灿地金鸭蛋,交给主事人。说道:“有这些够了吧?”

    几个头人接过金蛋,看了好久,确信是真的,估摸足有三斤重,几个人有交头接耳商量了一阵子:这座村庙破败了很久,好几处墙都快倒完了,屋顶上的瓦片都掉了三分之一,泥菩萨都快要散架了,好多年不见有人到庙里朝拜,也没有人愿意出钱修整。既然他执意要买下破庙,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几个人笑容满面,很爽快就答应了,当场就立下字据。他们卖的是大家的村庙,私分这么多地金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