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 第二章 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第二章 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1.严禁派与弛禁派

    大清的闭关政策,已无法阻止西方商人走私鸦片的疯狂脚步。道光年间,鸦片走私日益猖獗。从沿海到内地,吸食鸦片之风已泛滥成灾。鸦片吸食成风,白银外流,大清已经财匮民乏,国势危殆。

    鸦片泛滥,这是病,得治!

    这是朝廷上下一致的认识。可是,如何治理鸦片泛滥的流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分歧严重。在朝臣之中,出现了弛禁和严禁两种意见。

    严禁派以鸿胪寺卿黄爵滋、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鸦片流弊已深,危害巨大,必须严刑峻法,重拳打击。不但要严惩贩卖鸦片者,也要重点打击吸食者。

    凡吸食鸦片者,限期一年戒绝;一年戒不了的,是老百姓就咔嚓了,是官员的还要罪加一等,让家属再跟着遭个殃。亲戚朋友、街坊邻里中有人抽鸦片,而其他人知情不报,也要负连带责任。总之,就是要用国家强大的专制机器,把贩卖鸦片和吸食鸦片的那些浑蛋们统统收拾了,还大清一个朗朗乾坤。

    弛禁派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太常寺卿许乃济等官员为代表。他们认为鸦片流弊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一时难以禁绝。不如索性允许公开买卖,对鸦片贸易征收重税;同时允许内地种植鸦片,用国产鸦片打败进口鸦片。如此一来就可以防止白银外流,保证大清财力富足。至于爱吸鸦片的王八羔子们,爱咋咋地,抽死最好,死了也算给大清腾了地方。

    其实严禁派和弛禁派的主张各有其合理之处,也各有偏颇的地方。对朝中严禁和弛禁的争论,一向优柔寡断的道光皇帝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

    后来,林则徐、黄爵滋等人说:若犹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话可是戳到了大清统治者的痛处。如果真的到了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的时候,大清也就离完蛋不远了。道光皇帝被这样的预测吓着了,于是他坚定地站到严禁派的一边,开始以严禁吸食为主要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鸦片的严打运动。

    为了表明禁烟的决心,道光皇帝将主张弛禁鸦片的许乃济,降为六品顶戴,不久又将他一脚踢出朝廷,令其致仕回家。吸食鸦片的官员,道光皇帝也揪出了几个典型,予以严惩。其中地位最为显赫的当数庄亲王奕、辅国公溥喜。这两个王公,因为吸食鸦片,被直接革去爵位。

    道光皇帝玩真的了,全国各地的禁烟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展开。其中湖广、直隶、两江、两广等地,禁烟工作颇有成效。

    广州是鸦片走私的源头,也是鸦片泛滥的重灾区。若能遏制此地鸦片走私,则全国禁烟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于是,道光皇帝选任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专办禁烟事务。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

    林则徐出身颇为贫寒,他父亲林宾日是个贡生,靠教书养活一家老小。教书育人听着高大上,但收入一般都是仨瓜俩枣,不值一提。为了补贴家用,林则徐的母亲常偷偷做些女红手艺,补贴家用。

    林则徐4岁时,就被父亲林宾日抱到私塾里,教他四书五经。林则徐聪慧好学,父亲林宾日对他悉心教导,寄予厚望。

    林则徐9岁时就写下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磅礴诗句,说他是神童,一点都不夸张。

    林则徐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26岁的林则徐以二甲第四的好成绩,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在科举的道路上,林则徐顺风顺水,这为他日后仕途显达开了一个好头。

    此后林则徐在官场浮浮沉沉,一路循级晋升。

    道光三年(1823年),39岁的林则徐出任江苏按察使,成为地方大员,其后转任各省布政使等职。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任江苏巡抚。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湖广总督。时年,林则徐53岁。这在大清的诸省八个总督中,绝对算年富力强的一个。

    在大清的地方督抚中,林则徐以理政细密周到著称,道光皇帝一直对他青眼有加。现在广东禁烟,事关重大,道光皇帝就将这一重担交给了林则徐。他相信,林则徐这样的能吏干臣出马,一定会禁绝鸦片,还大清一片朗朗乾坤。

    2.林钦差严打鸦片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三日(1838年11月9日),道光皇帝谕旨:林则徐着来京陛见。

    二十天后,林则徐进京,道光皇帝立刻召见。君臣二人凑在一起,商量着禁烟大计。八天之间,道光皇帝共召见林则徐八次,平均每天一次。如此高频率的召见,可说是前所未有。

    林则徐受到这般宠信,引起了道光的宠臣——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穆彰阿——的嫉妒,这为日后林则徐倒霉埋下了伏笔。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廿三日(1839年1月8日),钦差大臣林则徐离京南下。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日(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从北京到广州,林大人走了两个月,这也没办法,那时候就那种交通条件。

    林钦差来了,卖鸦片的和抽鸦片的都要倒霉了,广州靠着鸦片收黑钱的大小官员也没好日子过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要到了,从此,中国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而且这新一页的内容并不那么赏心悦目。

    林钦差到任后,立刻投入到严打鸦片的工作中去,广州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走向了高潮。

    对内的禁烟工作继续由两广总督邓廷桢负责,收缴烟土,捕拿烟贩,吸食者限两个月断瘾,并且实行互保株连,奖励揭发。贩卖和吸食鸦片的王八羔子们通通倒了大霉。

    对外的禁烟由林则徐自己负责,具体方法就是收缴和甘结。收缴就是强令外国鸦片贩子上缴鸦片;甘结就是让他们立字据,签写一个永不贩卖鸦片,若有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书。

    强令外国鸦片贩子上缴鸦片,如果人家拒不上缴怎么办?这不用担心,钦差林大人胸中自有韬略。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四日(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召集负责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的行商,颁布了一道《谕洋商责令夷人呈交烟土稿》的谕贴。要求行商传谕夷商,三日之内上缴所有鸦片。如若不交,则从行商中挑出一两名,杀头抄家!

    行商获得清政府允准的对外贸易权,在贸易中获得巨利,个个富可敌国,但现在他们也要承担与夷商沟通的义务,成为林则徐制裁夷商的人质。

    行商们个个吓破了胆子,跑到广州城外西南的洋人商馆请求他们交出鸦片。但洋商并没有将这当回事,他们觉得新来的钦差大臣所有的动作,不过是和以前一样,想坑更多的保护费。他们一起商量着,这次该用多少钱摆平。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1839年3月21日),林则徐再次通过行商传谕,钦差林大人将于明天上午十点前往行商会所,到时候要“咔嚓”两个行商。洋商这时候才感到林则徐是真的要玩狠的。他们紧急举行会议,最后决定交出部分鸦片,保全行商的性命。他们按照公平的原则,依据各自拥有鸦片的比例分摊,最终交出1036箱鸦片。有整有零,不多不少,真不愧是精打细算的商人啊。

    洋商们打算交出1036箱鸦片,但堂堂钦差大人可不是好蒙的。拿这点鸦片就想蒙混过关,没门儿!所有鸦片必须全部上缴,这一点坚决不会动摇。

    这时候,有人向林则徐报告说,美国的鸦片贩子想要如数上缴鸦片,但有个叫颠地的英国鸦片贩子不同意,而且还从中阻挠。林则徐一听大怒,下令传讯颠地。

    也不知道是行商传话忽悠了颠地,还是颠地自己理解有误。反正颠地很高兴,以为是钦差大人邀请自己。他乐呵呵地答应:自己将于3月23日,和行商们一起去拜见林大人。

    颠地傻帽儿,但其他洋商可精明着呢。他们在中国混了多年,鸿门宴之类的历史故事应该听说过一点。很明显,林大人绝对不是邀请颠地,颠地去了也许就回不来了。于是洋商们提出要求:必须有一封保证颠地24小时安全返回的书信,而且书信上必须加盖钦差大人关防大印,这样他们才可以放心地让颠地入城。

    明明是要传讯颠地,如何保证他24小时返回,这些外夷奸商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还要什么书信,并且加盖钦差大人关防大印,这真是闻所未闻的痴心妄想!

    林则徐明确回绝了洋商的要求。颠地和其他鸦片贩子也明白了,这不是邀请,而是要命。这回颠地说什么也不去了。

    3.鸦片贩子的救星——义律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九日(1839年3月23日),林则徐摘取了行商伍浩官、卢茂官的顶戴(这些行商是有官衔的),给他们脖子上套上锁链,派兵将他们押解到洋人商馆传话。如果颠地再不来,将要强行捉拿。颠地吓破胆了,他通过行商们向林则徐传话,24日礼拜天,是礼拜上帝的神圣日子,他不能在这一天进城。问题是,拖过24日,25日怎么办呢?弄不好颠地真的要见上帝去了。

    就在颠地吓得快要尿裤子的时候,他的救星——时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的查理·义律来了。

    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入海军,在印度和牙买加服役多年。道光十四年六月(1834年7月),义律以上校军衔,随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华,任秘书。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升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后,义律先生就成了大清的对手,在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作用。英国人占领香港后,义律出任香港的第一任行政官。可以这样说,这个查理·义律真的是让中国人恨得牙齿发痒的“老朋友”。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十日(1839年3月24日)下午6点,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来到洋商商馆。所有洋商一片欢呼,感觉义律这时候就像上帝的儿子——我主耶稣啊。

    义律来到商馆后,即刻升起英国国旗,并且把颠地保护起来。同时通过行商传话,只要钦差大人出具盖有钦差大臣关防大印的明文约定,不让颠地和义律自己分离,他就愿意陪颠地入城。

    钦差林大人不愿再磨叽下去,二月初十日(3月24日),也就是义律进入商馆的当日,林则徐下令:终止一切中外贸易,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商馆被层层包围,所有的外国商人被围在商馆之内,和外界断了联系。偌大个商馆就成了个拘留所,义律和一帮洋商被林钦差关了禁闭。

    撤走了仆役,断绝了供应,商馆顿时要啥没啥,吃喝拉撒都成了问题。义律和洋商们硬撑了三天,终于扛不住了。这没吃没喝的日子实在难熬,义律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暂时屈服了再说。

    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商人们将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清政府。他说:“(这些)鸦片的价值,将由女王陛下政府随后规定的原则及办法,予以决定。”

    所有的商人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是英国政府将保护他们利益的表示。有了义律的承诺,缴出的鸦片就不是商人们的鸦片了,而是英国政府的鸦片。这等于是把鸦片上缴给林则徐,以后英国政府会负责赔偿。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于是鸦片贩子们积极踊跃地上缴鸦片,甚至把在路途中和福建沿海的鸦片也一并上报。美国的鸦片贩子也乐于听从义律的指示,把鸦片交给义律,这明显是想傍着英国这个大户,让自己的鸦片卖出个好价钱。

    当然,这些鸦片贩子对义律的许诺并不放心。事后,他们私下里筹集了一笔钱,派人专程返回英国国内,开始多方游说,争取英国政府答应保护鸦片商人的利益,负责赔偿烟价损失。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四日(1839年3月28日),义律“敬禀钦差大人”,上缴鸦片20283箱。

    二月十五日(3月29日),林则徐下令恢复对商馆的供应。

    三月初二日(4月12日),林则徐收到第一批鸦片后,准许仆役们回商馆区工作。

    三月十九日(5月2日),林则徐认为收缴鸦片的工作如期完成,撤销对商馆的封锁。

    事情结束了吧?呵呵,还没呢。洋商们还得写个东西,再签个名,保证永不贩卖鸦片。

    洋商们,不,应该叫鸦片贩子们,彻底崩溃了,这事咋就没个完呢,林大人,你太欺负人啦!

    4.一纸甘结

    林则徐撤销对商馆的封锁,准许洋商离开广州,但是颠地等十六名大鸦片商不能走,必须留下来。

    为什么不让颠地等十六人走呢,就是要他们甘结——签下一纸永不贩卖鸦片,若有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书。

    当初,封锁商馆的时候,林则徐就要求鸦片贩子们每人出具写有“汉夷”两字的甘结。林则徐大人要夷人们写的甘结,并不是每个夷商对自己个人行为的保证,而是担保永远禁止一切来人夹带鸦片。用大清的说法,就是“互保株连”。

    这种“玩法”,洋人没见过,也不理解。我可以代表我个人,但不能代表其他人啊。如果出具了甘结,就等于替所有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相关的、无关的人签了生死状。万一哪天有个家伙贩卖鸦片了,而我却签了甘结,不是要跟着倒霉吗?所以这个甘结不能出。

    林则徐见各个鸦片贩子不愿甘结,就让义律甘结。因为义律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是所有夷商的头。你不甘结,谁甘结?要签订的内容都已经写好了,只要签个名,走个程序就可以。林则徐觉得,这不是多大的事,例行手续而已嘛。

    但是义律不这样认为。白纸黑字,不是闹着玩呢,咋能说签字就签字。这样草率签字,那真是嫌自己长的脑袋多。

    义律的回文很明确,不签!理由是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来到中国的所有人;即使是国王,也不能代表所有商民。

    一方要求必须签订甘结,不签就不放人;另一方坚决不签,签了就等于给自己脖子上套上了枷锁,这事坚决不能干。于是事情就僵住了,双方都绷着,下不了台。

    四月初十日(5月22日),义律命令所有英人离境,所有英船不得进广州入港口贸易。义律的命令其实就是一种战争的警告,但大清方面根本不懂这个意思,还觉得你让你的人走,那就走好了,大清可没请你们来。那时候中国和西洋人的交流,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互相之间,常常彼此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在干啥。

    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一日(5月23日),林则徐要求十六名鸦片贩子具结,声明离开广州永不再来。在义律的劝说下,颠地等签了字。不签字也没办法,人被扣着,不签你走不了啊。

    四月十二日(5月24日),义律等人离开广州前往澳门。迫于林则徐的压力,义律劝说颠地等16名鸦片贩子签下甘结。但义律本人坚持自己不能代表所有商民,所以拒绝签字。

    四月廿二日(6月3日)起,林则徐将所有收缴的鸦片在虎门公开销毁。虎门销烟历时二十天,当时广州上下,喜气洋洋。天朝吐气扬眉,将害人的鸦片烧得一干二净,仿佛从此以后,大清就能乾坤朗朗,永享太平。

    林则徐官声清廉,勇于任事,行事果敢,在清廷官吏中,无疑是个佼佼者。查禁鸦片,也具有无可辩驳的正义性。虎门销烟让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形象变得高大伟岸,成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在广州任上,林则徐积极致力于新知,主持翻译了西洋资料,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挟持行商为人质,断然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关押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其他夷商,强令义律和鸦片商人签写甘结等行为,今天看来未必恰当,其中过激之处不言自明。

    大清自诩为天朝上国,习惯了居高临下。林则徐“身在此山中”,难免有些天朝官员的暴脾气。任何人都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林则徐的局限性,后人只能遗憾而不能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