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 柔软是一种力量

柔软是一种力量

    每星期公司的例会都会审一档节目,那天刚好轮到审《中国娱乐报道》。这是中国寿命最长的一档娱乐资讯节目,很多同事(包括我),都是看着它长大的。从2011年开始,国外模式的节目风行中国电视业,资讯节目就像白米饭一样,不咸不淡,让观众根本提不起兴趣。看着同类型兄弟节目一个又一个被叫停,《中国娱乐报道》还能在这样的市场上扛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无论这个节目的“寿命”还有多长,我们一定不能让它死得难看。

    对照了很多国家的娱乐资讯节目,我们决定做一些改变:所有外采的记者必须要提问;如果是发布会,记者必须要第一个提问,而且所有提问不是问完就结束了,还应该根据被访者的回答再多问几个回合。真相都是越问越明,随意问一句就能搪塞的不叫采访,只能称为“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看过太多雷同的娱乐新闻,提问者问得凌乱,被问者答得官方。如何把问题问得中立,不伤害艺人,又能让观众通过问题了解事情的真相,是《中国娱乐报道》努力呈现的状态。

    比如,韩庚参加了《变形金刚》的拍摄,所有人都在猜韩庚的英文水平。我们的记者问:“韩庚,你现在的英文水平怎样?”韩庚回答:“在练习,练得还行,到时要跟导演和编剧对一对。”记者接着用英文问:“能不能随便跟我们分享几句里面的台词?”韩庚笑了:“你是要考我英文吗?你再说一遍我听听。”记者重复了一遍:“Can you share some of the lines from the movie with us?”韩庚想了想,笑着对记者说:“你就放过我吧。”

    这条新闻我很喜欢。我喜欢记者之前的准备,也喜欢韩庚的回答。有时,我们拼命追求的答案,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精彩,但具备了得体的态度和有趣的提问角度。哪怕记者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也能让整个新闻变得更好看。

    所以,当老板提出要审《中国娱乐报道》时,我是有信心的。

    半个小时的节目很快过去,大老板的脸变得很难看,说了一句:“再这么做下去,节目就可以停了。”

    我有点儿不知好歹,接了一句:“我觉得还行啊。”

    大老板突然就爆发了,用力拍着桌子对我说:“放屁!你睁着眼说什么瞎话,这能叫还行?老派的主持,难看的包装,连背景音乐都没有,什么叫还行?”

    32岁的我,在全公司各个部门头儿的众目睽睽之下,被大老板骂了一句“放屁”。当时,我的心“噔”地就提了起来,换作更年轻的时候,我应该会泪奔着跑出会场吧。

    我不紧不慢,用尽可能平缓的声音回答:“我说的‘行’,是指记者们的表现和节目的内容,而不是节目的包装。我们先从内容开始改变,其他的就都好改了。”

    我就这样来来回回地和大老板交涉了几个回合,想让他理解我的意思。这时,二老板忽然开口:“我能理解记者们的努力,在资讯节目雷同的时期,人的不同才是最大的不同。把人培养起来,不愁节目改变不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后期包装一定要紧跟节目内容,不然观众同样会认为节目一塌糊涂。”

    我看着她,点点头,深深地在心里吐了一口气。

    我一点儿都不害怕与大老板争吵,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具备天然的胆量。可被二老板这么一说,我的脑子里“呼”的一下积满了水。我趁所有人讨论别的话题时,低下了头,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怎么也止不住,脑子里问自己:“为什么会哭?”

    也许,面对严寒,我们早已养成集气成冰的习惯,以冰为剑。胜利之后,这剑便蒸发得利落又无踪迹。可面对理解时,这些利器却全化为水,流淌全身,需要排解。

    我们把自己最终磨砺得不害怕任何伤害,却开始害怕一张创可贴的关怀。

    有时,柔软或许比强硬具备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