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151页

第151页

    [3] 出自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御史陆应谷奏折。

    [4] 捻军,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活动时间为1853—1868年。

    尾声

    1941年1月6日,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彼时的欧洲四处飘扬着纳粹的旗帜,日本军部的高层们也正拄着武士刀,志得意满地对着中国地图指指点点。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一代传奇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国会演讲时提出了一个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走向的观点,他认为,未来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在四大基本自由之上,这四大基本自由分别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罗斯福总统当年在对着麦克风说出“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时,会不会想起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退伍老兵。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迎来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大萧条,全美经济一泻千里,联邦各地一片哀鸿:履历出众的工程师只能在露天的草坪上苟且度日,医院的护士几乎饿死在街头的废纸堆里,成千上万的“一战”退伍老兵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们集合起来,筚路褴褛地游行到华盛顿,希望政府能够提前兑现曾经许诺给他们的补偿。毕竟,在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就连在百货公司开电梯都至少得有大学毕业的文凭,而很多老兵不仅没有文凭,甚至连完整的身体都没有,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在为国而战时永远地留在了他乡。

    然而,在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眼中,这些老兵并不值得关照,这些破衣烂衫的家伙分明是来让他难堪的,老兵搞出的动静越大,总统先生在媒体面前就越是出丑。老兵们四处游说,自发义演,甚至组织了拳击比赛,在围观群众的注目下痛殴彼此,以求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使得他们坚持下去,可是,这一切都是枉然。

    被激怒的胡佛总统不仅拒绝接见这些老兵,还下达命令,让这些“无赖们”从他的眼前彻底消失。不得不说,麦克阿瑟和巴顿很好地完成了总统交与的任务。老兵们在看到镇压军队向他们走来时,甚至还高兴地鼓掌,以为是国家给他们安排阅兵式,然而,棍棒、刺刀和催泪弹很快就密集地袭来,“老家伙们”被揍得连滚带爬,哀号连连,就连他们暂时栖身的窝棚都被一把火烧个干净,甚至有婴儿死于这场残酷的镇压之中。

    这一切,都被当时的罗斯福看在眼里,他对自己的国家内发生这样的暴行感到尴尬和羞愧,当客人走进他的卧室时,他甚至下意识地挡住报纸上相关报道的图片。罗斯福先生曾经表示,这些游行的人应该得到的是咖啡和三明治,而纽约的一位众议员在给总统的电文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在经济萧条、失业率和饥民数量猛增时期,热汤比催泪弹更便宜,面包比子弹更能有效地维护法律和秩序。”在我看来,罗斯福先生和这位众议员在面对骚乱时,显然比胡佛总统有着更深刻的洞见。是的,人类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匮乏才是苦难和动荡的根本原因,那些骚乱只不过是由于匮乏而产生的副产品。只有排干污水,才能彻底地让臭味消失,在臭水沟上喷空气清新剂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威廉·曼彻斯特先生在《光荣与梦想》中曾经提到,在大萧条中,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只能从大衣口袋里掏出面包屑和腐臭的肉末充饥。曼彻斯特先生是想通过这个细节让大家感受到大萧条的悲惨,《光荣与梦想》也毫无疑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然而,他对匮乏的理解显然不够深刻,因为和光绪初年的华北以及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黑暗时代相比,大萧条时期美国民众的日子已经很好了。

    “免于匮乏的自由”在我看来其实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人类从诞生以来,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免于匮乏的自由”。然而,也正是匮乏的力量塑造了我们。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直立行走,拿起工具。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褪去毛发,开口说话。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走出繁茂的雨林,挺进苍凉的草原。

    为了应对匮乏的压力,我们组建更大的团体,共振彼此的心灵。

    我们之所以是今天的样子,是因为数百万年来,我们的生活中永远都有那么一些必不可少的事物处于匮乏之中。在幽深曲折的历史隧道中,我们不得已改变了自己的模样,和匮乏进行着永不终结的搏斗。

    匮乏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身体,也书写了我们的历史,在其重压下,我们组建了文明,建立了王朝,驯化了动物,融化了金属,然而从大禹登基到溥仪退位的数千年间,这片土地上的匮乏从来都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幸运的是,在近一百多年间,仰仗于自然科学的力量和历史进程的机遇,如今华夏大地上的人们在面对匮乏时已经有了些许的喘息之机。

    一百多年前,很少有人知道吃饱饭是什么滋味,随便一场旱灾袭来,在西安市场上卖的肉丸子里就能吃出人的手指甲;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饥饿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相对于饥饿,今天中国人更担心的是脂肪肝和糖尿病。

    一百多年前,民生凋敝,乞丐成群,在首都北京的大街上,甚至有妇女因为穷得没衣服穿,衣不遮体地在大街上游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生产的服装和鞋帽已经横扫了整个世界,美国国庆日时,街道上悬挂的星条旗上都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字样。

    一百多年前,全北京仅仅有一条荒谬的铁路,这条铁路从北海公园修到中南海,全长仅1 500多米,是慈禧太后的专列,为了不让引擎的汽笛声惊吓老太后,这列列车没有车头,整个车厢是由宫里的太监们挽着黄绸子拉着前进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平均海拔4 000多米的青藏铁路已经全线贯通,舒适的列车以160千米的时速,载着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穿越那比天空还辽阔的青藏高原。

    一百多年前,读书是一件难事,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十个成年人有九个不识字,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书,没上过一天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无数的中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独体博物馆,回顾这片土地的过去,展望这个民族的未来。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衣食住行中的种种匮乏已经得到了巨大的缓解,然而,我们与匮乏的搏斗依然会继续,当我满怀敬意地将这场绵延百万年的搏斗写进本书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免于匮乏的自由”真的实现了,我该说些什么呢?

    想来想去,一部电影的台词可能是最合适的,在那部影片的结尾,男主角推开窗户,看到美丽的女主角正站在窗外满脸笑意地看着他,男主角笑了,说:“好日子还是来了。”

    是的,“好日子还是来了”,好日子终会来的。

    跋

    一年多前的一天,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位学者对黑猩猩研究的有关文章,文章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自然界与人类有着最近亲缘关系的两个物种,它们本来有着共同的祖先:某种古猿。后来大概在150万年前左右,刚果河形成了,这条巨河恰巧从它们古猿祖先的栖息地中横穿而过,可由于古猿不擅游泳,它们就被迫分布在大河的南北,大河北岸的古猿渐渐演化为黑猩猩,大河南岸的则渐渐演化为倭黑猩猩。

    这两种猿类虽然在外貌上差别不大,性情却有着巨大的差异。黑猩猩性情凶狠,彼此之间充斥着残酷的暴力和仇杀,有时甚至会集体行动起来,对同类族群实施种族灭绝行动;而它们的近亲倭黑猩猩却温柔得多,彼此之间和睦相处,暴力仇杀非常罕见。那么,两种亲缘关系如此近的猿类为何在性情上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刚果河的北岸还生活着大猩猩,大猩猩食量很大,力大无穷,它们经常会占有一些黑猩猩的食物,而黑猩猩对此却毫无办法。为了争夺匮乏的资源,黑猩猩们不得不靠暴力来解决争端,在这种环境下,它们凶狠的性情就会得到筛选和强化,反之,刚果河以南没有大猩猩,倭黑猩猩不会遇到黑猩猩面临的那种匮乏,因此这一物种生活在丰饶之中,暴力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倭黑猩猩普遍热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