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192页

第192页

    由于结合的原子都是一样的,这些化合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相似的化学反应。但是,动物在代谢时则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可以想想自然界中一些非常美妙的先天偏手现象。我们平时闻到的香菜的味道就是左旋香芹酮,而绿薄荷散发出来的则是右旋香芹酮。具有右手性的右旋蔗糖常被称为葡萄糖;人类和动物可以代谢葡萄糖,但无法代谢它的镜像结构分子,即果糖。1959年发明的镇静剂萨利多胺在导致三千余名婴儿先天畸形后便被禁止使用了,而问题就出在人体对这种药物的左旋结构和右旋结构的不同反应。随着人类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萨利多胺目前已被应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英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克罗塞说,“实际上,我们不过是处理偏手性分子的机器罢了”。

    这些科学发现的确令人着迷,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人是右撇子,而只有极少数人是左撇子,且两者的比例还是恒定的。和宇宙万物一样,偏手性比我们原来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我们很难否认它在宇宙结构中的物理偏向性,更难否认它的社会文化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今天,“左翼”“右翼”这样的词不过是政党用来攻击或固化对手的口号罢了。这种用法始于18世纪,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法国三级会议的座位表规定市民(被称为第三等级,另外两个等级分别是贵族和教士)坐在国王的左边,贵族坐在右边,另外一些欧洲国家的管理机构也是如此。在讨论君主否决权时,坐在左侧的市民投了反对票,而坐在右边的贵族则投了赞成票。逐渐地,“左”开始成为改革、激进,甚至是国际主义的代名词,而“右”的含义则完全相反——传统、保守、爱国。人们认为这些概念代表了两个极端,进而发明了政治中间派。当然,在现实中,政党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至少从“一战”时起,原来的描述就已经不那么准确了。

    偏手性并非柏拉图和杰克逊所认为的反常缺陷。人类的思维和文化都趋向于把微小的自然差异夸大为一个重大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差异。美国著名民谣组合保罗·西蒙在与搭档加芬克尔于1965年创作的歌曲中,巧妙地将偏手性的自然特征和象征意义联系到了一起。《一份单纯散漫的抨击名单》的歌词讲述了一个人因为是左撇子而差点儿被误认为是共产党人的故事[38]。

    与死神对弈

    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39]于1957年导演的电影《第七封印》用惊人的方式向“命运之手”致敬。骑士安东尼斯·布洛克从战场返回,却发现欧洲瘟疫肆虐,死神亲自找上了他。为了推迟自己的死亡日期,布洛克提议与死神下一盘棋。在整部电影中,棋断断续续地下着,有一次,他将自己下一步的走法透露给神父后,惊觉这个半掩面的神父就是死神。布洛克笑着举起了右手,又将它翻转过来仔细查看,满怀敬畏地说道,“这是我的手。我可以摆动它,感受血液的流动。天上的太阳依旧高挂,而我,安东尼斯·布洛克,在与死神下棋”。

    随后,他走到了室外,和其他人懒洋洋地沐浴在阳光下共享午餐。此刻,信仰带给他的折磨已不再重要,他感受到生命尤为可贵。有人递给他一只盛满牛奶的木碗,布洛克喃喃自语道,“我会用双手抓住此刻,就像捧着满满一碗新鲜的牛奶”。他双手紧握木碗,然后把它举在空中,眼神充满爱意,仿佛抓住此刻就是我们双手一直以来的使命。

    [1] 埃德温·兰西尔(1802—1873),英国画家、受封爵士,以动物作品著称,并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青睐。——译者注

    [2] 怀尔德·彭菲尔德(1891—1976),被誉为“神经外科之父”。——译者注

    [3] 乔纳森·米勒,生于1934年,英国戏剧导演、演员、作者兼医师。——译者注

    [4] 1平方英寸约为6.45平方厘米。——编者注

    [5] 劳拉·安·佩蒂托,生于1954年,美国认知神经学家,以其关于黑猩猩的语言能力的发现而闻名。——译者注

    [6] 拉乌尔·鲁兹(1941—2011),法国著名导演,被评论家誉为最具革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电影大师。——译者注

    [7]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女作家、导演。——译者注

    [8] 爱德蒙·怀特,生于1940年,美国小说家、传记作者。——译者注

    [9] 梅·韦斯特(1893—1980),美国女演员,被称为“银幕妖女”。——译者注

    [10] 托马斯·阿奎纳(约1225—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译者注

    [11]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译者注

    [12] 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袖人物。——译者注

    [13]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1879—1937),被尊称为美国“现代艺术之父”,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译者注

    [14] 乔治亚·欧姬芙(1887—1986),美国20世纪艺术大师之一。——译者注

    [15] 雅各布·劳伦斯(1917—2000),非裔美国画家。——译者注

    [16]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译者注

    [17] 托尼·莫里森,生于1931年,美国文学史上最负盛誉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译者注

    [18] C大调托卡塔曲是舒曼的第7号作品,于1834年出版。该类乐曲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具有即兴性和技巧性。——译者注

    [19] 约翰·伯纳德·罗格尔(1777—1846),德国作曲家、教师、发明家。——译者注

    [20] 弗里德里希·维克(1785—1873),德国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译者注

    [21]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生于194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作家。——译者注

    [22] 加里·格雷夫曼,生于1929年,俄罗斯裔美国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译者注

    [23] 莱昂·弗莱舍,生于1928年,美国钢琴家、指挥家。——译者注

    [24] 布鲁克·华盛顿(1856—1915),美国最后一代黑人运动领袖。——译者注

    [25] 约翰·纳皮尔(1917—1987),英国灵长类动物学家、古人类学家。——译者注

    [26] 罗杰·艾伯特(1942—2013),美国影评人、剧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译者注

    [27] 吉恩·西斯克尔(1946—1999),美国影评人、《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译者注

    [28] 查克·琼斯(1912—2002),美国动画师、漫画家和动画电影导演。——译者注

    [29] 迈克尔·翁达杰,生于1954年,斯里兰卡籍加拿大小说家及诗人。——译者注

    [30] 苏斯博士(1904—1991),美国作家、漫画家,以其儿童绘本而闻名。——译者注

    [31] 威廉·哈维(1578—1657),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译者注

    [32] 亨利·福尔茨(1843—1930),英国皇家内外科医师学会会员,1874—1886年在日本筑地医院工作。——译者注

    [33] 阿方斯·贝蒂荣(1853—1914),19世纪法国巴黎警察局的一名警察,被誉为“犯罪鉴识科学之父”。——译者注

    [34] 弗朗西斯·高尔顿(1822—1911),达尔文的表弟,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早期心理测量运动的倡导者。——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