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211页

第211页

    关于行走的复杂性,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在2001年的《自然》杂志中指出,自行车手、高跷表演者,还有醉酒的人都清楚一种感觉,那就是骑着车、踩着高跷或走着路时都没问题,但只要一停下就会摔倒。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给出解释时用词华丽,认为该现象是摩擦、滑动、平衡、动力等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鲍尔写道:传统观点认为,人之所以在行走时能够保持平衡、不摔跤,是人体肌肉努力控制的结果,肌肉控制又是由生理平衡机制和视觉管控的。毫无疑问,人在直立行走时,需要对身体各部位收集到的信息做出复杂的、即刻的神经反应,这些部位包括脚趾、内耳,当然还有眼睛。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我们在走路时,并不需要所有的身体网络机制参与其中。

    鲍尔还提到了两位机器人工程师,泰德·麦克吉尔和迈克尔·科尔曼的研究。1990年,麦克吉尔认为,机器人走路的动作本身就能让他们保持自身平衡。这也就意味着,不需要模拟复杂的人类神经反馈系统,机器人也是完全可以行走的。实际上,麦克吉尔的原型机器人是能够“站起来”的,至少可以“双腿分开站立”,所以针对“机器人是否能站得稳”的问题就没再深入探讨下去。1997年,康奈尔大学的科尔曼团队制造了一款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如果不移动就无法保持直立。2001年,该团队模仿万能工匠儿童玩具,终于建立了一套机器人运动的数学模型,这套模型虽然仍需后续验证,但也可谓机器人学的一项进步。1998年,科尔曼等人发表了论文,标题是《一种失控的、站不住的行走玩具》,描述的是现代人的突出特征,至少是学步阶段儿童的行走特征。

    “美臀女神”

    我们倾向于把臀部——腿开始生长的地方看作一个独立的身体部位。正如书中的许多例子所示,有时看上去不相干的身体部位,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被联系在一起。膝盖、臀部和直身站立的能力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奇怪的联系。人类进化到双足行走的一个奇怪的副作用,就是人类成为唯一一个会评判同伴臀部的物种,比如我们会将某些人的臀部称为“翘臀”。直立行走使人成为唯一真正“拥有”臀部的灵长类动物,至少我们自己是这么认定的。在我们看来,人类近亲“没有屁股”,这很令人遗憾。假如仔细看一看黑猩猩或大猩猩的身体后部,就会发现它们那里几乎没有弧度。它们的屁股扁平、无肉,且长满老茧,不适合穿丁字裤或比基尼。而人类的臀部曲线优美、圆润丰满,当然,也偶有例外。

    人类的臀肌比猩猩的臀肌发达得多,这是直立行走的结果。直立行走需要更完善的运动系统,需要更强壮的(更大的)小腿和大腿肌肉,用以牵动整条腿的前后移步。跨步的时候,臀大肌和周围的肌肉像做苦工一样,用力绷紧,拖动身体和腿向前移动。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其中臀大肌几乎分布在整个臀部,它也是身体最重的一块肌肉。无论是从椅子上起身还是走路,都需要用到臀大肌。它协助我们绷直双腿,帮助我们站立、行走和奔跑。正是由于缺乏这种肌肉力量,大猩猩能做到的“直立行走”只不过是一种踉踉跄跄的行进,有时只是凭着自身的冲劲儿疾走几步而已。1967年,罗杰·帕特森声称遭遇了北美野人“沙斯夸支”,并及时用摄影机将它在野外行走的样子拍摄了下来。该自制影片的真实性有众多疑点,其中之一便是:该野人有着典型的人类翘臀,而所知的灵长类动物则没有这一特征(野人还有毛发覆盖的乳房,而所有高等的灵长类动物和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乳房都是无毛的)。

    我们会沉迷或惊异于臀部之美,特别是女性的臀部,但这种审美绝不是从如今这个时代才开始的。希腊神话中有很多美丽的女神,包括爱神阿芙罗狄蒂,这个名字的字面意义就是“美丽的臀部”。那不勒斯博物馆中有一尊同名的著名大理石雕塑,是一件现代仿品——其真品来自公元前1世纪,现被放置在意大利锡拉库扎的一座“圣殿”内,用来纪念这位美丽的女神和她的美臀。这是一尊几乎全裸的曲线动人的年轻女子像,因为设计独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体会到同一种美感。因此,多神论比一神论有意思多了(能欣赏到多个女神的雕像比只能欣赏一个女神的雕像有趣多了)。

    臀部肌肉大且重要,因此引人注目。男人们(异性恋者)即使不崇拜阿芙罗狄蒂,也会对女性的臀部兴趣盎然。这类人在美国英语里叫ass men,即“喜欢臀部的男人”,以表明他们不同于那些迷恋女性胸部、腿部或脚部的男人。显然,没有词语可以形容喜欢女人却不对她身体的某一部位感兴趣的男人。

    有时,科学家们可用科研基金展开对他们所迷恋之物的研究,所以就有科学家注意到女性走路时的姿态与男性相比有一些特别之处。女性在走动时扭腰摆臀,美不胜收,玛丽莲·梦露则把这种姿态发挥到极致,这种美态应是进化的结果。如今,在瘦骨嶙峋的女演员和女模特身上已难得一见,在我们的周围,具有这种美妙姿态的普通女性倒是并不鲜见。女性在直立行走时身体稍微倾斜,这是因为女性的骨盆更大,足够大的骨盆才能保证头部较大的婴儿顺利娩出。对女性臀部普遍的迷恋虽具有文化差异,但应该都源于自然选择。一般来说,雌性动物的臀部曲线比雄性的臀部曲线更为明显。人类女性与猿类雌性相比,不但乳房更大,而且臀部更大、大腿更粗,因为进化使得这些部位的脂肪越来越多。有许多理论都尝试解释这一进化现象。蒂莫西·泰勒在《史前性史》一书中认为,直立行走使女性的臀部变得更大,这是一种性信号,因为会直立行走后,原先裸露的外阴被隐藏起来了。人类更大、更丰满的臀部像是一个发出性信号的布告牌。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女人们同样也会评论男性的臀部,其频率和谈论男性身体其他部位的频率相当,男同性恋者也会仔细研究同性臀部微妙的曲线、臀沟和牛仔裤勾勒出的臀部轮廓等。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这些身体特征只不过是性选择的结果。历经数代,配偶身上吸引人的那些特征,会慢慢影响和改变自己后代的体形,自然演化如同雕塑师,慢慢完成这一“工程”,其方式是将那些特征遗传给求偶成功者的后代。人类男性的胡须与众不同,生殖器也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大得多、灵活得多,这很可能是被配偶选择的结果。英国生物学家米勒说:“男女两性都演化出了特征鲜明的性器官,说明两性的选择在人类演化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人类不仅与灵长类近亲的体貌差异巨大,人类成年男女之间的体貌差异也是惊人的。相比之下,人类近亲的雌雄之间外表的差异则微乎其微。米勒在2000年出版的《求偶思维:性选择如何影响人性的演化》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男女两性如何改变了彼此的身体外貌。他认为,人脑逐渐增大,获得了惊人的创造力,这部分可归功于两性求偶选择中的协商和互动。我们在第六章中提到,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需要昭告众人他们能够繁育下一代的时候,他们嘴唇的形状和颜色会呈现明显的差异。米勒说:“性成熟和性唤起时才充分显现的那些特征,可能是通过性选择进化而来的。”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时尚设计就是为了凸显而不是淡化女性臀部。16世纪时,女性会穿戴或使用各种支撑物、金属丝衣或衬垫,来强调臀部曲线。18世纪末,这些手段则演变成裙撑——一种金属丝笼,能把服装大幅度撑开,从后面看上去,女性的身形甚至会产生一种悚然的漫画效果。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内衣品牌“好莱坞的弗雷德里克”在杂志上刊登广告,提醒女人:“不要扁平!”该品牌为女性提供丰臀的活动衬垫,可以让人“看起来年轻、自然、女人味十足”。到20世纪末,时尚风向标开始转向,臀部曲线不明显的瘦弱女性成了宠儿。

    人们并不总是艳羡别人的美臀,可能由于希腊神话中那个因迷恋自己英俊面庞而溺水的纳西索斯。大多数人认为美丽的面孔会让他们感到荣耀,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身体别的部位也会让他们感到自豪。有时,不管男女,都毫不掩饰对自己臀部的欣赏,乐于穿着紧身牛仔裤和贴身衬衫加以展示。在16世纪意大利学派的雕刻作品《虚荣寓言——死亡惊吓女人》中,一个裸女正从镜中欣赏自己的臀部,这时,一个骷髅人拿着沙漏作为拜访名片闯了进来。突然而至的骷髅人吓坏了正沉醉于镜子中的美臀而不能自拔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