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295页

第295页

    地处亚欧核心地带的波斯和中亚地区的控制权,在11世纪晚期先由阿拔斯王朝这一伊斯兰帝国掌握,随后被蒙古人据为己有,这促进了技术、商品以及宗教文化传统在亚欧大陆范围内的广泛交流。在美洲大陆,谈到第一批帝制国家的涌现,最成功、最著名的案例当数建立在墨西哥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基础上的阿兹特克帝国,以及建立在秘鲁库斯科城基础之上的印加帝国。它们是最初的美洲政体(政治组织),其职能是对大面积区域实施政治和军事管控。

    然而,小型的高度商业化的西欧非帝制国家,最终通过建立全球海上运输网络将零碎的世界农耕地区连接起来。公元第一个千年内,第一批国家在西欧建立,因为这片区域已被并入罗马帝国的商业和文化圈。公元9世纪,查理曼大帝和他的继任者试图在西欧重建罗马帝国。他们的失败尝试正好说明欧洲是一个中型国家竞争激烈的地区。由于这类国家相比大型帝国,如阿拔斯王朝或唐朝(618—907)而言,课税基础更加有限,他们必须寻找替代性收入来源(包括贸易收入)以便在恶性战争中生存,这已成为地区准则。

    一位不知名的葡萄牙绘图家绘制的1502年世界地图,展现了当时人们心目中世界的样子。图中欧洲和非洲的地理信息已经相当准确,而亚洲与美洲则非常简略。在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海图是紧俏商品,而且因为不断有新的地理发现,海图每隔几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地理大发现时代极大地拓展了欧洲人的空间视野,整个人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无怪乎掠夺成性、穷兵黩武的贸易国传统就此形成。欧洲国家因受阻于地中海东部,希望寻求新渠道争夺南亚和东亚的广大市场。其探索过程得到欧洲各国政府的强力支持,最终在此种鼓励下,由葡萄牙人带领欧洲商队驾驶小巧灵活且全副武装的舰船完成了环球航行。欧洲国家通过介入东南亚庞大贸易体系所侵占的利润,以及通过征服中南美洲的几大文明所获取的更加可观的收益,相比起初投入的金钱和资源而言,其回报则不知高出几许。

    全球贸易网络的冲击

    美洲和欧洲是最先在新全球贸易体系下经历深刻变革的地区。在亚欧大陆东部,欧洲国家的侵袭影响力有限,仅仅维持了一个世纪多一点。葡萄牙和西班牙军舰,以及一百年后接踵而至的荷兰和英国舰船,占领了重要的贸易口岸,干预当地贸易,尤其是香料贸易,但他们对区域的主要政治体影响很小。在南北美洲,欧洲的新型武器、传统政治与经济结构的解体,外加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环,即亚欧病原体诸如天花病毒的作用,击垮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让西班牙政府攫取了贸易货物和贵金属等意外横财,也为横跨大西洋的第一个帝国提供了资助。正如我们所见,欧洲疾病在美洲的毁灭性极强,因为大多数本地人对这些已经在非洲——亚欧大陆蔓延数百年的疾病缺乏免疫力。

    ? 思想实验

    虽然大规模流行病,如黑死病和天花,重创了当时的世界人口,但是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危机。这是由什么疾病造成的呢?你注意到它的存在了吗?仅在1981年至2001年期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的致死率已超越人类史上所有其他疾病。尽管世界各地都有经济、社会和医疗方案来治疗和控制艾滋病,但该流行病仍然远远没有结束。艾滋病在我们有生之年被攻克的概率有多大呢?

    控制全球贸易网络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崭新的关于地理、自然世界以及其他社会习俗的信息。这些让欧洲知识分子触手可及的新信息洪流,对于打破常规、催生质疑和创新性思维方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与所谓的科学革命紧密相关。欧洲思想家在受到新知识洪流的冲击后,脱离了旧观念的束缚,不得不对万事万物重新审视,并不断试验新的观念。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完全免受首个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南北美洲与非洲——亚欧大陆间的货物交换,刺激了后者整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随着玉米、木薯与马铃薯这类农作物传播到中国、欧洲与非洲,它们在这些地方要么增补了现有的作物种类,要么使得人们得以开垦不适宜其他作物生长的土地。美洲大量的白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尤其在16世纪70年代以后,因为中国政府逐渐要求以白银支付税款,这样,白银不断流入这个仍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新型瘾品如烟草与古柯叶首次出现在非洲——亚欧消费市场,而像茶叶这类传统瘾品,流通范围则变得更加广泛,从而刺激了从伊斯坦布尔到墨西哥城的广大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或许最重要的是,欧洲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如果将世界划分为分散的区域,欧洲可能仅仅是非洲——亚欧大陆的一个边缘地带。亚欧贸易网络的中枢位于地处中东地区的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个诞生于16世纪的全球一体化体系中,欧洲国家认为他们处于一个空前庞大且最具活力的贸易网络的中心。流动在这些网络上的巨大财富流和信息流将改写欧洲以及大西洋地区在世界史中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还将改变整个世界。

    世界史中的农耕时代

    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人口数量,并激发了创新。这些进步解释了为何农耕时代比采集狩猎时代的变化更加迅速。然而,更庞大、更密集的社群带来了新的问题,要通过形成庞大的、称之为“国家”“帝国”和“文明”的结构层次才能得到解决。随着家族和家庭成员发觉他们融入了国家、区域和市场,并受其中力量的制约,人类社群的性质在这些结构层次中发生了改变。更大区域和更多社群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农耕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及战争武器方面的许多细微进展。尽管创新速度比采集狩猎时代快得多,但仍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也正可以解释为何以更小的尺度来看,对大多数统治者及其臣民而言,农耕时代典型的变化节奏是循环性、周期性的。

    近代世界建立在农耕时代的人口、资源与信息缓慢积累的基础上,但创新速度的大幅提升,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另一种根本性变革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一度成为地中海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它扼住亚非欧交通的咽喉要道,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君士坦丁堡的中心地位逐渐衰落。到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贸易网络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公元10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北宋在当时世界贸易网络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由于丝绸之路被西夏阻断,北宋开始发展海上贸易。北宋的铜钱成为国际货币,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地中海世界。

    4

    我们的世界

    近现代

    在人类史的三个主要时代中,近现代是最短暂但也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采集狩猎时代的持续时间超过20万年,农耕时代持续了大约1万年,而近现代仅仅维持了250年。这个短暂时代的变革也比以往更为迅速和彻底。事实上,这一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类历史中人口总和的20%都生活在这两个半世纪。近现代在上述三个时代中的互联性最高。相比过往新观念和新科技需要数千年才能传遍全球,如今来自五大洲的人们能够轻松地交流,如同大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历史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史。

    现在我们假设近现代始于1750年左右。它深深扎根于农耕时代,然而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其起始时间为1500年,甚至更早。确定近现代的起止时间十分棘手,有些学者认为近现代结束于20世纪,我们现在生活在与“近现代”时期截然不同的“后现代”时期。近现代的许多特征延续至今,还会在将来一段时期继续存在。因此,将我们所处的时代视为近现代的一部分更加合理。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知道近现代结束的确切时间,也无法如愿以偿地看清它的总体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