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02 图表让问题变得更容易

02 图表让问题变得更容易

    仅仅罗列数字是很难让人读懂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基于事实基础的问题分析是很重要的了。那么,要想通过事实基础找到问题所在,还需要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50岁以后开始烦恼自己体重增加”的显太君的案例来说明吧。

    首先,“体重的变化”是一项重要的事实,可以像图表5上方那样,列出一张数字表格。实际上,像这种完全只是罗列出数字的表格,在很多不习惯使用图表的公司或组织中都较为常见。

    你能从这张数字表格上一下子就读出到底有什么含义吗?感觉应该很难吧。虽然能注意到数字较大的变化带来的异常,但其背后隐藏的含义,是很难领会的。

    那么,如果像图表5下方那样转化成图表的形式呢?数字从顶峰开始有一个较大的下落,并在之后有一点一点攀升的走势,是不是让人感觉一目了然呢?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就会很容易让人想要提出疑问:“为什么体重在2012年有一个较大的下降?”“之后体重又开始有增加的倾向,为什么无法保持呢?”

    图表5 图表化后让数字背后的含义显现

    POINT 单纯地罗列数字的表格与视觉化的图表,哪一个能更好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呢?

    所谓“绘制图表”,其实就是将事实数据以视觉化的方式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从而产生合理的疑问。而且,一旦有了疑问,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前期还应搜集哪些数据信息。

    这里重要的是“能从图表中读出些什么”。仅就表面显示出来的信息来看,就是“显太君的体重在2012年达到了最大值81kg,在减肥的半年间成功减掉了约9kg的体重。但之后体重又有反弹,到2016年的1月为止已增加到了78.4kg”。

    通过阅读上面这段按照时间顺序写出的文字,也许大部分人会得出“虽然减肥获得了成效,但是之后体重又有反弹”或者是“只要够专注的话,半年减掉10%的体重也是能做到的”这样的结论吧。

    然而,这些往往都只是将视线聚焦在“某一点”上,从而忽视了对整体走势的判断,也就是说,没有明白图表中呈现出来的更重要的信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像图表6中这样,在几个关键节点上用简要的信息,标注出可以从图表上读出的内容或者疑问点,这样更能让人一眼就明白问题的要点所在。

    像这样,清晰地写出图表中需关注的要点,无论面前摆放了多少张类似的图表,都能很快地捕捉到重要的信息,很容易就对整体发生了什么问题做出判断。

    总之,不要只是罗列出数字,要用图表化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理解搜集到的数据。

    图表6 标注出疑问点,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POINT 关注转折点,将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在图表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字所呈现出的含义。

    没必要使用复杂的分析手法

    在将数据进行图表化时,往往会陷入不注意对数据图形的分析,转而依赖于各种分析手法的误区中。也许这能带来更深刻的发现,或者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是,对于各位非专业人士来说,并不推荐大家使用这些手法。

    大家去书店里,能发现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有关宏观经济分析、经营财富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教材。让人感觉要想弄懂本公司或商业上遇到的问题,就必须得运用这些高深复杂的分析方法才行,于是便尝试拿起其中一本来读,结果看得云里雾里不得不中途放弃。说不定本书的各位读者中,就有这样的人哦。

    请大家放心。作为想要提升自己或公司业绩的各位读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学习掌握那些以解决问题和分析信息为生的专家(顾问、分析师等)才会使用的“分析手法”。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复杂的分析手法就毫无用处,只是这对于以分析数据为职业的人会很有用,而对于只是想改善自己或公司业绩的普通人来说,反而会成为一个很高的门槛,让我们离“发现问题”的目标渐行渐远。

    作为非专业人士,要想捕捉到问题的“路标”,其实只需要对问题有一个简单大致的了解就足够了。不需要引入复杂的分析手法,首先从力所能及的地方、从自己熟知的领域开始即可。

    对于数字的理解,只要能弄清楚其变化的趋势、变化量、比例、两个或三个数字间的关系就行了。即使是绘制图表,也只是用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最多涉及分布图的形式,就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弄清楚问题了。

    完全不必太勉强自己哦。

    借图表展开思路

    图表5是将2010年至2016年每个月的体重平均值输入到Excel软件中,然后生成图表的形式。像这样“与过去的比较”是一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原本毫无意义、独立的一个个数字,按时间顺序排列以后,可以使人理解其中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那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体重到底是怎样变化的”或者“从图表中我们还能读出哪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图表,产生“为什么”的疑问。

    比如说,像下面这些想要知道的事情:

    ①为什么从54岁到56岁这段时期,体重在缓慢地增长?

    ②为什么在超过81kg这个点上,体重开始有大幅下降?是因为体检结果不佳被医生提醒,还是自己开始意识到上楼变得困难?

    ③半年时间减掉了10%的体重,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减肥的呢?靠运动还是节食疗法?

    ④是因为到了冬季运动量减少,体重才开始增加的吗?包括圣诞节和正月等因素也考虑在内,各个月份的体重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⑤好不容易减下体重的最初半年内,还能维持1~2kg的增长量,但之后体重又开始反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⑥现在的体重状况,与减肥成功前相比可以说是更糟糕吗?

    这些疑问在我们按时间线去分析数据时,都会在脑中涌现出来,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提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⑦显太君的体重确实是在增加的,但是他真的能被称为“肥胖”吗?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与他人进行对比了。当然也不可能是跟他太太来进行比较,因为这毫无意义。而是要与同年龄层的男性(去除了年轻男性群体)来进行比较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