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不是谁都能创业 > 2.2 小心那些打着创业名头的骗局!

2.2 小心那些打着创业名头的骗局!

    一般来说容易让人上当的项目分为两大类,而且破解起来都不难。

    (一)短期暴富类

    如果你缺乏创业经验,很可能对那种宣传短期内有高额回报的项目有兴趣。这类项目是个骗局的可能性很大。

    现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和民间金融信贷的年化率都不难查到,比民间金融信贷年化率还高的回报率的项目你就得慎重。你能想象你的项目比放高利贷还挣得多吗?你得问清楚他们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如果是让你拼命发展下线的模式,很可能就是传销了。

    虽然微商中有很多不错的产品,但是微信这种熟人圈社交模式的确很容易被传销利用。凡是需要你一次性买很多货并且靠通过下线拿返点的项目就跟传销很相像了。

    商业经验是好的项目和产品都是完成一单再做下一单,不会那么迫不及待地把大量的单子甩给你。

    如果突然冒出一个不知名的品牌,而且在其他地方(比如淘宝、京东以及线下商场里面)查不到关于这个品牌商品的任何信息,那这个品牌就有欺诈嫌疑。

    这种情况很像旅游购物团模式:把你拉到一个很偏僻的实体店,把门关上让你选购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无法进行商品价格和质量的比较,导购怎么说你都没法判断真假,而且推荐的往往是玉石、工艺品、当地特产等价格和规格都无法标准化的商品,你当然只能任人宰割了。

    破解方法:尽量不要做无法做比较的单一信息来源的项目,无论看起来多么容易挣钱!

    (二)宏伟愿景类

    如果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则可能会上另一种当——宏伟愿景类。而且尤其是那种半桶水的“专家”。

    现在有很多“宏伟愿景”类的项目,项目名称都很“高大上”。比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言必称“通过整合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现有的业务模式来实现“大数据运营”等。

    这类项目需要调用的资源或者专业技术非一般创业者能接触到。这种项目的最终采购方和出资方还是政府,政府会去找运营商、银行以及大型企业(华为、中兴、腾讯、阿里等)进行平台搭建,走的是非常正规的投标流程,对项目参与者有很强的资质要求,留给普通创业者的机会极小。

    破解方法:不要只看项目的愿景如何宏伟,要弄清资金来源。如果不知道这个项目谁出钱、怎样出、走哪些流程以及创业者是否“搞得定”……那这个项目跟这个创业者没多大关系。

    像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是“智能家居”系统,这就是一个非常消耗资源的项目,像小米、美的、海尔、格力这样的企业都没有拿下智能家居市场,为什么一个大学生创业者的智能家居平台项目反而有生存空间?像这种跟热点的创业项目之所以成立,更多的可能还是在依靠政府的创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