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 Mobile Collaboration 移动协作

Mobile Collaboration 移动协作

    智能手机的时代终于迎来了它所需要的办公软件。以Quip为代表的移动协作软件让团队合作更加紧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具有取代传统文档处理软件和电子邮件的潜力,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4年度10大突破技术之一。

    撰文:泰德·格林伍德(Ted Greenwald),汪婕舒

    突破技术

    可在移动设备上卓有成效地创建并编辑文件的服务。

    为什么重要

    如今很多工作都是在办公室之外完成的。

    主要研究者

    -Quip

    -Quickoffce

    -Box

    -Dropbox

    -微软

    -谷歌

    -CloudOn

    201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戴维·莱文(David Levine)坐地铁从他在曼哈顿下城的办公室前往市中心的洛克菲勒中心参加会议。莱文今年35 岁,是创业投资公司Artivest 的首席信息官。他和同事们与波士顿和克里特岛的自由职业者们正在合作写一篇博客文章。莱文在一个新出的iPhone 应用程序Quip上输入这篇文章的内容。随着纽约地铁F线在隧道中穿行,他的无线信号也时消时长。通过Quip,合作者们可以对文章进行更改、添加注释、进行文字聊天,所有信息都由一个风格和Facebook很类似的新闻提要呈现出来。当莱文重新连上无线网络的时候,Quip 即可将他的更改与其他人同步,以确保所有人都在同一个版本上工作。

    如果他们使用传统的文字处理程序,这将很可能是一个冗长的过程:循环发送的电子邮件、不断增加的附件、分散的“贡献”需要手动整理。而现在,“当我走出地铁的时候,文章已经写好了。等我开完会,它已经在网站上发布了。” 莱文回忆说。

    办公软件用了一段时间才追赶上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工作的现状。现在,新的应用程序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并且更轻松地创建和编辑文件。同时,云存储服务(如Box、Dropbox、Google Drive、微软的OneDrive)的成本骤降,使用量大幅飙升。这样,即使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文件进行工作,结果也可以保持同步。为做到这一点,有些云服务在后台将文件转换成单独的条目,如段落、单词、甚至单个字符,并将其存储在易于操作的数据库中。这使得他们得以顺利跟踪与合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的更改。正如Quip的首席执行官布雷·泰勒(Bret Taylor)所说的那样,Quip已经“抛却了文档的概念”,转而将其打碎为更小的模块。在Quip中,不同的人可以同时编辑同一个文档的不同部分,稍后这些更改会自动融合入新的文档,不会产生任何冲突。即使真的产生了冲突或者有修改错误的地方也没关系,所有历史版本都会保存在协作历史中,供用户随时查看和选择。同时,由于文档被打碎成了更小的模块,读取速度会比从云端读取传统文档的速度快,甚至能与本地读取相媲美[1] 。

    然而,这些新的移动协作服务最有趣的地方不只是复制我们习惯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们还强调昔日办公室里团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这种往复的交流有时和内容本身一样具有价值。它可以使团队保持进度,通知后期参与进来的同事,激发新的想法。

    在传统文字处理软件中,团队间的对话大部分都在“笔记”、评论或电子邮件中丢失了。但新的文件编辑应用程序可以记录这些协作交流的数据流,它们与传统的输出同样重要。Box 的文件协作服务Box Notes 可在左侧页边上显示头像图标,标明谁贡献了什么;微软Ofce 文档编辑软件CloudOn将对话(评论、消息)和任务(编辑、审批、许可)同时放在首要位置;而Quip 可显示实时文本消息会话。这些特别的功能让Quip脱颖而出,被《时代》周刊[1] 、《卫报》[2] 、Te Next Web[3] 等多家媒体评选为2013年最佳应用之一,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4年10大突破技术之一。

    Quip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前Facebook 首席技术官布雷·泰勒说:“这就像你走到别人的桌子前说:‘你读一下这个,有问题告诉我。’这是我们从电子邮件时代起失去的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亲切体验。”泰勒是谷歌地图的创始人之一,还曾创造出Facebook的点赞按钮,掀起了全世界的点赞浪潮[4] 。而他也将“点赞”这一特征移植到Quip。在几年的进化中,Quip逐渐具备了点赞、评论、搜索、电子表格、聊天室等丰富的功能[5] 。

    通过加入有关目前工作的信息流,这些应用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现在的许多沟通是简短、非正式和快速的。泰勒指出:“大多数年轻人习惯用手机短信交流,而电子邮件只在更正式的沟通中使用。”

    2015年10月,继首轮1 500万美元的融资后,Quip又在B轮融资中获得3 000万美元,并招募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例如软件性能检测商New Relic的前首席营销官派特里克·莫兰(Patrick Moran)来到Quip担任首席客户官,顶级风投Greylock的约翰·李利(John Lilly)也加入了公司的董事会[6] 。但泰勒在今年2月的一次采访中说,他们甚至到现在都还没有花完2013年融到的1 500万美元。[7]

    目前,Quip提供多档服务。你可以免费使用一些基本的功能,也可以按人(每月12~25美元)或小组(每月10~40美元)付款,享受一些额外的功能,包括公司管理功能以及一些定制的软件接口(API)[8] 。不过,尽管Quip最初是为移动办公而创立,但到了2015年,为了满足并未衰退的电脑办公需求,他们推出了适用于Mac和Windows系统的电脑应用[9] 。目前,Quip的年收入增长了2倍,用户量增长了4倍(付费用户超过3万,免费用户上百万),大客户包括Facebook、CNN、Pintrest等,并可以在8个不同的平台上同步使用[10] 。他们的野心是取代传统的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邮件,而这正是科技巨擘微软和谷歌长期盘踞的领地[4] 。

    对于总是喜欢在早上起床前写博客文章的莱文来说(他的妻子对此很无奈),这样的移动办公更加符合他的生活方式——尽力榨取每时每刻的生产力。“它让我能在不打扰日常流程的情况下完成需要做的事情。”莱文说。哪怕在地铁隧道里也是如此。

    专家点评

    刘敬思、黄一琨

    “行距”创作平台联合创始人

    从个人电脑开始,个人创作者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但这只是在更丰富的技术和工具层面,尚未延展到协作层面。相当一段时间里,创作进程仍然需要个人埋首。跨应用的交流和帮助,更像是传统行业中跨部门的通信升级和沟通提效。

    逐渐地,互联网公司开始向桌面终端输送可以在一个产品内协作的应用。比如Drafin、Penfip,为个人创作提供协作工具。可以分享,可以让别人帮忙修改。修改之后有比对功能,如果觉得好的可以采纳修改。都用了Markdown语言,没有复杂的编辑功能,也不突出社交性。使用这类产品的目标用户行为,是不需要日常频繁通勤的安静的创作者。他们专注于写作,习惯以桌面和web为主创作平台。

    Quip的诞生,代表了“本人外出,恕难协作”的时间进一步被挤压,在用户移动中开启了“快捷写作”模式。于是,协作不再是需要预约或必然时滞的,个人在协作中的贡献也不再受限于事先任务的量化分配,而取决于真实进程中的实际产出对最终协作产品的影响。这也启发了专门为文学创作而开发的移动协作应用,如“行距”。中国的一些知名作家已经开始用它来尝试更有趣的创作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