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

    本书将综合各方面的内容,用紧凑的主题解读智慧的多面性。书中一些章节提到了历史和文化(第3、4、5、12章),一些章节聚焦于心理学(第1、4、5、8、9、10、11、12章),还有一些章节更偏向于大脑的构造、作用、功能以及功能失常的专业问题(第2、6、13、14章)。最后,我谈到了如何预防大脑的老化(第14、15章以及尾声)。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主题由一条连贯的逻辑主线串联并直指核心问题:是什么让老化的大脑取得了非凡的思想成就,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这种能力?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我使用了化名,但他们的故事是真实的。我也尽可能解释了在文中首次出现的术语。

    第1章“大脑的一生”将简单介绍大脑如何为看似普通的日常活动提供动力。第2章“大脑的四季”讲述了脑发育、脑成熟以及脑老化的过程,借以引出本书的核心问题:老化的大脑何以创造非凡的成就?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在第3章“历史上拥有强大思想的老年人”里回顾了几位历史名人,尽管他们年龄很大甚至有的患有老年痴呆,但他们仍在各自领域创造过丰功伟绩。大脑对增龄性衰退的恢复力远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强,而且你会发现一些极为惊人的例证。

    接着,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年龄增长带来的好处——智慧、专业知识和能力(见第4章“文明孕育的智慧”)。随后我们将探讨本书的一个核心概念——模式识别。我们会研究不同类型的模式识别以及它们在大脑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语言就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但人类的认知中还运转着许多其他类似的系统(见第5章“模式的力量”)。

    现在是时候研究大脑中如何形成模式以及模式与记忆之间的关系了(见第6章“探索记忆机制”)。事实证明,所有的模式都是一种记忆,但并非所有的记忆都能形成模式。在第7章“永不消逝的记忆”里,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模式究竟与其他类型的记忆有什么区别,以及模式为什么不像其他类型的记忆那样容易衰退。

    成熟的模式识别机制如何帮助我们应对日常生活,这种脑力机制因何得以触发?第8章“记忆、模式和智慧”将讨论该主题。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和“规范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关键区别。

    回答“怎么做”的规范性知识,事实上对我们每一次的努力是否能成功至关重要。积累和存储这种知识的能力依赖于大脑额叶,而它特别容易受到增龄性衰退的影响。额叶在认知中的关键作用是第9章“‘预先’决策”的主题。

    二元性是大脑的主要特征之一,至今仍是个谜。为什么大脑会分成两半?人们提出了无数理论和推测来解释大脑的这个根本特征,但谁也没有解开谜题。我们将研究关于大脑二元性的全新观点:右半脑主管“新奇”,左半脑存储成熟模式。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更多模式的积累,左右半脑之间的“势均力敌”将逐渐改变:右半脑的作用减少,左半脑的作用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依赖左半脑,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它。我们会在第10章“二元大脑:新奇与常规”和第11章“运转中的大脑二元性”里探讨这一全新观点。

    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分工不仅影响认知,也表现在情感上:左半脑产生积极情绪,右半脑产生消极情绪。这与不同的认知方式以及年龄增长有什么关系呢?第12章“抑郁症——服用百忧解的麦哲伦”将对此进行研究。

    衰老对大脑两个半球的影响并不相同:虽然右半球会“萎缩”,但左半球却展示出了较强的恢复力。第13章“夏季的一个下雨天”将阐述这一点。这种神奇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不同的原因呢?答案就是第14章“勤动脑、多受益”里讨论的大脑终身可塑性。与多数科学家长期秉持的信念相反,只要我们活着,大脑就会产生新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新神经元的产生和死亡由脑力活动调控。我们越多使用大脑,越能生成更多的新神经元,而这些新神经元会在大脑最常使用的部位死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左半脑,从而防止了它的衰退。

    这就引出了一个惊人的推论,它在几年前还被视为异想天开:你可以通过锻炼大脑来延长它的使用期限。第15章“认知训练”里,我们将介绍一些训练大脑的训练方式。

    我们在尾声“智慧的价值”中进行了总结。总体来说,衰老并非全是坏事。事实上,它也许值得期待和享受。如果我们珍视智慧,那么衰老是为获得智慧付出的公平代价。

    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智慧的悖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