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孟子译注 >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T,xt,小,说,天,堂


 【原文】



  公都子问曰:'钧①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②者。先拉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释】



  ①钧:同'均'。②我:泛指人类。



  【译文】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注重身体重要部分的成为君子,注重身体次要部分的成为小人。'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人注重身体重要部分,有的人注重身体次要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  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读解】



  这一章正好可以作为上一章的补充。上一章是从否定的方面达了'养小失大'的害处,这一章则从正面来说怎样树立'大'的问题。而且,所谓'大''小'也  很清楚了;'心'是体之大者,也是体之贵者;其它器官如眼睛、耳朵等都只是体之小者,体之贱者。所以要树立心的统帅作用,只要心的统帅作用树立起来,其它  感官也就不会被外物所蒙蔽而误入歧途了。



  单就本章内容来看,其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对心的重视,所谓'心之官则思'成为了后世的名言,'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更是强调了思考对人的重要性。联系  到本篇所记载孟子对于人与动物区别的一系列论述来看,这里所说的'此天之所与我者'实际上正是用'心之官则思'这一人类所独有的特点来划分人与动物协限,  弘扬心灵的思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本章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心与耳目等感官的关系问题。耳目等感官由于不会思考,所以容易为外物所蒙蔽,心由于会思考,所以不容易为外物所蒙蔽。(当然,  '思则得之',思考了就会这样;'不思则不得',如果你不思考,心也只是一种摆设,不起作用。)所以,只要'先立乎其大者',把心树立起来了,'则其小者  不能夺也',其它次要的部分,比如耳目等感官就不会被外物所夺,所蒙蔽了。我们看到,这实际上已接触到所谓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问题,我们在  前面曾经说过,孟子的整个学说,具有非常浓厚了心理学色彩。所以,他虽然不可能提出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些现代性的概念,但他对它们的实质有  所把握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于他把'心'作为思考的器官,而没有发现'大脑'这个新大陆,则是传统性的认识局限,不是他个人所能超载的了。事实上,作为传统性的习惯,我们今天在语言运用中也仍然把'心'作为思想器官的代名词,又何况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