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孟子译注 >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T  xt+~小<说+天>堂


  【原文】



  孟子曰:'易其田畴①,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或礼,财不叮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大,无弗与者,至足矣②。圣人治天下,使有寂票如水火。寂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注释】



  ①易其田畴:易,治,耕种;田畴,田地。②矣:这里的用法同'也'



  【译文】



  孟子说:'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饮食有一定时候,费用有一定节制,财物便用之不尽。老百姓离开了水与火就不能够生活,可是,当有人  黄昏夜晚敲别人的门求水与火时,没有不给与的。为什么呢?因为水火都很充足。圣人治理天下,使百姓的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了.老百  姓哪有不仁慈的呢?'



  【读解】



  这一段与孔子'先富后教',以及孟子自己在《滕文公上》里论述'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思想是相通的,而与《大学》所论'德本财末',孔子所论'放于利而  行,多怨',(《论语'里仁》)以及孟子自己所论'以义治国,何必言利'(《粱惠王上》的观点则有些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出儒家学说在政治和经济  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先富后教'、'有恒产者有恒心'和这里所说的'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都表现了儒学抓经济基础的一方面,而'德本财末'、  '放于利而行,多怨',以及'何必言利'的观点则表现了儒学重政治,重教化的一方面。孔子也罢,孟子也罢,儒家先贤们的确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场合下有不  同的侧重和说法。所以,我们可以把以'德本财末'和'先富后教'为代表性说法的两种思想看作是儒学在治国问题上的一对矛盾对立范畴。至于这一对矛盾对立的  范畴是否得到过'统一'的解决,从理论上看,儒家的先贤们似乎没有作过这方面的专门论述,而我们的感觉,他们总的倾向上还是更偏重于政治,偏重于教化方面  的。从实践上看,在不同的时代,不用的社会时期内,情况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政治与经济作为对立统一而又相辅相成的两极,对它们的不同侧重似乎贯穿了中  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直到今天,我们不也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吗?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  又要'谈政治',使我们感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确是我们怎么也摆脱不了的一对矛盾对立而又应该得到统一的施。至于怎样来使它们得到统一,则是一个非常  复杂、因而不是我们这里可以置一辞的问题了。



  当然,从这一章,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孟至少不是空谈'礼义兴邦'的迂夫子罢,虽然后世不知出了多少迂腐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