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郲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因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三推六问】谓反复审讯。

【三教九流】①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以“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②泛指各色人物或各种行当。

【三徙成都】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徙成国】见“三徙成都”。

【三从四德】泛指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三脚两步】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三清四白】谓非常清白。

【三婆两嫂】犹言三妻四妾。

【三阳交泰】见“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易》十月为坤卦(ⅱⅱ),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ⅱⅲ),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ⅱⅷ),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ⅱⅰ),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三期贤佞】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著,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朝元老】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语出《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

【三朝五日】三、五天。

【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三智五猜】谓用尽心思,反复猜测。

【三等九格】犹三六九等。

【三等九般】同“三等九格”。

【三街六市】同“三街两市”。

【三街六巷】犹三街两市。

【三街两市】泛称各街市。

【三番五次】屡次,多次。

【三番两次】屡次,多次。

【三汤五割】见“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媒六证】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三魂七魄】道家对魂魄的总称。认为人的魂有三,魄有七。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三魂出窍】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槐九棘】《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於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三跪九叩】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旧为最重礼仪。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窝两塊】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榜定案】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对六面】谓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三邻四舍】泛指邻居。

【三纲五常】泛指我国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

【三坟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

【三写成乌】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缄其口】封口三重。缄,封。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於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

【三头八臂】见“三头六臂”。

【三头六面】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六臂】亦作“三头八臂”。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稜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锺。”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三头六证】众多的人证。

【三头两日】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面】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两绪】谓头绪多端,繁杂不一。

【三谏之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亲六故】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亲六眷】同“三亲六故”。

【三亲四眷】见“三亲六眷”。

【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

【三翻四复】①多次重复。②犹言反复无常。

【三翻四覆】多次重复。

【三兽渡河】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恆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恆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后泛指修行。

【三饥两饱】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顾茅庐】见“三顾草庐”。

【三顾草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上后主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庐”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沐三薰】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

【三思而行】反复思考,然后行动。语出《论语·公冶长》。

【三复白圭】《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覆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薰三沐】①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釁三浴】①再三薰香、沐浴。表示待以优礼,对人尊重。浴,或作“沐”。②表示郑重其事。

【散灰扃户】①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②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

【散阵投巢】谓群鸟分散,各投窠巢。

【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散兵游勇】①指没有统属的或溃散的士兵。②指没有组织而独自行动的人。

【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

【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桑土之防】喻防患于未然。

【桑土之谋】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桑土绸缪】《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桑中之约】见“桑间之约”。

【桑中之喜】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

【桑户棬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桑户蓬枢】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桑田沧海】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桑田碧海】同“桑田沧海”。

【桑弧蓬矢】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兒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

【桑弧蒿矢】谓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

【桑落瓦解】形容形势败坏如桑叶枯落、屋瓦解体。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桑间之咏】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桑间濮上】①《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沈於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后因以“桑间濮上”指淫靡之音。②指男女幽会的地方。③指男女幽会之事。

【桑廕不徙】亦作“桑廕未移”。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廕庇桑,廕移而授天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