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纪晓岚全传 > 第16章

第16章



老二刘铁,常到集上当经纪,专管籴米粜粮过斗一事,说他数一数二人家,也未尝不妥,刘锡最小,是个卖烧鸡的,买来活鸡,先杀掉,才好再做(读zòu,方言)其他活计,小生说他'先斩后奏(做)',也不过分埃"知府听完,忍不住在堂上暗笑,口中却说道:"大胆纪昀,舞文弄墨,口出狂言,授人权柄。如今此案,已奏闻圣上,究竟如何发落,要听从圣裁,你且委屈几日,听候发落。"案情果真奏到了朝廷,乾隆皇上还算是位圣明的君主,看过官府的奏状和刘统勋代纪晓岚呈送的陈词,不由得笑起来,认为这文字游戏,开的大了些,加上刘统勋的恳请,不但没有发怒,反到很喜欢这副巧联,于是传下旨意,赦免纪晓岚罪过。一场虚惊到此而止。

经过这场风波,纪晓岚虽然谨慎了许多,夫人马月芳也常劝他。但他的戏谑之习,仍然未能改掉。

时隔不久,纪晓岚到崔尔庄村南的庙里观赏佛像,弘一法师把他让到里面吃茶。两人谈论起来,弘一兴致很浓,喜形于色,纪晓岚却一反常态,显得一本正经,平静温和。

弘一法师早知道纪晓岚的学问,非常人可比,尤其擅长题写联语,脍炙人口,巧妙无比,想自己这庙里,尚无一副纪解元的墨迹,确是大为遗憾。纪晓岚名扬才逞,誉满天下,这座庙离他的庄子这么近,他的手书更是不可缺少。便请纪晓岚题写一副楹联,俟后刻在楹柱上。

弘一法师说明此意,纪晓岚也不推辞,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写成一联: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有了纪才子的题联,僧徒们自然高兴,不久请来工匠,将这副楹联刻在了柱子上。联中之意,不但合乎佛家的生活规矩,而且创造了一种恬淡幽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弘一法师有些沾沾自喜。

约摸半年过去,本县的秀才张琏,到了这座庙里,看到楹联上的字体很熟,向僧人们一问,果然不出所料,正是纪晓岚所写,便在柱子前面,上下左右地端详起来。

张琏是纪晓岚的好友,几年前,曾结伴漫游,寻幽访古,泛舟白洋淀。纪晓岚回到崔尔庄后,两人常有诗文唱和。他深知纪晓岚喜好戏谑,又能够一本正经不露声色,非留意揣摩不能洞悉其中奥秘,所以他对纪晓岚的诗词文赋,一向十分留意,总是细心思索,看其中有无暗藏之语。

张琏看着柱子上的对联,猛然间看出其中的秘密,开口大笑起来,前仰后合,最后坐在了地上,仍然大笑不止。一旁的人,闹不清是何缘故,看他笑得如痴如呆,便围拢过来观看。

张琏半躺半坐,一手支在地上,一手指着柱子,示意众人观看,嘴里还笑个不停,身体不住耸动,人们看看柱子,又看这个"疯子",虽然莫名其妙,也随笑起来,一时间,寺院里笑声一片。

张琏笑累了,咳嗽几声,止住了笑,指着楹联说道:"诸位看这'日落香残,'不是说'香'字,去了下面的'日’,只剩个'禾'字吗,再'扫去凡心一点',那就是个'几'字,'禾'与'几'就组成个'秃'字。"众人似有所悟,这才体会到联中另有深意,催着张琏讲解下联。于是又听张琏说道:"'炉寒火尽',只剩个'户'字,'须把意马牢拴',即在'户'字旁填一'马'字,那是个'驴'。上联、下联暗含的两字是--"“秃驴!"众人齐声大笑起来,寺庙里的僧人听着,羞愧难以自容,心中都骂纪晓岚,马上把这副抱柱联换掉了。

张琏从庙里出来,径直进了崔尔庄,到纪府一见纪晓岚,就指着纪的鼻子大笑一通,纪晓岚莫名其妙,忙问为何发笑。

"你干的好事!。.....我刚从村南的庙里出来。"纪晓岚明白,对联的秘密没能瞒过张琏。两人又一起笑起来。

纪晓岚设下宴席,招待客人。席间张琏说道:"小弟过府来访,有一事叨扰。"“我纪昀不过一介书生,兄有何事用到不才,只当尽力相助。"张琏见他像往常一样,回答的很爽快,便将来意说了出来。

原来,沧州知州张墨谷,与张琏有知遇之恩,来往得很密切。前几天,张琏进城拜望知州,张墨谷正为粮价大涨之事犯愁。几年来沧州等地大旱,周围的献县、河间、交河、南皮等县,连年亏产,有的地方甚至绝收。入冬以来,米价暴涨。冻饿而死的贫苦百姓,实在太多了,让人听了不寒而栗,虽然官府在各县设粥厂施粥,仍不能普济灾民。

就在这时,沧州城里有一位姓戴的富商,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这人有一个怪脾气,不喜欢积存金银财物,唯独喜欢积存粮食,他什么生意都做,获利之后全部变换成粮食入仓。

所以人们叫他"戴大肚子"。沧州缺粮严重,官绅皆出面调停,让戴大肚子卖出一些,救活家乡饥民。但无论谁来说情,戴大肚子都是一口回绝,坚决闭廪不粜。米价之贵,前所未有,做为一州之守的张墨谷,干着急没办法。

张琏得知此事,自然想起了献县纪家。纪家是河间府的显户,又值他的好友纪晓岚在家居丧,或许找到他,能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张琏离开沧州,来到崔尔庄纪晓岚府上。

得知张琏来意,纪晓岚当即告诉张琏,纪家虽然家资殷实,但没有积存多少粮食。如需纪家放贷,可以压低一些利息,但百姓即使有了钱,无处买粮也不济于事,倒是可以随张琏到沧州去一趟,摸摸戴大肚子的底细,然后再做计较。

纪晓岚来到沧州,拜见了张知州,但谈话之中,除了诗文以外,其它一句话也不肯多讲。每天晓宿夜出,踽踽独行,张知州和张琏都感到莫明其妙。

四五天过去,纪晓岚辞行,向张知州等人说道:"米价之事,不才束手无策,实在惭愧。但各位大人也不必过分焦虑,几日之后,市面上可能有粮米出售。再会,再会!"说罢揖手一礼,就像个怪物一样扬长而去。

戴大肚子从二十多岁开始经商,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这时已存了十几万石米谷,是方圆几百里内的粮商之首。就在纪晓岚离开沧州的第二天早晨,戴大肚子家来了一名绝色的美女,花容月貌,体态娇羞。戴大肚子见了这个姑娘,立刻心旌摇荡,魂不守舍,满脸堆笑地将姑娘请进客房。

这位美貌的姑娘,在沧州城几乎无人不晓,是最有才名的艺妓,琴棋书画,样样出众。尤其是琵琶弹唱,闻名遐迩,再加上她仅仅十八九岁的年纪,色艺双绝,让全城的男人为之倾倒,是沧州城第一号的青楼女子,人们给了她个雅号,叫做"玉面狐"。

玉面狐小口一开,宛如丝竹绕梁,戴大肚子听着浑身酥软,几声寒暄过后,玉面狐说道:"贱妾今日到得府上,是想把终身托付给你,不知你肯不肯收留我。"戴大肚子大喜过望,立刻眉飞色舞地说:"姑娘肯跟我,不敢想,不敢想,我这样一个老头子,比不得那些白面公子,姑娘不是开玩笑吧?"玉面狐说道:"你不要净说些浪话!你肚里的花花肠子,我还不知道?你不想把我含在嘴里?我早已领会。人家和你说正经的,你却装狗熊,再这样,我就走了,永远不再理你!"“姑娘,别生气,别生气嘛。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戴大肚子嘻皮笑脸地,在玉面狐身上拧了一把。

玉面狐伸出纤纤玉手,捏住戴大肚子的耳朵,娇声说:"你知道,我是鸨母的摇钱树,她是不肯轻易让我从良的。

前天我们闹翻啦,她许我半月以内,以千金自赎。我也厌倦风尘,愿找一位你这样的忠厚长者,寄托终身。整个沧州城,只有你最称我的意,许多人恨不得一口吃了我,我就是不答应!你如果肯拿出千两金子,我就终身为你执巾栉,荐枕席,还会帮你疏通渠道,结交官宦,打通经营关节。肯与不肯,你给我个痛快话。"戴大肚子有些犹豫:"哎呀,这身价太高啦,期限也太紧埃"“这我都知道,价码低的,你还不肯要呢。我也听说你不存金银,手头拿不出那么多金子,不过你抓几千贯铜钱,也不难办到,抵得金子的价,老鸨也会答应的。你就快点想个法子吧。昨个有位木材商人,听说了这事,执意要把我买过去,已经回天津家中,取金银去了,估计他返回来,也得个十天八天的。我心里对你最中意,也不愿跟他去那天津卫。你能在几天内,兑换些银两,把这事先定下来,过后我会帮你发大财的,我的神通之广,不用多讲,你也知道,你快点拿主意吧,我早跟你说过,你是个有福份的人。"玉面狐偎着戴大肚子,撒起娇来,把戴大肚子引逗得浑身发痒。

戴大肚子对玉面狐青睐已久,曾几次到馆中去,玉面狐推说没有空闲,把他冷在一边。这回来了绝好的机会,戴大肚子不肯放过,犹豫再三,终于开仓售米,要卖出玉面狐的身价,把玉面狐买下来。

谁知米仓一开,就再也闭不上了。百里之内的百姓,云集沧州城内外,都来这里求籴米买粮。人山人海,昼夜不减,如若闭仓不售,饥饿的民众就会动起手来,将他的粮食一抢而光,戴大肚子知道,官府的人几次说情,他都不依,这回他自己有事,衙门哪里还肯为他说话,只好接着卖下去。戴大肚子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刻也站不住脚,但又没有一点办法,"哎呀呀”地苦叫,直到把十几万石谷米售光。

粮仓卖空,戴大肚子让人拉着钱来到妓馆,玉面狐殷勤备至,笑不拢口,连连道谢,只是最后说:"鸨母教养我这么久,我哪里舍得立刻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