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思想录 > 第8章

第8章



米兰多拉(Pic

        de

        la

        Mirandole,Pico

        dela

        Mirandola)在罗马提出九百条命题,以《论可知的一切》为名;后被教会查禁。

--  43

        63思  想  录

        能查觉任何极端:声音过响令人耳聋,光亮过强令人目眩,距离过远或过近有碍视线,言论过长或过短反而模糊了论点,真理过多使人惊惶失措(我知道有人①并不能理解零减四还余零②)

        ,第一原理使我们感到过于确凿,欢乐过多使人不愉快,和声过度使音乐难听;而恩情太大则令人不安,我们愿意有点东西能超偿债务:Beneficia

        eousque

        laeta

        sunt

        dum

        videntur

        exsolvi

        pose;ubimultumante-venere,pro

        gratia

        odiumreditur。

        ③我们既感觉不到极度的热,也感觉不到极度的冷。一切过度的品质都是我们的敌人,并且是不可能感觉的:我们不再是感觉它们,而是忍受它们。

        过于年青和过于年老都有碍于精神,教育太多和太少也是一样;总之,极端的东西对于我们仿佛是根本就不存在似的,我们根本就不在它们的眼里:它们回避我们,不然我们就回避它们。

        这便是我们的真实情况;是它使得我们既不可能确切有知,也不可能绝对无知。

        我们是驾驶在辽阔无垠的区域里,永远在不定地漂流着,从一头被推到另一头。我们想抓住某一点把自己固定下来,可是它却荡漾着离开了我们;如果我们追寻它,它就会躲开我们的掌握,滑开我们而逃入于一场永恒的逃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为我们停留。这种状态对我们

        ①可能是指默雷。

        ②按这里的“零”指虚无,虚无减掉任何数量仍余虚无。

        ③〔唯有我们认为能够报答的恩情才是惬意的,超出此外,感激就要让位给怨恨了〕。——按原文为拉丁文,语出塔西佗(Tacite,5—120)

        《编年史》Ⅳ,18。

        蒙田《文集》第三卷、第八章转引。

--  44

        思  想  录73

        既是自然的,但又是最违反我们的心意的;我们燃烧着想要寻求一块坚固的基地与一个持久的最后据点的愿望,以期在这上面建立起一座能上升到无穷的高塔;但是我们整个的基础破裂了,大地裂为深渊。

        因此就让我们别去追求什么确实性和固定性吧。我们的理性总是为表象的变化无常所欺骗,并没有任何东西能把既包括着有限但又避开有限的这两种无限之间的有限固定下来。

        这一点很好地加以理解之后,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就都会安定在大自然所安排给自己的那种状态的。既然我们被注定的这种中间状态永远与极端有距离,那末人类多了解一点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他多有了一点,他就了解得更高一点。但他距离终极,岂不永远是无穷地遥远吗?而我们的一生就再多活上十年,岂不同样地〔距离〕永恒仍是无穷地遥远吗?

        在这种无穷的观点之下,一切的有限都是等值的;我看不出为什么宁愿把自己的想像放在某一个有限上而不是放在另一个有限上。单是以我们自身来和有限作比较,就足以使我们痛苦了。

        如果人首先肯研究自己,那末他就会看出他是多么地不可能再向前进。部分又怎么能认识全体呢?可是,也许他会希望至少能认识与他有着比例关系的那些部分了吧。但是世界的各部分又全都是这样地彼此相关系着和相联系着,以致我确信没有某一部分或者没有全体,便不可能认识另一部分。

        例如,人是和他所认识的一切都有关连的。他需要有地方

--  45

        83思  想  录

        可以容身,有时间可以存续,有运动可以生活,有元素可以构成他,有热和食物可以滋养他,有空气可以呼吸;他看得见光明,他感觉到物体;总之,万物都与他相联系①。

        因而,要想认识人,就必须知道何以他需要有空气才能生存;而要认识空气,又须知道它与人的生命何以有着这种关系,等等。火焰没有空气就不能存在;因之,要认识前者,就必须认识后者。

        既然一切事物都是造因与被造者,是支援者与受援者,是原手与转手,并且一切都是由一条自然的而又不可察觉的纽带——它把最遥远的东西和最不相同的东西都联系在一起——所连结起来的;所以我认为不可能只认识部分而不认识全体,同样地也不可能只认识全体而不具体地认识各个部分。

        ②

        〔事物在其自身之中或在上帝之中的永恒性,也应该使我们短促的生命惊讶不已。大自然之固定而持久的不变性,比起我们身中所经历的不断变化来,也应该产生同样的效果。

        〕而使得我们无力认识事物的,就在于事物是单一的,而我们却是由两种相反的并且品类不同的本性,即灵魂与身体所构成的。因为我们身中的推理部分若竟然是精神之外的什么东西,那就是不可能的事;而如其我们认为我们单纯是肉体,那就越发会排斥我们对事物的知识,再没有比说物质能够认识其自身这一说法更加不可思议的了;我们不可能认识,

        ①赛朋德(Raymond

        Sebond,死于1432年)

        《自然神学》第二章:“人和其他一切创造物都有着一种伟大的联盟、协约和友谊”。

        ②可参看蒙田《文集》第2卷、第12章。

--  46

        思  想  录93

        物质怎么会认识它自己。

        因之,如果我们单纯〔是〕物质,我们就会什么都不认识;而如果我们是由精神与物质所构成的,我们就不能够充分认识单纯的事物,无论它是精神的还是物体的事物。

        由此可见,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全都混淆了对事物的观念,他们从精神方面谈论肉体的事物,又从肉体方面谈论精神的事物。因为他们大肆谈论着肉体倾向于堕落,它们在追求自己的中心,它们在躲避自己的毁灭,它们害怕空虚,并且它①也具有倾向、同情与反感之类属于精神的各种东西。而在从精神出发的时候,他们又把精神认为是存在于某个地点,并且把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也归之于精神,这些却都是纯属于肉体的东西。

        我们并不去接受有关这些纯粹事物的观念,反而是给它们涂上了我们自己的品性;并且对一切我们所思索着的单纯事物,都打上我们自身那种合成生命的烙印。

        鉴于我们是以精神和肉体在合成一切事物的②,谁会不相信这样一种混合对于我们乃是十分可以理解的呢?然而正是这种东西,我们却最不理解。人对于自己,就是自然界中最奇妙的对象;因为他不能思议什么是肉体,更不能思议什么是精神,而最为不能思议的则莫过于一个肉体居然能和一个精神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他那困难的极峰,然而这就正是他自身的生存:Modus

        quo

        corporibus

        adhaerent

        spiriH①“它”指自然。

        ②读作:“鉴于我们是以精神和肉体的合成来解释一切事物的”。

--  47

        04思  想  录

        tus

        comprehendi

        ab

        hominibus

        non

        potest,et

        hoc

        tamen

        homo

        est。

        ①

        最后,为了完结关于我们脆弱性的证明,我就以这样的两点考虑而告结束……

        189—124(73)164—60

        〔可是,也许这个题目是超出理性的能力之外的。因而,让我们就来考察它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物的创见吧。如果有任何东西其自身固有的兴趣便可以使它对于自己加以最严肃②的运用的话,那就是对于至善的探讨了。因而,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强而有力的、明察秋毫的灵魂是把至善安置在什么地方的吧,并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致吧。

        有人说,至善就在于德行,另有人则把它归之于享乐;有人认为在于对自然的知识,另有人则认为在于真理③:Felix

        qui

        potuit

        rerumcognoscere

        causas④,又有人认为在于无知无识,还有人认为在于闲散,也有人认为在于摒除假象,另有人认为在于无所企慕,nihil

        admirari

        prope

        res

        una

        quae

        posit

        facere

        et

        servare

        ①〔精神与肉体相结合的方式乃是人所不能理解的,然而这就正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