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明王朝1566 > 第51章

第51章



                                    

            “这一天终于来了。”胡宗宪语气十分沉重,“阁老小阁老,裕王还有徐高张都要摊牌了。”说完这几句,他激愤起来:“为什么要把皇上也牵进来!打着织造局的牌子,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谭纶:“狗急跳墙嘛!郑泌昌、何茂才知道自己陷进去出不来了,昏了头。”

            胡宗宪:“还有那个沈一石,他是靠着织造局发家的,为什么要和郑、何二人搅在一起?”

            谭纶:“就这一点,我也看不透。部堂,眼下最要紧的是淳安。海瑞不杀人,显然是冤案。这个时候还逼着灾民卖田,如此这般,很快就会激起民变。海瑞一个人在那里,顶不住。”

            胡宗宪摇了摇头:“再往深里想想,出了这个变故,郑泌昌、何茂才会干什么?”

            谭纶想了想:“要是通倭的案子是他们假造的,就会杀人灭口。部堂,必须你亲自去。只有你才镇得住局面。”

            胡宗宪又摇了摇头:“我不能去了。商量好了以后,便叫船靠岸,我得立刻走陆路去戚继光大营。”

            谭纶一惊:“部堂的意思倭寇会举事?”

            胡宗宪:“内乱必招外患哪!”

            12?浙江巡抚衙门签押房

            “牢里那十几个倭寇放了没有?”郑泌昌盯着何茂才。

            何茂才本在那里出神,这时“哦”了一声,答道:“还没有。”

            郑泌昌:“不能再放了。还有答应倭寇的丝绸也不能再给了。”

            “那就只有立刻将那个井上十四郎还有那些刁民在牢里做了!”何茂才眼中又露出了凶光,“然后就以这一条立刻将海瑞拘押!”

            郑泌昌:“派谁去做?”

            何茂才:“叫蒋千户立刻就走,他和徐千户一起做。”

            “你呀!”郑泌昌长叹了一声,“两个千户能够拘押知县吗?”

            何茂才拍了一下自己的头:“要命。可我们俩现在也不能搅进去。”

            郑泌昌:“叫高翰文去。”

            何茂才眼睛一亮。

            郑泌昌:“叫蒋千户、徐千户先去做第一件事,叫高翰文后脚赶到,让他去拘押海瑞。一定要赶在胡宗宪到淳安之前做定。”

            何茂才终于明白了:“正好,买田的事就让高翰文和沈一石在那里办了。”

            郑泌昌:“这可是最后一步棋了。做不好,你和我就自己坐到囚车上去吧。”

            13?淳安县大牢

            无论省府州县,除了规模,牢房的规制都是一样的。通道,铁栅栏,石面墙地,而且在进入牢房通道的出口一律有值房。此时淳安县大牢的值房规格升了,成了海瑞临时办公的签押房。

            门外站满了兵,海瑞却一律不让他们进来,守候在里面的是淳安县的差役,都挎着刀守在门口。海瑞一个人坐在临时搬来的大案前,翻阅着前任留下的账册案卷。

            两个差役提着两只桶和一篮子碗筷,送牢饭来了。

            “太爷。”差役放下了桶,对着海瑞,“该给人犯开牢饭了。”

            海瑞望了望两只桶:“就在这里分了。”

            两个差役对望了一眼,一个拿碗,一个舀饭,十几碗饭很快分好了。两个差役就把一碗碗饭往桶里叠。

            “慢着。”海瑞叫住了他们,“每碗你们都吃一口。”

            两个差役一怔:“太爷,这可是牢饭。”

            海瑞:“每碗都吃一口。”

            两个差役只好拿起了筷子,犹豫了好一阵子才每人端起一碗,挑起一团饭送到嘴里。那饭刚一入嘴,二人的脸都苦了起来。

            正所谓“为人莫犯法,犯法不是人”。哪个朝代的牢里照例都由官仓配拨牢粮。牢头狱卒却从来不会把官仓的好米给人犯吃,都是卖了好的,再买陈年霉米,讲点良心的便配上糠秕,黑了心的便往里面掺上沙石。这饭怎么能吃?偏偏遇上这么一个太尊,居然叫送牢饭的差役先尝。二人心里骂着,却不敢不吃。

            一人尝六口,十二碗都尝遍了。海瑞这才说道:“告诉所有的人,不要打量着在饭里下毒。毒死一个人犯,做饭的送饭的就把饭自己吃下去。”

            两个差役:“不敢的。”

            海瑞:“送进去吧。”

            二人这才又将碗叠入桶中,提着桶,向通道走去。

            还有个苦的,这时也走了进来,此人便是田有禄。

            海瑞抬起头望着他。

            田有禄在他大案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揩着汗:“堂尊,只差没下跪了,卑职也只借到了两天的赈灾粮。”

            海瑞:“都分发了吗?”

        第85节:大明王朝1566(85)

            田有禄:“正在分发。”

            海瑞便不再看他,低头翻着账册:“那就再去借,我说的是三天,还差一天。”

            “堂尊,卑职再借不到了。”田有禄像是铁着心来的,语气便有些倔强,“担着哪一条,堂尊看着治罪吧。”

            海瑞仍然低着头:“哪一条也不担。等这个事完了,我只问你一件事,新安江大堤在淳安境内是怎么决口的?”

            一听这话,田有禄的脸一下子变了:“堂尊,前任知县都砍了头了,你不能把这事再算到卑职头上。”

            海瑞:“借粮去。”

            田有禄只好站了起来:“堂尊,屋檐滴水代接代,新官不算旧官的账。你老将来也要交任的……”

            海瑞的目光刷地盯向了他:“我没有儿子,也没有打算活着走出淳安!借粮去!”

            “好,好,卑职这就去借。”田有禄走出去时,竟打了个趔趄。

            14?杭州赴淳安的驿道上

            一行五骑却有十匹马。蒋千户骑在最前面,身边还牵着一匹空马,另外四个兵士也是一骑一牵,向前疾奔。

            太阳已经在重重叠叠的丘陵远方要落下去了。马队驰到驿道边一条岔路前骤然停了。岔路的前方是典型的江浙地貌,港汊纵横,水草无边。

            蒋千户扭过了马头:“从这条路走,近五十里。”

            一个士兵:“爷,河湖港汊的夜路可不好走。”

            蒋千户:“摔不死你!明天赶不到淳安才是个死。走!”双腿一夹,牵着马向岔路率先驰去。

            四个兵牵着四匹空马紧跟着他驰去。

            15?杭州知府衙门后堂

            为了舒缓气氛,郑泌昌特地在上灯以后穿着便服来到了这里。这时坐在正中的位子上煦煦地望着高翰文,一脸的温和。

            高翰文当然也只能穿便服见他。文人风骨,知道自己这一次所经的挫跌,都与眼前这个人有关,因此虽然是病体虚弱,高翰文却强挺着身子正坐在那里,丝毫不掩饰心中的不服和外表的冷漠。

            “该说的我都说了。”郑泌昌温言说道,“按理应该让你再歇息几天,可事关国策,淳安和建德那边明天只能让你带病服劳了。好在是走水路,我也给你找了个好郎中,陪你一路去。事要做,病也还得要养。”

            “我会去的。也不要什么郎中。”高翰文竟回答得如此干脆。这倒让郑泌昌怔了一下,不禁盯看着他,像是要看出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高翰文的脸漠漠的,郑泌昌一时还真看不出他的心思。

            郑泌昌:“高学兄,这一去可是要施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淳安、建德无论如何在六月要把桑苗插下去。”

            高翰文:“‘以改兼赈’的奏议是我提的,我知道该怎么做。”

            听他这样一说,郑泌昌心里又没底了:“织造局的粮可是已经运到灾县去了,买不了田,插不下桑苗,高府台,后果如何你应该清楚。”

            高翰文站了起来:“中丞,如果无有别的吩咐,属下该准备行装了。”

            “好,好。”郑泌昌虚应着,也只好站了起来,“还有,明天省里会派兵护卫你去。大热的天,最好赶个早凉。”

            高翰文:“有病在身,我就不送中丞了。”

            这可是官场的失礼,郑泌昌一怔,立刻又说道:“不必拘那个礼了。”说着独自走了出去。

            高翰文又一个人慢慢坐了下去,听不到郑泌昌的脚步声了,他才虚弱地喊道:“来人。”

            一个随从走了进来。

            高翰文:“打桶水来。”

            那随从怔了一下:“大人,要热水还是要凉水。”

            高翰文:“打桶井水,把地洗了。”

            “是。”那随从又望了他一眼,走了出去。

            随从才走了出去,一个书吏又急匆匆地进来了,轻声唤道:“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