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枪声就是命令。第三十三团第二营押运物资的机炮连副班长李开生等3人,于10时15分在桥北西侧公路上与印军打响。与此同时第三十一团第二营炮排4人,亦在桥北东侧与印军接触,形成夹击态势。

            印军见夺桥逃跑无望,即向李开生等进行猛扑,李开生等沉着应战,当即毙印军10余人。此时第三十三团第三营炊事班长夏明武等4人,也赶到并加入战斗。李开生将7人分编成3个战斗小组,不顾敌众我寡,冒着印军火力冲向桥头。配合王文保等3人,迅速全歼了已过桥的印军34人(毙16、俘18),控制了该桥。

            印军主力见桥南印军被歼灭,便掉头向北逃跑。这时第四连第三班已从山腰将印军拦腰截断,把百余名印军从山上压下来,其余印军见势不妙,便回头向北面山林逃窜。此时,随营行动的政治处保卫股长贾福宽,将前一天俘虏的印军两名少尉军官带来喊话招降。印军营长见突围无望便首先来降,继而又令其派人以其名义进行招降,使被围的印军陆续放下了武器。此战斗,共歼灭印军241人(毙少校以下35人,俘88人,中校营长以下118人投降),缴获枪210余支(挺)、火箭筒2具、各种子弹1.4万余发、手榴弹84枚、步谈机3部,第二营等参战人员仅伤3名。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第三十一团第二营等部指挥员敢于以少胜多,决心果断,及时抓住战机,采取拦头、截尾、侧击的战术,并利用印俘战场喊话招降,创造了以少(36人)胜多(241人)的又一成功战例。

            向打陇宗追击

            第一五四团,于11月20日进抵德让宗后,遵照西藏军区前指电示迅速补充粮弹,继续向打陇宗方向实施迫击。其前卫分队第三营(第七、第八连、机炮连),于当日16时30分由德让宗出发,途中战斗7次,歼灭印军一部,于21日20时进占吉莫山口。团指率第一、第二营,于21日、22日先后到达打陇宗、普冬地区,尾歼逃跑印军一部。

            六.主动停火,分片搜剿

            我军乘胜追击,进展神速,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及藏字第四一九部队第一五四团,推进至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为促使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停火和后撤。11月20日总参谋部发出“停止反击作战的命令”。21日23时50分,又发出“关于停止追击,原地集结”的命令,指出,“中央决定启22日零时起,我军停止反击作战,不打不追”,“我第一线追击部队在21日24时前进至何地,即停止在何地,不准再继续前进,如果有的部队在21日24时前得不到停止前进的指示而仍在继续前进,则在得到命令后立即返回21日24时所到达的位置”。

            根据总参谋部上述命令,西藏军区前指立即命令藏字四一九部队第一五四团、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进至吉莫山口、比里山口、查库、鹰窠山口、卡奇皮等地的一线部队,均于11月21日24时停止追击,就地组织防御,监视印军行动。至此,西山口-邦迪拉方向的进攻作战即告结束。

            各参战部队根据西藏军区前指的部署,即先后转入了搜剿,肃清战区内散藏之印军。联指所属之第一六三、第一六四、第一六五团和郭指部队,于19日分别在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地区先后展开搜剿。

            11月19日至12月5日,第五十五师在西山口地区搜剿中,歼灭印军3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400余支(挺),各种炮30余门。

            第一五五团负责冬(含)以东、登班(不含)以西、曼大拉以北地区搜剿,该团在此次战役中共俘印军298人,缴获炮3门、轻机枪14挺,其它枪支153支,电台10部。全团伤亡12人(伤9、亡3)。

            第一五七团负责略马东(含)至冬(不含)地段及其两侧地区的搜剿,于20日至22日,歼灭印军74人。

            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于21日向拉洪、邦迪拉地区转移,该师自21日开始在拉洪、比里山口、鹰窠山口、卡奇皮以北地区搜歼印军,共歼印军61人。

            第一五四团,负责曼大拉以南,吉莫山口以北地区搜剿。该团战斗频繁,仗打得漂亮,战果显著,歼敌1000余人,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豪尔·辛格准将。较大的战斗有:

            激战拉加寺,全歼印军第四拉加普特营

            在西山口-邦迪拉自卫反击作战中,印军遭严重打击后,溃不成军,各自逃命。第四拉加普特营残部200余人,在中校营长率领下由新德让向拉加寺方向南逃。

            拉加寺位于新德让和吉莫山口之间,与吉莫山口仅一沟之隔。是残余印军从吉莫山口逃跑的必经之路。第一五四团第三营占领吉莫山口之后,第二营在木梨村、拉加寺一带捕歼残余印军。11月23日10时30分,第五连警戒哨发现,从新德让通往拉加寺的山路上,有很多印军正从山上往下走,但相距很远。据向导说,印军必须经过拉加寺,才能逃往印度。据此,第二营即决定在拉加寺西北侧设伏,以第五连在道路的左侧伏击,并断其通往吉莫山口的逃路;以第六连在道路右侧伏击。11时许,部队到达伏击位置。11时30分,印军尖兵班(12人)进入伏击圈,在距第六连第二排10余米时,该排战士突然从草丛中跃起,6名印兵当即举手投降,另6名掉头逃跑,被北侧的第三排截俘。印军的主力,即往后撤,并占领有利地形顽抗。该营即由设伏转入强攻。第六连在右翼,第五连在左翼向印军展开进攻。印军在猛烈攻击下,退缩到一个山梁的山包上,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印军急于逃跑,进行了近10次反扑,均被击退,共击毙100余人。为了速歼顽抗印军,该营即对其形成了包围,第五、第六、第九连,密切配合,迅速将被围之印军全歼。战斗至1时30分胜利结束。共歼灭印军中校营长以下209人,缴获轻机枪13挺、长短枪144支、51迫击炮2门、90火箭筒1具、望远镜3具、弹药一部。第一五四团第三营伤亡36人(伤25,亡11)。

            夜战普冬桥西侧山沟,三进三出救群众

            南逃的印军到处抢劫物资,威胁群众。为肃清残余印军,扩大战果,第一五四团第一营,进驻普冬地区展开搜剿。

            普冬村西南,坦加帕尼河南岸小山沟有两个牛棚。印军溃逃时,普冬村群众有170余人逃到此处。

            23日18时,印军30余人从坦加帕尼河上游小桥过河,进入该地抢粮(先到3人),当地群众向第二连报告,要求救援。二连当即决定前往围歼,并强调不准误伤群众,绝对保证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该连迅即对该地印军形成包围。但是,被围之印军距群众很近,有的混在一起。为了全歼印军和不误伤群众,连决定首先救出群众,再行攻歼印军。为此,连令第四、第六班在正面以火力吸引印军,但不出击;令藏族战士呷郎到群众中去喊话,动员群众离开印军。呷郎第一次在火力掩护下,冲到印军和群众混在一起的人群中,经过喊话和动员,带出30余名群众;第二次,在第九班配合下又带出几十名群众;第三次进去将群众全部救出。第二连即缩小包围圈,发起冲击,至21时战斗结束。这次战斗,共歼印军34人(毙26、俘8),缴获步枪、冲锋枪17支、90火箭筒一具。救出群众150余人,第二连和群众均无伤亡,取得了军政双胜,中国边防部队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当地群众就自发地去该连献哈达、送礼物(礼物被谢绝),表示感谢。尔后,群众主动为部队送情报5次,该连又歼印军50余人。当部队撤离普冬地区后,群众派出7名代表,到德让宗进行慰问致谢,在这次战斗中,藏族战士呷郎表现突出,“三进三出救群众”的事在军内外流传,战后荣记一等功。

            普冬西山搜剿战,击毙印军辛格准将

            印军第六十二旅一部,逃至普冬以西地区,企图沿小路经打陇越吉莫山口逃跑。

            第一五四团第一营副营长和第二连连长,率第二排(欠第五班)及战救人员、通信员,共28人,在普冬西南高地搜剿。13时30分进至山腰牛棚,发现牛棚北侧人行小道有人走过的痕迹,并有印度丢弃的烟盒等物。副营长、连长判断北侧小路可能有印军经过。于是决定进行搜剿。14时30分尖兵组在一拐弯处与印军相遇,相距约10米,当即喊话争取,印军拒不投降。尖兵组当即成战斗队形展开,先机开火,击毙印军4人。其余印军恐慌混乱,掉头逃窜。该排趁势追击,又歼灭10余人,当追至河边时,印军30余人已过河,并占领桥两侧的乱石堆及崖洞,从两侧石堆内开枪射击。连长迅速调整了部署。第二排排长率一部在人力掩护下向石堆崖洞之印军发起攻击,当接近石堆附近时,机枪副射手曹一攀,发现前方石堆中有印兵正在架设机枪。曹急中生智,一个箭步上去将印兵踢倒,夺过机枪击毙、击伤印兵3人,其余印兵仓皇逃窜。排长率队猛冲,将乱石堆附近之印军全部歼灭,并立即抵近崖洞,迫印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