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并纵火烧毁物资,其旅部、直属分队及各战斗营残部向南撤逃。丁指即令部队转入追击和搜剿。17日,总参谋部电示:猛追逃跑之印军,直至萨木维尔、吉拉一线,对溃散之印军应组织彻底清剿。第一三○师即以第三八九团一部、第三九○团第一、第二营(欠第四连)继续向边界传统习惯线实施追击。同日,丁指派韦统泰、郄晋武副司令员和兰亦农主任前往曲咀、瓦弄等地指导部队作战。17日3时20分,第三八九团第一营追至敌能;13时30分,第三九○团迫至格里。15时,第一五三团第五连追至汉洋底地区。第三八九团第二营,于18日16时追至哈拉。18日18时,第三九○团追进至吉牙,发现印军1架苏制直升飞机沿察隅河向北飞行,其第三、第五连,立即以步兵武器对飞机猛烈射击,当即将其击伤,该机掉头向南逃窜,飞至本穹东侧降落被缴获。19日10时,该团进至萨木维尔。21日12时,第三九○团第五连进至金古底,追到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

            自11月17日起,中国边防部队除以一部实施追击外,其余部队转入搜剿。在沿察隅河两侧和格里以南以北地区,搜剿部队在深山密林中分片包干,采用追、堵、搜、伏、喊(利用战俘喊话)等方式,控制水源粮源,搜捕逃散印军。17日10时30分,第三八八团第三连在牙比河沟口沙滩搜剿,经8小时战斗,搜歼印军48人;19日,在牙比河沟搜剿中,经30分钟战斗,全歼了“07”高地逃散的印军库马盎联队第六营中校营长以下31人。战士汤廷童,在此次搜剿战斗中,机智灵活地取得了毙印军8人,俘中校营长以下5人的战果。战后,汤廷童荣立一等功;该连荣记三等功。

            部队在山林中搜歼异常艰苦,有的部队断粮、缺水,白天用野菜充饥,晚上盖草御寒。第三八九团第一连,在10多天的追击、搜剿中,翻越了6座海拔4000米以上,坡度达70~80度的大山,曾先后4次,计6天断粮,3天断水。由于饥寒,全连129人,90%以上人员拉肚子和嘴唇干裂流血。尽管艰苦,干部战士却斗志旺盛。一首快板诗充分反映了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瓦弄反击战,日夜翻大山。上山爬着走,浑身冒白汗。下山滑着行,两腿打颤颤。夜来围松火,个个笑声欢。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挖来鱼腥草,当菜又当饭。白雪拌糌粑,胜过大会餐。官兵团结紧,困难只等闲。当个解放军,是个党团员。消灭侵略者,责任重如山。再苦也不苦,再难也不难。”26日18时30分,该连第三排,在弗西河沟内搜剿,发现印军逃窜踪迹后,立即采取观察、搜索、堵击、设伏的战术,战斗至次日拂晓,毙、俘廓尔喀联队中校营长以下39人。战后,该连荣立三等功,第三排荣立二等功,排长袁斌明荣立一等功。

            其他各分队,在搜剿中均有战果。

            12月1日,前线各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开始后撤。至此,瓦弄作战全部结束,共歼灭入侵印军库马盎联队第六营、廓尔喀联队第三营、道格拉斯联队第四营全部,锡克联队第四营大部和第十一旅直属分队等部1200余人,其中击毙道格拉斯联队中校营长以下750余人,俘印军库马盎联队第六营及廓尔喀联队第三营中校营长以下502人。击落、缴获印军飞机各1架,缴获51口径以上火炮62门、轻重机枪94挺、长短枪715支、炮弹1万余发、枪弹102万余发、手榴弹5400余枚、地雷1400枚和其它装备、作战物资一部。中方伤亡共752人(其中,亡干部26人、战士172人,伤干部68人、战士486人)。战斗中涌现出二等功臣连2个,三等功臣连15个,一等功臣排2个,二等功臣排6个,二等功臣班16个、三等功臣排和班106个,战斗英雄2人,一等功臣16人,二等功臣60人,三等功臣1199人。

            第四节  里米金、梅楚卡、都登方向的反击作战

            (参见附图9)

            10月27日,总参谋部命令:以山南军分区、林芝军分区的部队向里米金、梅楚卡、都登一线反击。据此,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参谋长王亢、政治部副主任白健等留拉萨的领导,指挥实施中印边境东段中部地区的反击作战。军区决心调集林芝、山南及拉萨地区可能抽出的兵力(含边防分队),共约3个营2200余人,于11月18日、19日分别向里米金,梅楚卡、都登方向发起反击。参战部队先后拔除了入侵印军据点16处,于11月20日、21日占领了里米金、梅楚卡及更仁等地,歼印军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上的战役行动。部队受到了一次最实际的锻炼,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未能更多地歼灭印军有生力量。

            一.里米金地区战斗

            里米金方向,有入侵印军查谟·克什米尔联队第二营及阿萨姆步兵第九营各一部,约400余人。分别部署在窝热、根村至格几河一线及里米金地区。

            为配合主要方向上的作战,西藏军区决心,以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一团(655人),对该方向印军实施攻歼作战。11月14日,第一团指挥所(由团长白泉、政委叶达泉、参谋长高庆振、副主任李福云组成),率部队分别从塔克新、马加到达哥里西娘集结。印军先期将日约桥(哥里西娘东2小时行程)破坏。第一团立即组织架便桥,经3昼夜努力,于17日19时完成便桥架设。18日11时,军区获悉里米金之印军有南逃迹象,即令第一团急进。该团先头部队于18日17时20分进至窝热,与印军警戒分队打响。经15分钟战斗,毙印军1人,缴步枪1支,第一团伤6人。印军向里米金方向逃窜。20日11时40分,第一团进至娘仁东山坡。印军1个连在根村凭险据守。此地栈道被印军破坏,团指即以火力掩护步兵,从正面搭梯通过,另以两个连攀绝壁向里米金迂回。21日拂晓,发现里米金印军纵火烧房,该团即发起冲击,并于8时30分占领里米金。该地印军已向塔里哈方向逃跑,部队立即向东追击。21日黄昏,部队进至聂落(里米金东6小时行程),奉命停止追击,22日13时撤回里米金。此战,歼印军1人,缴获武器、弹药、物资一部。第一团伤6人。

            二.梅楚卡地区战斗

            梅楚卡方向,有印军约700余人。其部署: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二营位于达东、公拉、巴让岗南侧高地及梅楚卡地区;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第二连配属炮兵一部,位白马吉岭;阿萨姆步兵联队第十一营第二中队驻巴让岗地区;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二营营部位于巴让岗,统一指挥上述分队。

            为配合主要方向上的作战,西藏军区决心:以军区独立营、林芝军分区米林营、墨脱营两个连,共1656人,由林芝军分区前指(司令员杨永恩、参谋长李奋、副参谋长闰跃华、副主任王磊)指挥,向梅楚卡方向反击,攻歼该地区之印军,尔后向都登方向发展进攻,攻歼都登、更仁地区印军。其具体部署是:在攻歼梅楚卡之印军后,如都登地区之印军未动,则视情况以一部兵力控制梅楚卡地区,主力北上。在墨脱独立营两个连的配合下,歼灭都登印军;在进攻梅楚卡的同时,以墨脱独立营两个连自地东经更仁向都登之印军逼近佯动,如印军南逃,则相机占领都登,如不动,则待自梅楚卡北上之部队到达后,配合主力南北夹攻歼灭该印军。

            11月16日,林芝军分区前指率米林营(欠第四连)、军区独立营从马尼岗出发。17日,以军区独立营直插梅楚卡,以米林营(欠第四连)沿马尼岗河直插达东。18日18时51分,独立营进至白马吉岭与该地印军打响,由于指挥不力,至19日拂晓尚未突破印军阵地。16日,由林芝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王磊所率米林营第四连从拉曼出发,于17日10时30分进至嘎公拉(巴让岗西4小时行程)受印军阻击,停滞该地。18日夜,印军向达东方向撤逃,至19日7时全部撤离。军区独立营及米林营第四连,于19日11时进占已让岗。19日22时林芝军分区前指命军区独立营向达东追击,该营第三连(即军区警卫营第三连)受命后,决定昼夜兼程追歼逃敌,并号召“不顾一切疲劳,不怕山高路险,追上去就是胜利”。尖兵班(第一班)一致表示,“敌人跑到哪里,我们就追到那里,坚决完成任务”。该班于19日20时出发,沿梅楚卡河谷向南追击。

            20日9时15分,追至热公西侧山上,发现正前方有数十名印军正向南逃跑。班长范少全率全班加快速度,隐蔽接近,突然向印军开火,毙印军16人,俘2人。其余印军惊慌逃命,有10余名印军滚落崖下摔死,另一股逃入森林。该班继续追击。追击中,发现群众背东西南逃。范少全怕误伤群众,便一面向群众摆手示意卧倒,一面令全班向印军射击,将5名印军全部消灭。12时45分,追到来不希附近时,奉命停止追击。该班经三个半小时追击,行程约45华里,共毙印军21人,俘2人,坠崖摔死10余人,缴获轻机枪5挺、冲锋枪6支、步枪26支、51迫击炮3门。战后,范少全荣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