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宋艳后 > 第33章

第33章



                                    

            他在韩王府的干员中搜索着,极力想寻找一位可视为朋友的人,为他通融通融,向韩王求个人情。侍讲孙奭,只在韩王领着巡府时见过一面,一向没有私交,肯定不行。秦国夫人,近来似乎有意躲着他,防着他,不愿理睬他,求不得。张耆、王继忠、夏守恩,这三个人见了他,就像斗红了眼睛的公鸡,大有同仇敌忾、诛他于无名之地的汹汹气焰,显然,他的案子之所以两个时辰便昭然若揭,必是三人所为,更求不得。最后,他将目光集中在陈尧叟身上。陈尧叟虽来较迟,但他同陈尧叟皆系皇上钦定由吏部颁文派置韩王府的命官。除他们之外,类同给事等官职,皆由王府自行委任,报吏部备案即可。翊善、记室虽分工不同,分别为韩王的左膀右臂,平时接触多,亦无不谐之处。加之陈尧叟系儒吏,温文尔雅,礼让谦和,颇好接近,给他留下个热情、恭善、乐于助人的印象。于是,他踱出卧室,漫步进入中院,打远向陈尧叟的记室房瞟一眼,只见陈尧叟已步出房门,亦正冲他眺望呢。他苦笑着,向陈尧叟招招手,陈尧叟立刻报之一笑,亦朝他摇摇手儿,这一招手儿,他顿觉分外亲切,便加快脚步,迎着陈尧叟走去,陈尧叟显然亦加快了步子,七品官袍为北风撩起,翩翩迎他而来。

            “杨大人!”陈尧叟轻声唤他说,并率先抱拳一揖。

            “陈大人!”他慌忙还礼道,话语里充满惶惑,甚至怀疑耳朵出了毛病。如今他是获罪待刑的犯官,陈尧叟依然称他为“大人”,令他感激涕零。

            “杨大人好像有话要对下官说?”面对面站定下来,陈尧叟问道。

            “是想找朋友谈谈。”他极力控制着自己,没使眼泪流出来,“只是,怕陈大人您府务缠身  ……”

            “杨大人见外了,”陈尧叟道,“一府同僚,谁跟谁呀。杨大人的处境与心情,下官完全理解——想找朋友聊聊,情理中事。杨大人视我为患难之友,陈某倍感荣幸,还客气什么府务不府务,就是府务再忙再重,亦没有同僚情谊贵重啊!”

            如春风拂面,似适口香汤入腹,杨崇勋亦倍感陈尧叟的话语温暖熨帖。他再次被深深地感动,一股热流盈溢全身,两只眼睛饱含了泪水。他领上陈尧叟,进了他的卧室。

            “你就坦诚说好了。”落座以后,不待他沏好茶,陈尧叟便道,“你我同在一府为官,理当相互关照,患难与共。若有用得着之处,尽管直言相告。”

            他将茶杯放置尧叟面前,沉思一会儿方道:“训事厅韩王最后的告诫,令人深思。是啊,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是自己做出来的。获罪之后更能深刻领悟此中的至理。近期以来,同僚们对我颇多微词,我虽未耳闻,却是分明感到的。所以,落得今日遭罪,我是有预感的,是情理中的事,正应了所谓的‘自食其果’。对此,我上不怨天,下不怨地,不怨同僚与同仁,只怨我自己没有走好路,没有为好人。但是,我家有两代四位老人,都需要我榻前尽孝。若依宋律论判,我必将入狱无疑。当然,对我这是罪有应得,可对四位老人而言,将意味着财源断绝,无异于将他们置于死地。我这不肖子孙,将于心何忍哪  ……”说到这里,杨崇勋难以控制自己,竟至放声大哭起来。

            陈尧叟的心情亦很沉重。他听人讲,杨崇勋是至孝之人,如今见状,更感动至深了。见杨崇勋流泪,他亦悄悄地流起了眼泪。“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悲观。”相对欷之后,陈尧叟说,“我认识一人,与韩王最为知己。如果你求此人帮忙,请此人出山向韩王求情。我想你所获之罪,定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仨月,你便可官复原职,继续做你的王府翊善了。”

            杨崇勋打一个惊愣,止住了哭泣,二目怔怔地凝望陈尧叟良久,方半信半疑地问道:“真有此人?”

            “你信不过我?”

            “信不过你,自不会找你。我只是不相信确有其人  ……”

            陈尧叟呵呵一笑:“其实,此人你早认识!”

            杨崇勋又打一个惊愣,追问:“此人是谁?”

            “刘娥!”

            “刘娥?”就像光天化日之下一声炸雷,杨崇勋诧愕得张大了的嘴巴,久久难以合上,“她  ……她可还在京师?”

            “当然。”陈尧叟诡秘地笑道,“你若肯放下正六品官员的架子,晚饭以后我带你见她。”

            迟疑一会儿,杨崇勋摇摇首:“不。她不会为我开脱的。还是不见她的好,见了怕是适得其反  ……”

            陈尧叟亦报以摇首:“看来你是只识其面,不识其心。其实,她的内心和外表一样的美。知你一片孝心之后,不会见死不救的。”

            “可我对她  ……”

            “她会不计前嫌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只要你不再有损于她,她会尽释前怨的。况且,你留的那张纸条,那四句诗  ……”

            “你猜出那诗是我留的?”杨崇勋两眼一亮,霎时于惆怅凄然之中流露出几许欣然与兴奋来。

            “当然。”陈尧叟的口气十分肯定,“汉初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想杨兄是知其典故的。杨兄今日来个‘捉也崇勋,放也崇勋’,想必是杨兄不得已而为之了。萧何助韩信成功,最终还是谋杀了韩信。而杨兄你,却适得其反,一张小小的纸条,却放跑了刘娥。由此可见,杨兄今后不但不会害她,还会成为她的护花神!”

            “知我者,陈贤弟也。”杨崇勋眼含泪花激动地感慨道,“我原以为,山重水复,无路可走了,听贤弟一席话,仿佛还有柳暗花明的希望。”

            “事在人为嘛。”陈尧叟见此,接着拍着胸脯道,“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多谢陈贤弟!”说着,杨崇勋扑身向前,欲行跪拜大礼。陈尧叟拦住他说:“留着这个大礼,还是晚上用吧。我想刘娥是经不住你这一跪的!”

            二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15韩王妃积郁成沉疴刘懿仙释罪捐玉佛

            斗转星移,说话间将至雍熙二年的春节。

            腊月二十八日,窗外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儿;渐渐,雪花儿变大变密,竟至满空中鹅毛般地飞舞着。不到一个时辰,大地上的万物无不银装素裹,满目是雪的世界了。

            斯时,记室房里的陈尧叟,挥毫写出三副春联,一副是:国泰民安百姓贺新春,风调雨顺万家庆丰年;一副是:千古风流见之后世,百年俊逸始于今朝;另一副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对联墨迹未干,他便招手唤来了夏守赟,手指案上的春联扬扬下颏:“等墨干了,你速速送去。”

            “送哪儿?”夏守赟装傻卖呆地眨眨眼睛问,“送后宫还是送王府?”

            陈尧叟亲昵地拍一下夏守赟的后脑勺,笑道:“明知故问,当心春节讨不到压岁钱。”

            夏守赟顽皮地笑着,卷起春联正要出屋,韩王妃的侍女燕燕披着一身雪花急急火火地闯了进来,一语未出,就先抹起了眼泪。见此情状,陈尧叟一惊,忙问:“王妃她……”

            “王妃的病,愈来愈重了。”燕燕哭丧着脸儿说道,“方才,昏昏迷迷地问我:王爷回来过没有?我撒谎说来过了,见你睡得沉,刚又上朝去了。其实,王爷又是一夜未归。王妃她……太可怜了。”

            燕燕哭得泪水涟涟,十分悲痛,主仆情意,至真至诚。陈尧叟听了,亦不禁沉重万分。夏守赟更是目不忍睹,他一边为燕燕拍打扫除头上身上的雪花,一边背过脸儿抹去了溢出眼窝儿的两汪儿泪水。

            “是王妃让你来找我的?”陈尧叟问燕燕。

            “嗯。”燕燕点点头。

            “没有说为了何事?”

            “叫您或者杨翊善,到她那儿去一趟,派人帮她找回王爷。”

            陈尧叟颔首,然后转视夏守赟说:“你去吧,见到王爷,把王妃的病情禀明了。我想王妃的意思是想请太医院的御医问诊。这件事,非王爷出面不可。”

            说罢,他跟着燕燕去了王妃的寝宫。夏守赟先他们一步出屋,直奔京中街。

            京中街的南头,是王继忠的住宅所在。自去冬刘娥客居于此,这里便成了夏守赟的秘密来往之所。他是韩王的贴身随从,鞍前马后,上传下达,韩王自是离不开他。因此于他,这里已无所谓秘密可言了。

            这是一爿御赐的宅院。王继忠的父亲王遇,是大宋的赫赫功臣,原是武骑军校,征契丹战殁,皇上便钦赐了他家这爿宅院。那年王继忠方六岁,补东西班殿侍。他还有个妹妹,方三岁余。母子三人虽有一处宅院,其固定进项却只有王继忠一人的俸禄。功臣之眷属固然当予以关照,但时日久远便被搁置无人问津了。幸亏王继忠精明勤奋,好学上进,十岁便不再吃空名,而是实打实的殿前侍值了。他十七岁给事韩王府时,便已是颇有城府的王府中坚了。随着王继忠的擢拔与晋阶,他家的经济状况亦渐好转,这所御赐的宅院,亦就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宅子的前院,是一处可独立使用的四合院,正房、厢房、南房一应齐全,虽非巍峨殿堂,亦是砖石铸就。王母住正房,东西厢房住着一双儿女,南房空着,盛些杂物,正好打扫出来给刘娥住。可是,时间久了,王继忠发觉这样集中居住不便于韩王出入,就把现荒芜着将来可辟做后花园的后院清理了出来。

            后院的面积较前院还大,空空荡荡只北端有几间简易房,是修建这爿院落时工匠们居住的。经过一番内外装修,初略一看就像新房一样,外表青砖白灰,内里雪白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