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中国产权市场解读 > 第9章

第9章



                                    如果我们通过努力,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说是对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贡献。事实上,我们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而且我们的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国资流转:艰难的探索实践(1)

            “政治上很敏感、技术上很复杂,质疑起来很容易,辩护起来很困难。”

            ——某位专家对国有产权的转让和定价如是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通过民族工商业改造、统购统销、高积累低消费等方式,创造并积累了数量众多的国有企业和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家底子,成为改革开放的本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和国有资产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经历了放权让利、经营承包责任制、抓大放小等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之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战略开始逐步实施。

            然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需要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来实现。国有产权转让、尤其是国有产权的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通过行政化处置方式而不是通过市场公开转让,首先是为暗箱操作和私相授受预留了操作空间,其次是即便不违规也卖了一个高价,但因为这个价格不是经过市场形成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还应该卖一个更好的价格,使决策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实践证明: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就要启动市场机制。中国国有产权转让通过政府有效监管下的市场化交易行为来实现,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盘盘家底-中国国有资产概况

            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我们的国家积累和创造了数以十万亿计的国有资产。

            要探讨国有资产的流转问题和怎样流转的问题,有必要先盘盘家底,看看我们的国有资产规模和构成状况。

            1.  国有资产的界定

            界定角度不同,国有资产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从资产归属角度界定,国有资产指的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全部财产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财富”;从管理范围(或内容)界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或依据法律、或基于权力行使、或由于预算内或预算外支出、或由于接受馈赠、或由于资产收益取得应属于国有的财产”。两种表述方式的共同点是都认为国有资产就是国有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资产”与“财产”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只有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财产才叫“资产”,它一般具有增值的要求,而其他财产则不具有这种要求;“财产”是一个含义更为广泛的概念,财产可以是经营性的,也可以是非经营性的。

            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国有资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定义为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指依法归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包括:

            一是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二是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三是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

            四是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

            五是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指增值型或经营性的国有财产。

            2.  国有资产的分类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按经济用途划分,国有资产有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类。

            所谓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各类企业经营使用的和按企业要求经营使用的国有资产,他以盈利为目的,在这一点上与私人资本没有本质的区别。

            2国资流转:艰难的探索实践(2)

            所谓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用于事业、行政、公益服务而不直接参与生产、流通的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公益项目等方面。从公共财政角度而言,这部分资产形成和使用的结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向社会提供大量的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在一定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按资产存在形态划分,国有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有形资产是指具有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在一定时期里提供收益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商标商誉等等。

            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国有资产还可以分为由中央政府管理的资产和由地方政府管理的资产两部分。

            还可以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但是,不管按那种方式来划分,国有资产的本质,是全民所有并委托国家统一管理的公有资产。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充分地理解,促进国有资产流动重组并在流动重组中保值增值是多么的重要,保证社会公众对国有产权转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多么的重要。

            3.  中国的国有资产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的国有资产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分析国有资产的形成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出国有资产的几个来源渠道:

            枪杆子打出的家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艰苦的革命斗争,在缔造新中国的同时,也在革命的过程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缴获敌伪财产物资和自行组织生产等方式,为新中国积累了一点家底,形成了国有资产的一点原始积累。

            建国后,国家依法宣布国有城镇土地、矿藏、海洋、水流以及大森林、大荒山等为国有资产,依法征收和征用的土地,依法没收的财产,以及依法认定和接收的无主财产和无人继承的财产等也是国有资产的形成渠道之一。

            民族工商业改造

            自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逐步发展起来,到建国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现实国情出发,顺应新民主主义社会基础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主张保护民族工商业,直到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仍在持续发展。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统购统销与剪刀差

            经济学领域中“剪刀差”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超额税”。当时的苏联为了加快积累工业化资金,人为地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部分农民收入在工农业产品交换过程中转入政府支持发展的工业部门。

            上世纪30年代,“剪刀差”被进口到了中国,  并被结合中国的国情做了发展和广义化。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采取了“统购统销”的方法,“剪刀差”现象更为严重,有资料认为,1950年工农产品比价与抗日战争前的1930-1936年相比,扩大了34.4%,农民在交换中吃亏很多。

            但是,剪刀差的问题对于国有资产的增加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一位经济工作者李微,利用严瑞珍的方法曾经做了一个计算:1953-1978年间,农民出售农产品少获得的货币收入为2612.6亿元,但购买工业品多付出的货币为763亿元,剪刀差的差额达到了3375.6亿元。  她还利用冯海发的方法,合作算了另外一笔账:1952—1990年间,我国农业通过“剪刀差”方式为工业化提供了高达8708亿元的资金积累,平均每年223亿元。  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形成了国有资产。因此可以说,农民对中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国资流转:艰难的探索实践(3)

            勒紧裤带的积蓄

            在农业通过“剪刀差”方式对国有资产形成做贡献的同时,工业则通过“高积累低消费”的模式积累国有资产。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计划经济在分配领域实行的是“高积累低消费”政策。对于国家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国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体系,而且实行的是低工资的政策,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剩余价值被截留。当然,与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攫取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转变成了国有资产积累。

            当然,这种“高积累低消费”,“勒紧裤带过日子”的做法,在为国有资产总量高速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预留下了大量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