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纪伯伦散文 > 第68章

第68章



                                    你的枝条从太阳光中吸收的馨香放在哪里?"

            之后,我将我的灵魂之树连根拔起。

            我将灵魂之树从它生长的土壤里连根拔起,将时光留给它的纪念品全部抛弃。

            我又把我的灵魂之树栽到另一块土地。

            我把它栽在远离时光通道的田地里。夜里,我守在树旁,自言自语道:"熬夜能使我接近星辰。"我用我的血和泪将它浇灌,并且说:"我的泪,味道鲜美;我的血,芳香四溢。"

            春回大地,我的灵魂之树又开花了。

            夏季来临,它又结了果。

            金秋到来,我将成熟的果子放在金盘中,置于路口;然而,成群结队的过往行人,谁也不曾伸手取果子。

            我拿起一个果子,咬了一口,顿感味甘似蜜,可口似多福河水,醇美赛巴比伦琼浆,芬芳若茉莉花香。我放声呼喊:

            "人们不喜欢口中有坑地,也不喜欢腹内藏臼盅;因为坑地是眼泪的女儿,臼盎是鲜血的公子。"

            我独坐在我的灵魂树荫之下。我的灵魂之树在远离时光通道的田地上形影相吊。

            我的心啊,你莫作声,直至天明。

            切莫作声!天空不会吸收你呼出的废气,因为它已被腐尸熏染。

            我的心啊,请你留意细听:

            昨天,我的思想是一只船,颠簸在万顷波涛之间,随风漂泊,从一个海岸到达另一个海岸。

            我的思想之船空空如也,只装着七只杯子,林里盛满各色颜料,绚丽斑斓,酷似彩虹。

            我厌倦了海上漂泊,便说:"我将把我的空空思想之船开回自己出生的祖国的港口。"

            我在船两侧涂上落日余辉般的土黄、春慧般的嫩绿、天空似的瓦蓝和晚霞的血红浓船帆上,画上引人注目的奇异图画。涂画完毕,我的思想之船像先知的梦幻一样,开始进游在浩渺沧海与无垠长天之间。船驶人祖国的港口时,人们争相迎接,人人欢呼雀跃,个个赞不绝口,只听锣鼓齐鸣,凯歌高奏,随之将我迎进城里。

            他们之所以那样欢乐,因为我的思想之船外观华丽;其实,谁也不曾进入船里。

            也没有人问我从海外带回什么宝贵东西。

            谁也料想不到,我竟是空船而归。

            那时,我暗自说:"我骗了人们,仅用七杯颜料,便瞒过了他们的锐利目光。"

            一年过后,我乘我的思想之船再度出航。

            我航至东岛,搜集到没药、乳香、龙涎香和植香,将之——一装入船舱。

            我航至西岛,带回矿产、象牙、宝石、翡翠和美玉。

            我航至北岛,带回锦缎、刺绣和开司米。

            我航至南岛,带回铁环错甲、也门宝剑、长矛利刃和种种枪械。

            我的思想之船装满天下奇珍异宝,回到祖国的海港。我说:

            "人们必将赞扬我,我亦受之无愧;人们必将载歌载舞迎我进城,我亦功有应得,声誉永垂。"

            但是,当我抵达港口时,却没有一个人迎接我;我来到大街上,没有一个人瞧我。

            我站在广场上,向人们宣布,我带回天南地北的奇珍异宝,人们这才向我没来目光;虽然人人笑意在面,但眼睛里闪现出来的却是嘲弄神情。时隔不久,人们纷纷弃我而去,随之各奔东西。

            我心情抑郁、懊丧,无精打采回到海港。刚看到我的思想之船,便想起一件事情;正是因为这事,我才又开始了海上远航。

            我高声呼喊:

            "大海的狂涛刷掉了船身上的涂料,我的思想之船露出了船体;风吹、日晒、雨淋,剥去了船帆上的画图,使之变成了灰色褴楼衣。"

            我把带回来的珍宝装人棺木,再将棺木推入水里。之后,我回到乡亲们中间。可是,他们都不理睬我,因为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表面。

            就在那时,我丢下我的思想之船,来到死神城,坐在粉饰一新的坟墓中间,开始探索死亡的秘密。

            我的心啊,你莫作声。直至天明。切莫开口!狂风正嘲笑你的细语,山谷不会送回你的弦鸣。

            我的心哪,你瞧,东方已经破晓。假如你能说话,就请痛痛快快地说吧!

            我的心哪,你看,这就是黎明大军。黑夜的寂静可曾给你留下歌曲,让你唱着它迎接黎明?

            我的心哪,你瞧,这是鸽子、纪鸟群,翻飞起舞在山谷上啊。黑夜的恐惧可曾给予你强健翅膀,让你陪伴它们在碧空翱翔?

            我的心哪,你瞧,牧人赶着羊群。夜下人影可曾给你留下旨意,让你随牧羊人一道奔向绿原草地?

            我的心哪,你看,这群青年小伙子,正漫步走向葡萄园。莫非你不想站起来,和他们一起到园中玩玩?

            我的心啊,快起来吧,和黎明一道行动!黑夜已经过去,恐怖与梦幻也一消而净。

            起来吧,我的心,高声歌唱吧!谁不与黎明一道和声歌唱,便会永远留在黑夜之中。

        麻醉药与手术刀

            "他是个极端主义分子,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是个空想主义者。他写东西目的在于毁灭青年的道德。"

            "假若已婚和未婚男女遵从纪伯伦关于婚姻的见解,那么,家庭支柱就要倾倒,人类联盟大厦就要坍塌,世界将变成地狱,民众必沦为鬼魂"

            "不要看他的文笔多么优美!他是人类的敌人之一。"

            "他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他是个叛教者。我们奉劝吉祥山上的居民唾弃他的学说,烧掉他的著作,以免其中任何东西制在他们的灵魂上。"

            "我已读过他的《折断的翅膀》,我发觉那是夹在肥肉里的毒药。"

            这都是人们谈论我的话语。他们说对了,我正是个极端主义分子,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我的破坏倾向胜过建设倾向。我打内心里讨厌人们所崇拜的东西,喜欢被人拒之于门外的东西。假若我能够把人类的传统、习惯和信仰连根拔掉,我会一分钟也不迟疑。至于有人说我的作品是"夹在肥肉里的毒药",则自有话语揭开藏在厚面纱之后的事实——赤裸裸的事实则是,我不但没有往肥肉里夹毒药,反而将夹在肥肉里的毒药取了出来……而且我把毒药倒在了干净透明的杯中。

            那些在他们自己的灵魂面前向我道歉,说什么"他是个空想主义者,常激游乌云之间"的人,正是他们凝目注视着那透明杯中闪闪放光的东西,放弃了其中被他们称为"毒药"的饮料。因为他们的胃口太弱,无力消化它。

            也许这段引言显得粗糙冒昧。可是,冒昧加粗糙不是比背叛加光滑更好一些吗?冒昧毕竟是自我表现,而背叛则穿着为他人剪裁的外衣。

            东方人要求作家像蜜蜂,翩跃飞舞田野之中,采集百花果糖,加工而成蜜九。

            东方人喜欢蜂蜜,以为除了蜂蜜别无美食。他们吃蜜过多,甚至他们本身也变成了蜜,变成了在火前流动、只有放在冰块上才凝固的蜜。

            东方人要求诗人燃烧自己作为香,供在他们的君王、统治者和大主教面前。东方的天空已布满从御座、祭坛和坟荣边升起的烟云,然而他们还不满足。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能与穆台奈比相媲美的赞颂诗人,有与韩莎相似的悲悼诗人,有大大胜过莎菲丁·哈里风雅的贺喜诗人。

            东方人要求学者研究其父辈及祖辈的历史,要求深入研究他们的遗迹、习惯和传统,在他们那些冗长的语言、给杂的派生词语和名目繁琐的修辞中消磨自己的日日夜夜。

            东方人要求思想家在他们的耳边重复白德巴、伊木·路西德⑤。艾弗拉姆·赛尔亚尼⑤和约翰·迪马仕基O说过的那些话。要求思想家在写作中不要超越愚昧的训诫和拙劣的引导以及二者所引用的格言和经文的界限。其实,谁要沿着那些经文行路,其生命必然像生存在阴影下的柔弱小草;其灵魂也像掺了一点儿鸦片的温水。

            简而言之,东方人生活在已经逝去的舞台上,喜欢消极的、供消极的,

            讨厌积极的、纯净的、能够刺激他们,并且促使他们从充满平静美梦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原则和教诲。

            东方乃一病夫,遭到种种疾病侵袭,遇重重瘟疫骚扰,终于适应了久病,习惯了疼痛,不仅视瘤疾和病痛为先天特性,且将之当做上好缺陷,与高尚灵魂和健全肌体密不可分;谁若没有此种缺陷,就被看成是被剥夺了天赋之才和理想完美的残废人。

            东方的医生多,常守在病榻左右,为其病进行会诊。可是,他们只给东方开短效麻醉药,只能延长病期,却不能祛病。

            精神麻醉剂品种繁杂,形式多样,花色纷繁。也许就像疾病相互传染那样,某种麻醉剂生自另一种麻醉剂。每当东方身上增添一种新病时,其医生便为之发明一种新的麻醉药。

            至于导致那些麻醉剂出现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其最重要者是病人屈从于著名的宿命论哲学,此外还有医生的胆怯,生怕有效药物引起疼痛。

            给您举几个有关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例子,都是东方医生们用来治疗家庭、国家和宗教的疾病的:

            由于种种实实在在、活活生生的原因,丈夫讨厌妻子,妻子也厌恶了丈夫,于是夫妻争吵不息,相互打架,彼此疏远。可是,没过一天一夜,男方的亲戚便去找女方的亲戚,相互交换修整过的意见和装饰过的想法,并一致同意让夫妻破镜重圆。于是,他们把女方找来,用令其害羞、却不能使其信服的、捏造的训诫迷惑她的情感。尔后,他们又把男方召来,用能够软化其思想、但不能改变其意志的花言巧语和格言谚语蒙盖他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