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龙凤钺 > 第6章

第6章



                                    小黄就是小黄,无论别人说什么她仍然我行我素,毫不在乎。

            这小黄与中叔慧本来是警校的同学,二人关系也非一般,上学期间天天是形影不离,参加工作后,一个分配到刑侦队,一个到了基层派出所,虽然见面的机会少了,可电话却是经常不断。今天看到小慧光顾,惊喜之余更是热情有加。

            “小慧,”她一个鱼跃,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把椅子碰倒了也顾不得扶起来,紧紧抱着中叔慧的双肩,狂热地在原地打转,把个中叔慧转得晕头转向,站在一边的李科长尴尬地看着这一切。

            “好个疯丫头,还是这么毛毛燥燥的,别慢待了客人。”中叔慧一边与小黄蹦着跳着,一边责怪着她。

            小黄却依然余兴未尽,漫不经心地说道:“哟,就你呀,也算是客人?”

            中叔慧向李科长那边努了努嘴,小黄这时才发现原来旁边还有一个人,立刻不好意思了,又定睛一看,原来是李科长,这时才定下心来,连忙把二位往沙发上让。小黄拿起水杯走到饮水机前,边接水边问:“是什么风把你们二位吹来啦?”

            李科长与小黄也是老熟人了,当初为博物馆的职工办理户口时就是小黄办的,李科长一边接过小黄递过来的水杯,一边不无风趣地说:“我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点小事想请你帮忙。”

            小黄嗔怪地说:“瞧你这大科长说的,您有事只管吩咐,还用得着帮忙两个字,说吧,什么事?”

            李科长郑重地从手提包里拿出花名册,对小黄说:“请你帮忙查一查这些人原来的住址。”

            小黄立刻严肃下来,接过名册翻了翻,说:“这不是去年刚刚办理户口迁移的吗?有什么问题吗?”

            “不不,没有问题。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他们在搬来以前住在什么地方。”李科长赶紧解释。

            “这个呀,太简单了,你等着。”小黄立刻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打开文件柜,找到户口登记簿,“要找谁,说吧,我帮你找。”

            中叔慧想了想,说:“你查一下这里边有谁是从工人文化宫一带迁来的。”

            很快,结果出来了。小黄指着名册对二人说:“一共有两户,都是从文化宫派出所转来的。一个户主叫刘英,全家只有两口人。还有一个叫万国良,户口本上是单身一人。”

            “再没有别人了吗?可不能漏掉啊。”李科长追问了一句。

            小黄说:“放心吧,科长大人,保证没错。”

            中叔慧和李科长站起身,边整理资料边向小黄道别。小黄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出大门。

        十五

            石陶按照郭政的指令来到博物馆,他来到馆长办公室,与馆长交换了一下情况,说明了要查找的人的相貌特征。馆长先是一脸的无奈,继而说道:“要是查找不戴眼镜的人还好找一些,要查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难了。你知道,我们这是一个文化单位,戴眼镜的最多,全馆职工将近三百人,眼睛近视的占一半以上,还有一些现在的年青人,虽然眼睛没有什么毛病,可也喜欢戴个眼镜,说是萧洒,再加上有些老同志,眼睛也开始花了,上班时配个老花镜也是常有的事。”

            石陶听了这话,也感到有点像是大海捞针般的感觉。他又问:“那么谁的右太阳穴上有个三角疤呢?”

            “这倒是没有注意过,我们可以暗中查访一下。”馆长答到。

            这时,郭政和中叔慧、李科长走了进来。

            中叔慧把了解到的情况向他们作了介绍,重点说明了在云峰路派出所了解到的情况。真是柳暗花明,矛头一下子就集中了。

            郭政说:“那就先请馆长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的情况吧。”

            馆长说:“刘英,今年大约是三十二岁了吧,老家是四川江油的,省立大学毕业时安排到博物馆工作。她爱人是驻西藏部队的副营长,两地分居多年,自己带一个5岁的小女儿住在家属楼。虽然很辛苦,但工作勤勤恳恳,年年是先进工作者。”

            没等馆长讲完,石陶就插话了:“那个万国良怎么样?”

            馆长说:“万国良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明年就要退休,他只单身一人,从小就是个孤儿,1979年进文管所,到现在一直是资料员。对了,他倒是戴一付近视眼镜,什么边的倒没有注意过,也没有见过他右边太阳穴有伤疤。”

            李科长补充到:“万国良有一个叔叔在菲律宾,据说是一个大古董商,前几年才联系上的,现在正在申请办理出国定居的手续。”

            郭政听到这里,逐渐地对此事产生了兴趣,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对李科长说:“现在一个都有几副眼镜,有边的,无边的换着戴,这倒无关紧要。不过这个人倒挺有意思的,我们看一看他的档案材料,好吗?”

            李科长说:“可以,档案都在,请跟我来。”

            郭政交待石陶留下与馆长继续交谈,而后带着中叔慧跟着李科长来到保卫科。

            保卫科与馆长办公室只有十来米远,李科长交待工作人员到档案室调取万国良的档案。郭政等人落座后,李科长继续说:“万国良从小跟奶奶长大,原是矿冶学院附中的学生,文革期间是红卫兵的小头头,虽然参加过造反活动但没有发现有重大问题。1968年上山下乡,他奶奶死后就成了孤儿,为了照顾他,组织上安排他回城就业,79年到的我们这个单位。”

            郭政一边听着李科长的介绍,一边仔细地翻阅着万国良的档案。这时到窗前给郭政他们倒水的李科长轻声地说:“郭队长,你过来一下。”

            郭政走到窗前,李科长瞧着窗户外边对郭政说:“那个刚刚从资料室走出来的人就是万国良。”

            资料室虽说到保卫科有一段距离,但郭政仍然能够清楚地看见那个瘦瘦小小的男子。他戴着一付近视眼镜,黑边的,这与郑大爷讲的有点出入。

            郭政重新回到万国良的档案上来,从档案材料上看,与李科长介绍的并没有多大的出入,但是有关他叔叔的任何记录都没有。郭政问道:“他叔叔是怎么回事?从档案上看他并没有一个叔叔啊。”

            “那是四、五年前的事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外籍华人,听说是菲律宾的一个古董商,到传达室点名要见他的侄子万国良。”李科长吸了口烟,边回忆边继续说道:“开始的时候万国良对他这个叔叔表现的很冷淡,只是象征性地在马路对面的小饭店接待了一下。但后来他却总是在别人面前吹嘘,他有一个叔叔,如何如何有钱。今年春节过后又申请出国定居去投靠他的叔叔。”

            郭政问:“他的申请批准了吗?”
            “还没有,估计快了。”

            郭政沉思着。

            这时,郭政的电话响了,是派去监视海振江的侦察员打来的。郭政与李科长告别后走出博物馆,跨上“猎豹”越野车,赶回到刑侦队。

        十六

            据群众反映,海振江最近花钱比较随便,出手也非常大方,有时还请几个街头无赖一起喝酒,并吹嘘自己很有钱。从环保局了解到,海振江只是该单位一名普通员工,每月工资不到千元,家中有儿孙需要他接济,如此铺张浪费真的叫人匪夷所思。

            郭政综合分析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情况,心中构想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为了慎重起见,他在请示了局长后又召开了有各方面人员参加的协调会。会上,大家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一切布置就绪,郭政下达指令:“各部门、各单位按计划开始行动。”

            第二天早上,上班的铃声刚刚响过,博物馆小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主席台正上方的横幅电子显示屏上,一排红色的琥珀体大字“破案动员大会”在人们的心头平添了几分紧张和严肃。人们互相小声议论着、打听着,都希望从对方口中探听到一点消息,可所有人都是一问摇头三不知。

            刑侦队长郭政在博物馆长和保卫科李科长的陪同下走上主席台,会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郭政今天特意穿上了一套笔挺的警服,银灰色的帽徽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芒,更显出国徽的庄重与威严。等三人落座以后,石陶和中叔慧两位警官一左一右地登上主席台,站立在两侧。

            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馆长走到主席台前,用手扶了扶面前的麦克风,再用眼睛向台下的人群扫视了片刻,突然他又站起身来,大声地说道:“同志们,我们博物馆珍藏的宝贝‘龙钺’丢了。”

            台下出奇的安静,几秒钟后暴发出了潮水般的声浪,由于人多嘴杂,听不清人们都在说什么。馆长用双手往下按了按,作出让大家安静的姿势,好久会场才逐渐地平静下来。

            馆长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可以肯定,犯罪分子是在去年秋天利用文物搬迁的机会实施的盗窃。那天下午装有‘龙钺’的124号箱从旧仓库出来后根本就没有进入地下室,而是被转移到了其它地方,犯罪分子利用夜间作案,第二天才把空箱子送回到地下室的。现在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希望全体职工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协助公安同志,提供破案线索,早日破案,使国家文物免受损失。”

            郭政站起身,正了正大檐帽,健步走到麦克风前,非常平静地说:“除了一些老同志,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有关‘龙钺’的一些事情,那我就把这事给大伙儿侃一侃。”郭政清了清嗓门,又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小口水,而后开始讲起了关于“龙凤钺”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