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狐妖缢鬼老宅秘闻 > 第5章

第5章



                                    南面临着一堆坍倒的砖瓦残垣,像是一处废墟。

            “窗户无法打开!”纪晓岚推了推窗户。

            “都从里面钉死了,和那时一样。”张健亭解释说。

            纪容舒说:“听说几十年前那红衫女人吊死在横椽上,脚下翻倒着凳子。官府的人来时,窗户已经从里面钉死,门也从里面紧闩着,另外还有一块大石碑抵在门后。”

            “看样子这屋子没有其它出口”刘福荣卸下鸟铳握在手中,来回看看,“不会真是狐妖作怪吧?”

            “狐妖?”

            纪晓岚从窗户缝中往进看,潮黄生霉的坯墙下仍然堆着许多落满尘土雕刻用的废弃石材,一只腐朽的长圆凳样的香几躺在墙角,锁孔里生满了黑锈,看样子房屋上锁也有些年头了,几缕阳光顺窗缝射进去,扬尘翻卷,阒寂的老屋仿佛独处在与世隔离的另一个世界。

            “这房里自缢的人绝不止三两个,但刘氏时却再没人自缢了。”王玉说。

            “唔……”文鸾哼了一声。

            刘福荣说:“常听老人们说,含冤上吊的人死后阴魂不散,就会化作厉鬼游魂,在夜间出没。专夺取那些阳气稀弱的人的性命,以至于这些人会被鬼魂引诱来到吊死鬼生前自杀的地方上吊。”

            “阳气稀弱?这就是吊死鬼常常是女人的原因?……吊死过不少人……这事也过于邪门了……”纪晓岚说,“这是几月间的事?”

            张雪堂说,“我听说好像是在康熙三十二年的夏天,十几年前那也是夏天。”

            “四十七年前!?”纪晓岚惊叹了一声。

            姚别峰说:“我还记得在十几年前那个夏天异常燥热,我来时见房门正打开着,一群人围在那里。屋里一条床单拧悬于梁上,坐墩倾翻,一个女人如傀儡般吊在半空,面已溃脓黑青,红眼凸鼓,长舌干瘪吐在嘴外,七窍血渍顺着黏连的细发淌到胸口,混在地上粘稠的黄绿色污秽物中,团团肥蛆从皮里钻出,场面异常凄绝恐怖,酷热天气里尸体腐臭不堪。”

            听姚别峰描摹的景象岂止恐怖,简直令人作呕,文鸾感到胃中苦汁翻涌,不禁打了寒颤。

            “少爷怎么看?”刘福荣问。

            王玉插话说:“若非自缢,予尝闻云贵及暹罗国均有巫蛊邪术可以隔空取人性命。”

            “……”

            “状貌倒很像头部受重击而死,若是为人所害尔后吊至屋梁。我本来想凶犯必然先将石碑斜倚一扇门后,下以堆积雪或碎冰屑支起。取一线系粗钉浅钉墙上与门闩孔平齐,线拉至屋外。然后上屋顶掀开砖瓦垂下细线,以一钢针穿于线末端并牢系之,线从粗钉下绕过并穿过门闩孔洞,将钢针深插在闩上。凶犯从门中出来将另一扇门合严,在屋顶拉动细线使门闩插牢,用力扯下钢针收回细线,盖好砖瓦。从门外牵另一细线扯掉粗钉,只待雪融化后石碑自然倒落抵在门后。但……”

            “但三伏天何处去寻冰雪?”纪容舒接话说。“勿妄自揣度,若无凭据,任何臆断都毫无意义。”

            “十几年前自缢的,就是那屋的婢女”沙哑干嘶的嗓音从张雪堂的喉中传出。

            对面的东院里有几间厢房,纪昀推开一扇陈扉,尘土从头上洒下,几只灰蛾扑突突飞出来,迎面撞在纪昀脸上,纪昀忙用手一挡不禁打了个喷嚏。屋梁上一只老鼠窜过,吱吱叫了两声。屋子里充满着腐朽而怪异的令人难以承受的气息。纪昀用袖子掩住鼻子,几张土炕崩塌在那里,地上是混着秸秆的碎土砖和草木灰。

            “这是……?”

            张健亭自言自语,“地上杂乱的脚印想必是守园人驻留的足迹。”

            不知不觉已到晌午,蝉鸣愈烈,聒噪的令人心烦,几人锁好大门离开庄园返回张府。

            第三章

            (三)

            红彤的太阳当头照着,地面白亮的刺眼,天空中没有一片云,周围到处都是火热的燥气,汗水不断从身上毛孔渗出来,浸湿了衣服黏在身上。

            纪昀和文鸾在院中树下林荫地铺了一张菰蒲编席,躺在上面翘起腿摇着脚腕,手里托着半瓤西瓜,另一只手持扇子一边扇着。

            “昀哥,你觉得叔父亭健说的狐美人一事是真是假?”

            “狐美人……狐美人……”纪昀噗噗噗从嘴里吐出几颗瓜籽,一边念叨着,“我刚想到了一半,却没了头绪。”

            “哦,但说来听听。”文鸾夺过纪昀手中的扇子,帮他扇着风。

            晓岚翻身起来,穿好草鞋,文鸾跟在他身后走到张雪峰房前叩门。

            “外祖父……”

            “昀儿,有何事?”

            “我听舅舅说您曾有一面五尺方镜不知为何我不曾见到过?”

            张雪峰说,“几年前李桂惹怒了狐仙,那面红夷贡镜也被砖瓦砸破了。”

            纪晓岚又问:“您曾经养过狐狸么?舅舅说他见到过。”

            张雪峰答,“我从没养过狐狸,那是他发梦而已何必当真。”

            “人生本如梦,何必辩庄蝶。”张雪峰叹了一句。

            “外祖父,我这会儿闲来无事,想到书房乞几卷《聊斋志异》来看。”

            张雪峰应允,从袖兜里掏了钥匙交予纪昀,纪昀又问舅母卫氏借来一面镜子,然后到书房门前打开锁,文鸾跟着他走了进去。

            “据舅舅描述看,那五尺高的实乃西洋舶来的玻璃平镜。我问过他,那镜子原先放在现在纹条书案的位置,现在已经不在,我用此镜替之。你到屋外试着从书室窗隙向内窥看镜中。”

            文鸾到书室外趴着窗口向里看,镜中可以看见一个插着孔雀翎的瓷瓶。晓岚回过头向窗外望了一眼,然后走过去摆弄那面镜子,文鸾再看时,镜中已是纪昀的模样。

            文鸾走进书房,问:“为何会是如此?”

            “先前望时,我可见镜中我像,但对你而言镜面倾斜,因此你不可见镜中之我,光顺窗口折至窗墙后的博古架上。之后我扶正此镜,我可见窗口你立像,故你亦可见我在镜中。”

            “那么叔父所见并非瓷瓶实乃狐狸,又是为何?”

            “那瓷瓶在二十年前位置处或许置有一(透明)玻璃槽,而非琉璃器皿。外祖父豢狐其中,因此可以看见狐狸面孔。但我仍想不通外祖父为何在书房内养有狐狸却不愿向人提及,还有那女人是谁,她如何进入又如何离开封密的书室?”

            “昀哥,那昨夜里绿锦怪又是何物?”

            “大概是一个全身黑色棉布装扮的人背着这绿色包袱,因为棉布折光弱于锦缎,故只能见此绿锦。那人怕逃不脱,声东击西甩下包袱跳河遁去了。之后术士几人消失不见,或也有可能是这些人所为。但银船为何十几年后重新出现,另有三天前范玉被狐妖所伤一事与此事是否关系,另外此狐又与二十年前书房中狐狸有无关联,还有凶手如何伤得范玉又瞬间消失,死狐如何复活并逃走,这些事我也不大明白。”说到这里,晓岚忽然想起一人,于是锁上书房,还了镜子往灶房院子走去。

            文鸾随纪昀到前院,众仆人在院中用饭,纪昀推开门进灶房之中。灶房临卫河的一面墙上开了六七扇窗,而对着院子的墙上有灶房门和一扇关严的竹窗。临卫河的窗下有一排灶台,灶火出口有砖铺泥抹的烟道从伙房角落墙上通出去,墙角一口水瓮里漂着半个葫芦杓。灶台上有两口大铁锅,一摊碗筷碟盘正溺在浑浊的刷锅水里。烧火妇陈氏正在那里用高粱秆编成的扫帚把灰土垃圾都扫进风箱旁的灶台里。地上扬起一阵尘土,纪昀呛得不由咳了两声,说:“陈妈,我且问你,十几年前银船丢失一事详情是怎么样的?”

            陈氏放下扫帚,双手在围裙上擦拭一番,对纪昀说:“那银船原本一直是放在老爷书房的,有一天突然就不见了,书房门也是锁得好好的,老爷发怒训斥了我们几个丫鬟一番,最后也没找到,我一直怀疑是被狐妖盗了去。”

            “在那件事之前或是之后,有没有家仆出过什么不寻常的事?”

            “纪公子是指……”

            “自缢”

            “经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印象,佟府里有一个仆人在那时上吊了,就在隔壁临后院那屋子里。”

            “佟家花园的事你知道多少?”

            “听人说有缢鬼、狐妖,我似乎还听谁说过鄂伦岱,就是佟国维侄子……”

            这时有仆人端着饭碗走了进来,顺锅沿滑进水里。陈氏不在多言,只说“具体的事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了,等我回头想起来再告诉你。”

            纪昀改口说,“陈妈,我刚买了些肉包子,借我些醋沾。”

            纪昀从陈氏手里接过碗盛的酽醋出了伙房门,走到门口,又回头对陈氏补了一句,“休要把秽物扫入灶里,当心得罪了灶王神。”

            从张健亭房中出来,文鸾问“你说那是血?”

            纪昀点了点头,收敛了神情,反复咏读着,“树叶儿青青,花朵儿层层。看不分明,中间有个佳人影。只望见盘金衫子,裙是水红绫。”

            “听上去有点像纳兰性德的词风……”文鸾嘀咕了一句。

            “纳兰性德……纳兰明珠……纳兰……”纪昀自言自语,“叶赫纳兰……”

            (叶赫氏的纳兰明珠是康熙时的重臣,而明珠的长子就是纳兰性德。清朝中后期的慈禧也是叶赫纳兰氏。作者注)

            “满清八大姓氏之一的那氏,又称那拉氏(纳兰氏),祖居叶赫,也称叶赫那拉氏。其中的树叶儿想必是暗指叶赫氏,而青青自然是指清廷。两个部落自古有宿仇,后来叶赫氏曾经联合明朝,并和太祖率领的部队在争夺建州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