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4章

第4章



                                    三十五年努尔哈赤令其子巴雅拉及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征伐渥集部,掠2000人。三十七年十月,令扈尔汉攻取渥集部呼野路,三十八年,令额亦都招抚渥集部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4路。三十九年七月令子阿巴泰及费英东、安费扬古攻取渥集部乌尔古宸与木伦2路。万历四十四年至天启七年努尔哈赤还征服或招降了东海一些小部落,如征服萨哈连路,招降诺罗路等。

            经过30多年时间,努尔哈赤终于统一了建州五部、海西四部和东海大部分。

            在统一女真族的同时,努尔哈赤对邻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蒙古、朝鲜保持友好关系,与明朝保持君臣关系,万历十七年(1589),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二十三年又封他为龙虎将军。每次封赏后,努尔哈赤第二年就入朝谢恩。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努尔哈赤令额尔德尼、噶盖创满洲文字。他们以蒙古文字为基础创立了满文。三月开采金银矿,冶铁。

            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努尔哈赤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政策。他欣赏诸葛亮厉行法制、严惩罪犯的做法,于是“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政治制度方面,他创立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职能的八旗制度。经济上加强与明朝互市贸易。

            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则大部分被统一。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三部后,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立了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职能的八旗制度,四十四年,满洲诸贝勒尊努尔哈赤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努尔哈赤立国号为“大金”,定都兴京(今辽宁新宾西)。疆域东至辽边,北临蒙古,南濒鸭绿江。

            努尔哈赤以天命思想来维持他的汗位和奴隶社会的等级制。他宣称,汗是天之子,汗之子是贝勒、大臣,而贝勒和大臣之子又是阿哈(奴隶)。后金建立后,他自称“天命皇帝”,他致朝鲜国王书即钤“后金天命皇帝印”。

            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定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以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

            由于立汗位的失败,天命七年(1622)三月开始,努尔哈赤决定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叶赫城遗址所谓八和硕贝勒就是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立刻感到是一大威胁而坐卧不安起来。于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限制。例如利用叶赫部干扰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停止贸易,挑起边界纠纷等。万历四十六年,羽翼已丰的努尔哈赤便以“七大恨”①为由攻明,捣毁抚顺,攻取清河。明游击将军李永芳投降,后金掠去人畜30万。第二年,大惊失色的明廷从福建、浙江、四川、甘肃调集88000人与朝鲜兵13000人,以杨镐为辽东经略(经略是朝中派出的总制一方的军务重臣),采用分兵合击的战术进攻兴京,企图一举摧毁努尔哈赤政权。努尔哈赤运用“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对策,首先在萨尔浒(今辽宁新宾西浑河南岸)击破明主力杜松军。然后,北击尚间崖(萨尔浒西北30里)明朝马明军。努尔哈赤又急返兴京,南击刘与朝鲜姜弘立军。明各路军均为所破。杜松战死,马明逃脱,刘战死,姜弘立被俘。从此后金对明朝从防御转入进攻的态势。

            萨尔浒战后,明任通晓军事的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积极防御,努尔哈赤无机可乘。后来熊廷弼被不懂军事的袁应泰替换。袁应泰守备松懈,为努尔哈赤所乘。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不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这时努尔哈赤已有夺取全国政权的企图。他说:“…南京、北京、汴京本非一人所居之地,乃女真、汉人轮流居住之地。”

            努尔哈赤的盔甲后金民众纷纷从贫穷的苏子河流域迁至富裕辽阔的辽沈地区。这年七月十四日,努尔哈赤颁布“计丁授田”令,将海州地方10万日(1日相当6亩)土地和辽东20万日土地赏给满洲和汉民。规定每个男丁分给6日,其中5日种粮,1日种棉。这年的初冬,后金社会又有变化。努尔哈赤大杀痛苦不堪企图逃走的汉民,旋又大杀所谓煽惑汉民逃跑的汉族秀才。后来又给没走的汉民编庄:以13丁、7牛、百日为1庄,其中以80日为13丁的生活田,20日交纳官粮。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还是属于奴隶社会。旗主拥有大量的奴隶和土地。奴隶为他们耕作,养活他们。进入辽沈地区后向封建农奴制过渡。

            天命11年(1626),努尔哈赤率13万大军进攻宁远。明守将袁崇焕坚守不退,努尔哈赤身负重伤,只好退回宁远,不久病死,终年68岁。以其美妃乌拉纳卵氏及庶妃阿济根、德因泽殉葬于沈阳城东,称福陵。崇德元年(1636)初谥武皇帝,庙号太祖。康熙元年(1662)改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死后,八子皇太极继位。

        清高祖的智、勇、量

            福陵图努尔哈赤是智勇量俱全的英雄。这在他开初统一女真时就表现出来了。

            明万历十二年(1584)九月,住在佟佳江附近的董鄂部内乱,努尔哈赤那时人还不多。他乘机领了一些人进攻。董鄂部主阿海巴颜以400人在城内迎战。时值大雪。努尔哈赤下令停止进攻,撤退。他本人却率领12人在城下埋伏下来。阿海巴颜以为努尔哈赤已经撤走,便率兵出城。努尔哈赤与伏兵突然跃起,把阿海巴颜打了个措手不及。杀四人,缴获甲衣两副。

            有一次,王甲部向努尔哈赤求援进攻翁克洛城。努尔哈赤纵火烧了该部的外城。他爬到屋顶上向城中射箭,瓮部士兵鄂尔果也向努尔哈赤射箭,中其头部。努尔哈赤把箭拔出来,反射敌兵,敌一人中箭而死。该部有个叫罗科的士兵射努尔哈赤,箭穿努尔哈赤甲衣,中其颈部。努尔哈赤把箭头拔出,血肉随箭头往下掉。努尔哈赤强忍着疼,慢慢地拄着弓从屋顶下来,饮水数升,骑马回去。

            伤好了后努尔哈赤把射伤他的两人抓住,非但不杀他们,反而称他们是勇士。两人投降,努尔哈赤授予他们佐领官职。

            福陵隆恩门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部纠集九部之师攻打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听到九部之兵到来,时已夜半。努尔哈赤担心晚上行军会惊扰群众,就告诉诸将,天亮后才开拔。发布命令后就躺在床上酣睡。妃子富蔡氏把他叫醒,说:“九部兵打来,为什么反而酣睡呢?是方寸乱了,还是害怕?”努尔哈赤以天命之说回答:“我如果害怕,哪能睡得着?我如果输给九部之师,上天厌恶我,哪里会不害怕?现在我顺天命,安疆土,他们不喜欢我,纠集九部之师来戕害无罪之人。上天一定不保佑他们。”说完仍如刚才那样安寝。第二天果然大捷。

            -----------------------------------------------------

            注释:

            ①七大恨:明朝害死努尔哈赤祖、父;明朝背弃誓言,遣兵越界,护卫叶赫;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杀害出边采人参、挖矿的汉人,逼令建州10人偿命;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三岔和护安等3处的女真人,让其退出耕地;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吞并的哈达地区;明朝支持叶赫,使原来许嫁努尔哈赤的叶赫老女转嫁蒙古;明帝听取叶赫谗言,派人送信给后金侮辱建州。

        清太宗皇太极      

        锐意革新后金世变  四出攻伐虎视中原

            清太宗时所制的“皇帝之宝”皇太极(159-21643),全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努尔哈赤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大贝勒代善与诸贝勒大臣商定由他嗣位。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极即位。在位的16年中,他锐意革新,加强中央集权,对政府机构实行改革,缓和民族矛盾,扩大武装力量,发展生产,招降纳叛,网罗人才。他大力扩张,以武力征服朝鲜和察哈尔蒙古,多次出兵打击和掠夺明朝,先后攻占大凌河、松山、杏山、锦州,为清兵入关作好充分准备。

            皇太极能文能武:文能读汉文书,武能冲锋陷阵。年轻时,他就跟父兄一起统一女真,攻打明朝,驰骋沙场,智勇双全。萨尔浒一战,他凭借着智勇一连数胜:进攻吉林崖,明主将杜松惨死;攻打斡珲鄂模,明游击龚念遂殁于阵中;他与代善追击明监军康应乾于富察,明军溃败,朝鲜军元帅姜弘立投降。

            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第一步是夺取独自南面权。皇太极即位之初是四大贝勒(四贝勒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当政,群臣上朝时共同南面而坐。共同南面突出不了皇太极的地位。皇太极处心积虑夺取独自南面权,借用各种机会把其他三贝勒打下去。

            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以阿敏从滦州、遵化等地败归、心怀异志僭拟国君等16条罪状将他幽禁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