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38章

第38章



                                    十四年上半年希尔根、岳乐在江西联合作战,收复龙泉、西塘、宁州、建昌、永新、庐陵。十五年二月,吴三桂派遣高大杰、韩大任袭占军事重镇吉安。岳乐力复萍乡。十六年三月简亲王奉康熙帝令围攻吉安,高大杰病死,韩大任投降。福建方面。八月,根据李之芳建言,杰书攻占具有战略意义的仙霞岭,马九玉投降。九月清军收复建宁、延平。马、白已先后投降,十月耿精忠只好投降。曾养性后来也投了降。十六年,郑经军在兴化、泉州一带为清军击败,退出漳州。十九年郑军退回台湾,清军复取厦门、海澄、金门。浙江、江西、福建于是平定。

            川陕甘方面。王辅臣叛乱后,康熙帝依甘肃巡抚华善之请,授予提督张勇靖逆将军,并予以便宜行事权。张勇麾下有西宁总兵王进宝、甘肃总兵孙思克、宁夏总兵陈福。陈福在宁夏兵变中被杀,张勇疏荐天津总兵赵良栋任宁夏提督。十五年二月,图海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平定王辅臣的叛乱。三月,吴三桂派王屏藩、吴之茂从四川北上,声援王辅臣,为张勇、王进宝与振武将军佛尼埒击败。四月围困兰州,五月,图海在王进宝与凉州提督孙思克协助下败王辅臣于平凉城虎山墩,康熙帝给王辅臣发去招降谕旨,王辅臣接受招抚投降(诏复其官,授靖寇将军。接进京令后自杀)。六月守将赵士升投降。张勇复河、洮二州。十五年,赵良栋与王进宝分兵平定了秦州西和、礼县。十八年十月,赵良栋克徽县,进而克略阳、阳平关、沔县。十九年复成都,以功擢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十五年擢为陕西提督的王进宝于十九年收复凤县、两当,复汉中地,十九年克保宁。王屏藩自缢,吴之茂与部将共17人被擒而杀之。昭化、剑州、苍溪、蓬州、广安、合州、西充、岳池皆定。

            两广方面。十三年二月孙延龄叛应吴三桂,广西提督马雄初不从叛,后来也叛。广西巡抚傅宏烈为图恢复,阳受吴三桂伪职。他曾劝说孙延龄反正,并于交址界募义兵5000人,克桂林、玉林、梧州、昭平、浔州千余里。十八年正月,他与镇南将军莽依图率军在南宁彻底击溃吴军。十九年二月后为马雄子马承荫军欺骗被执,送往吴世璠处殉难。十六年十月孙延龄夫妇打算降清,为吴世琮所杀。十三年十一月,尚可喜次子尚之孝率军进入潮州,击败刘进忠,克潮州、海澄。尚之信得不到吴三桂信任,康熙帝令对他劝降。十五年十二月尚之信投降。康熙帝令复其爵位,随大军讨伐叛军。

            湖南方面。吴三桂打到长江南岸松滋后不马上北上,停留了3个月,为的是等康熙帝对他隔江而治建议的答复。这是他的最大失策,给了康熙帝调兵遣将时间。八旗军到达荆州不敢过江与吴军作战。吴三桂兵力主要集中在岳州,但由于大批人马调往江西以联合耿精忠,又有部分调往西北以与王辅臣相合,岳州、长沙比较空虚。十五年三月,岳乐进攻长沙,尚善进攻岳州。经过激战,两军形成对峙。十六年征南将军穆占征讨湖南,与岳乐猛攻长沙。十七年初清军占领湖南东南数县。越来越感到困难的吴三桂欲以称帝振奋叛军。于是三月草草成礼,称帝衡州,国号为周,大封群臣。然而八月即去世。孙吴世璠即帝位,改元洪化,迁往贵阳。七月吴军猛攻永兴,八月因吴三桂之死而撤走。十七年闰三月,吴水军将领林兴珠反正。他献策断掉吴应麒的粮道之策,十八年正月,清军收复岳州,接着收复长沙,二月收复衡州。十九年三月,吴应麒、胡柱国从辰州逃往贵阳。

            二十年,清兵分别由贝子彰泰、赖塔、赵良栋统领,由粤、湘、蜀进攻吴三桂老巢——云南,二月吴世璠自杀,函首入京,吴三桂被掘坟析骨。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结束。

            平定三藩过程中,以前驰骋沙场一往无前的八旗兵已现出畏葸不前的暮气。图海、赖塔、穆占这些八旗将领还能敢打敢拼,战绩突出,而勒尔锦、尚善、喇布则畏敌如虎。勒尔锦、尚善抵达荆州三年都不敢过江,仅作壁上观。勒尔锦被革去郡王,羁禁,尚善革去贝勒,喇布统兵数万,竟多次败于仅有4000兵的高大节,被召还京师。相反,绿营却表现出勇猛顽强的气势。康熙帝及时地鼓舞绿营。康熙十五年五月,令兵部查明功次,及时议叙。起巨大作用的绿营将领除西北的张勇、赵良栋外,湖北地区的有蔡毓荣、万正色、徐治都,浙江有施琅、姚启圣、吴兴祚,广西有傅弘烈等。绿营共有40万投入战斗,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攻打云贵时,“绿营步兵居前,旗兵继之,所向皆捷”。

            三藩平定巩固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为尔后开展行政和财政改革,驱逐沙俄在黑龙江的侵略势力,解决西北边疆问题,开拓疆土奠定了基础。

        施琅取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以施琅为水师提督,攻取台湾,完成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业。

            施琅(1621-1696)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左冲锋,顺治三年降清。郑成功招施琅不至,郑成功将他父亲、弟弟及子侄都给杀了。

            台湾自古是中国土地,明末为荷兰殖民主义者霸占。为了建立抗清复明根据地,顺治十八年三月郑成功进攻台湾,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病逝。郑成功死前,长子郑经在厦门,与乳母通,产下一子,郑成功知道后很生气,令人把郑经杀了,诸将保护郑经没杀。台湾黄昭、萧拱宸伪造郑成功遗诏拥立郑经弟郑世袭为护理国事。讣至厦门,郑经承袭“延平王”爵位。他以全斌为右军都督,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冯锡范为侍卫,准备东渡台湾(讨伐郑世袭等人)。这时清靖南王耿继茂、闽浙总督李率泰派人来劝降。郑经表示愿效法朝鲜,做属国,进贡。清朝方面当然不同意。冬十月,郑经赴台,捕获郑世袭、黄昭、萧拱宸等人。

            陈永华善治国,在他的辅佐下郑经铲除荷兰在台湾的殖民主义势力,开展经济文化建设,大力垦殖,种蔗制糖,又与英国、菲律宾群岛开展贸易。

            十七年十月,金门、厦门为耿继茂、李率泰与施琅、黄梧所取。清军“堕两城,弃其地,收宝货妇女而还”。金门、厦门失守后郑经加强了澎湖的防卫,在妈宫港建垒,筑炮台。十八年荷兰将领波尔德与清军合攻台湾,因台湾固守,率舟北上,到普陀山,遇飓风覆没。

            从十九年起,施琅就开始疏请攻台。掌管台湾军事的大将刘国轩知道施琅意图,在澎湖沿岸筑短墙,置腰铳,建起壁垒(围墙)二十多里。此时三藩尚未平定,康熙帝当然还不能马上实施这一方案。二十年正月郑经病死,十月三藩平定,郑经死后,台湾内讧。本来在郑经应吴三桂约出兵闽粤期间,台湾政事委任于长子郑克。郑克贤明,有治才。7年后郑经回到台湾也还是由郑克管理政事。郑经死后应该由他主政。但部将刘国轩、冯锡范擅权,杀了郑克,而立只有12岁的郑经幼子郑克塽。这时,解决台湾问题提到康熙的议事日程。二十年七月,康熙以施琅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对于攻台也很积极。施琅似乎更积极。到二十一年十月,他先后四次请求专征。议政大臣会议支持他,大学士明珠支持他,康熙帝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指示施琅相机进剿。此外康熙要求姚启圣在钱粮方面大力支持。十一月姚启圣给施琅解到银9万两,另外提供了25000两用于奖赏。

            六月的澎湖风急浪高,不是用兵时候,但施琅就是要打个敌人意料之外的仗。二十二年六月早晨,施琅率领2万余水军,二百三十只船集结铜山。蓝理自告奋勇充当前锋。次日申时(下午三时到五时)施琅率军乘风破浪抵达澎湖西南的猫屿和花屿海面,即取八罩屿与锚泊地。刘国轩以为他已在澎湖沿岸设了那么坚固的防御工事,现在又是八罩屿大风大浪季节,施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八罩屿停舟。郑军将领要求乘清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先发制人,刘国轩不同意。他要以逸待劳,不战而收全功。

            十六日施琅率军进攻澎湖。蓝理率领7条舰船冲入敌阵。大风冲散了蓝理船只,郑军舰船合围过来。施琅指挥舰船救援。流铳射中施琅眼睛,仆倒。蓝理去救,腹被大炮打中,肠都出来了。郑军将领曾瑞大喊:“蓝理死矣!”蓝理扶着弟弟起身,大呼:“蓝理在,曾瑞死矣!”众皆感奋,奋勇向前。郑军将领林升身中三箭,郑军混乱。施琅引军而还。施琅奖励蓝理2000两。

            十七日施琅用甲衣裹头,集中将士分兵四路,再次进攻。蓝理要求上战场,施琅坚决要他留下。施琅严申军令,总兵以下退缩的斩首。刘国轩率领船二百余艘,官兵二万列阵以待。两军海战开始,烟火蔽日,呼声震天。开始时风朝清军吹来,海浪大起,但施琅坚持战斗,呼天相佑。随后风向反转,施琅令火器船进攻,火桶、火罐扔向郑军,郑军大败。清军伤亡二千一百多人,总兵朱天贵战死,总兵林贤重伤,而郑军被击毙万二千人,将领邱辉、江胜、陈起明、吴潜、王隆等战死,烧毁战舰二百多艘。刘国轩逃往台湾。

            康熙得知澎湖的胜利消息十分高兴,要求给予施琅足够的援助。施琅把兵剿与招抚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