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50章

第50章



                                    

            (二)绿营: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

            湘军实行营制,有营官、哨官、哨长、什长。

            练军头目名称与湘军同。

            北洋海军设提督、总教习、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管带,基本与绿营同。

            新军陆军编制是军、镇、协、标、营、队、排、棚,头目有军统、统制、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正目等。

            清朝职官有如下特点:

            1.基本仿效明朝而又有变更。《清史稿·职官志》序言论及清朝职官史时说:“世祖入关,因明旧制。内自阁部,以迄庶司,损益有物。”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官制,清朝基本上是依照明朝。但是它又根据政治上的需要和形势的变化做若干变更。例如为便于贯彻它的民族政策,设立理藩院;为加强皇室管理,设立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的内务府。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末,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欺骗民众,搞宪政。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君主专制的问题,没革除政府腐败无能的弊端,未挽救得了它的失败命运。

            2.重满轻汉。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统治者主体的封建王朝,人数少管不过来,于是联合汉族地主阶级进行统治。在官吏选择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重满轻汉倾向。一些部门官员用满人,汉人不能沾边。内务府、理藩院就是。第二,重要职位基本用满人。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和总督就是基本上用满人。乾隆八年,杭世骏在时务策中说:“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这种情况到同光时期才有改变。一些小官,例如驿丞、典史,满人则不屑为,只给汉人做。第三,满、汉待遇也不相同。顺治十六年前,内阁大学士,满员1品,汉人2品。第四,汉缺可以满人担任,满缺不能由汉人担任。

            3.机构重叠。中枢机构在清初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和军机处。行政机构除六部外还有院、寺。

        选举、品衔、俸禄、考核      

        选举

            选举就是选拔录用官吏。

            关外时期,实行世职制。努尔哈赤时官员从努尔哈赤的家族中挑选,第二要看才具。主管官员在八旗中均匀分配。皇太极时世职条件是军功和率部属投诚归附的情况,六部、三院的官员由贝勒大臣议定。

            入关后清朝文职官吏选拔,基本按照明朝制度,有正途和杂途之分:

            正途。《清史稿·选举志》:清朝文职官吏选拔沿袭明制,以科举考试为正途。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进士授庶吉士(散馆后,经过御试授予编修、检讨、各部主事或知县)、主事、中书、推官、知府、知县等。举人三次考试未中,皇帝派王大臣挑选魁梧者授职,授予知县、州同、州判、县丞、盐大使等官。

            康熙、乾隆时期还举行了博学鸿词的制科考试,选拔人才。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词考试,应试143人,取中50人,俱授翰林院官。

            从国子监的学生中挑选也是正途。国子监的学生是贡生和监生。贡生是从生员(秀才)中选出来,品行兼优,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监生是指在国子监肄业者。贡生有6类,监生有5类:岁贡生(每年由府、州、县从廪生中选送去国子监读书的)、恩贡生(逢国家大庆而从府、州、县廪生中加选去国子监读书的)、拔贡生(乾隆七年确定,每隔12年从府、州、县廪生中选拔文、行优秀者,与督抚汇考核定入国子监学习者)、副贡生(副榜录取的贡生)、优贡生(学政任满后,会同督抚,从府、州、县廪生中选拔文、行优秀者,考定保送入国子监读书的)、例贡生(廪、监、附生,捐纳入国子监读书的)与恩监生(为皇帝特许监生资格者)、荫监生(官员子弟凭借祖、父功劳取得监生资格者)、优监生(由附生选入国子监者)、例监生(通过捐纳取得监生资格的)、举监生(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其中恩贡生、拔贡生、副贡生、优贡生以及荫监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如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

            杂途:其他途径称杂途。常见的杂途有捐纳、保举。捐纳就是买官。文职捐纳是从康熙十三年开始到光绪三十二年,进行了60多次。文官可从小京官捐起,直到郎中。保举是从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由贝勒或中央各部官员荐举有办事能力的贤俊为官。顺治元年六月“敕廷臣各举所知并严连坐蔽贤之罚”。康熙年间,清苑(今河北保定附近)、三河(今安徽庐江县北)、麻城(今湖北)的知县因为“牧民有声,相继见举。”杂途还有杂流和从八旗的各种官学的官学生、俊秀中选拔。杂流是士流以外出身的人,官学生和俊秀是八旗子弟。

            清末,官员来源有所不同。外务、民政、邮传、农工诸部成立后,组织采用新法,逐步与国际接轨,开始使用留学生和京师大学堂培养的学生。曹汝霖(18771966),光绪三十年(1904)从日本归国后担任外务部副大臣,叶公绰(18801965)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毕业,历任湖北农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后调邮传部。

            清朝军官乘坐的马车及随从武职官员的选拔有如下5途:

            第一是从兵丁中选拔。据《光绪会典》,满洲、蒙古族的前锋准拔补前锋校、委署前锋校,亲军准拔补亲军校、委署亲军校。汉军领催、马甲,准拔补城门吏,绿营士兵准拔补把总、外委、额外外委。

            第二是捐纳。武职捐纳从雍正时开始可捐千总、把总,乾隆时升到参将、游击、都司、守备。

            第三是通过武举。乡试武举,中式者为武举人,会式中式者为武进士。会试中式者授予不同等级的武职。顺治元年规定,一甲进士,授参将,第二名授游击,第三名授都司。二甲进士授守备,三甲进士授署守备。后来规定有变化。

            第四是世代承袭。公以下,恩骑尉以上都准按品补授武职。承袭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网替,不计次数。但只有少数人如八大亲王才有此权利。另一种是有次数规定,职位逐次递降。这是大多数情况。

            第五是恩荫。雍正年间规定,京官一品尚书等,外官总督、将军,其荫生可用为都司衔都司;京官二品侍郎等,外官巡抚、提督,其荫生可用为署都司衔管都司,如此等等。

            与前代不同的一点是清朝选举实行官缺制度。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官缺(满洲缺、蒙古缺、汉人缺等)。地方上按“冲(正当交通要冲、位置重要)”、“繁(事务多的地方)”、“疲(欠赋多的地方)”、“难(刁民多,案件多的地方)”划分官缺。

        任命

            入关前官吏任命由汗操纵。

            入关后授予官职大权操在皇帝手里。礼部和军机处可以推荐乃至任命大学士、九卿、尚书、将军以及省级、县级的主要官员,但得先报名单和材料,得到皇帝批准才行。皇帝可以直接任命官员,特简:京官京堂以上,外官道府以上各缺由衙门或吏部具题打报告,请旨授予。5品以下的京官、4品以上的外官,初次任用,还必须朝见皇帝“验看”,这在乾隆年间成为一个制度。被任命的官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出身必须“清白”,不得是八旗或汉人的家奴。2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或捐纳取得做官资格。状元可授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编修。詹事府、翰林院、吏部、礼部及各司郎官必须由科举出身的人担任。3必须根据已定的官缺任用。官缺有满官缺、蒙古官缺、汉军官缺和汉官缺。是什么族的官缺由什么族的人去担任。但汉缺可由满人担任。4汉官不得在原籍任职。

            任官有几种。一是署职,即见习,也叫分发。见习两三年后实授。二是兼职,三是署理,即代理。四是护理,低级官兼任高级官。五是加衔,本官基础上加高级官衔,一般是虚衔。六是差委,由皇帝派叫差,由衙门堂官派叫委。七是革职留用。

        品衔和俸禄

            品衔就是等级。关外时期,官职世代承袭,由小到大分备御(原为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改为牛录章京)、游击(天聪八年改为甲喇章京)、副将(天聪八年改为梅勒章京)、总兵(天聪八年改为昂邦章京)5级。后面4种世职又各分3级。

            入关后清代官职有九品,每品有正有从,9×2=18,共18等。九品以上是官,以下是吏。

        品级

            正一品:太师太保太傅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大臣/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总督(加尚书衔)左、右都御使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帅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左、右侍郎副都统总兵/从二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布政使副将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按察使参将/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游击

            正四品:顺天府尹通政司副使大理、太常、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道员都司管带官/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知府城门领

            正五品: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郎中同知守备/从五品: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员外郎知州千总

            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通判知县门千总卫千总营千总土千总/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土知州州同武略佐骑卫

            正七品编修七品笔帖式太仆寺主簿府学教授/从七品:检讨中书园子监博士州判

            正八品县丞学正御医教谕部院衙门笔帖式外委千总/从八品:典簿训导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登仕郎府知事县主簿九品笔帖式外委把总/从九品:翰林院待诏登仕佐郎国子监典籍司狱额外外委

            未入流:典史驿丞

            清朝官员品级十分复杂,以上仅是品级举例,晚清官级没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