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本书来自4020.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4020.cn

        曲黎敏解读“中医养生书籍热”  作者:曲黎敏  虞坚尔

        虞坚尔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情报研究所所长

        曲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的话

        很久以前,“经络”、“气血”、“养生”等字眼是被我们忽视的;然而,不经意间,《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等等中医养生书籍跃居了近年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书中提供的“招数”一时间成为很多人的健康宝典。

        我们请到了其中一名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传统医道的传播与推广的曲黎敏教授,请她谈谈对中医的体悟;而另外一位嘉宾是来自上海市中医医院的虞坚尔院长,来自一线临床的专家的观点,对于我们正确阅读与使用这些中医养生书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A曲黎敏    每个中国家庭都应该有一张经络图。

        1    中医书籍何以“热”

        主持人:从2005年左右到现在,《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您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直是书市中的畅销书,一种热点持续多年,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个现象。您认为这种“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曲黎敏:我认为“中医热”表面的原因是老百姓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这一客观现实导致的;如果我们追究更深一点的话,也可能是和我们近些年的生活方式急速变化带来的健康困扰有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了,生活水平似乎提高了,但是人们的健康水平并未有相应提高,反倒一些疾病发病率大大提高,新的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所以人们会转而求书,求中医,求本源,这些都是因为外求出现了困境,只好向内求自己,回归到对生命本体的诉求,是一种人性自觉的表现。比如,这一次“  中医畅销书”热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收入、高教育程度的社会中坚人群,他们的加入,是因为在金钱和健康的平衡关系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本”  与“末”,从专业性上,他们可能不能从传统医学典籍入手,所以通俗易懂、结合实际的中医书成为捷径。

        如果我们从更宏观更深远的层面来看,这股热潮也许可以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关注生命,重视对生命的解读这样一种思维定向和习惯。

        2    “和”的力量

        主持人: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曲黎敏:在中国传统中,一直有个说法是“道以医显”,就是说,医道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第一条“  修身”,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自我修为(包含身体和心灵)。而其中身体的修养是本,这是做其他事情的基础——古代很多知识分子都懂医,比如苏东坡和沈括就有过《苏沈良方》,王安石也通医道。

        而学习医道是为了“学以致用”,服务于民众。医圣张仲景就是痛于东汉末年大规模爆发的伤寒病,“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发愤研究医学。如果理解了医道就可以掌握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很精粹的东西。

        第三,“和谐”是中华文化的哲学精髓,也在中医之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中医是“阴阳五行”之学,在临床上有个方剂学术语“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整个中医治疗讲的就是主次、就是配合,调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之和,就是和之道,和的力量。

        3    《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

        主持人:您写了两本关于《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的书。为什么单独挑出《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典籍来讲养生?中医养生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曲黎敏:《黄帝内经》是中医第一书,也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首先它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黄帝内经》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天地自然永远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是一个固定的顺序。人体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去生长、生发、收敛、收藏,这样你的身体才是健康的。整部《黄帝内经》甚至很少讲药,它更像一名老师,在指导你的生活。我们的古代医道从来不把病看成单纯的疾病本身,它要解决的不是病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不仅是身体的问题,更是心理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拯救。这是医学的至高境界。

        4    和自己的身体对话

        主持人:一个网友写道“现代人太过匆忙,而急功近利的心态其实已经构成了一种病症。是时候,该慢下来,细细品味一下经典文化,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一下了。”这句话代表了很多人对于中华医道的重新认识,觉悟之后的普通人应该怎样亲近中医,受惠于我们的传统医道呢?

        曲黎敏: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生活使我们的精气神过于外散了,我们要学会收心,收神,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力量,更沉静。传统医道博大精深,普通人可以选择简单实用的途径慢慢进入。比如经络,“经脉者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的根本就是通经活脉。如果每个中国人的家庭有一张经络图,不仅是每个人养生的福祉,也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

        B    虞坚尔    疗效是衡量医学科学的主要标准

        1    病人自翻医书

        主持人:据说,现在中医院里经常看到一些有趣的画面:病人一边住院,一边拿着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中医书籍翻看,一边求医,一边求书(己)。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虞坚尔: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几年中医养生类书籍在老百姓中广泛传播,这些书籍对我们的中医古籍,比如《黄帝内经》以及一些中医理论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读,对于普及中医常识非常有益,也从正面回应了前几年社会上极少数人肤浅的“取消中医”论。

        从临床来看,我们上海市中医医院的门诊量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递增,年门诊量达到120-130万人次;龙华、曙光、岳阳这三家也同样,加起来,上海每年有500余万的中医门诊病人,这说明老百姓热爱中医、相信中医。他们对中医了解得越多,对自身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也越有益处。医生和病人之间沟通通畅,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求医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自身健康、治疗和康复;同时会促进医务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诊疗水平。

        2    如何避免被误导

        主持人:对于目前五花八门的中医科普书籍热,普通老百姓很难判断真伪。甚至有很多书宣称,如果按照书上的说法(药方、食疗方法、锻炼方法)去做,就会去疾病、保健康,不生病。怎样避免被误导?

        虞坚尔:总体上目前的中医书籍在普及中医常识、宣传中医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老百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它们只是通俗读本,不是专业书籍,只是个人经验,不能说代表中医界。医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成为医学专家,需要长期的临床、学习、积累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所以老百姓通过这些书可以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真正生病了,求己也要求医。

        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了解出书人的背景,医学修养、医学功底。专家做科普工作是很好的,我们原来中山医院的杨秉辉院长一直在电台做“名医坐堂”等节目,我就是他的忠实听众,很有启发。

        至于那些商业炒作的书籍,终究会昙花一现,是没有生命力的,长不了。

        3    关于几种观点的真伪

        主持人:“养生先于治病”,您怎么看?

        虞坚尔:从预防角度来讲,这句话是对的。在健康或者是亚健康的时候,保健养生,提高健康水平,保持人体内环境平衡,即阴阳的平衡,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能够不生病,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