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一条弯延曲折的溪流,从遥远而深邃的山涧,淙淙潺潺地流向无垠舒展的草原,溪水夹带着落英花香,浪遏飞舟似的缓缓流泻着,溪流浸润过的岸边,一丛丛淡黄色的芦苇、紫蓝色的樱草花,点缀着绿水青山,淡雅的花蕊,芬芳出幽香醉人的秋之韵,轻盈飘飞的绒絮,装扮着原野,滋润着游人,极目眺望,清澈的浪花溪水,如乌发瀑布般缠绕于少女的腰际,清纯朴素的田园风味,清新飘逸的短歌牧笛,婀娜袅袅的炊烟,长空翱翔的雄鹰,翩跹雀跃的小鸟,把大自然的美丽与恬淡勾勒的如珍如画。

        在生命的长河里游弋了几十年,曾经沧海的创业维艰,舒情浪漫的花前月下,情真意切的海誓山盟,激情澎湃的洞房花烛,都已成为沧海桑田和过眼烟云。

        回眸凝睇,嫣然一笑,刻骨铭心的故事和饱经风霜的心,早已被岁月搓磨的麻木不仁了。为了保护自我,为了免受伤害,逐渐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自觉不自觉地走向隔膜与防范,心墙越筑越高,言语愈来愈少,尽管是那么的渴望灵魂间的共通共融,渴望生命价值的熠熠生辉,但心灵深处的欲望却日渐褪色。

        生活在追逐金钱崇拜权利的世界里,生活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谄媚奉承的环境里,近在咫尺的是你,虚无缥缈的是云,可蓝天白云距我伸手可及,而似曾相识的你,陌生的心距却遥远无际。

        心灵深处,滋生出一种孤寂的感觉,一种无奈的困惑,还有身心交瘁的疲惫,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的浸渍着脆弱的心。

        为了保留那棵没有束缚,没有羁绊的快乐和稚嫩的童心,为了那棵圣洁的灵魂和洁净的愫心,渴望为心灵寻找一种寄托。

        于是呼唤着一种崇高的友情,呼唤着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相知共鸣,渴望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能得到回音和共鸣。

        人生里有一种比金钱更能支撑灵魂的力量,有一种无需言语的心灵相通,有一条把我们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意境的路径,有一丝春晖、一抹微笑、一滴怡情始终荡漾在心灵的原野上。

        我在寻找,寻找那种高山流水的意境,那种曲径通幽的感喟,那种菡萏香飘十顷坡,轻歌范舟采莲曲的惬意。寻找那种鸟语花香、沙漠绿洲的吟声细语,那种脉脉含情,小鸟依人的爱娇和妩媚的微笑。寻找那种美好、洁雅、超然物外的友情,那种敞开心肺,倾吐情怀的抚慰,那种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灵魂升华的精神,那种能碰撞出情感和谐的火花,能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能在智慧的天空里结伴遨游的伴侣。

        让孤独的灵魂和憔悴的愫心,在爱的港湾中小憩。

        行者龙作于2007.10.18

        正文  农村独生女的困惑

        困惑独生女的枷锁

        一、出生

        故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贫穷落后、动乱年代的中国西部,有一个荒蛮而偏僻的小村落,封建残余思想几千年不断的浸淫、束缚和禁锢着世代相传、居住在这里有农民,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孔孟礼教,深深植根在人们心中,无论是谁家,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么有钱有势、日子过的多么风光,可是,你没有生养下一个可以传承你血脉、继承你家产的儿子,就会自矮三分的低人一等,自卑的心里阴影作祟的你、自觉不自觉的就自馁起来,所以,生了儿子的人家,自然荣耀无限,看到自己后继有人,就兴高采烈的邀请亲朋好友前来朝贺,不惜一切的倾其所有,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亲朋好友觥筹交错,酒酣淋漓的热闹一番。喜爱玩耍的村妇更是玩的有趣,家里有了孙子、做婆婆的就风光满面的荣耀起来,一群妇女,把一个四五十岁,容颜早已消逝的老太婆,涂脂抹粉打扮的花枝招展,花红柳绿的打扮成妖精似的,让其骑乘一头老黄牛,前院转到后院,前村转到后村,耍猴似的说是玩耍,其实是在炫耀能耐,羡慕的那些没有男丁的村民,羞愧的恨不得钻入地缝躲藏起来,暗暗地憋足劲头,非要弄出一个男孩子来,无论前面已经生养了几个女孩,反正弄不出一个男孩来别想安宁。

        梅子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父母亲为了自己后继有人,为了有一个能传宗接代的男性子嗣,婚后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努力,奇怪的是土地肥沃、种子也精良,就是苗红花绿不产果实,辛苦十年,只培育出了五朵金花,夫妻两昼思夜想不解期意,没有一个继承血脉的儿子,如何面对祖先,如何面对来自外界鄙视的目光,决定孤注一掷再做最后一次努力,一定要生一个男孩来,随即求神问仙,拜师学艺,寻找奇方验术、灵丹妙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选取良辰吉日,在一个春光明媚、夜阑人静的夜晚,夫妻两把五朵金花早早安置于另一房间,把自己的房间,打扮的好似新婚洞房,铺上结婚多年来一直舍不得用的新被褥,点燃起火红的蜡烛,幽暗的房间,幽淡的芬芳出温馨地情趣,两个禁欲已久的人,悄然无声的进入了爱的境域,沐浴在播种的爱河里,情浓意浓、在情不自禁的呻吟声中,播种下美好的期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看着夫人肚子蓬笼的出奇,感觉是要生出一个力大无穷的花和尚鲁智深吧!害怕偏僻农村医疗技术落后,影响到接班人的出生质量,夫妻两特意从乡下赶往西安大城市医院,这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雅的医疗条件,定会是未来的儿子聪明绝顶,智力过人。

        人常说:心用过、蒸酸馍,老天爷专爱和想入非非的人作对,事与愿违的你想东却偏给你西,世间的事就是这样,怕鬼偏遇鬼,怕谁老见谁,盼龙给凤,想儿是女,想一个却两个,一对双胞胎女儿降生了。满怀信心满怀希望的夫妻俩,如坠冰窖、如坐针毡的发起了毛,一贫如洗的家,全成了七仙女,拿什么养活呢?虽然说多一个人锅里多加一瓢水,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在万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把最小的么妹梅子送人了。

        懵懂中的梅子,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父母把她送与同村一家没有孩子的村民,可能是乡下人常说的,新生产的鸡,要下蛋就得有引蛋,梅子到那家后不到半年,人家妻子竟然怀孕了,梅子就成了多余的被还了回去,狠心的父母又把梅子送与另外一家更偏远更偏僻更穷困的村民,也就是梅子后来的爹妈。

        二、童年

        梅子的养父,是梅子爷爷从小收养的孤儿,爷爷又是花园口掘堤,黄河泛滥,从河南逃荒、流落落户到此的外乡人,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土地不适应,多年也没有生养下一男半女,只好收养了一个孤儿继承子嗣,儿子长大娶妻多年,也不知作了什么孽,同样地空气同样的水土,人家都是儿女成群子孙满堂,庄稼茂盛的不得了,自己的土地就是什么也不长,无论如何就是生不出一个孩子来,怨天尤人没办法,年龄大了,看看也没什么希望了,就收养被父母遗弃的梅子做女儿,好歹有一个继承遗愿、延续香火的人。

        半岁的梅子,就这样又来到了养父母家,养父养母对梅子的到来,打心眼里高兴,尽情呵护,百般溺爱,如亲生女似的恩爱,梅子在养父母亲切的关怀爱护下,幼苗般茁壮成长。

        那个年代的农村,贫穷落后的什么也没有,梅子父母每天按时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别人家子女成群,相互照应,一块玩耍,梅子孤独寂寞的一个人,在外玩耍时经常受到街坊邻居孩子的欺负,没有人呵护,父母每次劳动收工回来,看到梅子都是衣衫破烂、泪流满面,好似从池塘里捞出来的泥猴,心疼的父母,于是在每天出工时,怕别人家孩子继续欺负幼小的梅子,就把梅子一个人锁在家里,房间放有水,能喝!放有馍,能吃!不让她接触外面的孩子,免得受伤、也免得生气。

        幼小的梅子,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爬在狭小的陋室窗台,仰望着天空飞翔的小鸟,凝视着淡淡悠悠的白云,白云和小鸟,幻化出无穷无尽的图案,佛动着梅子幼小的心灵,迷茫中、渴望自己也能像那些飞翔的小鸟,飘飞的白云,欢快地雀跃,无忧无虑的翱翔。院落里,绿叶成荫的葡萄架,郁郁葱葱的竟顏奔放,翠绿硕大、晶莹剔透的珠葡萄,是那么诱人心神,蒲团大的叶子随风荡漾摇曳着,憨态可掬的小麻雀,小精灵似的穿梭于葡萄丛中,叽叽喳喳、欢快雀跃地戏耍玩乐,敞开宛转鸣笛的歌喉,吟鸣着美妙动听的奏鸣曲。

        梅子想呀想!怎么也想不透想不通,为什么小伙伴们都能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游艺,自己就被母亲像小鸟似的关进笼子里,为什么她们都有哥哥姐姐呵护伴随,而自己老是孤独一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她们殴打欺负呢?小梅子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快快飞出牢笼,飞入小朋友队伍里,和她们欢聚一堂,享受那美妙的欢声笑语…….

        三、入学

        1978年春天,春光明媚花满人间,梅子忽然感觉到自己长大了,终于飞出了笼子似的小巢,被母亲送进了学堂,学堂里的小朋友真多,真好玩,天真无邪的梅子,为自己融入快乐的大家庭感到兴奋和欣喜若狂,跟着老师学文化,跟着小朋友们做游戏,在这里,梅子冰雪聪明的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能歌善舞、过目成诵,很快就被老师赏识,喜爱,班干部、少先队大队长,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梅子快乐无比的生活在幸福的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