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第894页

第894页


不要说什么刚刚立国,真要惹恼了他,他一言不合派兵来打,玩一把任性,大家都要倒霉。
于是他们秘密磋商五次,最终也决定采用两面政策,即对秦称臣,对内依然自称天皇。
这是前明时代大家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我尊奉你为主,但是我在自己国内称王称霸你不能干涉。
他们认为萧如薰还是和以前的皇帝一样,要面子,不要里子,话说的狠,但是行为就没有那么狠了。
只要天皇表面称臣就可以,内里,还是日本的天皇。
于是他们正式照会秦使,表示愿意接受大秦皇帝的要求。
对外,他们答应了秦使的要求,去帝号,胁迫哭哭啼啼不愿答应的天皇自称日本国王。
但是对内,天皇还是自称天皇,还在秦使离开之后给天下诸侯秘密发了诏书,细数大秦对日本的『凌辱』,号召大家记住今日的仇恨,努力发展自身,以期未来『夺回天皇』。
这个诏书基本上每一个有足够实力的大名手上都有一份,德川家康也不例外,每次不同名目的聚会上,德川家康总会要求人们将这份诏书读一遍,把仇恨记的更加深刻一点。
现在还不能和秦军争锋,但是他们终究只有两万人在日本,其他的都在本土。
之前秦军的一场出动十几万人的西南大战德川家康也在关注着,当时他的心就怦怦直跳,如果秦军战败,十六万大军覆灭,那么他们几乎可以立刻出兵石见,然后收拾掉丰臣氏,独霸日本。
但是事与愿违,一个月之后他得到准确的消息,秦军战胜了,那个敢于反抗萧如薰的土司被干掉了,全家都被干掉了。
这场战役让德川家康进一步的看到了秦军的实力,别看秦建国才一年多,但是秦的实力实在不可小看,毕竟是那么大一个国家,他现在都觉得当年丰臣秀吉描绘的美好未来有点可笑。
秦军是这样容易就能打败的吗?
北京是那么容易就能进去的吗?
现在他们还在本土被死死地摁住,就更不要谈什么别的战略了,不把本土夺回来并且统一,还谈什么对外进击?
日本的确是太小了,渴望更广阔的领土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眼光和目标,但是,当这个目标的对象变成一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德川家康觉得就应该理智的思考一下这样做到底划不划算。
七年埋头发展,到头来还是不如人家立国一年的战斗力,还有什么好说的?
德川家康觉得只要能把石见拿回来,然后再努力一点把丰臣氏灭掉,统一日本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那就够了,就别无所求了。
只要大秦不打日本的注意,他就高兴的不得了了。
准确的说,得知秦军在播州之役中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德川家康的目标就已经变成了保全领土不求外物了。
一如眼前这些大名们,原先刚刚受辱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读起这份诏书都是义愤填膺眼含热泪的模样,但是现在呢?
现在侮辱依然还在,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义愤填膺。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大秦强大的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这样的国家面前,退避三舍自保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就和朝鲜一样,做大秦忠诚而坚定的狗腿子,之前国家两次遭遇劫难两次都是宗主国帮忙收拾的。
大秦好像也完全不打算吞并朝鲜一样。
有这样一个国家作为榜样,不得不让不少理智派大名或者是悲观派大名产生不愿争锋的想法,不愿意继续花钱搞军备,只想着更加努力的发展地方经济,不想继续和秦军为敌了。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德川家康的阵营里比较多。
因为他们都是当年未曾参与朝鲜战役,只是在后来明军登陆之后遭到了一些损失,损失不大,受到的打击也不大,血海深仇也谈不上,这些人容易摇摆。
而相反,丰臣氏的那群大名里面,很多都是和在朝鲜之役中战死的人沾亲带故的。
因为丰臣秀吉当时主要征调的就是他们这些军队,在朝鲜之役期间,他们不少人都和当年的大明现在的大秦有血海深仇,就更不要说和当年的主帅现在的秦皇萧如薰了。
讲和?认怂?这完全是难以想象的。
他们最想杀掉的是德川家康,第二个想杀掉的就是萧如薰。
吴惟忠亮肌肉之后,德川方面是全部偃旗息鼓认怂,丰臣方面大部分认怂,继续叫嚣的头铁侠全是丰臣一方的死硬分子,他们还在德川氏与丰臣氏之间携手胁迫天皇下诏书的时候试图暗杀德川家康和丰臣秀次。
当然结果很惨,他们基本上都被清洗了,前田利家可不会允许这些人做出损害整个日本国运的事情。
即是如此,有前田利家压制着,丰臣内部对这样的耻辱依然耿耿于怀,和德川方面的心思不同,丰臣氏的主战气氛依旧浓厚,很多大名都去研究上一场战斗中秦军的战斗方式,试图找到秦军的弱点。
然后加紧恢复实力。
一年以来,不曾懈怠,倒是让丰臣方面的军事力量大大提升,超过了德川方面。
前田利家越来越感觉丰臣氏的主战势力抬头,也不知道那些人是哪里来的错觉,觉得研究了秦军一场战斗之后就找到了对付秦军的办法,现在努力发展骑兵和火枪火炮,准备随时和秦军『决一死战』。
更让他觉得担忧的是,丰臣秀次貌似也有这样的想法,并且大力向尾张派系的武将靠拢,而石田三成的文臣派系因为支持和谈不支持开战,日渐被丰臣秀次疏远,现在反而向他靠近了。
前田利家对此感到相当的忧虑,尤其是前几天秦军平定国内叛乱的消息传回来,他更是如此认为,蒸蒸日上的大秦不是现在的日本可以挑战的,奈何那群武将就是不认怂。
天天抱着那张天皇诏书痛哭流涕,控诉大秦的恶霸行为,发誓要竭尽全力为天皇夺回向天下人号称天皇的资格,用他们手里的战刀发誓。
前田利家觉得头疼不已。
幸亏大秦不知道丰臣内部的消息,否则,肯定是要来兴师问罪的。


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军改组

这方面,前田利家就弄错了。
这个诏书一年前发布之后,很快就被黑水密探得到,然后通过秘密渠道传回了大秦,交给了萧如薰。
萧如薰看了之后,就把这个诏书一直保存在书桌手边的小匣子里面,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看看,确保自己不会因为情况过于忙碌而忘掉日本的事情。
眼下播州之役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展开。
但是从第二阶段展开到第三阶段的混乱到第四阶段的介入再到第五阶段的控制最后再到终极阶段的掀起土改,这是一个过程。
没有两年也有一年半,不是急匆匆就能搞定的。
萧如薰决定把青龙营的军队调回来,只在当地留下玄武营的军队分开据守,让土改官员深入地方准备随时颠覆土司政权,腾出来的手完全可以选择下一个刺头来收拾。
距离上一次小小的提点他们过去了一年多,德川氏似乎老实了不少,意识到了和大秦的巨大差距,所以继续埋头发展自己。
但是丰臣氏方面,那个什么天皇对内依然称天皇,丰臣氏家臣每次聚会依然会提起那份凌辱诏书。
眼下开战的借口十分充分,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考虑,那份诏书暂且不说,其他的理由想怎么弄怎么弄,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在开战之前,萧如薰打算完成军队的改组。
日本方面反正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吴惟忠的军队足以震慑他们,他们翻不起大浪花来,趁着现在西南大局还没有完全铺开,日本战事没有开启,萧如薰决定解决军队的问题。
最早的七大营制度在现在看来已经不适用了。
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现在秦军立国前的军队加上立国后招募的新兵已经突破七十万的人数了,距离萧如薰规定的一百万军队的人数还有三十万的差距,这不着急。
着急的是七大营的编制适用于缅甸镇南军,却不再适用于大秦军队,每个营的军队数量太多,萧如薰自己也不放心。
于是,他决定将七大营拆分扩编,改组为三十个新的军,其中有三个骑兵军编制和五个水师军编制,其余都是野战军编制。
原七大营的番号名称继续使用,在其基础上增添二十三个新军号,每个野战军和骑兵军保持最早缅甸镇南军的三万人编制,水师军则维持在两万人编制,分属不同区域。
另外加上直属皇帝本人指挥的绝对精锐十五万禁卫军,共一百万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