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第43章

第43章



                                    但被皇帝正式确认,却是在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

            中国另一个千年家族——孔家的后代被封为“衍圣公”,是在宋仁宗至和二年的事情。看到孔家神气十足地在门口挂上“衍圣公府”的金字招牌,张家人早就羡慕地咬手指了。现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龙虎山张家的大宅门外,从此也悬上了“嗣汉天师府”的牌匾。

            不过,让大家都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张宗演天师被忽必烈召见那一次,最大的得益者,并不是正牌天师张宗演,而是他随身带去的一个年轻道士。此人就是张宗演天师的得意门生,当年年仅26岁的张留孙。

            这位年轻的张留孙先生,口才想必是相当的出色。据史书记载,由于召见之时应对“称旨”,当年元世宗对张留孙特别欣赏。第二年,张宗演天师返回龙虎山时,元世祖特意下旨,命令张留孙先生留在京城,随侍左右。

            不过,在忽必烈面前,光有口才是不够的。张留孙是个善于抓住时机的聪明人,而机会就很快地找上门来了。

            这一天,忽必烈在宫中亲自祭祀,皇太子在旁边伺候。就在紧要时分,天色忽变,雷电交加,风雨大作!

            本来,狂风暴雨不过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状况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这次发生的时机比较尴尬:皇帝祭祀请神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暴风雨忽然从天而降!这非常容易引起在场观众的另类想象。好比你在看恐怖电影的时候,后面来了个冒失鬼,忽然拍了一下你的肩膀。

            大家神色大变!正在这“危急”的关头,张留孙先生挺身而出,右手挥拂尘,左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果然,他的祝祷灵验极了!过不了多久,这场暴风雨戛然而止!

            元世祖、皇太子和众大臣大为赞叹:不愧是龙虎山上学来的道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啊!

            从此,大家都开始对这位张留孙先生另眼相看了,觉得这呼风唤雨的本事,真正不可思议!

            而作为读史之人,我们只能替张留孙先生感到幸运。虽然夏天的暴雨,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万一运气不好,遇到的是一场连绵之雨,张留孙先生这一段“止雨之咒”,那该要念到什么时候?

            (六十九)

            张留孙祈雨之后,大家对他祝祷功夫深信不疑。大事小事都要麻烦他,有时是皇子生了场风热感冒,有时是贵妃做了个恶梦,还有时干脆是公主不见了一只小猫。事情不大,但提出要求的人个个来头都不小。整天为这些事情跑来跑去,张留孙先生有时也挺烦的。人都是这样,出名以前,会感到很闷;出了名之后,又会感到很烦!

            不久,事情又找上门来了。这一次是忽必烈的老婆昭睿顺圣皇后,她忽然生了一场急病。太医们个个束手无策,皇上没有办法,便把张留孙先生找来祝祷。张留孙先生起先还以为有是小事一桩,便在袖子里笼了几粒中草药炮制的“灵丹”,准备到时候装模作样地祷告两句,拿出丹药,嘱咐几句服下。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必要时用冰袋降体温。发了几身汗,多半就可以霍然痊愈了。

            但到了地方一看,张留孙先生倒吸了一口凉气!还好他反应快,马上摇摇头,长叹一声,说道:“冤孽啊!唉!前世今生,冤冤相报何时才可以了结!”

            忽必烈赶紧凑过来,紧张地问:“张先生,请问是什么冤孽?居然如此厉害。”

            张留孙捻了捻小胡子,沉吟半晌,恭恭敬敬地皇帝行了一个礼,说:“天机不可泄漏,漏则不利于病家。请陛下恕臣不能直言之罪。方今之下,臣只能先尽人命了。至于天命如何,还要看皇后殿下的造化。”

            忽必烈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多少有些失望。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拿这个张道士没有办法。于是,张先生便摆上祭桌,香烛纸钱、木剑桃符、钟鼓铃钹…..阵势一拉开,便足足忙了一个下午!张留孙累得满头大汗,忽必烈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连声感叹:俺起先以为当皇帝这工作够累人的了。现在看来,当个神仙同样也不轻松呵!

            当天晚上,皇后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梦中,皇后一个人,孤孤零零地站在一个叫日月山的高山上,彷徨无助地看着远方。正在这时,车辚辚,马萧萧,远远来了一队人马。

            队伍走到近前,太后定睛一看,为首的是一个身穿火红色道服,黑面长髯,威风凛凛的道者。他端坐在一辆朱车上,旁边簇拥着无数身长丈二的金甲神将。神将后面,还跟着无数颜色雪白,形状怪异的神兽!

            皇后一点都不害怕,多年来的神仙教育,使她可以轻易地分清楚神仙和鬼怪的区别。眼前这些位是神仙,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那路仙人呢?正在她疑惑之时,神仙的车队已经在她身边驰过。就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那朱衣道者向皇后挥了挥手,还善意地对她笑了笑。

            然后,车队便驰入山腰的长草之中,慢慢地隐没不见了。

            皇后这才反应过来:好不容易遇到回神仙,自己却只顾着发愣去了,居然连声“HELLO”都没有说!俺这不是正病着吗?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忘了向神仙讨几粒丹药来吃?

            她赶紧拔腿追去,却只见天高地迥,四野茫茫,哪里还有半分影子?

            太后心中一急,猛然睁开双眼,原来这只是南柯梦一场!

            第二天,忽必烈一大早便召张留孙先生进宫,详细地向他讲述了这个怪梦。问他,太后的这个梦,到底是有什么内涵呀?

            张留孙先生略一沉吟,说道:这个梦太明白不过了!“甲士导辇兽者,臣所佩法箓中将吏也;朱衣长髯者,汉祖天师也;行草间者,春时也。殿下之疾,其及春而瘳乎!”

            ——那些金甲神将和白色异兽,就是俺昨天辛苦了一下午召来的;带队的那位朱衣长髯的道者,正是俺的祖师爷,汉祖天师张道陵。有他老人家亲自出马,看来皇后的病是大有希望的。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好呢?张道陵祖师爷在梦中暗示得清楚:明年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嘛!

            张留孙先生恭恭敬敬地说,陛下如果不信,俺可以命手下的道童,马上回住处拿一幅汉祖天师的法像来,请皇后殿下辨认一下,是否就是梦中之人?

            画像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取来了。皇后强撑病体,仔细一看,可不是吗?火红道破,朱衣长髯,正是汉祖天师张道陵先生!

            这一下子,张留孙先生的声望,用“如日中天”来形容,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后人也许要问,张留孙先生祷止暴雨一事还好解释,夏天的暴雨就是这么回事。但皇后怎么真的就在梦中梦见了张道陵先生呢?况且,据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在此之前,皇后应该是没有见到过张道陵先生的画像的。

            有人说,这是病人的一种普遍心理,见到救命稻草一把搂过来。何况这一回还是个有名的神仙?当太监宫女把张道陵祖师爷的画像呈上去时,皇后总不可能端详片刻,然后失望地摇摇头,说:“完蛋了,不是!看来神仙都不想救俺了,俺这小命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诚实是一种美德,但在不少情况下,诚实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美德,不管对人对己都是一样。你不可以对一个身患绝症的朋友诚实地说:“别信他们,他们是骗您的。据我所知,阁下的确不幸已经是患上白血病了。”每当我们上班迟到的时候,明明会被老板臭骂一顿,但我们每个人都回小声地对自己说:“不要紧的,老板那厮,说不定今天恰好闹肚子,现在还在茅房里蹲着呢!”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画工们低劣的技术,帮了张留孙先生的大忙。和西洋人比起来,中国传统的艺术水准固然高明,但至少有两样东西不好意思拿出手。一个是音乐,一个是人物画。

            音乐我们暂且不去提它,人物画方面,除了吴道子、顾立本等几位勉强拿得出手外,其他人画的人物多半很成问题。清朝意大利的郎世宁来到中国后,对中国传统的人物画的评价是,中国的人物画基本是失败的。既不讲究空间比例,又不研究人体构造,更不用说光影色调的搭配了。

            这种情况,在民间的画作中格外明显。它的后果是画出来的人物基本千人一面。你到任何一个文官庙里,不管供的是比干还是海瑞,都是面带微笑,三缕长髯,手持玉笏,作恭敬状。你必须看看牌位,方才恍然大悟:哦!这正是俺要拜的文财神比干。好险没有拜错,刚才就差点拜了那个穷鬼海瑞!

            和张道陵先生样子差不多的,至少还有武财神黑虎赵玄坛。一样是朱衣黑面长髯,不同的是赵玄坛先生还捏了一条钢鞭。除此之外,还有尉迟敬德、张翼德,甚至钟馗等,样子也和张道陵的画像有三分神似。这几位的画像满天下都是,忽必烈的老婆如果要梦到一个样子比较威猛的神仙,想另外创造一个形象都难!

            关于这一点,顺便扯扯题外话,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他两个叔祖的故事。这两位可爱的叔祖都是极为认真的读书人。那一年,清兵入关,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眼看就要到这个地方了,两位叔祖连忙打包行李,准备逃难。读书人的行李,不外乎是一大堆书而已。

            正在忙的时候,邻居一个老叟打包完毕,柱杖过来串门。大家都忙,便没有去理他。老头闲坐无聊,看着门口贴的门神叹道:“如果尉迟敬德、秦叔宝在,安有此等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