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 第30章

第30章



                                    或者陪葬真宗陵侧的包公墓另有他意?认为巩义市包公墓是主观臆断,似乎不能妄加定论,因为巩义市包公墓从明嘉靖三十四年开始,清顺治以后各时期《巩县志》均有记载,至少经历五六百年,说明巩义市包公墓从明代就已存在。那么,巩义市包公墓究竟修建于何时?里面埋葬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修这座墓呢?这是人们至今尚无法解开的谜。

        两座包公墓之谜尚未解开,而合肥包公墓的发现,又给史学家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包公本人是“皇舅”,这是鲜为人知的。另外,在合肥包公墓墓地中轴线的西南部,有一座较大的封土堆,高约4米,底径10米,整个外形略大于包拯夫妇墓。从这个封土堆的地表再往下深挖3米,都是清一色的生土,可知这是一座典型的“疑冢”。为何设此“疑冢”呢?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去解开的谜。    

        4.麦哲伦是怎么死的

          

        麦哲伦是欧洲伟大的航海家,他曾多次向葡萄牙国王申请作一次环球航行,但没有获得批准。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后来他移居到西班牙,并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允许和资助。

        公元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向西面进发,他们从圣罗卡启航后,穿越了大西洋,又沿南美洲大陆的海岸南下,穿过后来被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至1521年4月7日抵达菲律宾的宿务岛时只剩下3条船了。现在,每当我们提起麦哲伦时,马上就会联想到他带领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注意到,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完成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海,他在途中的一次激烈战斗中丢了性命。至于麦哲伦究竟是怎么死的?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是认为麦哲伦干涉岛上的内讧,在一次战斗中被杀。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当船队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时,麦哲伦发现群岛上的两个小岛正为一些事务发生争执,于是他想通过插手两个部族的械斗,从而达到控制这块美丽富饶地方的目的。但是,当麦哲伦他们在帮助一个部族进攻另一个部族时,吃了大败仗。麦哲伦被活活打死,他的助手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逃离了这个群岛,向东南方行进,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西航回国。

        二是认为麦哲伦是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持此说法者认为,麦哲伦经过长期的旅行后,已没有食物可吃,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远征队到达了拉德隆群岛。他们发现了菲律宾群岛,在这里同菲律宾土人发生了冲突,麦哲伦最后战死了,其他几名船长也被杀害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因饥饿而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三是认为麦哲伦在岛上进行侵略活动,被当地居民杀死。当麦哲伦一行来到宿务岛时,富庶的岛屿立即引起了麦哲伦的极大兴趣,他决心把这个异国的岛屿变成西班牙的殖民地。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麦哲伦动用武力强令当地的酋长胡马波纳皈依基督教,并让他起誓服从于西班牙国王。离宿务岛不远的马克坦岛上小酋长拉普拉普对胡马波纳的卑鄙行径恼怒万分,发誓要杀死一切投降者,并对麦哲伦的警告不屑一顾,声称他不会放弃原来的信仰,并且也决不听从入侵他的国家的陌生人的任意摆布。麦哲伦得知后,愤怒到了极点,当即决定派兵攻打马克坦岛。恣意妄为的麦哲伦认为对手不过是一群草寇,因而没有让经验丰富的军官参战,同时也拒绝了降服于他的几位其他部落的头领提出的帮忙的请求。他匆匆召集350名志愿者,其中大多为缺乏作战经验的士兵、普通水手、厨师、侍从等,便气势汹汹地扑向了马克坦岛。谁料到,拉普拉普手下的人都是些骠悍善战的勇士。结果,马克坦人把这些西班牙航海者杀得大败,麦哲伦本人及其7名随从在激战中被杀。

        麦哲伦究竟因何而死,目前看来还难以达成共识,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

        5.哥伦布的字谜图

          

        从欧洲西南航行到亚洲的设计者、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是中世纪最后一位冒险家,也是近代第一位航海家。他的思想和实践是时代的产物,是科学知识、神秘哲学和神学的混合物。

        我们从哥伦布在各种文件上所作的奇特而神秘的签名中,可窥见其上述特点。他的签字形式和内容像一个神奇的斯芬克司,使人产生无数的猜测和联想。从欧洲西南航行到亚洲的设计者、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在1498年出现的一份哥伦布签署的继承书上,这位航海家具体描述了其7个字母的签名形式:“唐·迭戈,我的孩子,或是任何继承这一继承书的孩子,当你接到并拥有它之后,要以我的签字方式签名,我现在已习惯这种签字方式了,即:在X上面写下S,在M上面写下罗马字母A,在A上面再写下一个S,最后,在希腊字母Y上面写下S,并按我现在这样加上直线和圆点;这就像我的签字了,这种签字我写下了许多,但是这一个最好。”

        据美国学者莫里逊的估计,在现存的各种文件上,哥伦布采用这种形式的签字,多达45次。这究竟含有什么意义呢?是基督教神学象征物,还是神秘的哲学符号?哥伦布签字时,总是分别在3个S两边各加一个圆点,而其他字母两旁则不加。同时,哥伦布在继承书文本中特别讲到了这些圆点,即斜线符号。此外,S这个字母对哥伦布有特殊的意义:在他读过的一些书籍的旁注中,经常单独写有S这个字母。我们还应注意到,哥伦布的签字形式表现为严格的几何图形,即把XS、MAS和YS上下严格对齐,这样整个签字形式明显构成三角形状,这个字谜图如下:·S··S·A·S·XMY:XPOFERENS。

        对此,不少学者根据中世纪末期欧洲文化传统和哥伦布的思想文化修养,作出各种解释和猜想。这个字谜图的三角形状使有的学者推测,对《圣经》作出神秘解释的希伯莱神秘学说对哥伦布的影响。

        例如,毛里塞·戴维在他的《谁是哥伦布》一书中,为了论证哥伦布是希伯莱人,就把这种字母三角阵式的签字解释为一句宽慰哥伦布犹太人心灵的“珈底什”(Kaddish,犹太人每逢礼拜或为死者哀悼时,祈求上帝的祈祷语)。

        此外,1927年在里斯本,莫塞斯·贝·萨瓦特·安萨拉克在《安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签名释义》一文中,把哥伦布签名中的意思解释为“万军之主、神圣和惟一的上帝”。尽管在希伯莱文字母“迪英”和哥伦布所写的“Y”的独特形式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是这不能证明他懂希伯莱文。

        此外,还有的学者以哥伦布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依据,从其基督教信仰方面入手,研究其神秘的七字母字谜图。

        众所周知,在中世纪欧洲,由于教会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一切文化活动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以神为宇宙中心的天主教会世界观主宰了旧大陆。在这种“上帝”的文化熏染下,哥伦布的言行必然抹上鲜明的宗教色彩。史实表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活动,有其明确的宗教目的,这就是为基督教的扩张效劳,其思想掺杂了中世纪骑士式的护教精神。他在第一次美洲航行日记中,就曾表白:“陛下,您们都是天主教徒。诸位贵族天公都是虔奉神圣的基督教信仰者,并推动其传播,都是穆罕默德派与其他偶像崇拜的异端的仇敌,决意派遣我,克里斯托福·哥伦布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

        根据哥伦布虔诚的基督教思想,美国学者莫里逊推测认为,其7个大写字母相应是7个词语的缩写略语ServusSumAltissimiSalvatorosXpistosMariaeYibs.意思是:“我是圣母玛丽亚的儿子,最崇高的救世主基督的仆人。”最后一行是用希腊拉丁体表示哥伦布的教名。字谜图突出说明哥伦布在非基督教地区肩负传播基督教的重要使命。但是,各个学者对哥伦布的奇特而又神秘的签字形式所作的不同解释,只是依据有限的史料,尔后进行揣摩、猜测而得出的结果。因此,7字母字谜图之谜底仍未揭破。

        6.谁是真的莎士比亚

          

        在伦敦环球剧院观赏《哈姆雷特》和《暴风雨》的观众可能很少会怀疑构成西方文学经典的38部戏剧、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不是出于莎士比亚之手。

        人们都认为作者是斯特拉特福的商人,可能还当过环球剧院的演员,他出生于1564年,父亲是一位不识字的手套制造商。但是,越来越多的具体证据表明,莎士比亚可能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一位朝臣: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

        早在18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考虑关于作者身份的问题。当时,詹姆斯·威尔莫特牧师花了4年时间设法在这位斯特拉特福商人和那些作品之间建立联系,然而一无所获。

        今天,经过200多年的研究,仍未发现任何记录表明他写过任何东西,没有手稿、诗、信、日记或任何出自他本人的文件,他向一位律师口述的遗嘱中也没有提到文学遗产以及由谁来继承的问题。

        莎士比亚最多只读过小学,根据已知的情况,他也没去过斯特拉特福和伦敦以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