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同时,电脑问卷还可以对提问不断地进行“分流”与“跳答”;可以当场自动查错与纠错;可以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提示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都大大地缩短了填答问卷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被访者产生上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5.有效地降低来自调查员的调查误差。

            电脑问卷相对抑制了调查员访谈中不应有的诱导。在电脑问卷中,我们通过设置规范的问题提问方式与变量解释,并使其文字版、普通话版、方言版高度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调查员不应有的诱导,降低了由于不同调查员表述方式的差别或是不同地域语言的屏障所导致的调查误差。

            电脑问卷足以杜绝调查员访谈中作假的可能性。严密的逻辑控制功能,足以杜绝“经验丰富”的调查员在实施访谈的过程中编造问卷的可能。因为一个指标可能牵涉到数个逻辑关系,作假的结果是编一份问卷要比实际访谈一份难得多。

            此外,本调查还采取了请被访者到指定地点进行访谈的方式,以有利于调查员的自律与调查组长对其的监督。

            6.有利于在问卷以外更多地收集信息

            电脑问卷将调查员的主要工作,从单纯的填问卷向人际沟通和收集“活情况”转变。一般的问卷访谈,调查员的主要工作是填答问卷。他们一遍遍地提问,一次次地重复,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和“偷工减料”应付任务的行为,或是为完成任务而疲于奔命。这不可避免地会使问卷回答质量大打折扣。

            电脑问卷调查将调查员从过去繁重的“笔录”、全程“询问”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动员被访者,加强与被访者的心理沟通,并通过观察被访者的表情、形体语言以及记录问卷以外访谈的“活情况”来作为定性资料,为将来清理数据时的逻辑纠错提供必要的依据;还可以拓展对于调查数据的理解。

            7.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质量和效率。

            a)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间。

            首先,电脑问卷将以往文字问卷的填答、编码、录入给“三合一”了,使资料整理过程与调查过程近乎同时完成。

            其次,在文字问卷中常见的填答笔误、编码错误、录入错误,都被电脑的逻辑设计所控制,“不干净”的数据进不来,使以往繁重又漫长的数据清理变成了一项相对简捷的工作。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剔除问卷中电脑逻辑控制以外的其他矛盾与荒谬之处;以及拼接一小部分由于电脑故障造成访谈中断的问卷。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财力,提高了研究效率。

            b)“测谎”的有效性增强。

            首先,由于电脑问卷有严密的逻辑控制,被访者在回答时,电脑会自动进行筛选;发出“出错提示”,让被访者及时发现并予以纠错。这避免了以往文本问卷调查中事后发现逻辑矛盾而无法弥补的缺憾。其次,调查员通过对访谈者的观察和与访谈者的交谈记录下的“活情况”,也为电脑程序无法控制的逻辑上矛盾、荒谬的回答提供了珍贵的修正依据。

            这些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所获资料的可靠性。

            c)电脑问卷调查方法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即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可以随时地、及时地发现抽样和问卷设计中的问题并予以修正。被修正过的问卷可以在电脑上立即更新,并以最快的速度传往各个调查地。当然,所有的修正都仅限于文字应该如何表述,并不改变原意。设计电脑问卷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项成功的性研究,“并不在于就如何设计最佳调查方案所进行的抽象理论思考和深奥的学术争论,而在于怎样真正地了解到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性行为及其原因”。因此,要获得真实的回答,不仅要看被访者肯不肯主述出真实;还要看被访者能不能真实地主述出来。这两者都取决于我们在问卷设计中,能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被访者肯回答吗?

            社会调查,实质上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有些人总是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与非议,可是他们所选择的批评对象却总是那种居高临下的、缺乏人际沟通的、容易漏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的问卷调查。也就是问卷调查中的不合格产品。其实,在获得“主述的真实”这个问题上,问卷调查法与深入访谈的个案法、参与观察法所面对的问题基本是相同的,解决的办法也是基本相同的。必须给被访者以知情权和选择权。

            要使被访者肯接受调查并提供真实的回答,其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竭力消除被访者的主客观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摈弃访问者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给予被访者以应有的人格上的平等与尊重,以期赢得被访者对我们的艰辛付出的同等尊重。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被访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面对如此敏感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性调查时,就更是如此。

            有鉴于此,我们在入户动员、请被访者出来参加调查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以下办法:

            首先,我们明确规定,在被访者到来后,调查员一定要在访谈之前再次进行动员,必须更具体地告诉对方:调查中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和性生活的细节。如果您不愿意,可以拒绝回答。

            其次,我们在电脑键盘上专门设置了一个“拒答键”,回答每一个提问时都可以使用;并专门贴上了一个小黄色纸块,提醒被访者注意。在刚开始回答的时候,调查员就告诉对方:可以拒绝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而且可以随时退出调查,然后再教会被访者使用“拒答键”。

            第三,我们在实行无记名访谈的同时,在电脑问卷的第一页上,就显示出被访者可以投诉侵权的地址和电话,而且在每一个调查现场都张榜公布。

            这样,既有效地减少了被访者因碍于情面而勉强作答的可能性,又有效地减少了被访者故意撒谎的必要性。

            敏感问题由被访者“自答”。

            迄今为止,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足以调查性行为这样极端隐私的敏感问题。它可以降低问题的敏感度,提高被访者的应答率和回答的真实性。

            保密性的说明及演示。

            我们对被访者反复强调:回答结果是由电脑自动密存的,就连调查员也看不到。但是中国人相信“眼见为实”,所以我们在访谈的前半部分,专门提醒被访者,亲眼目睹调查员输入各个答案。这就足以使他相信,电脑所记录下来的只是一堆阿拉伯数字而已;绝对不可能有他的姓名、地址、电话等等个人隐私资料。结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被访者可能存在的思想顾虑。

            2.被访者能回答吗?

            被访者能不能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工具的有效性。为了让被访者能看懂问卷并理解其中的内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概念解释。

            我们尽量使用口语化的、中立的、不带主观评论色彩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字和图的形式,给出了所有可能看不懂或引起歧义的概念的操作化解释。比如对性生活、性关系、性交、性爱抚、性高潮、性骚扰、自慰、同性恋等专有名词的具体说明,对女性阴蒂部位的图示。

            针对低文化者的录音设置。

            预先专门为不识字和识字很少者录制了“普通话版”和粤语、闽南语等多种“方言版”的“听答问卷”,以保证所有的被访者都能回答。

            对被访者“误答”与“不实回答”的逻辑控制。

            针对被访者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上的障碍及撒谎的情况,通过设置逻辑关系来加以控制。遇错时电脑能自动显示错误提示内容,并自动跳回前面引起逻辑矛盾的那道题,请被访者再度回忆并重新填答。

            设置逻辑连贯性提示。

            由于电脑问卷不能允许被访者象看文本问卷那样前后翻看,这便很容易影响到问题回答的逻辑连贯性,以致于造成被访者的思维混乱。为此,我们在自答部分还专设了逻辑连贯性提示,如在问及多个性伴侣时,反复提示目前问的是第几个性伴侣的情况,以免出现类似“张冠李戴”的严重混乱。

            3.被访者会操作吗?

            恐怕没有参与过这次调查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被访者能学会独立操作电脑吗?其实,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的设计上并不复杂。我们的目标是──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也一样能操作。具体设置如下:一是“数字键”,以1-10共10个键代表选择答案的序号;二是“回车键”,用于续答下一题;三是“拒答键”,用“F3”键代表。我们还特地用醒目的黄色不干胶剪成标识贴在“回车键”和“拒答键”上,以保证被访者一目了然,减少操作失误。

            此外,在回答前面的不敏感的提问时,调查员就负责向对方讲解电脑操作过程,而且在临近自答时就开始让对方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运用电脑问卷的局限性。

            对于被访者来说,它缺乏一般文本问卷的逻辑连贯性。

            为了尽量简化被访者的电脑操作,并预防他们因在电脑上前后翻看内容而可能带来的操作混乱,以及擅自更改数据的情况发生,我们在逻辑上特设仅限于调查员掌握的返回功能键“F1”,专门控制访谈者的随意翻页操作,并解决了调查员认可的、必要的返回操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