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73  */

            救了皇上的命,吓死自己的命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这一年在紫禁城的宫中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宫廷事变——壬寅宫变。这次事变的主谋是十几名年轻的宫女,事发的当晚,明世宗朱厚正在爱妃曹氏宫中,当夜深人静时分,杨金英等宫女从外边走进来,杨金英先扑到床前,用绳子套住了嘉靖帝的脖子,其他宫女也都蜂拥而上,按住嘉靖帝,并使劲地扯紧绳子,慌乱之中,绳子被打成了死结,结果怎么也勒不紧嘉靖帝的脖子,加上嘉靖帝挣扎的声音传出去,宫女中有人开始害怕,其中一个宫女溜掉跑去告诉了皇后,皇后急忙叫人来解救,结果这几个企图弑君的宫女都没有逃脱,全部被抓了起来。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宫女们虽然没有勒死嘉靖帝,但是这么多人一气折腾,加上惊恐,嘉靖帝早就气绝昏倒过去,于是御医们都被叫来抢救,御医们谁也没见过这种场面,都慌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当时的太医院院使许绅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去诊治,他知道皇上已经昏迷时间不短了,不用药性较强的药可能很难有挽救的机会,于是大胆下了重药,嘉靖帝吃完之后,过了七八个时辰终于呻吟出声,吐了好几口紫血。之后,再经过许绅一段时间的调治,嘉靖帝才慢慢康复。这次宫变具体的原因因为涉及宫廷隐私,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一般的说法是因为嘉靖帝是个昏庸无度之君,他不理朝政,居然有二十多年都不上朝,但是他十分迷恋神仙丹药,不惜一切代价来炼制丹药,他多次下令召民间幼女入宫,这些宫女进宫后成为嘉靖帝炼制丹药的牺牲品,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摧残,宫女被逼发生宫变也是无奈之举。

            御医许绅把嘉靖帝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于是受到了嘉靖帝最高规格的奖赏,被封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官居一品,这在御医史上也是御医所受到的最高礼遇了,金银财宝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按理说这下可以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前途一片光明,可是许绅经过此事后,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胆战心惊,久而久之,落下心病,经常神志恍惚,最后终于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的病是因为这次事变生出来的,不是药物所能治疗的,果然不久,许绅就死了,死后还被赐谥号“恭僖”,并封他的儿子做了官。许绅之死也让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御医不管医术怎样,如果不能承受相当的心理压力,就很难生存下去。

        /*  74  */

            一书写就针灸十大真经

            杨继洲在明嘉靖帝时成为御医,在万历年间也一直做太医院的医官。他行医四十多年,临症经验十分丰富,最擅长的就是针灸。杨继洲学习医学也是家传,他家里收藏了很多医学古籍,他一直都坚持不断地研读,最终自己也写就了一本《针灸大成》。

            这本《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代以前二十余本重要的针灸医学名著,并总结了杨继洲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一共分为十卷,可以说卷卷都汇聚了针灸的真经。卷一讲的是针灸的源流。卷二是针灸辞赋,是总结各代针灸名家临症的技巧,将它们变成辞赋,便于记诵。卷三是针灸歌诀,也是将各种针灸经验加以提炼,其中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被历代针灸家所推崇。卷四汇集了各代名家包括他自己的针灸补泻法,对于针灸医家有着很实际的价值,杨继洲还提出了在一些重要部位禁针、禁灸的概念。卷五论述了针灸的几个主要穴位的用法和配穴的方法。卷六和卷七论述的是人体十四经脉和经穴,介绍了针刺部位的深浅、主治的病证等等,还对针灸和药物结合治疗做了论述。卷八为治疗部分,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种病证运用针灸治疗的经验。卷九采取问答形式,讲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针灸治疗方法等,其中有一部分是杨继洲的医案总结。卷十主要介绍的是小儿推拿疗法。

            这部书总结了前代的针灸精华,并融入了杨继洲自己的实践心得,书中很多的观点都是有创新的。诸如提出了将按摩和针灸结合在一起,并通俗易懂地将按摩经验编成口诀,在临床上实用价值很高,稍有一些针灸常识的人都能通过这些口诀进行简单操作。在针灸补泻法的论述中,杨继洲还提出了自己总结的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烧火山、透天凉等数十种单式和复式补泻手法,这些招式看起来像武侠招数,其实对于针灸的医家来说,到今天也仍然十分形象生动,具有实际意义,这也是杨继洲的贡献所在。

            在治疗方法上,针对不同的病证,他也提出了不同的针灸手法,治偏正头风痛,杨继洲认为,有痰者的针灸方法是“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无痰者,则应该“合谷针至劳宫”。口眼歪斜者,则要“地仓针向颊车,颊车针向透地仓”。两眼红肿者,则以鱼尾针透鱼腰,还提出了节气灸的保健疗法。虽然是一部针灸的著作,但是在书中也提出了针灸、药物并重的思想,在杨继洲自己治疗的医案中,有以针灸为治疗手段的,也有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还有两者兼用的。对每个病证一般都会介绍两种以上的处方,一个是主方,另一个是备用方,因此他记录的三百多种病证,处方却达到了一千多个。

        /*  75  */

            从古代秘籍中发现的灵感

            李时珍的名字在中国的医学史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家也是四代行医,十几岁的时候曾一心想通过科举做官,但是屡屡失败,最终还是决定继承父业,学习医术,苦读十年之后,终于有所成就,开始随父亲一起出诊行医,医术日益长进。经常有当地的王府贵人请他去看病,有个富顺王的孙子有怪食癖,爱吃灯花,李时珍看过之后,知道是因为肚中有虫才引起的,用了驱虫药就把他治好了。后来恭王朱英俭把他请到王府内做了自家的专职医生,恭王的儿子得了暴厥症,也是李时珍把他抢救过来的,恭王在嘉靖年间向朝廷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得以进入太医院做了太医院院判。在太医院时候,李时珍有机会和宫中的名医们交流,了解了更多的药材种类,也积累了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他得到很多机会阅读前代大量的医学秘籍,从这些书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但是他也越来越感到,这些书籍有很多欠缺之处,比较混乱,也缺乏整理,这样肯定是无法普及的。由此激发出他的灵感,要写一本更为全面、准确、实用的医学书籍,这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做御医的时候一方面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不愿意拘泥于宫中,仅为少数皇亲贵族看病,加上著书需要很多实践的准备,所以李时珍在太医院仅仅干了一年,就辞掉了官职,全部精力投入到撰写《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的这部《本草纲目》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也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分不开。为此,他参考了各类古今书籍近千种,并且跋山涉水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的准备收集资料的时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最终才得以完成,写成这本书时李时珍已经年近七十。

            《本草纲目》一共有190余万字,52卷,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新增的药物包括植物药171种,动物药88种,矿物药59种,其他药56种,共计374种。书中还绘制了1109幅图,其中1031幅都是他亲自绘制的,还包含附方11096个。书中每药都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然后以集解、辨疑、正误,来详细介绍其土产形状,最后介绍气味、主治、附方等等。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博而不繁,详而有要,考证准确,论据充分,是比以前任何一部本草著作都更加系统、完整、准确的本草书籍。

            《本草纲目》有几个最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打破了前代按照药的上、中、下品来分类的原则,而是采用了根据药物的属性来进行分类的规则,这对药物学的分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在书中李时珍提倡科学用药,对于那些迷信仙丹的说法提出了批判,他认为那些服食水银、雄黄可以成仙之说都是荒谬之谈,说“血肉之躯,水谷为赖,何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在胃肠乎?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另外,李时珍特别重视养生学,书中采集了不少养生保健的医方,载有服药健身长寿的案例数十例,有益肝补肾方、补脾方、健脾益胃药粥、保健药酒等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药学书,在其他自然科学方面,如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地质学、化学、物理乃至天文、气象等许多领域,都有涉及,显示了李时珍极其深厚的知识底蕴。虽然《本草纲目》在李时珍死后三年才得以刊行,不过它的出版,引起很大的轰动,此后不仅在全国流行,更在世界范围成为一部重要文献。

            李时珍还著有《濒湖医案》、《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著作,虽然李时珍做御医没有功成名就,但是确从做御医的经历中激发出一部创世巨作,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76  */

            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的药物宝典

            《本草品汇精要》是一部历经重重磨难的药物宝典。这部药典是明孝宗朱樘下诏编修的,最初是由太医院使刘文泰负责主持编写,刘文泰是个不学无术、一心想升官的贪心御医,他曾经多次行贿礼部尚书邱,希望能够从院判升到院使,后来遭到吏部尚书王恕的阻止,刘文泰听从邱的主使,设计诬陷王恕,最终王恕遭贬职,刘文泰的这种行为在朝野当中受到群臣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