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明代由于经济的强盛,对于周边各国的影响也十分大,所以药材的另一个来源是国外进贡的进口药材。这些药材包括犀角、硫磺、苏木、苏合油、胡椒等。最受宫廷喜欢的是香料药、苏木、胡椒。香料类的种类非常多,包括降真香、木香、丁香、檀香、沉香、乳香、金银香等等。在明代香料不但已经成为宫廷中最不可缺的药材,连民间也都有所流行。当时用香料主要是浴佛浴身、进行宗教祭祀、熏衣、去除异味、美容等。而香料在治疗上也得到普遍使用,甚至都到了滥用的地步,御药房及生药库中的香料药多得不计其数。这些香料大都为国家统一控制,珍贵的香料民间很少能够找到,曾经有一段时间,香料、苏木、胡椒等药材还被朝廷当作俸禄来发,开了以药代俸的先河,而珍贵药品被当作赏赐品更是屡见不鲜。

        /*  70  */

            先关御医再吃药,用药见效才放人

            盛寅从学医到成为御医的过程一直是起起落落,充满了传奇色彩。盛寅的医术应该算是偷学来的。当时他从师一个叫王宾的老师,王宾曾经想向戴思恭求习医术,但是他觉得自己年岁大,不能做戴思恭的学生,有一次趁戴思恭出诊,王宾就趁机偷走了戴思恭的医书,学到不少精华。王宾死前,家中无子继承自己的医术,于是就将他偷来的戴思恭的医书悉数传给了盛寅,盛寅因此医术长进神速,不久也就成了名医。

            盛寅当上御医也很偶然,这要从一个太监说起。永乐初年,宫中的一位太监患了胀病,盛寅给他诊治后,很快就治愈了,太监又得以回到宫中。明成祖朱棣在校场练习射击时,太监前去服侍,明成祖看见这个太监非常惊讶,问道:“不是说你病死了吗?怎么又活了?”太监于是把盛寅如何治愈他的前后经过一一讲给明成祖听,成祖听后非常欣赏盛寅,于是召他入宫,让他给自己诊脉。盛寅诊过脉后,说从皇上的脉象看是有风湿病,并开了药,明成祖吃后果然见效,于是封盛寅做了御医。

            有一天早上,盛寅在御药房里,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就像要死了似的难受,旁边的医生们都不知道怎么才好,后来有位民间医生自荐来给盛寅看,之后用甘草浓煎后令盛寅服用,结果很快盛寅就苏醒过来。大家都有些疑惑不解,民间医生说,其实盛寅是因为没有吃早饭,胃气虚弱,进了药房后,不能抵御药气的熏蒸,中了药毒,所以昏厥过去。被救的盛寅非常高兴,并告知皇上奖赏了这位民间医生。

            明仁宗朱高炽在东宫做太子时,他的妃子张氏有十个月没有来月经,御医们都诊为怀孕了,向太子贺喜。只有盛寅反对,认为张氏根本没有怀孕,张氏赞同盛寅的说法,就让盛寅来给自己看,盛寅看完开出了一张方药,太子一看是破血剂,对盛寅的诊断不太相信,因此没有用此方。过了几天,张氏的病又加重了,没办法又召盛寅来看,盛寅看过之后,还是开了原来的处方,张氏对太子说,还是吃了盛寅的药试试吧,太子虽然没有别的办法,但还是担心吃了盛寅的药,如果张氏真的是怀孕,孩子就保不住了,于是太子命人把盛寅先关起来,等见到药效以后再做定夺。盛寅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害怕,心想这下盛寅弄不好就要被分尸而死。还好,盛寅的诊断是对的,张氏用完药,瘀血排出来,月经也正常了。太子非常高兴,令红仗给盛寅开路,说给他压压惊,护送他回家,并大加赏赐。盛寅经过这一劫,虽然大难不死,但也受惊不小,太子继位后不久,盛寅就请求被派到南京太医院任职,以免日后再生是非。

        /*  71  */

            三朝得宠,不被治罪反升职

            戴思恭算得上是明代杰出的一位御医,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医术确实高明,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皇上对他信任有加,使得他能够在宫廷内如鱼得水。

            戴思恭也是医户出身,从小深得家学,他和弟弟戴思温跟着父亲戴士尧还拜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朱震亨为师,戴思恭的聪慧好学也最受师父的赏识,终于得到师父的真传,学成后医术闻名江浙。明朝洪武年间被太医院推荐,从而被封为八品御医,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治疗的效果好,非常赏识他。

            朱元璋时,其子燕王朱棣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得了瘕证,就是寄生虫病,御医们用药治了很多次也不见效果,朱元璋叫来戴思恭,戴思恭诊过脉后,又问了用药的情况,接着他又问燕王平时都喜欢吃什么,燕王回答说:“就是特别喜欢吃生芹。”戴思恭听完了说,这下明白了,这是吃了不洁净的生芹引起的寄生虫病。戴思恭开了一剂药,燕王吃下去之后当晚就泻下很多寄生虫,病也就好了。

            后来戴思恭又治好了晋王的偏瘫,朱元璋非常高兴,但是没多久,晋王的病再次加重,御医们不及抢救就一命呜呼了,朱元璋十分气愤,把相关御医全都抓来,准备治罪。戴思恭出来请求说:“我上次为晋王治病时就跟皇上您说过,他的病已经是病入膏肓了,现在暂时治好了,但是一旦复发,可能就性命难保了,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并不是御医不称职。”太祖朱元璋听后,也觉得有道理,就赦免了御医的死罪。

            公元1398年,朱元璋生了重病,他感觉自己恐怕快不行了,就下令把医官们都逮捕起来,惟独没有抓戴思恭,还安慰他说,你是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御医,你不用害怕,我不会治你的罪。不久,太祖朱元璋病逝,明惠帝即位,许多御医都因此被治罪,而只有戴思恭逃过此劫,还被升做太医院使,戴思恭以他的医术仁心赢得了皇帝的心,也让自己在这样飘忽不定的御医生涯中能够站得稳脚跟。

            戴思恭侍奉了三朝皇帝,到七十八岁才告老还乡,不过皇上遇到疑难病证,还会召他回宫,由于他年事已高,还特意让他入宫看病时可不必行跪拜之礼。戴思恭八十二岁死的时候,明成祖还下旨来祭奠这位德高望重的御医。

            戴思恭的主要著作有《证治要诀》十二卷;《证治要诀类方》四卷;《推求师意》二卷;以及校补老师朱震亨的《金匮钩玄》三卷。《证治要诀》中,主要是发展了老师朱震亨的学术思想,强调“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把常见病按照病证进行治疗的办法进行分类,先论述病因,再指出病原,之后分析出属于哪种病证,并针对病证来说明治法,提出药方。

            而在《推求师意》一书中,他又发扬了老师的观点,把老师的一些说法加以补充和发挥。诸如朱震亨提到“气有余便是火”,戴思恭则进一步补充:气属阳,动作火,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还说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热甚彰,其死甚暴。且人身之火各脏皆有。戴思恭对师父理论的发挥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戴思恭的《证治要诀类方》主要是把《证治要诀》中的各类病证所引用的诸方,分为汤、饮、丸、散、丹、膏六大类整理编纂而成的,对于临床应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72  */

            无心插柳却平步青云的御医

            由于明代医事制度的严格,加上皇帝的喜怒无常,并不是所有的名医都愿意进入宫中为皇上看病,吴杰就是这样一个御医,本来不想做御医,没料到做了御医后却一发不可收拾,飞黄腾达了起来。

            吴杰是江苏人,明弘治年间,因为医术高超被举荐到京师参加礼部的考试,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礼部考试中得到一等评分,就可以进入宫中的御药房为皇帝治病,稍差一点的可以留在太医院工作,再差的就只能遣送回原籍了。吴杰在这次考试中高中一等,但是他觉得在御药房工作风险太大,好不容易考到京师来,如果在宫中工作失误,搞不好被遣返回乡,连行医的资格都没有了,不如在太医院里更为稳妥一些。于是他请求不要把他调入宫中,而是在太医院里供职,礼部尚书批准了他的请求。不过吴杰到太医院没有多久,因为医术精良,还是被派到了御药房。

            吴杰在宫中的确有出色的表现,明孝宗朱樘不论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让他随时给自己诊病。吴杰还多次治好明武宗朱厚照的疾病。有一次,皇上咽喉痛,吴杰去看过,给皇上服了上清丸,一剂药就治好了。又有一天,皇上从外边打猎回来,过度劳累,突然口吐鲜血,吓坏了左右大臣,赶紧叫来吴杰看,吴杰给皇上服了一剂犀角汤,结果皇上就没事了。皇上的御马官得了腹痛症,吴杰看后开出理中汤,也是立见效果。皇上对吴杰每次诊治都能这么快就治愈非常满意,每次治好病都赏赐他,并给他升职。于是,吴杰很快从医士升到御医,做了3个月御医后又破格升为院判,3年之后又荣升院使,这种平步青云也是非常少见的,很多御医苦熬一辈子都很难达到这样的位置。

            吴杰出色的医术,不但让他升官发财,而且使他更加得到皇上的宠信,吴杰非常善于诊脉,在用药方面也不拘泥于古方,而是根据实际的脉象来决定处方,因此能够对症下药,疗效就十分明显。

            明武宗要去南方巡视,吴杰认为皇上身体欠安,不宜远行,就劝阻他不要去,武宗执意要去,还生气地将吴杰赶出去。在南巡途中,果然不出吴杰所料,皇上病在了路上。吴杰赶到时,发现皇帝已经病危,当时的一位权臣心怀鬼胎,说皇上病重,想让皇上留在当地治疗,吴杰看到情况危急,对皇帝身边的太监说,现在皇帝病重,如果不赶紧赶回京城,一旦出了意外,我们可能都会招致死罪,在他的坚持下,太监们护送明武宗返回了京师,虽然回京后明武宗就驾崩了,不过朝臣们对当时吴杰的处理还是非常满意,并没有怪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