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0章

第10章



                                    他认为,人们认识

        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个片面所局限,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人们纠正了片面认识,

        才能使认识符合正道,对正道三心两意则必然迷惑。

        这就强调了认识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在《正名》篇中,荀况强调了感性认识的

        作用,他说:人都有对感觉印象进行分析辨别的能力,然而只有依靠听觉器官才能辨别

        声音的不同,依靠视觉器官才能辨别形状的不同,所以心的验证能力一定要等到感觉器

        官接触所感觉的对象以后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感觉器官接触了外界事物而不能认识它,

        心对它考察了而说不出道理来,那么人们没有不把这种情况说成是没有知识的,这就是

        根据感官接触外物而确定名称同和异的情况。在“名”、“实”关系问题上,荀况主张

        “实”决定“名”,“名”一定要符合“实”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在《劝学》篇中,

        荀子谈了知识的来源问题,他认为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教育的结果,

        从而驳斥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

        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形象比喻,说明学习

        没有止境和后来居上的道理,劝导人们要进行广博地学习,要发扬“锲而不舍”、“用

        心一也”的精神,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和杂而不专,成为激励后人学习的名篇佳句。

        荀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性恶》、《修身》、《礼论》等篇中。针对孟子提

        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

        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

        这些自然属性只有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严格加以限制,才能变成性善的,才符合封建礼

        仪。因此,荀况特别注重后天学习教育的作用,从而批判了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论”。

        荀况谈论人性,虽然只注重人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人们的社会性,但他能从人对物质

        生活的基本要求作为研究人性的出发点,反对孔孟空谈仁义道德,无疑具有唯物主义的

        性质。

        荀况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王制》、《富国》、《王霸》、《君

        道》、《臣道》、《强国》等篇中。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地主阶级政权,荀况提出

        了“隆礼敬士”、“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他在《王制》篇开头便说:“贤能不待次

        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虽王公士大夫之

        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

        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就彻底否定了孔孟赞扬的封建世袭制。

        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荀况提出了“重法爱民”、“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他

        认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和统治人民,一定要有一套严密的政治法令和赏罚措施。对人

        民,在没有给它利益之前就从它身上谋取利益,不如先给人民利益然后再从人民中索取

        利益更有利;不爱护它就重用它,不如先爱护它然后再重用它更为有效。荀况认为,只

        有赏罚严明,才能治理好国家。他说:“赏行罚威,则贤者可得而进也,不肖者可得而

        退也,能者可得而官也。”(《富国》)“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王制》)这样国家的政治才能清明,人民才能

        安居乐业。

        在经济思想方面,荀况主张一方面用赏罚严明的制度来鼓励人民发展生产,增加财

        富,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强本抑末”、“节用裕民”、“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加

        强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品流通,不断开拓新的财源,限制统治阶级的费用,以此达到

        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目的。荀况这种经济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

        时也符合人民的愿望。

        《非十二子》、《儒效》两篇,主要是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乐论》主要阐发

        了荀况的音乐理论及其社会的作用。

        《议兵》主要阐述了荀况的军事理论。《赋》运用诗歌文学语言,阐述了荀子学派

        的政治主张。《大略》以下6篇,都是荀子学派的作品,内容比较庞杂,有些思想与荀

        子思想不尽一致。总之,《荀子》一书是我们研究荀况思想和荀子学派的主要参考资料。

        ------------------

        北极星书库||http://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http://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9  《墨子》

        古代劳力者之哲学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

        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

        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

        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

        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墨子》十五

        卷,墨翟撰”。现在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

        文。关于《墨子》的佚失情况,一种说法是从汉代开始的,另一种说法是南宋时佚失10
        篇,其余8篇是南宋以后佚失的。

        有关《墨子》一书的作者和真伪问题,在学术界频有不同看法:一种是三项分类法,

        把《墨子》全书分为《墨经》、《墨论》、《杂篇》三类,《墨经》类有《亲士》、

        《修身》、《非儒》、《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因为这些篇

        没有“子墨子曰”字样,所以认为是墨子自著。《墨论》从《所染》到《非命》共28篇,

        认为是墨子弟子所记。《杂篇》从《耕柱》到《杂守》共16篇,记载了墨子的言行,与

        前两类体例不同,当是后期墨家学派的东西。

        另一种是五组分类法,第一组是《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

        患》、《辞过》、《三辨》共7篇,有的认为是墨家著作,有的认为是儒家作品,还有

        的认为前3篇是伪作,后4篇是墨家记述的墨学概要。第二组是《尚贤》、《尚同》、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共23篇,这是墨学大纲,是墨子弟子所记。

        墨子死后,墨家分成三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因三派所传

        的学说不同,后人在汇编此书时,便把三派所传之学分上、中、下三篇并列,这种说法

        有一定的道理。《非儒》篇,有的认为不是墨家学派的作品,有的认为是墨家学派的著

        作,成书年代较晚。第三组是《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共6篇,

        又称《墨经》或《墨辩》,有的认为是墨子所作,多数学者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第

        四组是《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并5篇,记载了墨子的言

        行,是墨子弟子所记,成书年代较早,是研究墨子的可靠资料。第五组是从《备城门》

        到《杂守》共11篇,讲的是守城兵法。有的认为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家的军事思想史料,

        有的认为是汉人作品。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

        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贤》、《尚同》、《非攻》、《节用》、

        《节葬》、《非乐》诸篇中。墨家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它说,做

        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它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

        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墨子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

        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嚎,勇敢地主持正义。墨子对统治者过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极为

        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

        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兼爱》、《亲士》、《修身》等篇中。墨子主

        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

        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人

        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

        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墨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

        色彩,但它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