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晚清政局与清政府改革
咸同中兴后,清朝日趋衰落,主要原因有三个:

1.外患纷起。道光十八年,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禁鸦片,引发后来的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且五口通商。

资本主义列强看到了英国在中国取得如此大的利益,而且清政府软弱无能,于是纷纷开始侵略中国。

咸丰七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天津、北京,圆明园被烧毁;光绪八年,与俄国签署不平等的《喀什葛尔东北界约》。

光绪十二年,与英国签订《缅甸条约》,失去缅甸。

随后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署《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败,签署《辛丑条约》。晚期清政府愚昧昏庸,签署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

2.清朝皇室腐败,财政极度匮乏。

3.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当时捐钱即可当官,三四千金就可以当道台级别的官。

局势混乱,有人就想以变法图强,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大臣兴办西式学堂,学习国外的机械制造技术,兴起洋务运动。

涉及到制度问题统统以“与祖宗规制不符”而避开,最后得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洋务运动还是失败了。

到了最后几十年,清朝开始考虑政治制度变革,首先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将政治权力交给内阁,但是遭到清朝部族和官僚的反对,只维持百天就破产了。

戊戌变法本来是曾国藩、李鸿章、光绪皇帝以及康有为等人所希望的政改,这种变法牺牲较少,但是撼动不了封建帝制的愚昧根基。

因此,由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清王室宣布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总的来看,同治、光绪年间,主张船坚炮利,兴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主张改变法律和政治制度;只有民国以后,才开始文化和社会变革。

1840年后,中华民族的振兴道路走得实在艰难,遍读历史,当思今日生活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