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467页

第467页


  对于黄修远这个安排,他理解其中的用意,主要是当前国内的技术优势非常大,不宜过度刺激诺亚会、西洲联盟和露西亚。
  毕竟在没有形成绝对优势之前,这些势力如果联合起来,仍然可以带来一定的威胁。
  常温超导体的出现,必然扩大这种技术不平衡。
  黄修远和战略智库的策略,就是先保持当前的领先优势,但尽量不在明面上扩大技术差距,要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最后再一瞬间爆发。
  目前,需要隐藏起来的技术,包括可控核聚变技术、常温超导体技术、电场合成技术、人体冷冻技术、荧惑真菌的基因嵌入技术等18项技术。
  这些技术,能隐瞒的尽可能隐瞒,延缓被外部势力发现的时间。
  蒋海霖和黄修远讨论几个小时。
  初步确定在一部分秘密基地、秘密项目中,率先应用常温超导体,以减少其中的能源无效损耗。
  特别是密级很高的雄鹰航天,那些航天器就可以率先应用常温超导体。
  在外太空的亚真空环境下,航天器的散热问题,成为一个难题。
  之前雄鹰航天和航天科工的散热方案,是采用激光推进器,一边消耗多余的热量,一边作为动力,可以一举两得。
  这套方案最典型的应用项目,就是星盘通信系统,运行在近地轨道210~370公里之间的星盘危险,将这个方案用得炉火纯青。
  但是这种激光辐射散热方案,也不能将卫星内部的热量,百分百散发出去。
  特别是电路、芯片中释放出来废热,虽然可以通过温差发电模块,回收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残留。
  因此航天器内部,都配备了一个氢海绵吸热罐,可以用氢海绵中的氢吸热,然后将高温氢气送入激光推进器中,作为推进器工质使用。
  这个方案麻烦的地方,就是要定期更换氢海绵罐。
  幸好现在大中华区在航天领域,已经可以做到近地轨道3~8万吨/年,同步轨道0.5~1.5万吨/年,月球轨道0.2~0.7万吨/年。
  这个年有效载荷,在当前的航天发展中,已经处于高度领先的地位,有相对充沛的有效载荷,定期更换航天器的一些耗材,也是可以选择的。
  但现在有了常温超导体,航天器的散热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小,而且可以提高航天器的电利用率。
  要知道,当前的电能综合利用率,已经被人类开发的极致,接下来别说1%的提升了,就算是0.1%的提升,都困难重重。
  而常温超导体的实用化,可以将系统的综合电能利用率,提升8~15%,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一个不亚于可控核聚变的技术。
  可控核聚变让人类获得充沛的能源,而常温超导体,则让人类的电能利用率,提升到极致。
  在黄修远看了,人类不仅仅要获得更多的电能,也要充分高效的利用电能。
  如果本土的输电线路,都改造成为常温超导体,就算是当前的发电量不变,也会多出1.4万亿千瓦时的电能。
  更何况整个大中华区内,随着各大电网通力合作,将一部分落后地区的小电网整合后,整体年发电量已经达到了18.7138万亿千瓦时。
  半天的电能无效损耗平均在11%左右,但东南亚地区的电能无效损耗,却平均在15~25%左右。
  其他的东北亚、大洋洲,也有7~12%的无效损耗。
  电网的无效损耗,不仅仅浪费能量,也加大了电力系统的综合成本。
  如果可以将这部分无效损耗利用起来,相当于电力系统的综合成本,可以压低20~30%左右。
  什么是革命性的技术?
  这就是革命性的技术,足以改变世界的格局。
  对于这种技术的推出,黄修远和一众高层,都是非常小心谨慎的,避免一下子破坏目前的脆弱平衡,引发难以预测的突变。
  在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内部,逐步应用常温超导体,最后在形成绝对优势后,将这些王炸全部甩出来,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不给其他势力一点反抗的希望,同时将差距扩大到天壤之别,那他们就不会有拼死一搏的勇气,反而会直接投降。
  这就好比两军交战。
  如果一方是大刀长矛,一方是黑火药火绳枪,那大刀长矛一方,还有拼死一搏的勇气。
  而如果一方是大刀长矛,另一方则是现代化的飞机大炮,还配备核弹,那大刀长矛一方,根本没有一丝胜算。
  现在大中华的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形成绝对优势,存在一些变数。
  黄修远和蒋海霖讨论好了常温超导体洪,又马不停蹄前往漠北,视察雄鹰航天的发展。
  距离蟾宫空间站、广寒宫基地的建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此时的蟾宫空间站,被扩充到385吨,内部空间742立方米;广寒宫基地也进行了二次补充,由7舱变成14舱,总重量164吨,内部空间348立方米。
  不过值守的宇航员,仍然是第一批的五人,他们需要值到今年6月左右,下一批宇航员才会前去换班。
  黄修远这一次过来视察,主要是为了下一批宇航员的安排。
  根据计划,下一批宇航员,将达到8人,除了空间站和月面基地日常运行人员,这一次还有3名科研人员,会前往月球。
  第一批月球宇航员的性质,其实是工程兵,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这不利于充分发挥航天设施的科研价值。
  因此这一次前去换班的宇航员中,必须配备一些专业的科研人员,让上面的科研设备运行起来。
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术发展
  雄鹰航天的漠北基地中,此时已经有了三架金翅大鹏号,而超大型飞行跑道,也建立了三条。
  黄修远和新任基地长张镇海,谈论着雄鹰航天的一些安排,上一任基地长被公司调派过去西澳基地了。
  “镇海,漠北基地的规模足够了,短时间内没有必要再扩大了。”
  一丝不苟的张镇海点了点头:“确实,我会尽快将一部分人手转移到西澳。”
  目前的漠北基地,确实非常庞大,各种配套设施加起来,整个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了87平方公里。
  此外在距离主基地100公里内,拥有三个附属工厂,两个防御基地,三个雷达站。
  单单是各种运载平台的规模,就足以碾压西洲联盟和露西亚加起来。
  金翅大鹏号3架、长11运载火箭15枚、长12运载火箭6枚,加上今年即将研发成功的雄鹰1运载火箭,以及可以快速装配运载火箭、航天器的工厂。
  雄鹰航天的实力非常强大。
  而航天科工的规模,自然是更加庞大,东风航天城和文昌航天城的规模,都和漠北的东方航天城差不多,这三个航天城,在大中华联邦内部,被称为一级航天城。
  有一级,自然有二级和三级。
  二级航天城是太原航天城、西昌航天城、南沙航天城;三级航天目前只有一个,那就是东瀛的种子岛航天城。
  而雄鹰航天在西澳建设中的大沙航天城,规模属于一级航天城。
  另外还计划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建立一个二级航天城,作为南半球的航天备份基地。
  黄修远以前在漠北布置航天城,那是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现在有了澳洲这个好地方,自然要减漠北航天城的投入。
  毕竟这个地方的安全性不高,距离毛子太过于靠近,对于虚弱又敏感的毛子,黄修远的警惕性非常高。
  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在漠北航天城周围,埋设了15枚氢弹。
  不过这样做,也仅仅是在紧要关头,可以用于同归于尽,避免漠北航天城落入敌人手中。
  因此黄修远和燧人系的管理层,才迫不及待的建设西澳航天城。
  按照计划,从今年开始,漠北航天城的人员和一部分航天配套工厂,将陆续搬迁到澳洲或者国内的南方。
  在航天城的航天员培训中心,张镇海向他介绍了三名航天员。
  黄修远和程存武握手后,严肃地问道:“你确定要亲自上去?”
  “是的,我必须亲自去一趟。”程存武坚定不移的回道。
  对此黄修远只能勉励几句:“存武,虽然我们的运载火箭非常安全,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只能祝愿你们平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