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555页

第555页


  离子发动机的能量是电能,而燃料(工质)是容易电离的元素,但如果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普通的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硅之类,也是可以的,最多就是效率下降一些。
  而且元素之间的电离难度,并非一成不变的。
  根据如今流行的电场合成理论,每一种元素或者化合物,都存在特定的高效率电离条件。
  这些特定条件,一般是温度、光波频率、磁场强度、压力和电流电压强度之类。
  比如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这些常见的化合物,燧人系已经弄清楚了其性价比最高的电离条件。
  在最佳条件下,能耗会下降非常多,而电离效率却会提高。
  这也是燧人系要发展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原因之一。
  对于蓝星—月球周边的太空探索,或许使用核动力离子发动机,会显得大材小用,速度也不一定比得上化学燃料发动机。
  但人类要走出蓝星—月球这个行星系统,走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那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优势,却会迅速的提升。
  核动力作为能源核心,可以保证宇宙飞船十几年不需要更换核燃料。
  而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铝,或者其他常见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工质使用,这有效地降低了工质的补给难度。
  假如现在有两艘飞船,一艘是常规化学动力宇宙飞船,另一艘是核动力离子飞船,目标都是火星。
  那可以中途不断加速的核动力离子发动机,在长距离的飞行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可以抵达火星后,直接挖掘火星地表的土壤,作为发动机工质。
  而常规化学动力,哪怕是最容易获得的氢氧,也需要特定的电离工厂和相关配套设施。
  当前的宇宙飞船,肯定没有办法塞进去一个电离工厂,因为这样做,还不如直接用核动力离子发动机,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三方的方案,各有千秋。
  航天科工、航天局的方案相对保守,却非常稳妥。
  两院的月球质量投射器方案,工程量庞大,技术到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存在一个隐患,那就是质量投射器,会导致月球加速远离蓝星。
  燧人系的核动力离子发动机方案,远景不错,就是核动力上宇宙飞船,存在一定的难度。
  按照燧人系的方案,是直接跳过核裂变反应堆,一步到位采用核聚变反应堆。
  问题是现在的核聚变反应堆,体积太过于庞大,目前中核集团设计的新一代金乌核聚变发电机组(功率4000兆瓦),可以缩小到5.7万吨左右。
  单一个发电机组,就5.7万吨,航空母舰都装不进去,就更别提最大只有几千吨的宇宙飞船了。
  现在三方对于技术发展路线,已经争论了快四个多月,还是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核聚变发电机组可以压缩到5000吨以下,那航天局肯定愿意上马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
  奈何核聚变发电机组,是造大容易,造小困难的技术。
  哪怕将发电功率压缩400兆瓦,体积和重量也下降不了多少,因为很多东西,因为材料和设计问题,已经被固定在一个范围内。
  不过倒不是没有解决的思路,金乌和汤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燧人系的科研人员想到了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案。
  只是这个方案需要月球方面的支持。
  林光宗过来月球当基地长,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要过来这里承办一个新的工业基地。
  这个工业基地,规划的位置在广寒宫市东南方向,距离大约572公里,处于雨海的中部。
第六百八十章  提炼工厂
  距离广寒宫市东南方向,大约五百多公里的雨海盆地深处,一艘今年刚推出的月面飞船——玉兔级飞船,正停泊在此处。
  玉兔级飞船和常规运载火箭性飞船不太一样,它是由月球和蓝星联合制造的飞船。
  该型号的飞船,并不是用于月球—蓝星之间航行的,而是专门用于月球表面各地,以及月球表面与月球3000公里以内的轨道区。
  这种飞船的外形非常奇特,样子就像一个长方形的铁盒子,外面悬挂着六个台发动机。
  这些悬挂发动机,可以多角度旋转,通过调整喷口方向,改变飞行方向和速度。
  而长方形的主体,就是为了方便在月球表面直接停泊,特别是在月海的平原地位,这种造型很方便飞船停泊。
  在引力比较弱,又没有明显大气层的月球,玉兔级飞船的外形不需要专门考虑空气动力学,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
  而玉兔级的主船体,是一个长度26米,宽度8.6米,高度8.2米的长方形,主船体的体积是1833立方米,内部可活动的提交,是240立方米左右,另外载重量是360吨左右,采用氢氧发动机。
  月球本地使用的玉兔级飞船,之所以采用氢氧发动机,主要是因为月球本地可以生产液氧和液氢,燃料补给非常方便。
  虽然月球表面没有太多水资源,但有深层地下水和极地冰土,保守估计,月球极地的冰土中,就蕴含着20~50亿吨水资源。
  从广寒宫市的地下水开采中,航天局就知道月球的水资源,并没有想象中稀缺。
  另外航天局也启动了另一个计划,那就是月球近地轨道区的,悬浮水资源提取计划。
  虽然月球的引力比较弱,但在月球近地轨道区内,仍然含有比较丰富的水分子、氢原子,这些资源也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特别是随着氢氧发动机的密集使用,大量水分子会被释放到月球近地轨道中,将知道水分子重新提取回来,既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又可以减少对月球地下水的过度开发。
  玉兔级飞船,目前一共服役了三艘,其中一艘用于建设月背的门捷列夫市,一艘停留在广寒宫市,作为应急飞船。
  最后一艘就在这里。
  从这里堆积如山的建材板材,以及建设起来的26个工业舱来看,明显就是一个工业为主的生产基地。
  这个基地叫“赤铁基地”,名字来源是附近有一条半露天的赤铁矿脉,当然这个基地并不是提炼钢铁的,而是提炼氦3的。
  将基地设置在这来,一方面是因为这附近半径136公里左右的区域内,是月壤厚度适中、氦3含量丰富的区域。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距离赤铁基地向南,大约31公里左右,有一个陨石撞击坑,那个撞击坑的半径不大,只有2.7公里左右。
  但这个撞击坑的边缘,存在好几个地下热井,非常适合建设地热发电站。
  氦3提炼工厂必须依靠庞大的电能,当前布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熔盐储能发电坑,只能勉强维持初期的一部分电能供应。
  林光宗亲自过来这里,查看了这个基地的建设进度,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叫张常乐,他通过通信系统说道:
  “林基地长,工厂的设备就差一批核心的零配件。”
  “放心,本土那边已经在准备了,估计五月底可以送到,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投入运行?”
  思考了一会,张常乐回道:“最快今年九月底,不过要看发电站,如果发电站进度跟不上了,工厂建好了也没有用。”
  “我会安排人,跟进赤铁发电站的进度。”林光宗知道电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电,工厂也开不了工。
  眼前的工地上,大量工程机器人,在几个宇航员的操作下,仿佛拼接积木一般,快速的建设着一个个工业舱。
  这些工业舱,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配电舱、数据舱、微型超算舱、设备维修舱、氦3提炼舱之类。
  林光宗非常重视这个基地,因为氦3资源非常重要。
  无论是燧人系,还是中核集团,目前都没有办法解决核聚变发电机组的小型化问题。
  但燧人系和中核集团的小型化技术路线,并不相同。
  中核那边的想法,是进一步优化金乌的设计方案;而燧人系这边,这是打算一边优化设计,一边考虑其他方案。
  其中一个最有可能的方案,就是采用氦3作为核聚变燃料,减少核聚变反应中的中子产生量。
  只要核聚变反应的中子产生量降低,那阳电子流层的密度、厚度都可以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