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穿成七零女知青 > 第76页

第76页



        县城也不大,骑车也就十几分钟。

        倒时候住着也舒服啊。

        他还记的苏知青闲聊的时候说不喜欢现在的楼房呢。

        单位分的房也都小,转不开个身儿。

        虽然结婚的日子远着呢,但该准备的都得提前准备好吧。

        除了房子,还有其他东西也都得准备啊。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  第64节===

要是在钢铁厂,想买个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都没什么门路。

        这几种票不好弄,像他和建民的自行车还都是用着大哥二哥寄回来的票。

        没个自行车他们回村也不方便,爹这才同意他们买的。

        两个哥哥结婚宴是爹娘办的,但彩礼什么的都是哥哥们自己准备的。

        到了自己结婚的时候自然也是一样。

        三转一响都得自己想办法弄来。

        总不能别人结婚都有这些,到自己结婚了,苏知青就没有吧。

        除了这些,还有奶粉啊,麦乳精啊当了司机弄这些就更方便。

        苏敏身体不好,得多吃一些好的。

        还有什么珍珠霜,雪花膏,裙子大衣。

        陆建军想了几天,觉得当了司机的话最起码弄起东西来方便很多。

        毕竟货车司机跑的地方多,还一般都是和各个厂子打交道。

        可他真舍不得苏知青啊。

        好不容易能时常见面,就算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和苏知青一起在河边散步也很开心啊。

        第55章

        陆建军最后还是换了工作,  他想着趁年轻多挣些钱,等以后结婚了,大不了再换个清闲的活儿。

        他现在只想着挣钱,还没有意识到换了工作后他最大的收获不是金钱,而且开阔的眼界和一个商人的思维方式。

        苏敏去了市里接受了表扬,还被个记者采访了半天。

        和她一起接受采访的都是一起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道德模范。

        这些人有的业务能力强,  更多的是乐于助人,  为人很是无私。

        记者问起来苏敏为什么有勇气救两个孩子,苏敏就说起她的生活经历,  说起她插队老乡对她的帮助。

        然后引出原主亲生父亲和后妈继妹的事。

        苏敏知道这样的采访稿要是上报纸也最多是市里的报纸,省里的报纸。

        原主老家和她插队下乡的地方隔着十万八千里,老家的人是看不到这样的报纸,也不会在舆论上对原主的亲爹后妈有什么打击。

        但她要先在本地把自己被亲生父亲抛弃的人设立起来。

        她对于未来还没有太多的打算。

        只是想着要考大学。

        至于考什么大学,  电影学院她是有心但她作为这个学校的学生,  在看校史的时候知道在恢复高考后北影是有招生的,  可名额及其稀少。

        而报考的学生多是文工团,  话剧团,电影厂那些有表演经验的人。

        苏敏很有自知之明,  在恢复高考的前三年,电影学院的名额她应该争取不上。

        所以她想选择其他学校,  她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

        考北京的大学,上海的大学。

        但她又不知道自己现在自学的是个什么水平,作为保底的打算,  她最起码要考林城的大学。

        她现在下乡的地方就是林城下面的一个公社。

        留在林城那她和陆建军其实也还是在老家,只是从村里到了市里。

        林城又是省会城市,以后虽然不如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但也是很有名的大城市了。

        要是将来真没机会考到北京而是留在林城,有苏敏现在说的这些话,讲的那些被亲爹后妈继妹欺负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就算原主的爹不要脸的找到林城来,苏敏不搭理他们也只会被说他们活该。

        而且苏敏打听了一下,她是下乡知青,她受到表彰,她老家那边负责管知青这些事儿的部门是会得到通知的。

        应该是连着她的采访稿直接邮寄到老家。

        一般这些消息就是记录一下,但万一有多嘴的工作人员把这事说出去,原主亲爹这个副厂长在市里也是个人物。

        苏敏说的这些事又都是事情,没有一点子瞎编乱造。

        到时候原主那好面子的亲爹后妈,还有原主那因为有个副厂长儿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爷爷奶奶,都少不了被人指指点点。

        这个时候人们道德观还是很重的,以前的原主不过是十来岁的小女孩,别人就算知道她过得不好,经常被家里其他家人冷暴力。

        可这个年代又没有冷暴力这种说法,在很多人看来,有吃有喝有穿有住这就是在用心养孩子了。

        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原主年纪那么小就下乡,而后妈带来的拖油瓶却找关系进了厂子里。

        这个时候学生下乡这件事是正确的,有觉悟的,只要原主亲爹后妈一口咬定是原主自己觉悟太高,一定要下乡建设祖国,那谁也不能说什么。

        就算心里嘀咕,但质疑一说出来那就是觉悟不够,也就没什么人敢明面上替原主抱不平了。

        至于原主下乡之后,她亲爹后妈有没有给原主补贴,那外人是不知道的。

        就算猜测到没有,只要原主后妈说她给原主寄了东西,或者说是原主写了信说不需要家里补贴,面儿上也就过去了。

        可现在不一样,苏敏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是道德模范,她这个时候再说出原主的那些经历,就够原主冷漠的亲爹,伪善的后妈喝一壶。

        苏敏特别希望她老家管理知青这些事儿的工作人员能八卦一些,把这些事情通通传出去。

        最好把那家子的脸皮扯下来,不论是原主父亲工作的厂子,还是继母工作的医院,都知道他们的真面目。

        这样不仅能解气,还能避免她以后被这些人纠缠。

        就算等原主生父年迈了,要是厚着脸皮黏上来,苏敏最多只要给一点钱让他能维持三餐就可以了。

        就像他对原主那个女儿,只是给口吃的。

        等他过世了,苏敏继承了遗产直接捐出去。

        这是法律要求给的,那就按法律来,至于亲情人伦上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这个假设也是在原主父亲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不过按小说内容原主亲爹后妈还有一个儿子。

        那以后这些人自然是他们的宝贝儿子养老,要是到时候厚着脸皮打官司什么的找苏敏,按着他们对待原主的情况,也最多出一点赡养费。

        等他们收了赡养费,苏敏自然会对付他们的宝贝儿子。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他们稍微要些脸面,知道苏敏和他们撕破脸,以后直接不来往。

        不过赡养老人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按着年龄算,原主父亲现在不过三十五六。

        距离六十岁还有二十多年呢。

        和苏敏一起接受采访的众人听了连连叹息,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这下乡后亲爹直接撒开手不管了,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子想要养活自己可想有多艰难。

        听苏知青的话,她现在小小年纪身体就亏损的厉害,也是可怜。

        难怪苏知青这么看重老乡对她的情谊。

        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老乡的孩子救上来。

        这个采访对苏敏来说可是解决了一大隐患,她这件事传出去,哪怕过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是她亲生父亲有愧于她。

        她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一个十来岁就被父亲放弃,差点活不下去的可怜姑娘,和她父亲断绝关系不是很正常的吗。

        其实苏敏是想直接断绝父女关系的,在这个年代,只要发了声明,是允许这种操作的。

        但苏敏知道以后的法律是不这么看的。

        亲生父女是无法断绝关系,除非一方死亡。

        等苏敏回县里的时候,就见在公交站下焦急等待的陆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