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洋葱阅读法 > 第19页

第19页



采用这样的方式,假如书单里最初列了30本书,会陆续淘汰掉10本,剩下的20本每本书也已经大致翻过一遍,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有多少内容符合当前的主题阅读。

建立书单之后的第二步是进行快速阅读的“扫读”部分,之前我们讲解过,扫读的第一步是看目录,之后需要做标记。在主题阅读时,最好借助便利贴来做标记。注意,这时主题阅读的扫读不再是去提问,而是根据整个主题阅读的内容进行相关性扫读。



例如某本书有10个章节,但只有一个章节提到了时间管理,这时只需要把该章节在整本书里标记出来就可以,不需要标记得特别详细,不需要把每个图表都标记出来。只需要知道,要想解决主题阅读的问题,可以去看这本书的这个章节。好比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提到的跟时间相关的内容可能只有一个章节,只需要把那个章节用一张便利贴给标记出来,后面如果要去找答案,去这一章找就可以。主题阅读的“扫读”比之前快速阅读的“扫读”更加简略。

做完扫读的工作后,书单里的书被我们贴了很多标签,一本书可能有三个地方贴了便利贴,一本书可能一个地方都没有……这些贴便利贴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答案所在。





确定框架


建立框架是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哪些最想了解的问题。

在确定主题的时候,不要选得太宽泛。比如心理学的主题有很多,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决策心理学……我们不能笼统地把心理学列为研究主题,而是要明确地选择一个细分类别。再比如,沟通类的内容是与工作的沟通,还是向上或者向下的沟通、同级沟通,抑或是亲密关系间的沟通;理财方面的内容到底是投资型的理财还是家庭式的理财,也要区分出来。所以,主题一定要尽可能具体一点。

主题越具体,越容易建立框架。一旦明确了具体的主题,接下来要确定的是跟主题相关的问题。比如想要了解职业规划,应该了解职业规划的哪些方面?这个时候至少要问自己三到五个问题,这三到五个问题是更具体的方向,也就是接下来主题阅读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最开始讲的碎片阅读还是后来的快速阅读,都需要留意和收集那些框架性的内容,因为框架学习才是成人学习的基础,如果只是收集碎片,会导致我们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学习状态。只有不断去识别框架,认识新的框架,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

例如,很多人都想做个人品牌,他们都觉得下班后可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就算不想做个人品牌,但是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母亲想重回职场,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如果只是随便想想、没有框架地进行思考,思绪会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但如果利用前辈已经总结出的框架,就能够快速地思考出答案。比如当我们要思考接下来做什么,竞争力、职场能力、职场规划是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用“商业模式画布”来解决。

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把我们是谁、有什么能力、可以做什么、可以给谁提供服务、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什么渠道提供服务、如何跟客户沟通、从哪里可以得到帮助、你需要付出什么这九个问题罗列出来,也就把职业规划、竞争力规划等内容全部搞清楚了。

我有一次做个人品牌阅读分享时,用这张图去20多本书里寻找答案,看那一堆书对于这9个问题是怎么回答的。这9个问题就是我的框架,我可以用这个框架中的9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还有一次是在山口拓郎老师的国际写作课上,老师提供了一个写文章的流程框架。他认为写一篇文章的流程是确定主题、准备工作、信息收集、确定框架、标题、修改、应用和发布。这是写书的方式。写文案也是如此,用这个框架就可以找到答案,可以去教我们写文案的那几本书里找——如何确定主题,如何去做准备工作,如何做信息收集,如何去找到框架,如何修改标题,如何修改内容,如何应用,如何发布,这几个问题就是写文案的问题框架。

如果你刚开始学习主题阅读,对于框架还不是很清楚,也有解决办法:很多书的目录就是很好的框架。

例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目录分为检视阅读、基础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章。如果想要做一个跟阅读相关的主题阅读,可以问:如何理解检视阅读、如何做基础阅读、如何理解分析阅读、如何进行主题阅读。带着这四个问题去把书读一遍,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通过读《高效演讲》,了解到演讲大概可以学习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思考,也就是说如何去考虑观众、考虑目标、考虑环境;第二部分是逻辑,如何选取内容、如何开头和结尾;第三部分是如何用故事去包装、如何通过故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第四部分是如何做PPT。这就是高效演讲的四个步骤。带着这四个问题去其他书里找出答案,也就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在后边的章节里讲深度阅读、阅读变现的时候,也要注意结构。因为结构贯穿我们阅读的始终,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也是在进行碎片阅读的时候需要去着重收集的内容。

如果还想专注学习一些关于思考力、关于结构思维的内容,我推荐我的一个好朋友唐青梅的课程,她是我在福建的好朋友,在网易云课堂上开了一堂叫作《聪明人都是这样思考的》的课程,可以去学习一些简单的、比较常用的关于框架和结构的知识。掌握了这些之后再去做主题阅读和思考问题,基本就足够了。

有些读者已经脱离了初级阶段,学会了一些基础框架,这时可以挑战一下“慕课(MOOC)”中国上密歇根大学教授关于思维模型的慕课课程。这个课程有非常复杂的模型,格调很高,对做决策和思维有不小的帮助。如果想要挑战自己或者做深度学习,这个课程非常适合大家。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整个主题阅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确定框架。

除了书本,有没有一个万能的,什么主题都适用的简单框架呢?

有,就是2W1H——“黄金圈法则”,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问题,它可以精简地来解释任何一个主题。





假如要造一艘船,那问题的框架就是:

·为什么要造一艘船?

·如何造,流程是什么?

·造一艘船需要做什么?准备什么?造一艘船需要什么材料?

我们可以针对想做的主题阅读,以其为中心列出三四个问题。





再例如你要学习理财或者基金理财的主题。

为什么要做基金理财?基金理财的好处是什么?如何去做基金理财?基金理财需要做哪些事情?运用这个法则可以把方法、步骤、原因、动机全部说清楚。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地列出主题框架,然后提出三到五个甚至更多的问题。





寻找答案


接下来基于框架去刚才剩下的那一堆书里寻找答案。看看这些书是不是每本都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

用框架或者问题  去书单中寻找答案





基于框架把书单里剩下的书再读一次,从之前标记过的地方找答案。

例如,针对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可能会在第一本书里找到一种说法,在第二本书里找到的是另外一种说法,在第三本书里没有找到答案,而在第四本书里找到的跟之前第一、第二本书又有些许不同。第二个问题“怎么做”,在第一本书里有答案,在第二本书也没有,在第三、第四本书中还没有……可以用Excel或者便签的方式,在每本书里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时的阅读速度会非常快,因为找答案并不用仔细阅读,好比我们是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作者,能快速找到答案。

整理框架下的答案,进行筛选和甄别,标记适用范围





找到了每本书里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都是重复的,这时候要么把这些材料拼接起来,使材料呈现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要么就扔掉一部分,只选用最合适的、最好的。不同书里的观点有差异,也互相补充,这时要么选A,要么选B,要么就是把A和B拼接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变成全新的内容。无论是选择、嫁接,还是创新,都是在主题阅读最后挑选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