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于是,他就找到俱乐部的老板,说:“我已经是主力队员了,为什么不配给我一辆车呢?”老板不屑地回答他:“难道你也配拥有一辆车?你说的是自行车吧!”

吉格斯气坏了,不过他想:“我是不是有资格,不久就会见分晓的,何必现在为这样的小事而犯愁呢?”后来,他努力训练,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绝不是一辆自行车那么简单。





忧虑毁损容颜

世界上所有化妆品的功效,

都敌不过拥有一份好心情对容颜的美化功效。

好心情就是最好的天然化妆品。

因为没有什么比忧虑更容易使一个女人变得苍老。

所以,请及时脱离忧虑。

忧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曾受到忧虑的困扰。忧虑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在于你将它放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有一次,我去访问女明星明娜·奥伯恩。她对我说:“在我最初想步入影坛的时候,我充满了担心与害怕。那时我刚从印度回来,在伦敦一个熟人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去见过一些制片方,可没有一家肯雇用我。我的钱渐渐用光了,在整整两个礼拜中,就靠一点饼干和水充饥。除了饥饿,我还很忧虑。我对自己说:‘你真傻,或许你根本不可能闯进电影界。毕竟,你没有经验,也从未演过戏,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你什么也没有。’我照了照镜子,这才发现,由于近段时间的忧虑,令我的容貌受到了极坏的影响。忧虑催生了皱纹,焦虑的表情显而易见,我对自己说:‘你不能再忧虑下去了,你所有的只是容貌,而忧虑却会毁了它。’”

没有什么比忧虑使女人老得更快,它使我们的表情变得难看,使我们脸上产生皱纹,使人们愁眉苦脸,头发灰白甚至脱落,更会使你的脸上长上粉刺、斑点和溃烂。

日本曾经有段时期掀起了一股“自然化妆品”热潮,宣扬使用更加原始的初级材料生产的化妆品,提倡“绝不使用任何含有界面活性剂、防腐剂以及香料成分”的化妆品。一时间,用赤豆和丝瓜之类的植物提炼的天然化妆品大受欢迎。

一位热衷于潮流的女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竟发出豪言壮语,声称“除了纯自然的化妆品,其他的都使用不得”!

然而,一年之后,她又开始声称热衷于由皮肤科医师研制的化妆品。两年之后,她转而称赞并使用“无任何添加物”的化妆品。后来,她不断地彷徨于各种化妆品之间。显然,她是那种狂热的化妆品爱好者。尽管她努力地尝试各种化妆品,但她的肌肤却总是疙疙瘩瘩,黯淡无光,终于发出“难道所有化妆品都没有功效吗”的疑问。与此同时,35岁的她结婚当了一名全职主妇,试用了在主妇中很受欢迎的化妆品,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她的肌肤一下变得光滑美丽起来。

她为肌肤烦恼了10年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没有用到好的化妆品,而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她体内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血液循环不畅,皮肤的免疫力低下紊乱,所以脸色长期黯淡无光,经常长小疙瘩。那么,持续了10年的肌肤问题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失了呢?我想这个答案并不难知道,那就是结婚。年过35岁的时候结婚,对她的生活产生了连她自己也想不到的影响。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一位皮肤粗糙的女性在试完了所有化妆品均无效后,由于某次人事变动而被调到了其他科室,突然间,她仿佛全身的毒素都被排出体外,肌肤变得光洁靓丽;另一位女性在与长期同居的男友分手并搬家后,立即变得容光焕发。她们都是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场景的同时,容貌也发生了变化。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女性将自己的不幸原因归结于并不相干的化妆品,一直彷徨于对化妆品的频繁更换中。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巨大的浪费”,不过我却在刹那间觉得:如果依靠化妆品能多多少少挽救那些陷身于“暗无天日”的巨大精神压力中的女性,这也是一件好事。她将不幸的原因归结为化妆品,这也就不至于使她产生“我缺少女性魅力”“我不是一个好女人”之类的自卑心理。

日本女性心理专家斋藤薰说:“我认为化妆品不只是搽抹在肌肤上的东西,化妆品更应该是搽抹在精神上的东西,人们常说使用化妆品后人会变得心情舒畅,究其原因还是减轻了女性们的精神痛苦。”





把最近的事做好

最重要的是,

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事,

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

1871年的春天,一个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正处在忧虑之中:如何才能通过毕业考试?之后该做些什么?到什么地方去?如何开业?怎样才能生活下去?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后来影响他前途的一行字:“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去关注远处模糊的事情,而是要做好手边清楚的事。”

这个学生名叫威廉·奥斯勒,正是这句话成就了他的将来。他后来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闻名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后来,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在他死后,两大卷记述他一生经历的书出版了,厚达1466页。

在一次演讲中,威廉·奥斯勒爵士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是由于他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说:“……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今天……从来不存在明天,人类得到拯救的日子就在现在。”“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

不错,我们一定要为明天着想,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要担忧。就连基督耶稣也说过“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受就足够了”。

最近,我很荣幸地拜访了《纽约时报》的发行人亚瑟·苏兹伯格。他告诉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时,他感到非常忧虑,并为此而彻夜难眠。他常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拿着画布和颜料,对着镜子想画一张自画像。尽管他对绘画一无所知,但为了使自己不再担心,他还是画着。最后,一首赞美诗中的六个字使他得到领悟,他把它作为座右铭,最终消除了忧虑,得到了平安。这六个字就是:只要一步就好。这一步,就是今天,做好现在需要做的,就够了。

目前,医院里半数以上的床位都留给了被积累的担忧所压垮的病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只要能牢记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或是奥斯勒博士的话“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们今天就都能无忧无虑地走在街上,过快乐而有益的生活。大多数人总是向往着天边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从不注意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已故的伊文斯工业公司董事长爱德华·伊文斯先生,在学会“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每天和每时每刻中”之前,几乎忧郁自杀。

伊文斯从小家境贫苦,少年时以卖报纸为生,长大了曾做过店员、助理图书管理员等工作,尽管工资微薄,他也不敢辞职,因为他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8年之后,他鼓起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不曾想竟时来运转,用借来的50美元发展到一年净赚20000美元。可惜的是,他存钱的银行突然倒闭了,他不但损失了全部财产,还负债16000美元。那段时间,他吃不下,睡不着,由于过度忧郁而开始生病。他长期卧床休息,以致皮肤出现了溃烂,最后连躺着都痛苦不堪。这时医生告诉他,他大约只能活两个星期了。伊文斯写下了遗嘱,就开始闭目休息等死,当他放下世上的担忧之后,虽说每天睡眠不足两小时,但很安稳,那些令人疲倦的忧虑渐渐消失了,胃口也渐渐好起来,体重也开始增加。在那之后,他的身体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他重新开始上班,过去年薪达两万美元,但现在只能找到每周30美元的工作,他还是很开心。他不再后悔过去,也不害怕将来,而是将全部时间、精力、热忱都放在他的工作上。